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空拳文选(一)
1、拳法奇书《空拳》
张锐锋
《空拳》是一本只有书名没有内容的拳法奇“书”。这本“书”的封面上印有“空拳”两个字书名和“陶政宏创”的字样。翻开全“书”,里面都是空白页,什么内容也没有。这就是《空拳》这本拳法奇“书”。对此您能领会什么?
http://kqlt.126.com2、空拳创始人——陶政宏
张锐锋
陶政宏,男,一九六五年四月十八日出生,黑龙江省佳木斯人。十四岁开始习武,十八岁就致力于拳法研究,曾多次创立拳法都相继失败。一九九三年十月初的一个早晨,在与弟子打斗时突然顿悟,终于创立了会意拳法——空拳。
3、《空拳》要说明的就是“无法”
张锐锋
《空拳》这本没有内容的“书”究竟要说明的是什么呢?我认为,《空拳》要说明的就是“无法”。那么,为什么陶政宏先生没有直言“无法”呢?我认为,如果陶先生直言“无法”,“无法”就成了方法。因为,当你向人们传授“无法”这一理论时,实际还是在传授方法,所传授的是无法之法。那就会自相矛盾。所以,陶先生只能采用会意的方式来传授。这样,可以避免用语言传授所造成的逻辑错误。
“无法”之说一直是拳学界争议的一种学说。主张“无法”的人也很多。大成拳创始人王芗斋就曾说过,“拳本无法,有法也空,一法不立,无法不容”。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也曾说过“以无法应万法”的真言。那么,“无法”之说究竟是不是拳学的真谛?这还需要长期的实践来验证。
4、空拳——无拳之拳
张锐锋
空拳是什么拳法?如果给它下个定义,那就是没有拳法的拳法,也就是无拳之拳,无法之法。“没有拳法的拳法”这个定义是不合乎逻辑的。因为,它违反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所以,空拳是不能用语言来定义的。为了回避逻辑错误,陶政宏先生只能采用会意的方式,用一本没有内容的“书”作为空拳的表现形式。这就是空拳成为会意拳法的原因。
《空拳》要说明的就是“无法”。可是,当把“无法”作为一种方法传授时,“无法”就成了无法之法。所谓无法之法就是没有方法的方法。没有方法的方法是特指没有打斗方法的打斗方法。拳法就是打斗方法,所以无法之法就是没有拳法的拳法,也就是无拳之拳,故名空拳。
5、抽象拳法——空拳
张锐锋
什么是拳法?拳法就是指导人们进行徒手搏斗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打斗方法。凡是具有指导打斗意义的都可以称之为拳法。拳法可以分为具体拳法和抽象拳法两种。具体拳法就是以招式作指导的打斗方法。抽象拳法就是以理论作指导的打斗方法。所谓理论即通过理性认识得出的结论。比如,“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就属于抽象的打斗方法。再如,“狭路相逢勇者胜”也属于抽象的打斗方法。因为它们具有指导打斗的意义,所以都可以称之为打斗方法。
空拳虽然没有具体的打斗方法,也没有抽象的打斗方法,但它应该属于抽象拳法。因为无法的本身也是一种法,它是无法之法。而无法之法同样具有指导打斗的意义,也应该是一种打斗方法,而且是抽象的打斗方法。
6、是拳非拳 是法非法
张锐锋
空拳,说它是拳,它无拳。说它是法,它无法。说它不是拳,它却是无拳之拳。说它不是法,它却是无法之法。所以说,空拳,是拳非拳,是法非法。空即宇宙一物未生之际,阴阳未分之时的混沌状态。而空拳正是拳与非拳,法与非法无分别的混沌拳法。所以,空拳是混沌之说。
拳与非拳,法与非法是矛盾的对立面。而空拳正处在矛盾对立面的分界线上,无法分清它是拳还是非拳,是法还是非法。太极图上阴与阳有一条分界线,你能说清楚那条分界线究竟是黑色的,还是白色的吗?所以,空拳也是中庸之道。
7、《空拳》似书非书
张锐锋
《空拳》看上去象书,实际不是书。如果说它是书的话,这本书的封面上应该是“陶政宏著”的字样,而不应该是“陶政宏创”的字样。如果说它是书的话,这本书应该有内容,而不应该没有内容。所以说,《空拳》似书非书。空拳用一本没有内容的“书”作为表现形式,这说明空拳是什么也没有的拳。
8、空拳——Nothing Boxing
张锐锋
空拳是什么拳?《空拳》这本“书”里没有它的定义。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空拳论坛》的英文域名中找到答案。在《空拳论坛》的英文域名中,陶政宏把“空拳”一词翻译成“Nothing Boxing”。那么,“Nothing Boxing”是什么意思呢?把它直译成中文就是“什么也没有的拳”,也就是“空拳”。空就是什么也没有。所以,空拳就是什么也没有的拳。
http://NothingBoxingForum.yeah.net9、没有内容的本身就是内容
张锐锋
