民间故事:男人白养老牛几年,老牛临死托梦,男人因此发了大财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6-27
手机版

  明朝成化年间,吴家的耕牛病倒了,这可把男人急坏了,飞跑着请来兽医治病。可是,接连吃了半个月的药,病是好了,能吃能喝了,牛却站不起来了。兽医说,耕牛偏瘫了,这病没法治了。

  女人长叹一口气,催促男人把牛卖给屠夫。男人于心不忍,劝说道:“这头耕牛跟了我们将近十年了,如今下不了力,就杀了吃肉,于情于理都不合适。反正我们家里也不缺钱,就白养着它吧。”

  就这样,老牛被吴家白养着。过了一段时间,男人在集市上又买回一头耕牛,两头牛养在一起,耕牛吃什么,老牛也跟着吃什么,男人对它们一视同仁。

  

  村民们听说后,都来观看,发现老牛的胃口不错,吃的不比耕牛少,就嘲笑男人太傻,这样白养着一头废牛,纯粹是浪费钱,不如多养一头耕牛,还能下力。要是养着一头小牛,长大后还能卖钱。无论怎么算,白养着老牛都是不划算的。

  男人不以为意,女人却听进了心里。她悄悄地联系了屠夫,趁着男人走亲戚,让屠夫把老牛抬上牛车,往家里拉。

  走到半路上,男人追了上来,把老牛要了回去。原来,他在亲戚家里喝酒,忽然眉毛一个劲地跳着,他不放心,吃过饭后就往家里跑,得知老牛被卖了,他又急急忙忙地追赶,好不容易追上了屠夫。

  男人对女人说:“我也知道白养着不划算,可是,我心里过意不去,就当行善积德了。”女人见男人执意要养着,只好不再管了。

  

  一转眼,四五年过去,这一年赶上大旱,粮食颗粒无收,家家都勒紧裤带过日子,村子外面,还滞留着许多从北方南下的逃难者。

  这一天晚上,男人忽然梦见老牛走进来,开口说起话来,“主人,感谢你心地仁慈,白养了我这么些年。如今我的寿数尽了,要魂归西天了,我死后,你打算将我的身体怎么办呢?”

  男人信誓旦旦地说:“你放心,我不会吃肉的,我会将你埋在后山。”老牛点点头说:“我就知道你会这么想。不过,我有一个主意,你把肉分给逃难者吃,然后把我的骨头收集起来,傍晚时分掩埋在河边歪脖子柳树下面。”男人不肯。

  老牛劝说道:“肉体终究会消亡,埋进土里和吃进肚里,只不过形式不同而已,结果却是一样的。不如最后做一点好事,也算是物尽所用行善积德了。”男人点头答应下来。

  

  第二天早上,男人去喂牛,发现老牛已经死了。他喊来左邻右舍,帮忙杀牛。他把牛肉分了一半给村民们,另一半全部送给了难民们,自己一点也不留。他实在不忍心吃牛肉。

  到了傍晚,男人和女人抬着牛骨头,找到河边的歪脖子柳树,开始挖坑埋骨。挖着挖着,男人的锄头碰见了硬物,挖出来一看,是一个瓷坛,里面满满的黄金。他一共挖了三个瓷坛,里面都是黄金,估摸着约有五百两。

  男人这才知道,老牛为了报答恩情,故意让他傍晚埋骨,目的就是让他发财。他们将瓷坛抬回家里,埋在后院里,开始购买粮食,开设粥棚,救济贫苦难民。他一共花了将近三千两银子,救活了成百上千的难民。

  开春后,难民们陆续回家播种去了。男人这才用剩下的两千两银子,购置田地,翻修房屋,过起了富裕的日子,夫妻俩都是吃苦耐劳的人,几年后,家业越来越大,成了一方富户。

  

  男人让儿子读书,儿子刻苦用功,二十岁中了童生,几年后又中了举人。这一年,姓吴的书生去都城参加会试,却名落孙山。

  回来的路上,姓吴的书生顺便游山玩水,半路上夜宿野寺时,被强盗洗劫一空,他和书童只剩下内衫。两人急匆匆地逃离野寺,到村里乞求帮助。

  村里人询问起书生的身世,姓吴的书生如实相告,那人一把拉住他的手说:“原来是吴善人的儿子啊,我们就是被你父亲救助的难民啊。”

  那人在村里喊了一嗓子,村民们都出来相见,轮流宴请他。逗留了一个多月后,村民们集资凑了一笔路费,赠送给姓吴的书生,他才得以回家。

  男人听说后,感慨不已,看来善有善报的说法,一点也不假啊。要不是他当初救助难民们,儿子又怎么可能白得那么多路费呢?

  只讲故事,与封建迷信无关。欢迎大家加关注,讲述更多生活中的奇事异事。

  (图片来自平台)

  举报/反馈

上一篇:这几种癌症为何对男人更致命
下一篇:电影《消失的她》,值得到电影院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