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练习题的翻译(精选15篇)
练习题的翻译(1)
1.In the budget for this building, they failed to __( 考虑价格增长的因素 ).
2.Only after I slapped him on the back ____( 他才发现我并高兴得叫起来 ).
3.I didn ’ t even speak to him, ____( 更不用说与他讨论事情 ).
4.Some young people would rather try hard themselves to go through life than _____( 求助于他们的父母 ) with a sense of guilt.
5.The victim _____( 本来有机会活下来 ) if he had been taken to hospital in time .
1.consider/take into account the factor of increasing price.
【超级单词】Take… into account=take… into consideration 把…考虑在内
2.did he notice me and shouted with happiness
【超级句型】这是only引起的半倒装句,only+强调内容+助动词+主语+谓语+其它
3.let alone discuss with him
【超级短语】let alone用作连词,译为“更不用说了”
4.turn to their parents
【超级短语】turn to sb. for help 求助于别人
5.would have survived
【超级句型】在虚拟条件句中,如果表示与过去事实相反的情况,从句用过去完成时,而主句中则用“情态动词+现在完成时”,即would/ could/ should/ might have done
练习题的翻译(2)
英汉翻译八道练习题
英汉翻译
1. It is the cheapest bike I have ever seen.
2. It is the biggest church I have ever seen.
3. It is colder yesterday.
4. This suitcase is lighter than that one.
5. This cup is bigger than mine.
6. He is the tallest policeman I have ever seen.
7. She is the thinnest girl I have ever seen.
8. Paul is much taller me.
练习题的翻译(3)
《答吴充秀才书》练习题及翻译
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伥伥①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若有所责,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工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②,不暇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道不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沛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有删减)
【注释】①伥伥:无所适从貌 ②皇皇:指匆忙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发而读之 发:启封,打开
B.及少定而视焉 少:稍微
C.若有所责 责:责备
D.难工而可喜 工:精巧
3.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学者有所溺焉尔 复驾言兮焉求
B.方勉焉以模言语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C.若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D.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不如因善遇之
4.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章应该追求道。
B.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可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C.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里空谈作文。
D.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了文采。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3分)
译文:
⑵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3分)
译文:
【文言文参考译文】
前(些时日)有辱(您)寄来书信及大作三篇,打开读后感到浩浩然像有千言万言之多,等到我稍微定下神来仔细一看,才几百字啊。如果不是文辞丰厚,文意雄伟,浩然盛大势不可挡,怎么能达到这种地步呢!然而还有自己感到无所适从,担心没人开导以求更进一步的内容,这是好学自谦的话啊!
我的才能不足为当时所用,官职不足荣耀于世,我(对人)的批评和赞誉也无足轻重,气势力量也不足打动人。世上要想凭借(别人的)赞誉来提高自己的地位、凭借(别人的)力量然后来求得进升的,能从我这里取得什么呢?先辈学问精深,文章雄健,都施用于当今,这些又不需借助我的声誉而被看重,借助我的力量而被提升的。然而先辈却给我恩惠来问我,好像有求于我,难道不是您急于谋求为文之道,以至没有时间选择人而向我询问吗?
大凡求学的人,未尝不是为了探求道理,但是能到达这一境界的.人很少。不是道离人很远,而是求学的人(过于)沉湎其中,因为文章的语言难以精细工巧而可喜,却容易(使作者)喜悦而自我满足,世上的求学者,往往沉湎于这种情况之中,(文章)一有精细工巧之处,就说我的学问足够了。甚至抛弃一切事务,不关心任何世事,说:我是文士,做文章才是我的职业。这就是到达道的境地的人很少的原因啊!
从前孔子老年时回归鲁国,他编纂六经,只用了很短的几年时间。为什么他花费时间短,却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呢?圣人的文章,虽然是(一般人)不能赶得上的,然而大概说来,道理懂得很多的人,他的文章自然不难达到好的水平。所以孟子一生周游列国,匆忙奔走,没有空闲著书,荀子据说也是到了晚年才有时间著述文章。像扬雄、王通,他们只是勉强模仿圣人的语言形式,这就是道理懂得不够多却勉强要写作的文人!后世那些不明白事理的人,只是看到前世的文章流传了下来,就以为要学的只是文章罢了,因而越是努力越是勤奋,可是越发达不到效果。这就是您所说的整天不从书房走出来,下笔时还是不能随心所欲、挥洒自如的情形啊,这是因为道理不够充分啊。如果道理充分,(文章)就是驰骋于广大的天地,沉游在幽深的渊泉,没有到达不了的。
先辈的文章,气势浩荡盛大,可以说是很好的了。同时又有志于追求道,还自谦以为不够广大,如果这样追求不止,孟子、荀子的境地是不难达到的。我虽然学习道理但未能达到高境界,然而所幸的是我不甘于自我喜悦满足,停滞不前,因为您能够求道不止,又用这种精神对我的少许进步加以勉励,所以我实在是万分荣幸啊!欧阳修禀告。
练习题的翻译(4)
《晋书卷四十四列传第十四》的阅读练习题及翻译