《空拳》这本“书”虽然没有内容,但是,如果我们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没有内容的本身它也是一种内容,那就是“空”。空拳就是什么也没有的拳,也就是无法。《空拳》要告诉人们的就是不要凭借任何方法进行打斗。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因为,如果把它说出来,那就是无法之法,而不是无法。所以,空拳只能用会意的形式让人们去领悟。
10、拳法是一种束缚
张锐锋
法就是规定,规定就是限制,限制就是束缚。拳法就是对人的打斗行为的规定。它规定你这样打,而不能那样打。这就限制了你的打斗技能,使你的打斗技能被束缚在有限的范围里,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所以说,拳法是一种束缚。具体打法是通过限制你的身来限制你的心。抽象打法是通过限制你的心来限制你的身。空拳既没有具体打法,也没有抽象打法。它是没有拳法的拳法。“身无拳,心无拳,身心无拳是空拳”。没有打法也就没有限制。空拳就是要让人们摆脱打法的束缚,不受打法的限制,做到全身心的解放。“放马奔腾大草原,广阔天地任驰骋”。
11、拳法是主观主义的表现
张锐锋
我们生活在世上的每个人,打斗实践的范围都是有限的。我们从狭隘、片面的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打斗方法都是主观主义的表现。所总结的拳法,如果用于指导自己的打斗实践,自己则会表现为经验主义。如果用于指导他人的打斗实践,他人则会表现为教条主义。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教条主义,都是主观主义。所以,空拳没有拳法。
12、无法——不知道怎么打
张锐锋
没有方法又怎么进行打斗呢?《空拳》这本书没有说明。那么,是不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呢?我认为,绝对不是。如果是想怎么打就怎么打,陶先生为什么不把它写在书里呢?那么,是不是瞎打、乱打呢?我想,也不是。如果是的话,陶先生也应该把它写在书里。那么,无法究竟应该怎么打呢?我也不知道。如果陶先生告诉你怎么打,那不是在告诉你方法吗?空拳既然无法,陶先生又怎么能告诉你怎么打呢?《空拳》这本书没告诉你怎么打,你就不应该去猜测“怎么打”。如果你知道了怎么打,那就是法。
那么,无法是不是应该不知道怎么打?我认为,应该是。可是,陶先生为什么不把它写在书里呢?我想,如果陶先生把它写在书里,人们就会执意于“不知道怎么打”,“不知道怎么打”就会成为方法,那就是无法之法。如果你在打斗时总是想着“不知道怎么打”,你又怎么能打呢?那就等于在用无法之法去打斗,就会束手待毙。所以,“不知道怎么打”是不能写在书里的。《空拳》这本书由于没有说明“怎么打”,这才能使你不执意于“怎么打”。在打斗时,才能自然而不执著,才能不知不觉地做到不知道怎么打,才能真正地达到无法的境界。
13、学习空拳必须做到心里无法
张锐锋
空拳虽然没有具体打法,也没有抽象打法,但在打斗时,人们还是会用“心”去设计打法,去表现打法。这仍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表现。实际打斗是瞬息万变的,主观制定的打法往往跟不上客观实际的变化,主观难以符合客观,常常表现为主观主义。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必须要做到心里无法。
所谓心里无法就是不想招法。可是,陶先生为什么不把它写在书里呢?我想,如果陶先生把它写在书里,人们就会执意于“不想招法”,“不想招法”就会成为无法之法。如果你在打斗时执意于“不想招法”,你就会束手待毙。想与不想,实际都是在想。当你想要不想时,实际就在想,在想“不想”。只有当想与不想无分别时,那才是真正的不想。空拳用一本没有内容的“书”作为表现形式,就是要让人们通过这本“书”而产生一种既知道怎么打,又不知道怎么打的感觉。这就是对《空拳》的领悟。基于这种领悟,在打斗时能不知不觉地做到不想招法,从而达到心里无法的境界。
14、意识是行为的动力根源
陶政宏
人的行为是受什么支配的?人的行为是受意识支配的,意识是支配人行为的动力根源。我们研究打斗必须从人的意识入手,只有从人的意识入手,才能正确地指导打斗实践。
意识可以分为两个认识过程,即感性认识过程和理性认识过程。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理性认识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就是理性认识过程。那么,什么是感性认识过程呢?我认为,直觉就是感性认识过程。“直觉”在词典里的定义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直观”就是用感官直接接受的。“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直觉”这个概念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既然有争议,我也不妨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直觉”的定义不应该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而应该是未经逻辑推理的直观,也可以说成是没有思维过程的直观。这样一来,意识就是由直觉和思维组成的。
