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婚恋竞争力新解:30岁前别结婚,成熟的自我才能匹配幸福情感

栏目:游戏资讯  时间:2023-06-14
手机版

  有人说:婚恋市场上,29岁女性的竞争力不如23岁。但有人认为这样的观点太男权。有网友解释说:婚恋市场上的竞争力不仅和男人的喜好有关系,和你自己的择偶标准也有关系。

  看到这样的论调,我不由得莞尔一笑。从事心理咨询这些年,其实我有一个很大的客户群,那就是早已经过了25岁,目前属于成熟女性,但仍然单身或者离异的女性。也许这些客户不少也带着这样的困惑,感觉自己在婚恋市场的竞争力下降了,似乎不如比自己年轻的那些软妹子了。但是,在我看来,事实并非绝对。

  虽然从生理、生育等一些传统视角来看,似乎女性23-30岁之间生孩子,属于最佳时期。但从社会性成熟,母亲对孩子的养育技巧、心理素质、处理各方面关系的能力来讲,女性34岁之前生个孩子,也还是不错的。

  一项针对3000名年轻母亲所做的研究发现,如果从女性的健康考虑,34岁是女人首次生育的最佳年龄。这表明,为了事业而暂时搁置家庭的女性不必担心自己生育时年龄是否过大了。研究人员仔细研究了这3000名女性的健康问题与她们第一次生育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首次生育时间在青春期的女人面临更多的健康问题。只要不超过34岁,第一次生育年龄越晚,健康问题就越少。

  从崭新的研究来看,其实29、30岁以后恋爱结婚,完全没有问题,只要不出意外,在34岁左右怀上一个宝宝,宝宝和母亲也不会有什么健康问题。而对于男人来说,晚婚好处更大,因为其实男女之间最好的年龄差别是6-7岁。

  美国一家权威机构为此,征集了1000个志愿者爸爸,根据他们的年龄层次进行统计,二年后,这些准爸爸90%都已近变成了标准的“奶爸”,通过这些奶爸的孩子进行身体素质、反应速度、记忆能力等各项数据综合分析得出,年龄在30-35岁的父亲,其孩子各方面的表现更加优异。

  因此就算你目前都过了29岁,也不必要那么惊慌。

  我想请当下的你去回顾自己23岁的状态, 也许没有几个人会用“成熟”二字来形容。

  目前32岁的灵子,是某品牌公司的部门经理。目前是处于比较成熟有能力的状态,也有一个稳定的男友,决定谈婚论嫁。当她回顾自己为什么没有在23岁到25岁结婚,她谈出了自己那个时候的真实状态。

  灵子来自于小城市,23岁时,刚大学毕业一年。“那时我还没有找到此生的职业方向呢,整个人风风火火,慌慌张张,不稳定。”她从体制内的公务员辞职,怀揣梦想去到一线城市,是一个公司的新人。那时加班是家常便饭,生活不规律,工作能力有待提升,和上司、客户、同事之间磕磕碰碰。

  灵子患过甲亢,心理上也有一道坎儿,就是缺乏安全感。尤其是父亲,并不是一个很好的客体。父亲从灵子小时候就脾气比较暴躁,这让她有一些害怕。她说23时,她也有权威恐惧症,和上司处理不好关系,直到换了好几家公司,她又看了好些心理学书籍,进行了多方心理咨询和成长,才处理好了这一关系。在单位也才稳定了下来,而那时,她已经25、6岁了。

  回想自己的23-25岁之间,可以用打仗来形容。不但刚入社会,心态上青涩,在情感上也其实是一种不断试错,不容易找对方向的状态。

  “那个时候,其实也并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最佳的情感方向。想起来,如果自己23-25之间就进入婚姻,我感觉离婚的概率肯定非常高,因为那时还并不定性。”灵子说。灵子属于活泼开朗型的姑娘,白天工作,晚上也会去约会。

  但是,灵子还没有来得及处理自己内在的情感关系模式带来的困扰呢。因为在原生家庭里,灵子的父母之间关系并不消停,父母之间不是那种比较匹配的家世背景,在家庭教养、人生观、价值观、生活习惯、性格多方面也都存在很多差异,导致婚后矛盾不断。也给灵子带来了不少困惑和痛苦。

  20-25岁之间,灵子的约会对象其实也可以用“不靠谱”来形容。由于受到原生家庭父母关系的影响,她也容易被那种其实各方面不般配的男孩子追求。面临“我爱的不爱我,爱我的我不爱”的尴尬处境。恋爱屡次不成功。

  那时尝试过相亲、八分钟约会等新颖形式,但后来慢慢发现,外在的形式不能帮助自己。她逐渐喜欢参与一些和心理、心灵成长相关的活动,比如读书会、心理工作坊等,而工作中的一些约会也从不放过,这才慢慢地在29岁的时候,碰到了现在颇为满意的男朋友……这个过程真的很不容易。

  “我发现,那些所谓的花架子相亲,各种派对、舞会等形式,虽然也可能必要,但其实都是外在的,表象上的。在那些表象的形式中,我很难遇到那个合适于自己内心的人,反而感觉疲惫,拒绝和被拒绝感很强,恋情无法持续维持。反而,当我的心静下来,不带着那么多的目的性,在平和的状态下去接触内在,参与一些读书、读经会,瑜伽、心理工作坊等,我慢慢地在这个过程中认识自己,了解自己,也能深入花时间了解对方,我才遇到了生命中的陪伴……”

