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77年高考第1位女状元,语文差1分到100,43年过去了她怎样了?
隋朝时期,为了将选拔官员的权利从世家大族手中收回来,隋炀帝发布了实行科举取士制度的政令。制度将读书、考试、做官三者结合起来,为国家选拔有才能的人才。
随后的唐朝时期,科举制度更是发展成为了国家选拔官员最具有权威性的选才制度。科举制度改变了以往凭借着家族荫庇就能做官的局面。在朝廷的命官中,凭借着自己的能力从科举中脱颖而出而出仕的官员,在同僚中往往也能受到更多的尊敬。
在隋唐至清朝末年的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度一直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官方渠道。直到1905年,清末新政改革,才正式废除了科举制度。不过,科举制度对中国人的影响并没有完全消失。科举制度所形成的考试思维和价值一直影响着中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需要设计出一种能够最大程度地体现公平、公正的制度来选拔人才,使他们进入高等学府接受更高水平的教育。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和西方现代考试制度中得到启发,政府建立起了全国统一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即高考。
1952年,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成功开展。在1966年后的这段特殊时期,城镇里的青年学生响应“上山下乡”的号召,纷纷离开学校到农村去当知青。高考中断了。
到了1997年,停止了十年的高考才得以恢复。数百万学生报名参加了1997年12月举办的高考。在这一批考生之中,来自北京的刘学红成为了1977年高考的第一位女状元。
下乡当知青
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就非常好。1976年,刘学红以优异的成绩从中学毕业。随后,她响应国家“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号召,加入了下乡的队伍中,成为在农村中插队的一名知青。
刘学红下乡插队的地方是北京密云县高龄公社第四林业大队。她和大队里的知青们一起参与到生产劳作中。在工作之余,她仍然不忘去复习功课、学习知识。刘学红在这里度过了她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年。
1977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后,做出了恢复高考的重大决定。1977年10月21日,各大报纸大肆报道了“恢复高考”、“高考于12月举行”的消息。
备战高考
已经在农村插队了一年的刘学红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与其他知青们欢呼庆祝、异常兴奋。在兴奋之后,他们紧锣密鼓地复习知识、为高考做准备。
在未下乡之前,刘学红是一名理科生,最擅长的学科是物理。但是由于长时间未能及时复习和学习物理知识,刘学红遗落了很多物理课本上的知识。离高考仅仅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想要重拾这些知识,是不可能的。
倘若仍报名理科高考,将会面临着考不上的风险。经过慎重考虑之后,刘学红决定报名参加更有把握的文科高考。
1977年12月10日至12日,五百多万的学生进入考场,参加高考。刘学红也进入了北京密云县高岭中学的考点参加高考。
高考结束之后,考生们都在紧张地等候着考试结果的时候,刘学红收到了一个格外惊喜的消息——她的高考作文《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被刊登在《人民日报》上了!
在这篇名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的高考作文里,刘学红仅用2000字,一气呵成地写出她在农村插队时的劳作和生活,记录了下乡插队的知青与农村里的贫下中农们一起开山造田等生产劳作的过程。
作文里流畅的文字、真切的情感深深地打动着阅卷老师们。
《人民日报》的记者还告诉刘学红,她的作文被打出了99分的高分,离满分仅有1分之差。那时候的高考语文成绩,作文分数占到总成绩的百分之七十。
因为高分作文带来的优势,刘学红成为了1977年北京高考的文科。之后,以高考的身份,刘学红被北京大学的新闻系录取,正式成为一名大学生。
人生的改变
进入大学之后,刘学红并没有懈怠。她仍然保持着在农村当知青时不畏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认真地面对每一堂课程。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探讨各种课堂以及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1982年,刘学红以优异的成绩,从北京大学的新闻系毕业。
走出象牙塔之后,刘学红来到了中国青年社,当上了一名新闻记者。当时,进入中国青年社这样的国家事业单位,意味着已经拿到了铁饭碗。
刘学红并没有因为稳定的工作而陷入到了享受安逸、不思进取的享乐陷阱里面去。进入中国青年社之后,刘学红工作刻苦、踏实稳进,渐渐地让自己成长为报社内不可或缺的核心人物。
在中国青年报社里,刘学红从一名小记者,成为了中国青年报学校教育部的副主任。后来,又担任了教育刊部的主编、中国青年报社电脑网络部的主任等重要职位。
在报社中工作了20年之后,不安于现状、追求更高发展的刘学红,决定和朋友们一起创业。
进入二十一世纪,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一大批创业者涌入了互联网产业这片蓝海市场。刘学红也是其中的一员。
2000年5月15日,刘学红和合作伙伴一起创办了中国青年报网站——中青在线。她担任着总经理和创业研究中心主任的职位。
如今,距离1977年那场改变刘学红命运的高考已经过去44年了。年过花甲的她也早已退休。高考,让刘学红找到了一条走向美好未来、发现自我价值的康庄大道。
再次谈起1977年的高考,刘学红真诚地说:感谢高考!高考改变了刘学红的人生轨迹,也改变了无数学子们的人生。刘学红高考后的经历,也是一代又一代高考学子们人生经历的缩影。
刘学红一直珍藏着1977年高考的准考证,因为这是她开启美好人生的钥匙。
2007年,刘学红的高考准考证被作为文物,成为了中国国家博物馆中的收藏品。这张准考证,不仅见证了刘学红的命运是如何改变的。同时,它更是见证了中国的崛起和兴盛。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