人通常是用思维来支配行为的,但有时也靠直觉来支配。当发生紧急情况来不及思考对策时,就会靠直觉的支配来应变。实际打斗是紧张激烈的,能想招法的机会很少,主要靠直觉的支配来应变。实际打斗也是瞬息万变的,主观所想的招法往往跟不上客观实际的变化,主观难以符合客观,常常表现为主观主义。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就是这个道理。用思维支配打斗能想招法的机会本来就少,而且还常常表现为主观主义,这又怎么能适应打斗的实际呢?要想适应打斗的实际,只有靠直觉来支配。靠直觉支配打斗不假思考随机应变是比较客观的。
人是习惯用思维来支配行为的。在打斗中,只要有机会能想招法,就会用思维来支配打斗,这就难免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要想完全靠直觉支配打斗,必须抑制思维的支配,只有抑制了思维的支配,才能完全表现直觉的支配。可是,如果你在打斗时有意去控制自己不想招法,那就等于在用思维的支配去控制思维的支配,不但不能控制思维的支配,反倒被思维的支配所控制,就会束手待毙。想与不想,其实都是在想。当你想要不想时,实际就在想,在想“不想”。只有当想与不想无分别时,那才是真正的不想,也就是似想非想的意识状态。我们就把似想非想的意识状态称之为空的意境。空就是宇宙一物未生之际,阴阳未分之时的混沌状态。而似想非想的意识状态正是想与不想无分别的混沌状态,因此而称之为空的意境。只有领悟了空的意境,打斗时才能真正地做到不想招法。
15、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陶政宏
我们在生活中所获得的经验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亲自从实践中取得的经验。间接经验是从他人那里学来的经验。直接经验由于是亲身经历的,会在大脑中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当感官受到外界刺激把信号传入大脑时,储存在大脑的直接经验不经过思维过程通过直觉就可以直接作出判断,并迅速作出反应。间接经验由于不是亲身经历的,在大脑中不会形成具体生动的表象,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而已。当感官受到外界刺激把信号传入大脑时,储存在大脑的间接经验必须经过思维的推理过程才能作出判断,然后再作出反应。通过思维所作出的反应是比较迟缓的。实际打斗是紧张激烈的,能用思维来判断的机会很少,主要依靠直觉的判断能力。直觉的判断能力取决于直接经验的积累。直接经验越丰富,直觉的判断能力就越强,应变能力也就越高。所以,要想提高打斗技能,就是一字诀“打”。没有必要去学习打斗方法。不会打,先挨打。当直接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打了。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受父母的打骂“教育”,这是积累直接经验的起点。进入群体以后,与周围人的打斗又积累了不同程度的直接经验,这就为打斗奠定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打斗人人都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人们经过长期的打斗实践,就会积累丰富的打斗经验。由于思维能力的存在,必然要对打斗经验加以总结,这样就产生了打斗方法。打斗方法的产生使人们的打斗技能受到了极大的束缚。因为,它给你规定了范围,限制你超越,使你的打斗技能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僵化的条件反射。所以,进行打斗实践没有必要去总结打斗方法。这样才能不被打法所束缚。人的实践范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从有限的打斗经验中所总结出来的打斗方法都有其片面性。如果我们用自己总结出来的片面的打斗方法来指导自身的打斗实践,所表现的就是经验主义。如果我们生搬硬套地用他人总结出来的打斗方法来指导自身的打斗实践,所表现的就是教条主义。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教条主义都是主观主义。可是,人们就是不去总结打斗方法,在打斗时只要有机会能想招法,还是会用“心”去设计打法,去表现打法。这仍然是经验主义的表现。要想克服经验主义,必须领悟空的意境。只有领悟了空的意境,打斗时才能真正地克服经验主义。