  而29岁以后的灵子,不但工作稳定了很多,情绪也平和安定了许多,各方面走入了社会性成熟状态,由于广泛的阅读,兴趣爱好,较好的经济实力,让她平添女性魅力。她慢慢喜欢“慢、静、柔”的调调,享受单身生活,平时工作之余,做一些花道、茶道、香道,甚至喜欢上了研读儒释道的经典,整个人透出灵气与静雅。而她所吸引到的另一半,也属于这种气场。彼此能够透过心理方面的咨询和学习,修复过往家庭创痛,走出原生家庭预设的问题情感模式,而走向一个具有灵活性的,相得益彰,相对平和而有品质的关系中。

  根据司法部离婚大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有540万对新人结婚,193万对夫妻离婚——每天有超过1万对夫妻离婚。 2018年与去年相比,离婚率同比增长10.3%,结婚率则同比下降7.5%。在过去的28年里,我国的结婚离婚比例从9%上升到38%。

  所以,你29岁了,或者30岁以后了,你会觉得自己竞争力下降吗?因为就算那些23-29岁之间就把自己嫁出去的人,也有至少38%的人离婚了。一线城市这个比率会更高。比起那些已经有过一段不幸婚姻的人,相对晚婚的你,压力是不是少了许多呢?

  写作《三十岁之前别结婚》等畅销书的作家,洛杉矶前副市长,全球顶级企业精英CEO猎头陈愉认为:“赶早结婚”已经是上世纪的残羹冷炙了。婚姻和事业一样,是要长期规划的。到30岁之前,人的脑子都还在发展,而差不多要在30岁,才能具备完善的长期规划的能力。

  “剩女”的概念在她看来特别不健康,会把很多女人推进错误的婚姻。没有真正了解自己和对方的婚姻,也许一辈子都达不到爱,对孩子也是一个坏榜样。所以,我们的目的不应该是婚姻,而是爱。

  30岁不是一个铁定的数字,它更代表一个女人成熟的程度。那怎么判断自己成熟到适合走入一段婚姻呢?“如果她能面对镜子说,我很清楚接下来的几十年,在这个地球上要什么,我知道我同我的伴侣需要什么,这就OK了。”

  陈愉本人三十八岁才结婚。此前,她也谈了不少男朋友,但丈夫Dave是一个见了让她的心一直在唱歌的人。结婚10年了,丈夫Dave对她来说还是男朋友,两人三观一致,在一起相当开心,双方是生活中的密友,且不断相互培养感情,支持对方的梦想。现在两人生了两个健康的宝贝。

  她会花1个月的时间提前为他准备生日,每天要尽量有单独相处的约会时间,还会和他单独去旅游,倾听他,体贴他,给他惊喜。陈愉觉得婚姻只是形式,我们的目标不是婚姻,而是爱。女人不该为了结婚而结婚,要嫁给爱情,嫁给自己真正认同的人生伴侣。婚姻没有诀窍,就是选一个对的人,不要嫁给不安全感。

  是的,你不但需要婚恋生活,更重要的是一段有品质,相对稳定的感情,不是吗?下面提出一些相对高收入,高学历的成熟女性在婚恋市场提升婚恋竞争力的方法。

  1、 孤独力。

  跟那些轻熟女比较,成熟女性的你,其实更加独立而深刻了。英国精神分析大师温尼柯特认为,好的相处关系是“可以窝在爱人怀里孤独”。对你来说,并不是千方百计一头扎进亲密关系中,靠此来逃避寂寞,而是,你已经能够享受孤独,享受寂寞了,有一个人,不过是来共同分享生活,而无需互相打扰。

  2、 接纳力。

  此时的你,因为懂得爱自己,接纳自我的各方面,因此也会更加懂得爱别人,接纳别人,甚至那些让你感觉不那么舒服的,和你相异的东西。你无需忙着改造对方,批判对方。你们之间的关系犹如《六祖坛经》里面所说“师尊拈花,迦叶微笑”,彼此和而不同,互相尊重,但又有一些默契,拈花微笑,接纳包容。

  3、 修复力。

  对于婚恋中的你们来说,不可能生活在完美的原生家庭。生活各有各的不幸。而相对成熟的你,完全有时间,有精力,不那么着急地去让生活拥有自己的修复力,疗愈力,也就是能够在进入一段有意义的婚恋关系之前,学会疗愈自己来自于原生家庭婚恋关系给你带来的创痛。并慢慢在自己的婚恋中学会修复规避一些问题。此时,你可以借助于一个懂你的心理咨询师,把你对于婚恋的烦恼告诉给他,慢慢发现自己在关系方面的软肋,困惑,在觉知中去停止错误关系模式的循环,这就包括家庭冷热暴力、疏离、逃避、矛盾、纠结等问题,学会亲密关系的正确处理方法。

  4、 性别智商。

  其实婚恋是一门需要学习的功课。如果没有那么快进入进去,恭喜自己还有时间可以学习两性性别智商的知识,以避免自己犯一些错误。美国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男女之间从大脑到身体,有几百处的不同,而世间痴男怨女,之所以惹出那么多的烦恼,也都是因为不太明白各自的不同,以己律人,作茧自缚。要虚心地学习性别智商的知识,更进一步学习亲密关系里的情绪调节,关系相处的技术和方式,扩大包容,减少对抗,顺其自然,阴阳融合。

  5、 家庭关系处理能力。

  一个成熟的,适婚的伴侣,也应该拥有丰富而必要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处理能力。因为婚姻不单是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是两个家庭之间的问题。除了少数丁克家庭外,也会面临孩子培养问题。婚姻婚恋时间越长,你会发现,面对其中的诸多关系,都要根据双方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把握和处理,而逾越心理规律,可能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很多时候,适度放手比过度控制要好很多。顺遂人心,各取所需,尊重他人,慈悲喜舍。

  文/郑予禅(燕园心理资深心理咨询师)

上一篇:全职妈妈一脚踏入社会了,还要因为家庭放弃工作吗?
下一篇:如何看待王源十八岁生日应援之一,钱江全球最大户外封面首次为个人亮起的灯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