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音乐史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康定情歌》的作者该是谁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6-19
手机版

  康巴传媒(州文联 供稿)

  

  该是谁的《康定情歌》?

  ■郭昌平

  最近有一篇署名为王海成先生创作的《王洛宾与他的“康定情歌”》在网上广为传播,仔细拜读后,觉得此文值得商榷之处太多,为明事非,本人斗胆出来一辩,以正视听。

  为了表示这篇文字的真实性、准确性及严肃性,本人先自报家门。

  姓郭,名昌平,1952年出生,汉族,两代康定土生土长之人,现已退休。曾任《甘孜日报》总编辑,甘孜州社科联主席,康藏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记者。是1996年发起在全国寻找《康定情歌》作者一事的当事人。从那时起开始研究《康定情歌》至今已达20多年。

  20多年间,我曾亲自到北京拜访过《康定情歌》的音乐编配及定名者江定仙先生,拜访过将此歌唱出国门,唱遍大江南北的俞萓萱先生,拜访过当年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山歌社”成员王震亚先生,到福建泉州调查走访了《康定情歌》简谱收集人吴文季的家人及与《康定情歌》有关的大量人员,阅读了大量与《康定情歌》有关的历史资料及书籍,在康定走访了大批本地的文化名人、专家,作了大量的第一手田野调查。虽然我不是什么名家,更不是名家之后,但凭此,我个人觉得有足够的资格与王海成先生对话。

  一、王海成一文的主要观点

  认真拜读王海成先生的《王洛宾与他的“康定情歌”》一文,简单归纳有如下几个观点:(均以原文为据)

  (1)1938年,王洛宾跟随“甘肃省西北抗战剧团”从兰州出发,他们一路南下来到甘肃南部的武都地区宣传抗日。一天,王洛宾在一个集市上听到一个马帮汉子弹着弦子唱着一支歌曲,感觉旋律很特别······他立刻掏钱请那个马帮汉子喝茶,在那个茶摊上,马帮汉子为他又唱了一遍“溜溜调”。王洛宾很快就记下了谱子。

  (2)回到剧团驻地,王洛宾给剧团的同事讲述了白天他在集市上遇到的那位会唱歌的马帮汉子,还哼唱了自己记录的那首“溜溜调”。大家都觉得这首歌曲的旋律和歌词意境很美,只是那些歌词中的方言特别拗口,需要加工修改再艺术化一点才能便于传唱。

  王洛宾听取了大家的意见,他先将原来的歌名《溜溜调》改为《康定情歌》。

  (3)重新编写了四段歌词,将新歌词与旋律精心调整,在声乐民族化处理上作了富有创造性地运用,使得整首歌曲变得节奏轻快、旋律更加优美。

  (4)《康定情歌》的歌词中最引人瞩目的三个字就是“溜溜的”。几乎每句歌词中都有一个“溜溜的”。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使用规范语言的人来说,这种词语的出现显然有些“冒犯常规”——标准汉语中基本不这样使用。

  可是要将“溜溜的”去掉,歌词就会变成“跑马山上一朵云,端端照在康定城哟……”意思没变,但却让那个“溜溜调”少了很多诙谐、调皮的情趣。

  相反,如果加上“溜溜的”三个字,配合着流畅的旋律,整首歌曲非但不显得生硬,反而有种特殊的韵味。

  (5)王洛宾改编之后的《康定情歌》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

  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哟。

  月亮弯弯,康定溜溜的城哟。

  李家溜溜的大姐,人才溜溜的好哟。

  张家溜溜的大哥,看上溜溜的她哟。

  月亮弯弯,看上溜溜的她哟。

  一来溜溜的看上,人才溜溜的好哟。

  二来溜溜的看上,会当溜溜的家哟。

  月亮弯弯,会当溜溜的家哟。

  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爱哟。

  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哟。

  月亮弯弯,任你溜溜的求哟。

  (6)《康定情歌》的第一段所唱的是山,跑马山。跑马山怎么样呢?溜溜的!跑马山上的云怎么样呢?溜溜的!山旁云下的康定城怎么样呢?溜溜的!一句婉转的“月亮弯弯”之后,再次确定康定城是“溜溜的”!即便听众以前不曾听到过“溜溜的”三个字,现在也应该明白了,所谓“溜溜的”就是“很棒”、“很好”、“很不错”的意思。

  (7)第四段歌词应该是王洛宾的大胆之作,歌词的内容由李家大姐和张家大哥的爱慕之情,一下子扩展到了“世间”大爱之情。这个词汇的转换,将人间美好的爱情升华到了一个极点!凡世间男女,皆逃不出这个规律,——好女子要让男人求,好男子要让女人爱。这里讴歌的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男欢女爱,而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永恒主题。

  (8)此时王洛宾并不知道,他在歌中赞美的那个康定城正处在封建宗教的统治之下(上世纪三十年代)。那里的年轻女子们是不敢随意唱出“世间溜溜的男子任我溜溜的求哟”这样的情歌来的。