16、实际打斗与竞技打斗
陶政宏
打斗从其形式上可以分为实际打斗与竞技打斗。实际打斗以抗暴为目的,紧张激烈,甚至你死我活,能用思维来支配的机会很少,打斗方法难以得到应用。竞技打斗以比武为目的,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也没那么紧张激烈,能用思维来支配的机会相对多一些,打斗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可是,我们学习打斗的目的是为了抗暴,而不是为了比武。
17、本能与直觉
陶政宏
在拳学界习惯上把非思维支配的打斗行为称之为本能。那么,什么是本能呢?本能就是不学就会的性能,它是人类和动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由遗传固定下来的对个体和种族有重要意义的行为。比如说,初生的婴儿会吃奶,蜂酿蜜等都是本能的表现。在人类,由于后天经验的建立,除初生婴儿外,没有纯属本能的行为。所以,把非思维支配的打斗行为称之为本能是不恰当的。
非思维支配的打斗行为在打斗中是极为普遍的现象。因为,在激烈的搏斗中,我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怎么打,全凭直觉的支配去应变。所以,我们应该把非思维支配的打斗行为称它是直觉支配的打斗行为。直觉就是没有思维过程的直观。直觉和思维是意识的组成部分。直觉是思维的基础,当来不及思维时,直觉就会直接作出判断,并迅速支配人的行为。直觉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的,直接经验越丰富,直觉判断的准确率就越高。要想提高直觉的判断力,必须积累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来自打斗实践。打斗实践是积累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也是锻炼打斗技能的唯一途径。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就是锻炼打斗技能的过程。一切脱离打斗实践的锻炼方法都是徒劳的。
18、反射与直觉
陶政宏
谢切诺夫说过:“一切有意识与无意识的行为,从其起源的方式来看,都是反射。”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人或动物先天就具有的比较简单的反射活动。例如,手碰到火就会立刻缩回去。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经验而建立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非条件反射是非思维形式的反射活动。当缺少直接经验时,则表现为非条件反射。当直接经验比较丰富时,则表现为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包括思维形式及非思维形式的反射活动。直觉反应就是非思维形式的反射活动,它包括非条件反射以及非思维形式的条件反射。空拳就是非思维形式的打斗行为。
19、我所悟创的空拳
陶政宏
空拳不是传统拳法,它是我二十多年的习武心得。对于我所悟创的空拳,尽管经历了八年的实践验证,但目前尚不能确定它的正确与否。今把它公诸同道,目的是想求得同道们的指正,以便进一步去完善。
我从小就爱打斗,因此也就十分喜爱武术运动。我是十四岁开始正式习武的。由于自身的勤奋努力,学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拳法。可是,当我把所学的拳法应用于实战时,我感觉到所学的拳法很不实用。为了能学到一种实用拳法,我耗费了大量的精力,结果是徒劳的。因此,我立志要创编一种实用拳法来指导打斗实践。从十八岁起就开始了我的研究历程。
研究拳法的历程是艰难的,其中的失败也是难免的。从十八岁到二十三岁期间,我曾先后创编过五种拳法。经过实战和教学的验证,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原因是技术不够全面或打法过于偏激。又经历了四年的打斗实践,使我认识到研究拳法应该从打斗的实际出发,根据打斗的客观实际来创编拳法。这样,于1992年10月又重新制定了研究方案。把打斗的表现形式划分为两大类,即击打和揪缠。击打又分为进攻与防守。进攻分为单纯进攻、反防守进攻和防反击进攻。防守分为单纯防守、防守反击和直接反击。揪缠也分为进攻与防守。进攻分为缠、缠打、缠摔和缠拿。防守分为脱、脱打、脱摔和脱拿。按照这个方案,从1992年10月到1993年4月,用了半年的时间创编了一套实用打法,共分八个部分,总计六十九式,取名为搏术69。从十八岁到二十八岁,历经十年的时间,终于创编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实用武技。