郑默字思元。起家秘书郎,考核旧文,删省浮秽。中书令虞松谓曰:“而今而后,朱紫别矣。”转尚书考功郎,专典伐蜀事,封关内侯,迁司徒左长史。武帝受禅,与太原郭奕俱为中庶子。朝廷以太子官属宜称陪臣,默上言:“皇太子体皇极之尊,无私于天下。宫臣皆受命天朝,不得同之籓国。”事遂施行。出为东郡太守,值岁荒人饥,默辄开仓振给,乃舍都亭,自表待罪。朝廷嘉默忧国,诏书褒叹,比之汲黯。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听出给。入为散骑常侍。及武帝出祀南郊,诏使默骖乘,遂问政事,对曰:“劝穑务农,为国之基。选人得才,济世之道。居官久职,政事之宜。明慎黜陟,劝戒之由。崇尚儒素,化导之本。如此而已矣。”帝善之。
后以父丧去官,寻起为廷尉。是时鬲令袁毅坐交通货赂,大兴刑狱。在朝多见引逮,唯默兄弟以洁慎不染其流。迁太常。时仆射山涛欲举一亲戚为博士,谓默曰:“卿似尹翁归,令吾不敢复言。”默为人敦重,柔而能整,皆此类也。
及齐王攸当之国,下礼官议崇锡典制。博士祭酒曹志等并立异议,默容过其事,坐免。寻拜大鸿胪。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遂改法定令,听大臣终丧,自默始也。服阕,为大司农,转光禄勋。
太康元年卒,时年六十八,谥曰成。尚书令卫瓘奏:“默才行名望,宜居论道,五升九卿,位未称德,宜赠三司。”而后父杨骏先欲以女妻默子豫,默曰:“吾每读《隽不疑传》,常想其人。畏远权贵,奕世所守。”遂辞之。骏深为恨。至此,骏议不同,遂不施行。默宽冲博爱,谦虚温谨,不以才第矜物,事上以礼,遇下以和,虽僮竖厮养不加声色,而犹有嫌怨,故士君子以为居世之难。
(选自《晋书·卷四十四·列传第十四》)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今而后,朱紫别矣 别:区分开来
B、专典伐蜀事 典:掌管
C、帝善之 善:称赞
D、遇下以和 遇:遇到、遇见
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现郑默为人宽厚平和的一组是(3分)( )
①开仓赈给,乃舍都亭,自表待罪 ②以洁慎不染其流 ③为人敦重,柔而能整 ④畏远权贵,奕世所守 ⑤不以才第矜物 ⑥虽僮竖厮养不加声色
A、①②③B、④⑤⑥ C、②③④D、③⑤⑥
6、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廷认为太子的官属应该称陪臣,尽管郑默上书申辩,但朝廷还是照样施行。郑默因此被贬为东郡太守。
B、郑默升任太常时,仆射山涛想要推举一位亲戚任博士,但面对刚正不阿的郑默,山涛不好意思把这个要求提出来。
C、齐王司马攸让礼官议论崇锡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被免官。
D、皇后的父亲杨骏原想把女儿嫁给郑默的儿子郑豫,郑默加以推辞。郑默死后有人提议追封他为三公,但杨骏为泄私愤而反对。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班告天下,若郡县有此比者,皆听出给。(5分)
(2)遭母丧,旧制,既葬还职,默自陈恳至,久而见许。
参考答案
4、D(遇:对待)
5、D(①表明郑默体恤民情,敢负责任。②表明郑默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④表明郑默不攀附权贵,不趋炎附势。)
6、A(两点错误:一原文中“事遂施行”意思是郑默的建议得到了施行,并不是朝廷照样施行。二郑默外出当东郡太守并不是“因此被贬”)
7、(1)朝廷还布告天下,如其他各郡县有这种情况的,都任凭官员开仓赈济百姓。(班:同“颁”。比:类。听:任凭。出:开仓、拿出。给:赈济)
(2)赶上母亲去世,按旧例,葬后就要回来供职,郑默恳请不回,很久才获准许。(既:已经,意译为“……之后”。自陈恳至:恳请不回。见许:获批准)
参考译文
郑默字思元。初为秘书郎,考订旧文,删除多余污秽之语。中书令虞松对他说:“从今以后,红紫有区别了。”改任尚书考功郎,专管讨伐蜀国之事,封关内侯,升任司徒左长史。晋武帝接受魏帝禅让时,郑默与太原人郭奕同为中庶子。朝廷认为太子官属应当称陪臣,郑默上疏说:“皇太子体现帝王的高贵,对天下无私。宫臣皆受命于朝廷,不能与封国等同。”建议被采纳。出任东郡太守,正值年荒人饥,郑默开仓赈济百姓,然后住在郡县治所,上表请求处分。朝廷认为此是忧国之举,下诏褒奖他,把他比作汲黯。朝廷还布告天下,如其他各郡县有这种情况的,都任凭官员开仓赈济百姓。召入任散骑常侍。等到武帝在南郊祭天时,下诏让郑默陪乘,于是问到政事,郑默说:“勤耕务农是国家的根本,选用贤才是救世之道。任职期限长,有利于政事。慎重进退,以利劝诫。推崇儒家真义,是教化和引导的根本。如此而已。”武帝很赞同。
后来因为父亲丧事辞官,不久起用为廷尉。当时因为鬲令袁毅犯有贿赂罪,大兴刑狱。在朝官员多受牵连,只有郑默兄弟洁身自好没有事。升任太常。当时仆射山涛想要推举一亲戚博士,对郑默说:“你好像是尹翁归,让我不敢再说。”郑默为人敦厚庄重,柔中带刚,事情大都如此。
齐王司马攸将去封国,让礼官议论崇锡的典章制度。博士祭酒曹志等违背司马攸的意思,郑默没有深究,因牵连有罪而免官。不久任大鸿胪。赶上母亲去世,按旧例,葬后就要回来供职,郑默恳请不回,很久才获准许。于是改定法令,听任大臣服丧期满,这是从郑默开始的。服丧期满,任大司农,改任光禄勋。
太康元年去世,终年六十八岁,谥号成。尚书令卫瓘上奏:“郑默才高望重,应当担任三公,却五次担任九卿,没有尽显其德,应追封三公。”皇后的父亲杨骏原想把女儿嫁给郑默的儿子郑豫,郑默说:“我每次读《隽不疑传》,常常寻思这个人。害怕并远离位高权重的人,是我们世代要遵守的。”于是加以推辞。杨骏很忌恨。所以他不同意,此事没有实行。郑默宽厚平和,充满爱心,谦虚谨慎,不以才华和门第傲视别人,恭谨对上,谦和对下,即便对家奴厮役也不发火,但还有隔阂怨恨,所以士大夫们认为处世是很难的。
练习题的翻译(5)
《元史张珪传》的阅读练习题及翻译
张珪字公端,弘范之子也。少能挽强命中,尝从其父出林中,有虎,珪抽矢直前,虎人立,洞其喉,一军尽讙。至元十六年,珪年十六,摄管军万户;十七年,真拜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佩其父虎符,治所统军,镇建康。未几,弘范卒,丧毕,世祖召见,亲抚之。奏曰:“臣年幼,军事重,聂祯者,从臣父、祖,久历行阵,幸以副臣。”帝叹曰:“求老成自副,常儿不知出此。”厚赐而遣之,遍及其从者。十九年,宣、徽群盗起,行省檄珪讨之,士卒数为贼所败,卒有杀民家豕而并伤其主者,珪曰:“此军之所以败也。”斩其卒,悉平诸盗。二十九年,入朝,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言:“珪尚少,姑试以佥书,果可大用,请俟他日。”帝曰:“不然,是家为国灭金、灭宋,尽死力者三世矣,而可吝此耶!”拜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遣使巡行天下,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还,迁浙西肃政廉访使,劾罢郡长史以下三十余人,府吏胥徒数百,征赃巨万计。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帝遣官杂治之,得行省大小吏及盐官欺罔状,皆伏罪。劾大官不法者,不报;并及近侍之荧惑者,又不报。遂谢病归。泰定三年,上遣使召珪,珪至,帝曰:“卿来时,民间如何?”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帝恻然,敕有司毕赈之。未几,起珪商议中书省事,四年十二月薨。
(节选自《元史·张珪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摄管军万户 摄:代理。
B.求老成自副 副: 相符。
C.劾大官不法者,不报 报:答复。
D.敕有司毕赈之 毕:全部。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B.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C.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D. 珪得盐司奸利事/将发之/事干行省/有内不自安者/欲以危法中珪/赂遗近臣/妄言珪有厌胜事/且沮盐法/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珪勇猛过人,年少有为。他善于拉硬弓射猛箭,在树林中遇到老虎,毫不畏惧,一箭射中老虎咽喉;十七岁时就统领军队,镇守建康。
