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代,农民胆小懦弱、无力自卫?胆子大得超乎想象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摘要:日本战国时代,农民胆小懦弱、无力自卫?胆子大得超乎想象

  各位有没有看过日本黑泽明导演的电影《七武士》?这部1954年上映的电影,是一部以日本战国时代日本农村为背景的古装片,描述农民们不堪盗贼侵袭,于是雇用七名武士保护村庄。

  在电影中描绘的农民,是一群胆小懦弱、无力自卫的人,相对地,武士们则是一身傲骨、勇猛果敢。《七武士》极为有名,想必不少人对日本武士的最初印象都是来自这部电影。当年武士与农民真正的关系是否真如这部电影中描述的那样呢?

  首先,在古代日本律令制度中,每个户籍有记载的民众,原则上都有服兵役的义务,兵农是一体的。随着律令制度的衰退,庄园制内部开始出现武装的地方豪族,逐渐形成武士集团。初期的武士有浓厚的武装开垦农民色彩,组成武士团的士兵平时多半仍然从事农耕。

  武士们虽然担任庄园的地主、庄官、朝臣的护卫、幕府的地头、守护等官职,但大部分都还是在自己的田地务农。武士拥有自己的武士团队,命令下人耕种田地,并收编周边的农民。

  这么一来,兵农的身份就渐渐区分开来。进入战国时代后,战国大名们为了确保更加强大稳定的兵力,于是把力量强大的农民组成家臣团,要求不必服军役的农民缴纳年贡或服劳役,加速了兵农分离。

  到了织田信长这里,他还编列一群常备军,这些常备军无需务农,专职战斗。不过。织田信长时期的常备军也照样有各种问题,武士们已经习以为常的平时务农、战时为武士,因此出现常备军私下务农的情况。尽管如此,织田信长的常备军,仍让其势力迅速成长,足以见常备军的优越性。

  出身于织田信长家臣的丰臣秀吉把这种做法进一步发扬光大,他让武士集中住在城下町,让他们与农地隔离,另一方面实施刀狩,没收非武士者所持有的刀剑,解除农民的武装,并执行丈量田地的检地,把农民与土地紧紧绑在一起,以固定社会阶级。武士与农民的阶级差异就是这样形成的。不过,彻底固化阶级,那是江户时期的事了。

  那么,我们再回到上文所说的,武士与农民的真正关系上。

  在兵农分离政策彻底落实之前,除了正规的战国大名家臣之外,还有农村武士及盗贼都拥有武力,也有不少农民武装起来,形成自律的地缘团体。换句话说,《七武士》所描绘的毫无战斗力的农民,和真正的日本战国时代农民是不同的。

  像四国的长宗我部氏,就是以平日务农并战备的农村武士“一领具足”为主要兵力。即使是在身份制度色彩强烈的江户时期,农民与武士间的身份转变也还算频繁,武士与农民的差距,并不像一般所想的那么绝对。

  日本战国时代的农民,绝对不是什么善茬。在面对强大的武士集团时,他们会乖乖臣服。但面对战败的落单武士,偷袭这些失魂落魄的武士,成为农民换取赏金的最佳机会,明智光秀就是因此而身亡。足见战国时代的农民,绝不是胆小懦弱之人。

  在日本一部恐怖电影中(其实一点都不恐怖),就描述了战国时代,战败的日本武士被农民袭杀,到了现代武士鬼魂复仇的故事。这种袭击落单武士的行为,是完全符合当时日本现状的。丰臣秀吉的刀狩令,也是为了解除农民私人武装的必要行为。

  在电影《关原之战》中,也有农民躲在战场周边,伺机而动的场景。因此,认为农民胆小怕事,是不符合历史的。战国时代的农民,胆子之大,绝对超乎你的想象。

  举报/反馈

上一篇:青梅竹马甜文:护妻狂魔竹马VS鬼马青梅,你这辈子只能当我的老婆
下一篇:庆余年:叶轻眉如此骄傲,为何要对庆帝“下药”,生下范闲?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