搏术69创立以后,随即展开了教学实验。与此同时,我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实战验证。经过半年的教学实验和实战验证,初步肯定了搏术69的实用性。可是,就在这时,问题还是出现了。那是1993年10月初的一个早晨,训练结束以后,其他人都走了,只剩弟子张锐锋和我还在一起闲谈。当谈到实战问题时,我索性要他和我交手,想检验一下他最近是否有进步。在与他交手的过程中,我感觉到他确实有很大的进步,要想打败他是很困难的。按理说,凭我多年的实战经验,打败他是很容易的事情。尽管他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也不应该是很困难的。我突然领悟到是打法束缚了我的实际能力,使我应有的打斗技能不能得到充分地发挥。我需要验证一下我的领悟。我要他使出所有的打法和我交战,而我却在主观上放弃了所有的打法来应战。双方一接触就打开了局面,仅一个回合就把他打败了。我需要进一步验证,要他继续和我交战。就这样,断断续续地打了一个多小时,使我充分体验到了无法的感受。我所表现的动作根本就不知道是怎么打出来的。有些动作是我从来都没有练习过的动作。还有些动作是我曾经认为是很不实用的动作。交战结束以后,张锐锋问我:“刚才用的是什么拳?”我犹豫了一下回答说:“算是空拳吧。”这一回答,没想到空拳从此诞生了。
通过这次交手,使我有所领悟。我认为,法就是规定,规定就是限制,限制就是束缚。我所创编的打法实际就是一种规定。它给你规定了一个范围,限制你超越,使你被束缚在所规定的范围里,不能充分地发挥打斗技能。同时,我所创编的打法也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因为,我的实践范围毕竟是有限的。我用局部、狭隘的经验来指导自己的打斗实践,所表现的就是经验主义。对于弟子们而言,他们生搬硬套地用我的打斗经验来指导打斗实践,所表现的就是教条主义。无论是经验主义还是教条主义,都是主观主义。所以,法也是主观主义的表现。基于这种认识,我决定把搏术69废掉,用无法的理论来指导打斗实践。
什么是拳法?拳法就是指导人们进行徒手搏斗的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打斗方法。凡是具有指导打斗意义的,都可以称之为拳法。而我要说明的却是无法。可是,当我把无法的理论传授给人们时,无法这一理论就具有了指导意义,也就成了方法,那就是无法之法。所谓无法之法就是没有方法的方法。没有方法的方法是特指没有打斗方法的打斗方法。拳法就是打斗方法。所以,无法之法就是没有拳法的拳法,也就是无拳之拳,就把无拳之拳称之为空拳。
空拳是什么拳法?如果给它下个定义,那就是没有拳法的拳法,也就是无拳之拳,无法之法。“没有拳法的拳法”这个定义是不合乎逻辑的。因为,它违反了形式逻辑的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所以,空拳是不能用语言来定义的。为了回避逻辑错误,只好采用会意的方式,用一本没有内容的“书”作为空拳的表现形式,“书”名就是《空拳》。那么,《空拳》这本没有内容的“书”究竟能让人们领会什么呢?我相信,一般人都能领会到空拳是一种无招无式的拳法。这就回避了逻辑错误,使无法合理化。
那么,无法又应该怎么打呢?人们虽然摆脱了固定打法的束缚,但在打斗时,还是会根据打斗经验去制定临时打法,表现临时打法。这仍然是一种经验主义的表现。要想克服经验主义,就要在主观上做到不想招法。只有在主观上做到不想招法,才能达到无法的境界。可是,如果我告诉人们,在打斗时不想招法,人们在打斗时就会有意去控制自己不想招法。这就等于在用无法之法去打斗。因为,你把不想招法当成了方法去使用。这样,不但不能做到无法,反倒被无法之法所束缚,就会束手待毙。为了解决言传所带来的束缚问题,只能用会意的方式让人们去领悟。我认为,只要是悟性高的人,看了《空拳》这本“书”以后,都能产生一种既知道怎么打又不知道怎么打的感觉。这就是对空拳的领悟。基于这种领悟,在打斗时能不知不觉地做到不想招法。这就解决了言传所带来的束缚问题,使无法得以巧妙传授。对于一般人而言,能认识到没有招式就是一大进步。因为, 没有招式是无法的基础。当打斗技能达到了纯熟的地步时,自然也就达到了无法的境界。正如戚继光所说,“其妙在于熟之而已,熟则心能忘手”。
那么,无法又怎么去提高打斗技能呢?我认为,打斗主要是靠直接经验。直接经验越丰富,打斗技能就越高。直接经验来自打斗实践。要想获得直接经验,必须参加打斗实践。打斗实践是积累直接经验的唯一途径,也是锻炼打斗技能的唯一途径。积累直接经验的过程就是锻炼打斗技能的过程。一切脱离打斗实践的练习方法都是徒劳的。要想提高打斗技能,就是一字诀“打”。也就是说,打斗实践就是空拳的练习方法。人们通过《空拳》这本“书”对空拳有所领悟以后,就会通过打斗实践对空拳进行验证。人们运用空拳进行打斗实践的过程也就是练习空拳的过程。所以,空拳的练习方法是没有必要写在这本“书”里的,人们能够自觉地通过打斗实践来锻炼打斗技能。