B. 张珪尽忠朝廷,受到皇帝宠爱。他父亲去世,皇帝召见并抚慰;太傅认为他年少,不宜马上重用,皇帝还是授予他重要职位。
C.张珪为人正直,嫉恶如仇。担任浙西肃政廉访使时,他多次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官员,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奸人怨恨,相互串通诬陷他。
D. 张珪尽心国事,关注民生。他斩杀侵夺百姓财物、伤及百姓生命的士兵,平定了盗贼;把途中遇到百姓饥荒的情况如实奏报皇帝。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珪使川、陕,问民疾苦,赈恤孤贫,罢冗官,黜贪吏。
(2)对曰:“臣乡里也,民饥甚,朝廷虽赈以金帛,惠未及者十五六,惟陛下念之。”
参考答案
4.(3分)C( 副: 帮助)
5.(3分)D
6.(3分)C(“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分析有误)
7.(10分)(1)(5分)张珪巡视四川、陕西,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大意2分,“使”“赈恤”“冗”各1分)
(2)(5分)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他们。”(大意2分, “十五六”“惟”“念”各1分)
参考译文:
张珪字公端,是张弘范的儿子。少年时能拉引硬弓命中目标,曾经跟随他父亲经过树林,遇到老虎,张珪抽箭径直向前,老虎像人一样站起来,张珪一箭射穿虎喉,全军都欢呼起来。至元十六年,张珪十六岁,代理管军万户。十七年,实授为昭勇大将军、管军万户。张珪佩戴父亲的虎符,管理父亲所统辖的军队,镇守建康。不久,张弘范去世,丧事办完后,世祖召见张珪,亲自抚慰他。张珪上奏说:“我年纪轻,军中事务重大,聂祯跟随我祖父、父亲久经沙场,希望让他辅助我。”世祖感叹说:“寻求阅历多而且稳重的人来辅助自己,寻常的.年轻人想不到这点。”重重赏赐了他,让他回去,并遍赏了他的随从。至元十九年,宣城、徽州群盗蜂起起,行省下檄文命令张珪讨伐他们,士兵多次被贼寇打败,士兵中有宰杀百姓家的猪并伤了主人的。张珪说:“这就是军队打败仗的原因。”斩杀那些士兵,盗贼全都平定了。二十九年,张珪入朝,被任命为枢密副使。太傅月儿鲁那演说:“张珪还年轻,姑且用佥书一职试用他,果真可以大用,请等以后。”皇帝说:“不能这样,这家人为国灭金、灭宋,三代人都尽了最大的力量,怎么可以吝啬这个官职呢?”授予他镇国上将军、江淮行枢密副使。大德三年,朝廷派遣使臣巡行天下,张珪巡视四川、陕西,询问百姓的疾苦,救济抚恤孤儿贫民,罢免多余的官员,废黜贪污的官吏。还朝后,升迁为浙西肃政廉访使。他弹劾罢免郡长吏以下官员三十多人,州府小吏几百人,征集的赃款数以万计。张珪查知盐司以奸诈手段获得利益的事,将要揭发他们,事情关涉到行省,有心里不安的人,想以执法过严的罪名中伤张珪,就贿赂皇帝身边的臣子,谎称张珪施行巫术,并且阻碍盐法的执行。皇帝派遣官员共同审理这件事,获知了行省的大小官吏以及盐官欺骗蒙蔽的情况,他们都认了罪。张珪弹劾有不法行为的大官,没获得答复;还弹劾迷惑君主的近侍,又没获得答复。于是他称病回家。泰定三年,皇帝派遣使者召见张珪,张珪来到,皇帝说:“你来时,民间怎么样?”张珪回答说:“在我的家乡,百姓很饥饿,朝廷虽然用金帛救济,但没有惠及的有十分之五六,希望陛下考虑他们。”皇帝听了后很痛心,命令有关部门全部救济那些人。没过多久,起用张珪商议中书省的事情,张珪在泰定四年十二月去世。
练习题的翻译(6)
《元史张雄飞传》的阅读练习题及翻译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荐之于世祖。召见,陈当世之务,世祖大说。授同知平阳路转运司事,搜挟蠹弊,悉除之。帝问处士罗英,谁可大用者,对日:“张雄飞真公辅器。”帝然之,命驿吏召雄飞至。
十六年,拜御史中丞,行御史台事。阿合马以子忽辛为中书右丞,行省江淮,恐不为所容,改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未行,阿合马死,朝臣皆以罪去。拜参知政事。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忽辛有罪,敕中贵人及中书杂问,忽辛历指宰执曰:“汝曾使我家钱物,何得问我!”雄飞曰:“我曾受汝家钱物否?”曰:“惟公独否。”雄飞曰:“如是,则我当问汝矣,忽辛遂伏辜。二十一年春,上与朝臣议大赦天下,雄飞谏曰:“古人言,无赦之国,其刑必平。故赦者,不平之政也,圣明在上,岂宜数赦!”帝嘉纳之,语雄飞曰:“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遂降轻刑之诏。
雄飞刚直廉慎,始终不易其节。尝坐省中,诏趣召之,见于便殿。谓雄飞曰:“若卿可谓真廉者矣。闻卿贫甚,今特赐卿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雄飞拜谢,将出,又诏加赐金五十两及金酒器。雄飞受赐,封识藏于家。后阿合马之党以雄飞罢政,诣省乞追夺赐物,裕宗在东宫闻之,命参政温迪罕谕丞相安童曰:“上所以赐张雄飞者,旌其廉也,毋为小人所诈。”塔即古阿散请检核前省财务,复用阿合马之党,竞矫诏追夺之。塔即古阿散等俄以罪诛,帝虑校核失当,命近臣伯颜阅之。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二十一年,卢世荣以言利进用,雄飞与诸执政同日皆罢。二十三年,起为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决壅滞,黜奸贪,政化大行。卒于官。(选自《元史?张雄飞传》,有删节)。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B.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C.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D.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辨乎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琅琊,是山东省东南沿海地区的古老地名,诞生了以琅琊王氏,琅琊颜氏为代表的世家大族。
B.处士,古时候特指为皇帝处理事务的人,文中处士罗英帮助皇帝挑选人才。
C .驿,就是供传递公文的人中途休息、换马的地方。便殿,即正殿以外的别殿,古时帝王休息消闲之处。
D.行省,即行中书省,中国元代开始实施的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一级行政区,民间简称“行省”或“省”,文中有“巡视”之意。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张雄飞,才能卓越,他受廉希宪推荐,被世祖召见,陈述当世之务,世祖非常高兴,后来他担任转运司调查并清除了各种弊端。
B.张雄飞,廉于财利,忽辛犯罪,世祖令中贵人和中书省官员一起审问,忽辛说审问的官员都曾经收受过他们家的钱物,只有张雄飞没有收。
C.张雄飞,刚正直谏,世祖和大臣们讨论要大赦天下,张雄飞却认为,赦免的行为是刑法不公平的体现,圣明的君主执政不应该多次赦免犯人。
D.张雄飞谨慎有远见,塔即古阿散等人因罪被杀,皇帝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核实有误,便令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去复查,而张雄飞对于皇帝的赏赐一直封存未动。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阿合马用事日久,卖官鬻狱,纪纲大坏,雄飞乃先自降一阶,于是侥幸超躐者皆降之。(5分)
(2)大猎而后见善射,集议而后知能言,汝所言者是。朕今从汝。(5分)
参考答案
4.D 中书左丞耶律老哥劝雄飞诣伯颜自辨,雄飞曰: “上以老臣廉,故赐臣,然臣未尝敢轻用,而封识以俟者,正虞今日耳,又可自瓣乎?”