  (9)在《康定情歌》中,还有一句歌词比较有特点,就是“月亮弯弯”,它一直被人理解为弯弯的月亮。然而,“月亮弯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原来康定城有个地方就叫“月亮湾”。

  直到晚年,王洛宾才意外发现,歌曲中的那个康定城还真的有一个“月亮湾湾的存在”,并且它还是康定城一个优美的旅游景观。

  

  将军桥夜景 达瓦 摄

  二、我对这些观点的不同认识

  

  ▲ 第一次刊载《康定情歌》的《中国民歌选》

  据我了解,《康定情歌》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读书的福建泉州洛阳学生吴文季在四川省泸县一支在此整训的国民党部队中的一名康定籍士兵那里收集到的。吴文季将此歌带回学校,交与了他的声乐老师伍正谦,伍正谦为了演唱这首歌,将简谱交与学校作曲系主任江定仙,请他为此歌作编配,后来学校迁回南京,江定仙在南京家中编配的这首歌,王震亚是江先生的学生,他亲自目睹了江先生在家中挥汗编配此歌的情况,曲谱编配好后江定仙又将歌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后来学校学生组织“山歌社”编辑出版《中国民歌选(第一辑)》时收入了江定仙编配的这首歌,并请江定仙为这本歌选作了序,江定仙在这篇序中专门讲到了《康定情歌》,最后这本民歌选由上海中华乐学社正式出版,时间是1947年。此后俞萓萱到南京,去看江定仙,江将此歌送与了俞萓萱,于是经俞萓萱将此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国门。然后又由上海的大中华唱片厂将此歌灌制成唱片广为流传。这张唱片是《康定情歌》的第一张唱片,署名是:西康民歌,演唱:管俞萓萱,编配:江定仙。

  

  ▲喻萓萱(右一)江定仙(左一)与友人合影

  以上情况不以我个人说了算,可提供若干佐证。1,江定仙家如今仍然享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关于《康定情歌》的版权;2,有采访江定仙,俞萓萱、王震亚等人的文字记录和他们本人的文字证明及相关信件;3,有相关史料的原始文档及图片;4,有这些老师后人的佐证及这些老师生前的相关著述。所以,以上情况人证、物证俱有,不可不实,不可不真,不可不信。

  然而,王海成先生所撰《王洛宾与他的“康定情歌”》(以下简称“王文”)却说:《康定情歌》是1938年,王洛宾跟随“甘肃省西北抗战剧团”从兰州出发,在一个集市上收集到的。

  从时间上讲,王洛宾收集《康定情歌》在前,吴文季收集,江定仙编配《康定情歌》在后。而且中间相差7年之久,这7年的时间,王洛宾收集的《康定情歌》到哪里去了?怎么在当时的中国音乐界竟没有一点影响?也没听见人唱。偏偏由江定仙编配的《康定情歌》只两年时间就又是出歌集,又是出唱片呢?

  当今中国乐坛就只有一首《康定情歌》,我想请问,这首《康定情歌》是王洛宾的呢还是江定仙的?如果是王洛宾的,那后来江定仙收入《中国民歌选(第一辑)》和大中华唱片厂出的唱片中的《康定情歌》岂不是江定仙剽窃了王洛宾的作品。如果是江定仙剽窃了王洛宾的作品,那王洛宾怎么就不找江定仙要个说法?如果说解放后,王洛宾由于环境的关系,不好找江定仙要说法,那解放前这几年,王洛宾怎么也不开腔呢?而且那些年王洛宾与当时的西北王马步芳关系极好,如果马步芳出面,收拾一个江定仙算什么!如果江定仙编配的《康定情歌》没有剽窃,就是自己编配的,那王洛宾的《康定情歌》在哪里呢?中国并没有两首《康定情歌》啊!事实只能说明王洛宾就没有写过《康定情歌》。其实王洛宾老先生在世之时也从来没有说过《康定情歌》与他有关,遍查王洛宾生前的歌曲集,包括他老人家生前的自选集,都没有收入过《康定情歌》。是因为《康定情歌》不出名,不入流吗?非也。《康定情歌》在中国民歌中的地位不比王洛宾任一歌曲逊色,为什么王洛宾没有收入他的作品集,只能说明王老先生压根没有认为《康定情歌》是他的作品。当然现在已经有不少收入了《康定情歌》的王洛宾歌曲集,但仔细一查,全是王洛宾去逝后出版的,内中缘由,不言而喻。

  “王文”说是王洛宾创作了《康定情歌》的四段歌词。如何创作的?讲得眉飞色舞,情真意切。其实不然,老一辈的康定人唱的《康定情歌》只有前三段,就是讲的张大哥爱李大姐的故事,没有第四段,第四段是后人加上去的。

  