对于不学招式是否会打。我认为,不会打,先挨打。当直接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时,自然就会打了。人从很小的时侯就开始接受父母的打骂“教育”,这是积累直接经验的起点。进入群体以后,与周围人的打斗又积累了不同程度的直接经验,这就为打斗奠定了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打斗人人都会,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人们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不承认自身的打斗能力。认为自己不会打,只是瞎打而已。只有学会了拳法,才能会打斗。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需要去改变。
拳法不是人类固有的方法,它是人们总结打斗经验的产物。拳法产生以前,人们又是从哪儿学会的打斗呢?打斗不是学会的。它是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一种能力,通过打斗实践而得到提高。人们经过长期的打斗实践,就会积累丰富的打斗经验。为了能更好地进行打斗实践,就会总结打斗经验。把打斗经验加以总结,就产生了拳法。拳法的产生是人类打斗历史上最大的错误。它不仅束缚了人们的打斗技能,而且还是主观主义的表现。拳法的产生是理性认识的结果。如果人类没有思维能力,就不会发生这一错误。正是由于思维能力的存在,才使这一错误成为必然。但是,人类毕竟是有思维能力的,经过几千年的迂回,人们终究是会认识这一错误的。空拳的创立也是对人们的一种警示,它是一个句号。从无法到有法,再从有法到无法之法是打斗发展的必然,是人们认识的必然。
对于不想招法是否能打。我认为,不想招法就是不用思维来支配。不用思维来支配又是靠什么来支配呢?意识是支配人行为的动力根源。意识可以分为两个认识过程,即感性认识过程和理性认识过程。感性认识就是感觉、知觉和表象等。理性认识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就是理性认识过程。那么,什么是感性认识过程呢?我认为,直觉就是感性认识过程。“直觉”在词典里的定义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直观”就是用感官直接接受的。“逻辑”就是思维的规律。“直觉”这个概念在学术界是有争议的。既然有争议,我也不妨发表一下我的观点。我认为,“直觉”不应该是未经充分逻辑推理的直观,而应该是未经逻辑推理的直观,也可以说成是没有思维过程的直观。这样一来,意识就是由直觉和思维组成的。那么,不用思维来支配,那就是靠直觉来支配。人通常是用思维来支配行为的。但有时也靠直觉来支配。当发生紧急情况来不及思考对策时,就会靠直觉的支配来应变。实际打斗是紧张激烈的,能想招法的机会很少,主要靠直觉的支配来应变。实际打斗也是瞬息万变的,主观所想的招法往往跟不上客观实际的变化,主观难以符合客观,常常表现为主观主义。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就是这个道理。用思维支配打斗能想招法的机会本来就少,而且还常常表现为主观主义,这又怎么能适应打斗的实际呢?要想适应打斗的实际,必须靠直觉来支配。靠直觉支配打斗不假思考随机应变是比较客观的。人是习惯用思维来支配行为的。在打斗中,只要有机会能想招法,就会用思维来支配打斗。所以,要想做到完全靠直觉支配打斗,必须抑制思维的支配。要想抑制思维的支配,就要在主观上做到不想招法。只有在主观上做到了不想招法,才能完全表现直觉的支配。可是,如果你有意去控制自己不想招法,那就等于在用思维的支配来控制思维的支配。这样,不但不能控制思维的支配,反倒被思维的支配所控制。想与不想其实都是在想。当你想要不想时,实际就在想,在想“不想”。只有真正地领悟了空拳,才能在打斗时真正地做到不想招法,才能完全地表现直觉的支配。直觉是以直接经验为依据的。直接经验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在大脑。当感官受到外界刺激把信号传入大脑时,储存在大脑的直接经验就会直接作出判断,并自动支配人的行为。通过直觉做出的反应,有时连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做出来的。直觉的判断能力取决于直接经验的积累。直接经验越丰富,直觉的判断能力就越强,应变能力也就越高。所以,要想提高打斗技能,就是一字诀“打”。