5.B 解析:"处士":有德才而隐居不愿做官的人。
6.D 解析:去复查的是颜伯。
7.翻译:
(1)阿合马掌权的时间很久,他卖官枉法,朝中秩序很乱,张雄飞就首先自降官阶一级,于是那些侥幸越级提拔的人都降级了。
( “用事”,“鬻狱”,“超躐”,各得1分,句意得2分。)
(2)多次打猎(大型狩猎)才能发现善于射箭的人,集中各种想法(意见)之后才能听到好的意见,你的话是正确的,我现在听从你的建议。
(“见”、“集议”、“是”,各得1分,句意得2分)
参考译文:
张雄飞,字鹏举,琅琊临沂人。至元二年,廉希宪向世祖推荐他,世祖召见他,他陈述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世祖很高兴。授予他同知平阳路转运司的职务,他调查揭发各种弊端,全部清除它们。皇帝询问处士罗英,谁是可重用的人,罗英回答说:“张雄飞真正才是能辅助您的人才。”(公辅:即三公、四辅,借指宰相一类的大臣。器:人才。)皇帝认为罗英的话是对的.令驿吏接雄飞来。
十六年,授予张雄飞御史中丞的职务,管理御史台的事务。阿合马让自己的儿子忽辛担任中书右丞,巡视、检查(省,检查)江淮一带的事务,担心不被张雄飞所容纳,改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使,还没去,阿合马死了,朝中大臣都因犯罪离职。世祖任命张雄飞担任参知政事。阿合马专权(用事:执政、当权)的时间很久,他卖官枉法(鬻狱:受贿而枉断官司),朝中秩序很乱,张雄飞就首先自降官阶一级,于是那些侥幸不按规定提拔的人(超躐:越级提拔)都降级。忽辛犯罪,世祖下令中贵人和中书省一起审问,忽辛一个个地指着审问的官员说:“你曾经收受了我家的钱物,怎么能审问我!”张雄飞说:“我曾接受过你家的钱物没有?”忽辛说:“只有你一个人没有。”张雄飞说:“既然这样,那么我可以审问你了。”忽辛于是认罪。二十一年春,世祖和大臣们讨论要大赦天下,张雄飞规劝说:“古人说:没有赦免罪犯的.国家,它的刑法一定是公平的。所以赦免的行为,是不公平的政策啊。圣明的君主执政,怎么能多次赦免犯人!”世祖赞赏他并采纳了他的意见,告诉雄飞说:“多次打猎之后才能发现(见:发现)善于射箭的人,集中各种想法(意见)(集议:共同评议)之后才能听到好的意见(能言:独到的见解),你的话是正确(是:正确、对)的。我现在听从你的建议。”于是下发只给犯罪的人减轻刑法的诏书。
张雄飞为官刚直廉洁谨慎,始终不改他的节操。曾经在中书省办理公务时,世祖派使者急速叫他,在便殿见他,对张雄飞说:“像你这样的人应该可以说是真正廉洁的人了。听说你非常贫困,现今我特意赏你白银二千五百两、钞二千五百贯。”张雄飞拜谢,即将出去时,世祖又下令再赏赐黄金五十两和金酒器。张雄飞接受了世祖的赏赐,封存做上记号,收藏在家中。后来,阿合马的同党因张雄飞被停职,到中书省请求追回世祖赏赐给他的财物,裕宗在东宫听说这件事,命令参政温迪罕告诉丞相安童说:“皇帝赏赐张雄飞的原因,是要表彰他的廉洁,不要受小人欺骗。”塔即古阿散请求检查核实张雄飞过去在中书省任上的财务,重新起用阿合马的余党,最终假借皇帝的命令追查并没收皇帝赏赐给他的财物。塔即古阿散等人不久因犯罪被杀,世祖考虑到阿合马的余党检查核实可能有误,命令亲近的大臣伯颜复查。中书省左丞耶律老哥劝张雄飞到伯颜那里为自己讲明情况,张雄飞说:“皇帝因为我廉洁,所以才赏赐我,但是,我没敢随便使用这些东西并封存做好标记来等待的原因,正是料到有今天,又何必自己去说呢?”
二十一年,卢世荣因善于阿谀被重用,张雄飞和许多官员同时被罢免。
二十三年,起用担任燕南河北道宣慰使,判决疑案,清除奸恶贪婪之人,清廉的风俗盛行。死在官任上。
练习题的翻译(7)
《史记淮阴侯列传》的阅读练习题及翻译
萧何追韩信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上曰:“若所追者谁? ”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可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 ”上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 ”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上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上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 ”于是上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上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节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具:准备,备办
B.不及以闻,自追之
闻:听说
C.若亡,何也
若:你
D.王素慢无礼
素:一向
5.对“一军皆惊”的原因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韩信本为楚人,未必真心归汉。
B.韩信拜为上将军,迁升太快。
C.韩信逃跑,未加惩处反升迁,出乎预料之外。
D.人人自以为得大将,未曾想到韩信。
6.选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一项()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它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韩信随着“亡者数十人”而离去,其原因在于他看不到自己被刘邦重用的希望。
C. “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这一细节写出了萧何急于要追回韩信的迫切心情。
D. 刘邦对萧何十分信任,言听计从,说明汉军的实际领导人是萧何而不是刘邦。
7.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0分)
(1)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4分)
(2)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耳(3分)
(3)吾亦欲东耳,安能郁郁久居此乎!(3分)
参考答案
4.B
5.A
6.D
7.(1)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
(2)我不敢逃跑,是追逃跑的人罢了(3)我也想向东部发展,怎么能郁郁长久待在这里呢?