  ▲《甘孜报》(月末版)登载的第一篇 寻找《康定情歌》作者的文章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有一位著名诗人,名叫吴芳吉,号白屋,1896年出生于四川江津(现属重庆市),1932年因病去逝,享年36岁。芳吉先生从小力学苦读,颖慧过人。十岁开始学写诗,十三岁在江津县白沙镇聚奎小学就读时,因写《读外交失败史书后》一文而名噪全县,被视为“神童”。十八岁前后开始创作诗歌,到1919年“五四”运动时就已经成为了国内颇有影响的现代诗人,所写诗歌被称为“白屋诗”。当时在全国有着极大的影响,1920年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曾以“芳吉知春,芝兰其香”加以评注赞赏。梁启超、于佑任、吴宓等人也曾盛赞其才。

  他的“白屋体”新诗熔铸百家而成新体,是拥有新理想、新意境的现代诗,《婉容词》是“白屋体”新诗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一经刊出就成为了全国传诵的佳作,当时一些中小学就曾将这一作品选入教材,成为新诗范文。《康定情歌》第四段歌词就是选自这首诗中的两句。这是一首叙事体的诗歌。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婉容的女子,其夫在1912年时单身赴欧洲留学,1915年到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与一美国女子自由相恋结婚,婚后由美国写回一纸休书,要将婉容休掉,婉容收到此书,悲痛欲绝,想到自己在家的艰辛,看到眼下的无奈,于是投江自尽。全诗共91行,分为17个小节。“世间女子任我爱,世间男子随你求”一句出现于该诗的第四小节,总共三行,是婉容复述这封休书中的一段,“他说:‘我非负你你无愁,/最好人生贵自由。/世间女子任我爱,世间男子随你求。”该诗计划于1918年3月,经过一年多的酝酿构思,脱稿于1919年8月,其实写作只用了一个晚上。

  情况已经大白,我还能说什么呢?总不可能说是吴芳吉先生剽窃了王洛宾的歌词吧!

  “王文”还说:《康定情歌》的歌词中最引人瞩目的三个字就是“溜溜的”。几乎每句歌词中都有一个“溜溜的”。事实上,对于大多数使用规范语言的人来说,这种词语的出现显然有些“冒犯常规”——标准汉语中基本不这样使用。

  所谓“溜溜的”就是“很棒”、“很好”、“很不错”的意思。

  这个观点我不想作过多评说,我想每一个四川人看到这里必然会情不自禁的掩口而笑。

  “溜溜”是他说的那个意思吗?笑死个人。且不说这是一首“溜溜调”。单说“溜溜”两字,好久有“很棒”、“很好”、“很不错”的意思。如果此说成立,那我只能说“王文”是溜溜的。四川人说“溜溜”是指很狭窄的意思。“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何必装腔作势来吓唬我们呢?

  “王文”还说:王洛宾并不知道,他在歌中赞美的那个康定城正处在封建宗教的统治之下(上世纪三十年代)。那里的年轻女子们是不敢随意唱出“世间溜溜的男子任我溜溜的求哟”这样的情歌来的。

  我只能说这段文学创作太精彩了,可惜这不是藏区,更不是康巴地区,他对藏族男女的爱情完全就是一个门外汉。这段话应该倒过来说,在那个时候只有藏区的男女才能够唱出任我爱,任我求的歌。建议王海成先生先将藏族文化学好了再来。

  “王文”又说:《康定情歌》中,还有一句歌词比较有特点,就是“月亮弯弯”,它一直被人理解为弯弯的月亮。然而,“月亮弯弯”还有另外一种说法,原来康定城有个地方就叫“月亮湾”。

  直到晚年,王洛宾才意外发现,歌曲中的那个康定城还真的有一个“月亮湾湾的存在”,并且它还是康定城一个优美的旅游景观。

  我家是两代人生长在康定,在王海成先生的眼睛中可能资历还不够,于是我又找了很多世世代代生活在康定的老人了解,可是始终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优美的旅游景观”在哪里,也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地名。但我仍然不干心,又去找康定市民政局地名办的人,他们答复我说:康定既没有这个地名,也没有这个景点。这就奇怪了,远在大西北的王洛宾是怎么知道这个地名的呢?看来只有他们自己知道了,不知王海成先生能否帮助康定找到这个地方,以促进当地的旅游。

  还写吗?还可以写。还是不写了好!

  因为我知道已经体无完肤,惨不忍睹了。再写,让王海成先生脸朝什么地方放呢。中国有句俗话叫“事不能做绝,话不能说尽”,还是就此打住吧。

  我知道王海成先生与我年龄差不多,也知道王洛宾先生就是他的父亲。时下有一句时尚的话叫“坑爹”,我和王海成先生一准都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坑爹”,但我却要提醒王兄,我们自己已是这把年龄的人了,一定要清醒,不要自己去“坑爹”,他已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人了,何必再去拖累他。

  

  ▲康定城内的《康定情歌》碑

  2020年3月写于抗疫之中的康定

  审核:黄良富 本期责编:白马编辑:泽措

  

上一篇:官宣:王阳宣布结婚,新娘是《十八岁的天空》的王颂荏
下一篇:深圳往事:没有边防证我带侄女爬进火车厕所,为100元钱给老板卖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