根据上面的论述,拳法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因为,拳法必须通过思维的支配才能在打斗中得以表现。可是,实际打斗不但紧张激烈,而且瞬息万变。能用思维来支配的机会本来就少,而且还常常表现为主观主义,这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如果说它还有存在的必要,那就只能应用于竞技打斗。竞技打斗是以比武为目的,不是你死我活的争斗,也没那么紧张激烈,能用思维来支配的机会相对多一些,拳法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应用,但也时常表现为主观主义。实际打斗是以抗暴为目的,紧张激烈,甚至你死我活,能用思维来支配的机会很少,拳法难以得到应用。而我们学习打斗的目的是为了抗暴,不是为了比武。经过十年的探索,终于找到了拳法不实用的根源。基于这种认识,我作出了“无法”与“实战”的主张。而我所说的法包括学来的或总结的固定打法,以及在打斗时根据打斗经验制定的临时打法。以上是对空拳的简要论述,请同道们审议。
20、论“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
陶政宏
“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这是武林界流传甚广的一句拳谚。这话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细揣摩,这不是主观主义一刀切吗?无论对方怎么变化,你都能用这一招来对付吗?尽管这句话需要辨证地来看待,但它还是具有极大的误导作用,是一种极为偏激的武学理论。所以,我们不能只精于一招而已。为了适应千变万化的打斗实际,人们就要不断地总结新的招法。可是,我们所总结的招法终究是有限的。我们用有限的招法能应付无限的变化吗?只有一法不立,才能无法不容。
有人对我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说一些前辈们也曾提出过“无法”的主张,但他们所创立的拳法却都是有法的,这又作何解释呢?我想原因有二。其一,虽然有些人也曾提出过“无法”的主张,但他们对“无法”的领悟还不够深刻,只是说说而已。其二,尽管有些人对“无法”有较深刻的领悟,但他们由于受时代的限制所创立的拳法不能没有法,没有法教人家什么呢?没有法又有谁会学呢?这就是他们所主张的理论和所创立的拳法不能协调统一的缘故。
21、李小龙的矛盾心理
张锐锋
截拳道创始人李小龙在他后期的武学研究中,心理是十分矛盾的。他渐渐地认识到,截拳道并非是一套完善的武技,它仍然是一种固定的法,对学者还是会造成限制与束缚。这与他所主张的“无法”和“无限”是自相矛盾的。截拳道仍然是在重蹈“划地自限”的覆辙,与传统拳法相比较还是“一丘之貉”。他曾说:“如果我能收回‘截拳道’这个名称,我将把它改称‘武道’。”李小龙在他后期的武学研究中,已经陷入了迷惘。可惜他英年早逝,没有完成他的武道研究。
陶政宏说:“许多高手在武学研究达到巅峰时,都会相继发现‘无法’这一实质。但是,由于难以解决‘有法’与‘无法’之间的矛盾,最终又都从巅峰滑下,再次重蹈法的覆辙。”
22、论“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
陶政宏
“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这是一句流传已久的拳谚。它告诉人们,用手来防护,用脚去攻击。这句拳谚不知源于何处,出自何人,竟被人们所认可。岂不知,这是一种多么偏激的拳学理论,有点儿象当今的竞技跆拳道。实际上,在当今的竞技运动中就存在着许多偏激的打斗运动。比如说,拳击、柔道等就是此类运动。打斗是打、摔、拿等综合能力的表现,不可有所偏废。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拳击、柔道等运动,它们只是一种竞技运动而已,不能把它们当作是锻炼打斗技能的途径。
23、“练、验、见”三字方针
陶政宏
打斗实践是锻炼打斗技能的唯一途径。要想提高打斗技能,就是一字诀“打”。打斗实践在选择对手上是有学问的。你把比你技能差的人作为实战对象,那是在练习自身的打斗技能。你把与你技能相当的人作为实战对象,那是在验证双方的打斗技能。你把比你技能高的人作为实战对象,那是在见识人家的打斗技能。“练、验、见”是打斗实践的三字方针。这三个方面都是在锻炼打斗技能,但各有侧重。打斗实践应以“练”为主,以“验”和“见”为辅。你应该先找你能打过的人去打。这样,可以使你放松自如地进行打斗,能够比较全面地锻炼打斗技能。
24、实际打斗与竞技打斗的锻炼
陶政宏
打斗实践分为实际打斗与竞技打斗。实际打斗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打实斗,最能锻炼打斗技能。可是,这样的锻炼机会并不多。而我们又不能无缘无故地去创造这样的机会。在现实生活中,见义勇为是锻炼实际打斗的良好机会,但要量力而行,不要以卵击石。竞技打斗是同道间的较技切磋。虽然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潜力,但也能得到一定的锻炼,可以经常参与一些这样的活动,但要注意团结,别太计较输赢。因为竞技打斗所表现的能力不一定是真实的。你在竞技打斗中能把他打败,在实际打斗中未必能把他打败。实际打斗与竞技打斗所表现的能力往往差距很大。所以,参与竞技打斗没有必要计较胜负,只是为了锻炼而已。