【解析】
4.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5.与“一军皆惊”无关且真心归汉。
6.言听计从只能说明萧何提出的意见对刘邦影响极大。
【参考译文】
韩信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韩信啊。"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萧何说:"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像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汉王说:"我也打算回东方去呀,哪里能够老闷在这个鬼地方呢?"萧何说:"大王如果决计打回东方去,能够重用韩信,他就会留下来;假如不能重用他,那么,韩信终究还是要跑掉的。"汉王说:"我看你的面子,派他做个将军吧。"萧何说:"即使让他做将军,韩信也一定不肯留下来的。"汉王说:"那么,让他做大将。"萧何说:"太好了。"当下汉王就想叫韩信来拜将。萧何说:"大王一向傲慢无礼,今天任命一位大将,就像是呼唤一个小孩子一样,这就难怪韩信要走了。大王如果诚心拜他做大将,就该拣个好日子,自己事先斋戒,搭起一座高坛,按照任命大将的仪式办理,那才行啊!"汉王答应了。那些军官们听说了,个个暗自高兴,人人都以为自己会被任命为大将,等到举行仪式的时候,才知道是韩信,全军上下都大吃一惊。
练习题的翻译(8)
明谢黄《后鉴陆》卷阅读练习题及翻译
丁丑,俞瑱在居庸关剽掠,居民窃走来告,上①曰:“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百人守之,万夫莫窥,据此可无北顾之忧。今俞瑱得之,利为彼有,势在必取,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若纵之不取,彼增兵守之,后难取也。”乃命徐安往讨之。安攻拔其城,俞瑱走怀来,依宋忠。捷至,上曰:“使贼知固结人心,谨守是关,虽欲取之,岂能即破?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乃令千户吴玉守之。
上语诸将曰:“宋忠拥兵怀来,居庸关有必争之势,因其未至,可先击之。”诸将皆曰:“贼众我寡,难与争锋,击之未便,宜固守以待其至。”上曰:“非公等所知,贼众新集,其心不一,宋忠轻躁寡谋,狠愎自用,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癸未,上率马步精锐八千,卷甲而进。甲申,至怀来。先是,获贼间谍,言宋忠诳北平将士云:降家皆为上所杀,委尸填满沟壑,宜为报仇。将士闻之,或信或否。
上知之,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众遥见旗帜,识其父兄子弟咸在,喜曰:“噫!我固无恙,是宋都督诳我也,几为所误。”遂倒戈来归。宋忠余众,仓皇列阵。未成,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宋忠大败,奔入城。我师乘之而入,宋忠急匿于厕,搜获之,并擒俞瑱,斩孙泰于阵,余众悉降。
诸将已得宋忠,颇有喜色,上曰:“宋忠本庸材,以利口取给,谄谀奸恶,货赂得官,才掌兵柄,便尔骄纵,此辈荧惑小人,视之如狐鼠耳,区区胜之,何足喜也!”诸将咸顿首称善。
(选自明·谢黄《后鉴陆》卷下,有删改)
【注】①上:皇上指朱棣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上语诸侯曰
语:谈论
B.委尸填满沟壑
委:丢弃
C.识其父兄子弟咸在
识:标志
D.噫!我固无恙
恙:祸患
3.下列各句,都能表现朱棣“料事如神”的一组是()
①居庸关山路险峻,北平之襟喉
②譬之人家后户,岂容弃与寇盗
③今乘其初至,又兼剽掠,民心未服,取之甚易
④贼众新集,其心不一
⑤乘其未定,击之必破
⑥乃以其家人为前锋,用其旧日旗帜
A.①③⑥
B. ②③⑤
C. ②④⑤
D. ③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朱棣深谋远虑,迅速出击居庸关,打败了俞瑱;然后进军怀来,一举击溃敌军,活捉宋忠、俞瑱。
B.俞瑱逃往怀来,投靠宋忠;朱棣打算乘胜追击,于是分析了敌人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制胜之策。
C.为了稳定军心,鼓舞士气,宋忠用欺骗手段来蒙蔽下属,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最终未达到目的。
D.宋忠失败的原因在于轻率浮躁,加上计策失当,不少部下临阵哗变,以致不堪一击,兵败如山倒。
5. 将文中划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今天以授予,不可失也
(2)上麾师渡河,鼓噪直冲其阵。
参考答案
2.B(A项“告诉”, C项“知道”, D项“担忧”。)
3.D(注意要选“料事如神”。①是对客观事实的评价;②是用比喻陈说道理;⑥体现他的谋略。③④⑤均下了判断,“取之甚易”“其心不一”“击之必破”,且从结果来看果真如此,因此表达其“料事如神”的特点。)
4. C ( “但被敌方间谍获知”有误。),
5. ( 3分)(1)如今上天把(居庸关)交给我,不可以错失这个机会。(得分点:省略,今天,整体句意)、
( 2 ) ( 3分)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士兵)擂鼓呐喊一起冲向宋忠的阵营。(得分点:麾师,鼓噪,整体句意)
【参考译文】
丁丑年,俞瑱在居庸关大肆抢掠,在当地居住的百姓偷偷地前来报信,皇上说:“通往居庸关的.山路地势险要,高峰林立,是北方边境通往北平的咽喉。如果有一百个人(在这个地方),那么有一万个人窥视中原,据守此地就可以不用担心北面的忧患。现在,俞瑱占领了这个地方,这种地理上的便利被他所占有,我们势必要把它夺回来。就好像家的后门,怎么能允许把它舍弃给强盗土匪呢。现在趁俞瑱刚到达(居庸关),又忙于抢掠,民心不服,占领(居庸关)是非常容易的;如果放纵他而不去攻打,他们增加兵力据守(居庸关),以后再想攻打就困难了。”于是就命令徐安前往居庸关讨伐俞瑱。徐安攻占了这座城池,俞瑱逃跑到怀来,依附于宋忠。取得胜利的消息传到京城,皇上说:“假如贼人知道坚持团结人民,笼络民心,小心谨慎地坚守这座城池,即使我们想攻占它,怎么能够这么快就攻破呢?而今上天把(居庸关)授予我们,不可以(再)丢失。”于是命令千户吴玉据守(居庸关)。
皇上对诸位将领说:“宋忠率领军队驻扎怀来,有必然(与我们)争夺居庸关的势头,因为他还没有到达,(我们)可以首先攻击他。”诸位将领都说:“贼人众多,我们人少,很难与他们争锋,攻打他们没有益处,应该坚守等待他的到来。”皇上说:“你们有所不知,贼人虽多但他们是刚刚聚集在一起的,其内心并不一致,宋忠轻敌暴躁,缺少谋略,生性凶残,自以为是,我们趁着他们还没有安定下来,攻打他们一定可以打败(他们)。”
癸未,皇上率领八千精锐骑兵、步兵,携带盔甲而进军。甲申,(大军)到达怀来。在到达之前,抓获了贼人的间谍,(间谍)说宋忠欺骗(部队)中北平籍的将士:你们全家都被皇上杀害了,丢弃的尸体填满了沟壑,(你们)应该给他们报仇。将士听到后,有的相信有的不信。
皇上知道了这个情况,于是就让他们的家人作为前锋,使用他们原来的旗帜,(宋忠的)众多将士远远看见那些旗帜,知道父母、兄弟、孩子都还活着,高兴地说:“啊,我们本来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是宋都督在欺骗我们,差一点被他误导了。”于是调转枪头前来归降。宋忠和余下的众人仓惶摆兵布阵没有成功,皇上指挥军队渡过黄河,呐喊(着)直接冲击宋忠的军阵。宋忠大败,逃入城池。王师趁机攻入城池,宋忠急忙藏匿在厕所,被王师搜查抓获,并且还擒获了俞瑱,在阵前斩杀了孙泰,其余的人全都投降了。
诸位将领擒获宋忠以后,面带笑容,非常高兴。皇上说:“宋忠本来就是一个平庸的人,凭借着能说会道,阿谀奉承,用财务贿赂奸恶之人,获得官职,执掌军权,便骄躁放纵,他能够迷惑一般的将士民众,但是(我们)看待他就好像是狐鼠而已。小小的胜利有什么值得欢喜的。”大家都磕头说皇上说的对。
练习题的翻译(9)
翻译硕士单项选择练习题
1. Nowhere in nature is aluminum found free, owing to its always____with other elements, most commonly with oxygen.
A. being combined B. having combined C. to combine D. combined
2. Physics is the present day equivalent of ____used to be called natural philosophy, from ____most of present day science arose.
