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网暴严查黑灰产业链 平台须担责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6-22
手机版

  近日,三部门就惩治网暴公开征求意见。对在信息网络上制造、散布谣言,采取肆意谩骂、恶毒攻击、披露隐私等方式公然侮辱他人等行为依法严惩。

  记者调查发现,普通人被网暴的门槛越来越低,背后有花钱随意“轰炸”骚扰他人、“水军”推手刷流量等产业。随着政策法规的持续收紧,网暴产业链也越来越隐蔽。

  乱象 发个观点就被“饭圈”网暴

  连日来,“多位明星谴责虐猫反被曝光信息网暴”等热搜事件引发关注。记者采访发现,网暴其实不只是挂在“热搜”上的内容,普通人被网暴的门槛也越来越低。

  “电话、短信,密集轰炸。有三四天时间,根本不敢开机。”回想起自己被网暴的那一周,市民吴明气愤又无奈。当初,因为参与一个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他在微博发布了自己的看法。没想到,那条观点不同的内容,经过短暂沉寂后,竟然在一两天时间内,掀起了一场针对他个人的网暴。吴明说,几十秒一个的骚扰电话和验证码短信,止不住地“砸”向他的手机。一时间,手机近乎宕机,“我干脆关掉了手机,被迫用家人的手机沟通工作”。

  网络安全研究专家、北京汉华飞天信安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彭根介绍,网暴者对于他人“精确”实施网暴,背后往往有两种可能。一是,通过主动搜索或技术条件,获取了各类公开渠道上某个人的信息。“过去,很多平台的数据安全保护意识和能力都不够”。第二种,是在暗网或一些黑灰角落,通过买卖个人信息拿到某个人的信息而后网暴。“几百块钱就可以查到很多信息,住址、手机号等。”

  经过辗转联系,一名卖家向记者表示,他可提供多种查询服务,经常接到要打官司、离婚取证、讨薪等个人的查询需求。“只要给我手机号、照片和姓名,就能反查‘目标人物’的身份证号码,房和车资产、银行卡存款金额、详细的户籍地等,都可以一项项反查。”

  产业 从电话轰炸到水军刷量都要钱

  调查发现,网暴他人的背后,有一条越来越隐蔽的产业链。其中,电话短信轰炸、撰文推广、刷量炒作等手段,仍旧存在。

  电话短信轰炸他人、肆意谩骂,历来是网暴者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在某电商网站,跳转到另一页面后,一名商家表示可提供电话短信轰炸服务,“可体验,频率高,持续强”。其中,电话一分钟可拨打20~30个,约每3秒骚扰1次,1小时价格20元;短信一分钟则可发送99条以上,平均每秒发出一条验证码短信,3小时10元。

  除电话短信骚扰之外,还能发布推广“新闻”。记者以被他人欠薪,想曝光某人为由,咨询了一家“媒介公司”。工作人员表示,需要审核证据材料,确认真实性后,再由专业编辑对接,撰写内容。而后将撰写好的内容同步发布到15家到20家不同的新闻网站,全网曝光制造压力。“按照发布时长收费,曝光一周是3000元,半个月是5000元,一个月是8000元。”该公司职员表示,发布后公司技术部会帮着做推送推广,“只有推广了才会有人看,引起关注,形成压力。”

  背后 平台责任不可少

  治理网暴,除了打击黑灰产、个人守法和完善法律之外,平台也应承担责任。此次三部门公开征求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平台责任。例如,最近微博曝出的“女研究生诬告网暴农民工偷拍”,就引起不少人对“热搜”的关注和讨论。

  “引发网络暴力背后,个人信息泄露是一个问题。很多网暴是捏造事实,移花接木,歪曲事实,滥用道德审判所引发。”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说,尤其是在黑色产业链条上,一些“水军”和营销号的添油加醋,让网暴更加泛滥。他呼吁,未来要尽快出台一部单独的专门的“反网络暴力法”。

  对于在一些事件中,一些平台持续推出“热搜”或炒作流量,朱巍建议要适当降温。“平台虽然只是网络服务提供者,但它是通过算法推荐、大数据匹配等方式给人推荐内容。”他认为,平台获取了流量利益,但也要提高自己的监管责任,“尤其涉及伦理问题,涉及当事人重大权益,或者没有确切消息之前,热搜是应该降温的,否则对当事人的影响会很大。”

  据《北京晚报》

上一篇:回顾跌落的贵阳亿万富豪:经营煤矿身家过亿,31岁被妻子情人害死
下一篇:女子出轨儿子和他的同学,却被父亲当场抓到,网友: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