25、论“半步崩拳打天下”
张锐锋
形意大师郭云深曾以“半步崩拳打天下”誉满神州。由此而证实了一句拳谚那就是“不怕千招会,就怕一招绝”。只要练精一招,就能以一法应万法。那么,究竟能不能以一法应万法呢?我认为,郭云深绝不是仅用一个崩拳而已,一个崩拳怎么能应付得了千变万化的打斗实际呢?崩拳属于直拳的一种,在打斗中是比较常见的。形意的劈、崩、钻、炮、横五拳,也顶属崩拳最常用。说郭云深善用崩拳,与之不无关系。怎么就没有“一记横拳扫天下”的说法呢?陶政宏曾明确指出:“以一法应万法是主观主义一刀切的表现,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必须克服。”
26、实际打斗与竞技打斗的心态
陶政宏
实际打斗与竞技打斗在心理状态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实际打斗是以抗暴为目的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打实斗。当你遭遇暴力时,容不得你去顾及什么,为了自身的安全,你会立即做出反应,无论是迎战还是逃遁都会全力以赴。竞技打斗是以比武为目的的,是同道间的较技切磋。当你遇到挑战时,你会顾及胜败,顾及荣辱,使你难以淋漓尽致地发挥打斗技能。由于心理上的压力,有时高手也会败在平庸之辈的手里。
那么,如何才能克服竞技打斗中的心理压力呢?这就需要对空的意境有更深入地领悟,逐步做到,胜败之心无分别,荣辱之心无分别,乃至生死之心无分别。但是,非常人所能及也。这需要通过长期的打斗实践去磨练。
27、正义之战与邪恶之战
陶政宏
在实际打斗中存在着正义之战与邪恶之战的区分。所谓正义之战即为正义而战的打斗行为。当你为正义而战时,理直则气壮,能够使你最大限度的激发打斗潜力。所谓邪恶之战即为邪恶而战的打斗行为。当你为邪恶而战时,理亏则心虚,使你难以正常地发挥应有的打斗技能。所以,我们练习打斗应以抗暴为目的,为正义而战。
28、胜败乃兵家常事
陶政宏
打斗实践是锻炼打斗技能的唯一途径。要想提高打斗技能,必须参加打斗实践。参加打斗实践必然有胜有败,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必太在意。如果你过于在意胜败,就会束缚你的打斗技能,使你应有的打斗技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坦诚地说,我也有胜有败。失败是成功之母,没有失败又怎么会有进步呢?所谓“常胜将军”,运气也。人外有人天外天,只是没有遭遇对手而已。所以,我们要辨证地对待胜与败,放下对胜败的执著,做到胜败之心无分别,这样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打斗技能。
29、李小龙对“无法”的领悟是肤浅的
张锐锋
李小龙说:“真正的技击高手,在他做出假动作之前,就早已知道对手很可能暴露破绽之处。而且在其空当暴露之前,就已经策划好了下一步的进攻方案。”
打斗是瞬息万变的。在对手发起攻击之前,你所作出的判断只是一种猜测而已。你敢肯定对手一定会那么打吗?如果他不那么打,你又该怎么办呢?常言道,“计划没有变化快”。当你想好了对策时,情况发生了变化怎么办?当你还没有想好对策时,对手先发起进攻怎么办?当你毫无准备时,遭到突然袭击怎么办?在瞬息万变的打斗中,主观制定的招法往往跟不上客观实际的变化,主观难以符合客观,常常表现为主观主义。李小龙的这段话正是主观经验主义的表现,这说明他对“无法”的领悟是很肤浅的。所谓“无法”,不仅要做到身无法,而且还要做到心无法。只有身心无法,那才是真正的“无法”。
30、体能与打斗
陶政宏
几乎在所有的体育项目中,都安排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体能方面的锻炼。比如,韧带、力量、平衡、协调,以及翻腾跳跃等。体能锻炼可以有助于提高运动的质量,是不可缺少的辅助性锻炼。打斗运动也同样需要体能方面的辅助锻炼。但是,体能锻炼终究是辅助锻炼,切莫把它当成是提高打斗技能的锻炼途径。打斗技能必须通过实战的锻炼才能得到提高。体能不是决定打斗胜败的关键。我们在生活中能经常看到强壮者被弱小者打得落花流水的现象,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体能不代表技能。尽管人有高矮胖瘦之分,但绝不是老虎与老鼠之间的差距。人与人之间在体态上的这点儿差距,对打斗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我们只要加强实战锻炼,就一定能战胜强壮。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体能锻炼。
上一篇:原创2023高考志愿填报:这些专业不太建议报考,未来发展有限
下一篇:18岁花季少女被姐夫投毒身亡,百草枯被禁不止卖家或面临处罚!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