A. which, what B. that, which C. what, which D. what, that
3. On no account ____ever leave the baby at home alone.
A. should you B. you should C. shall you D. you shall
4. ____the center of our planetary system was considered as heresy by the church in the Middle Ages.
A. It is the sun and not the earth B. That the sun and not the earth C. Being the sun and not the earth D. The sun and not the earth
5. The reason that his property was confiscated by the country, it ____, was that he was involved in a lot of fraudulent activities during the war.
A. was turned out B. was being turned out C. being turned out D. turned out
6. Id rather you ____by train because the weather forecast said there would be heavy snow tomorrow.
A. went B. should go C. will go D. go
7. Einstein won the Nobel Prize in 1921 and enjoyed great fame in Germany until the rise of Nazism ?____he was expelled from Germany because he was a Jew.
A. when B. who C. then D. which
8. Nowhere but in the remotest region of the country ____find a place to settle down.
A. can he B. he can C. he D. for him to
9. With one leg broken in that car accident, he cannot even walk,____run.
A. let alone B. thats to say C. not to speak D. not to mention
10.____, she led a life of complete seclusion.
A. Being disgraced B. Disgraced C. Disgracing D. She was disgraced
11. Sometimes a bus ____gets on the bus to check the tickets.
A. agent B. officer C. conductor D. inspector
12. He made a quick ____from his illness.
A. relief B. recovery C. survival D. relaxation
13.____the stress of examinations are over, we can all relax.
A. While B. Even though C. Now that D. For
14. My cousin Nancy is often in a poisonous mood; I suppose its because she is ____child.
A. one B. a lone C. a single D. an only
15.____the factors already referred to, people sometimes feel insecure because their motives are misunderstood by others.
A. But for B. Except for C. Apart from D. Except that
16. If the scheme is ____carried out without waste of time or energy I shall be completely satisfied.
A.relatively B. noticeably C. appropriately D. efficiently
17. One day we all may find it useful to have a(n) ____for sending documents, writing any pictures across the telephone lines.
A. receiver B. echo C. extension D. facility
18. To their credit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 ____these ideas and funded a detailed study.
A. took over B. took on C. took up D. took to
19. Feeling that she was in the right, she took ____at the dirty remark.
A. protection B. offense C. defense D. guard
20. They agreed to share in common any ____of funds after all expenses were paid in full.
A. sufficiency B. surpass C. excess D. surplus
21. He was ____her in intelligence.
A. below B. under C. beneath D. down
22. It took a lot of imagination to come up with such an ____ plan.
A. bright B. clever C. brilliant D. ingenious
23. In the refining process, rice and flour lose much of their ____.
A. acid B. alcohol C. vitamin D. sulphur
24. Individual lines of the poem were very beautiful, but I didnt see how the lines fit together. To me, the poem wasnt ____.
A. inherent B. coherent C. logical D. corporate
25. To an especially sensitive child, a simple scolding can be a ____experience.
A. hysterical B. grievous C. gracious D. sensible?
练习题的翻译(10)
英汉翻译常见错误例析练习题及答案
英汉翻译常见错误例析每天练(一)
1、He measured his length on the floor as soon as he entered the room.
2、We searched him to no purpose.
3、She succeeded to a large property.
答案及解析如下
1、误:他一进门就在地板上测量了他的长度。
正:他一进门就摔了一跤,跌倒在地板上。
析:象这种比较幽默的说法,可别太实在了哦。.
2、误:我们漫无目的地寻找他。
正:我们对他进行了搜身,不过一无所获。
析:寻找某人的踪迹,是 search for sb, search sb 意为 搜查某人身上,看其是否有违禁品之类。to no purpose=with no result.
3、误:她事业有成,获得了一大笔财产。
正:她继承了一大笔财产。
析:succeed in 成功,succeed to 继承,容易混淆的词组。
英汉翻译常见错误例析每天练(二)
1、The vase has been broken into a dozen pieces.
2、He begged to be remembered to you.
3、What does c-a-n-d-l-e spell?
答案及解析如下
1、误:花瓶被摔成12片了。
正:花瓶被打成碎片了。
析:a dozen of 不一定是说十二,在此表示多数、很多。.
2、误:他求你记得他。
正:他向你致以问候。
析:remember A to B 表示 A 向 B 致意.
3、误:蜡烛怎么拼写?
正:c-a-n-d-l-e拼成一个什么字?
析:spell 除表示"拼"外,还有"拼成一词"的意思。"蜡烛怎么拼写?"正确翻译应为 How do you spell candle?
英汉翻译常见错误例析每天练(三)
1、She is now in a delicate condition.
2、The cavalry were well mounted.
3、It is said that his days are numbered.
答案及解析如下
1、误:她现在处于一种微妙的状态中。
正:她现在是在怀孕中。
析:区别 a delicate condition 和 a delicate situation。后者表示困难的'局势。.
2、误:骑兵们都精于骑术。
正:骑兵们骑的都是好马。
析:mount在此指 供给马匹 而不是 骑,可参照我们熟悉的下面这个例句理解:The woman was well dressed. 她穿得很漂亮(而非她善于穿衣服)
3、误:据说他的日子都计算好了。
正:据说他快死了。
析:number 用作被动时,有“可数”之意,即“有限、迫切”的意思。当生命将尽时,也可以说 His hour has come.
练习题的翻译(11)
《栾城集》阅读练习题答案及原文翻译
阅读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贤不肖之不能相及,虽 父 子 兄 弟 之 间 有 不 免 焉 至 于 孔 子 门 弟 子 三 千 余 人其 所 谓 贤 者 十 人 而 已 此 十 人 与 孔 子 周 旋 于 天 下 久 者 数 十 年 其 历 试 而详 观 之 者 审 矣。然子路事卫出公,庄公自晋反卫,劫孔悝而盟之,子路为孔悝攻庄公于台上,不知父子争国之不可也。田常乱齐,宰我助田氏,以陷于大戮。此二人者,以何立于孔氏之门乎?
(节选自《栾城集》)
20.用斜线“/”给材料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5处)(5分)
21.《栾城集》的`作者是 (朝代)的 (姓名)(2分)
22.作者质疑子路、宰我“以何立于孔氏之门”的原因是什么?请概括。(3分)
答: ▲
参考答案
20.虽父子兄弟之间有不免焉∕至于孔子门弟子三千余人∕其所谓贤者十人而已∕此十人与孔子周旋于天下∕久者数十年∕其历试而详观之者审矣。(每处1分,共5分)
21.宋;苏辙(2分)
22.二人都不贤能,子路参与卫出公父子之争,宰我助田氏乱齐。(共3分)
【参考译文】
贤能和不贤能是不能相互继承的,即使是父子、兄弟之间也不可避免。孔子门人弟子三千余人,他们当中被称为贤能的人仅十个罢了。这十人长时间跟随孔子 周游天下,时间长的有几十年,孔子对他们多次试探,并且仔细观察分辨得很清楚了。但是,子路侍奉卫出公,卫庄公从晋国返回后反卫出公,挟持大夫孔悝和他结 盟,子路替孔悝在台上攻打庄公,却不知道父子争夺权位是不可以的。田常扰乱齐国,宰我帮助他,因此身陷其中被杀。这两个人,凭什么位列孔子之门呢?
练习题的翻译(12)
文言断句翻译练习题
1.将下面一段文字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书未发,威后问使者曰:"岁亦无恙邪?民亦无恙邪?王亦无恙邪?"使者不说,曰:"臣奉使使威后,(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威后曰:"不然。苟无岁,何以有民?(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1)今不问王而问岁与民,岂先贱而后尊贵者乎?
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苟无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问末者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言断句:给下面一段文言文加上标点符号
辞之不可以已也如是夫子产有辞诸侯赖之若之何其释辞也诗曰辞之辑矣民之协矣辞之怿矣民之莫矣
[注]"辞",辞令、口才。"怿",喜悦。"莫",安定。
请用/给下边的句子断句。
3.祥符中禁中火时丁晋公主营复宫室患取远土乃令凿通衢不日皆成巨堑。
4.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
5.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6.王祥事后母朱夫人甚谨家有一李树结子殊好母恒使守之时风雨忽至祥抱树而泣祥尝在别床眠母自往暗斫之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还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请死母于是感悟爱之如己子
7.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
8.阮光禄在剡曾有好车借者无不皆给有人葬母意欲借而不敢言阮后闻之叹曰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遂焚之
9.王恭从会稽还王大看之见其坐六尺簟因语恭卿东来故应有此物可以一领及我恭无言大去后既举所坐者送之既无余席便坐荐上后大闻之甚惊曰吾本谓卿多故求耳对曰丈人不悉恭恭作人无长物
10.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练习题的翻译(13)
四级翻译练习题:京剧
【原文】
长期以来,京剧界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认识京剧、了解京剧,喜爱京剧。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娱乐选择,在电影、电视、网络等冲击下,年轻一代大多数没有意愿也少有机会真正感受京剧的魅力。现有的京剧专家很多已步入中老年,不擅长用年轻人喜欢的语言和方式与他们沟通;而年轻一代中又极少有人既懂得京剧又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去介绍京剧。
【参考译文】
For a long time, a serious problem Peking Opera has been facing is how to get more people, especially the young generations, to know about, to understand, and to be keen on Peking Opera. The modern society, which is developing fast, has brought people more options for recreation. Under the impacts of movies, TV shows, Internet, etc., most of the young generations show no interest or scarcely have any opportunity to truly feel the charm of Peking Opera. Many of the Peking Opera masters have entered middle or old age, and they are not good at communicating with the young people in the languages or ways they like. Among the young generations, there are few people who have a good understanding of Peking Opera and are willing to spend time or efforts introducing it.
【小贴士】
1.在翻译过程中适当使用定语从句会给你的译文加分,如The modern society, which is developing fast, has brought...
2.遇到否定意义的句子,不要总是用“not”,而可以使用一些表否定意义的词,如scarce,rare等,会使你的表达看起来更加成熟。
练习题的翻译(14)
《蜃说》阅读练习题答案及翻译
《蜃说》
(宋)
林景熙①
①尝读《汉·天文志》,载“海旁蜃气象楼台”,初未之信。
②庚寅季春,予避寇海滨。一日饭午,家僮走报怪事,曰:“海中忽涌数山,皆昔未尝有。父老观以为甚异。”予骇而出。会颖川主人走使②邀予。既至,相携登聚远楼东望。第见沧溟浩渺中,矗如奇峰,联如叠巘,列如崪岫,隐见不常。移时,城郭台榭,骤变歘起③,如众大之区,数十万家,鱼鳞相比,中有浮图老子之宫,三门嵯峨,钟鼓楼翼其左右,檐牙历历,极公输巧不能过。又移时,或立如人,或散若兽,或列若旌旗之饰,瓮盎之器,诡异万千。日近晡,冉冉漫灭。向之有者安在?而海自若也。《笔谈》纪登州“海市”事,往往类此,予因是始信。
③噫嘻!秦之阿房,楚之章华,魏之铜雀,陈之临春、结绮,突兀凌云者何限,远去代迁,荡为焦土,化为浮埃,是亦一蜃也。何暇蜃之异哉!
【注】①林景熙,宋末爱国诗人。②走使:派遣仆人。③歘(xū)起忽然涌起。
1.第①段“初未之信”中的“之”指 。(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从第①段的“初未之信”到第②段的“予因是始信”,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
3.第②段中“向之有者安在?”是倒装句,还原后的句子是 ,其现代意思是 。(2分)
4.对本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写日期时采用了干支纪年法,季春是指农历三月。
B.作者运用定点观景方法,依据时间先后描绘海市变化。
C.作者将多个朝代的宫殿与海市进行对比,突出其一致。
D.本文先叙事写景,然后说理,议论水到渠成发人深省。
5.作者借助叙事写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慨?(3分)
参考答案
1.《汉·天文志》中记载的蜃吐气好像楼台的景象。
2.亲眼看到了海市及其消失的过程。
3.向之有者在安。刚才所有的海市在哪里呢?
4.C(是“类比”)
5.作者由蜃景的幻化漫灭,感慨世间华屋丘墟、沧海桑田,包含着对宋王朝的.追忆叹恨。
【译文】
我以前曾经读到《汉书·天文志》上有记载道:“海边有蜃吐气,形状很像楼台。”一开始时我并不相会有这样的事情。
唐寅三月,我为了躲避兵乱,暂住在海滨。有一天正在吃午饭时,家僮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报告外面发生了怪事:“大海里突然涌现几座大山,全是以前没见过的,父老们看了觉得非常惊奇。”我听了以后十分惊诧,赶忙跑出去看,正巧遇到颍川主人派人来邀我前往共赏此奇景。到了海边,我和颍川主人一同登上聚远楼向东望去,只见在广大无边的海面上,直立的蜃景像奇特的山峰、连绵的蜃景像重迭的山峰、排列成行的蜃景像高峻的山峰,时隐时现。过了一会儿,城墙亭阁忽然浮现,犹如一座人口多的城市,几十万户人家像是鱼鳞般整齐而密集地排列着,其中有佛寺、道观、三门,高大雄伟;钟楼和鼓楼像鸟的翅膀一样分别护着寺观的左右两侧,屋檐翘出如牙的建筑装饰,历历可辨,就是穷尽公输般的技巧也没有办法超越它。又过了一会儿,蜃景又起了变化,有的像站立着的人,有的像野兽在逃散,有的像飘扬的旌旗,有的像瓮盎之内的器具,千姿万态,变幻不定,直到傍晚时分,蜃景才慢慢消失,先前所看到的奇异景象那里去了呢?大海还是像往常一样风平浪静。沈括在《笔谈》上所记载的登州所出现的海市蜃楼,大概就像是这样吧!我是因为亲眼看过,所以才开始相信有这回事的。
唉!想来秦朝的阿房宫、楚国的章华台、曹魏的铜雀台、陈朝的临春阁和结绮阁,如此高耸入云的楼台殿阁,历代不知有多少,可是物换星移、朝代交替,这些宫殿楼阁都已经荡然无存,化为焦土、尘埃,这也算是一种海市蜃楼吧!想到这些,那里还有闲暇工夫去讨论这种蜃景的奇异现象呢?
练习题的翻译(15)
新四级翻译练习题
1.Though a skilled worker, _____( 他被公司解雇了 ) last week because of the economic crisis.
2.He was disabled from birth, but he never felt frustrated, __( 也从未屈服于任何困难 ).
3.The little boy next door has been beating his drum for a whole morning, which got on my nerves so much __( 以至于我无法集中注意力学习 ).
4.The scientist tried to convince us that a tiger would not attack us __( 除非它走途无路 ).
5.The nation ’ s population continues to rise ______ ( 以每年 1200 万人的速度 )
1.he was dismissed/fired/sacked
【超级单词】主要考察“解雇”的'表达方法。Dismiss解职、开除;fire解雇sack解雇、洗劫。
2.and never yielded to any difficulties as well
【超级短语】yield to屈服,让步。
3.that i have no way to concentrate on my study
【超级短语】concentrate on+sthhttps://iask.sina.com.cn/b/doing sth.全神贯注地做某事。
4.unless it"s cornered
【超级单词】unless除非,如果不;corner名词作“角落、绝路”,作为及物动词时表示“无路可走”。
5.at a speed of 12 million per year
【超级短语】at a speed of… (以……的速度);其二是数字1200万人的表达,也就是12个百万――12 million 而million后面加上多余的复数s则是很多同学容易出现的错误。
最近更新游戏资讯
- 秋瓷炫老公什么星座(秋瓷炫血型星座)
- 法国电影中的女性符号和觉醒
- 惊人的秘密:颜色政治背后的渗透与分化
- 让BB接受家庭伦理教育洗礼
- 语言礼仪十篇
- 美军欲打造AI战机部队 面临严重伦理问题
- 医学伦理学:医学伦理学的主要观点和基本理论
- 豆瓣9.0分以上|50本好书推荐
- 达尔文的故事赏析八篇
- 港台国学类学术会议信息(四十)
- 东野圭吾本格推理极致之作《回廊亭杀人事件》开票5折抢
- 辩论赛包含哪些技巧?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徽州醉春丨水墨画里的徽州-婺源篁岭-江岭- 新安江- 西递- 呈坎丨六天五夜
- 心理治疗总论 【医学心理学与精神医学版】
- 苏德超教授的新论文:道德绑架为何难以避免
- 企业社会责任综述十篇
- 政务礼仪的作用(五篇)
- 韩素希出道最大尺度 泄朴海俊指导秘诀 咬牙拍完《夫妇》只有2感想
- 《封神三部曲》:为什么要重述这个神话?
- 输血和喝血真的能帮助女性和老人保持年轻吗?
- 集齐九部《星球大战》,教你如何把家庭伦理拍成太空歌剧
- 这十部顶级英美剧,是当之无愧的业界巅峰,每一部都值得通宵去看
- 邪王宠妻之金牌医妃
- 【博览】《科奖在线》:“破四唯、立新标”典型案例官宣,项目/人才/成果未来可能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