耀眼的“亚洲硅谷”以色列企业集群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周常欣

  企业集群现象近些年在世界上多个地区开始出现,尤其是在以色列。基本原则在于构建一个优秀的培训中心,一个众多小型公司围绕着一家(或多家)重要公司而转的场所,这家重要公司最好具有创新精神。

  某些因素会导致一个区域相比另外一个区域更有利于形成集群,但是其他因素对于集群的形成也很关键:一流的大学,带来国际节奏的跨国公司(例如在格勒诺布尔市的惠普),代表创业公司投资者的风险投资行业,支撑经济全局、支持竞争情报研究和拥有强大关系网络的政府。

  以色列集群的特征在于整合了能保证其成功的七大元素。例如,在俄罗斯,我们可以发现有优秀的大学、政府支持、扩张中的技术产业以及重要的国防产业。但是跟俄罗斯不同的是,以色列拥有成功的风险投资业,使之获得了通往国际金融市场的入口,也滋养了创业精神。最后,俄罗斯政府的风格比较隐晦不明,而以色列的公共政治却显现出更多的透明。

  如何创建“集群”或者“创新谷”

  模式并不存在,有的只是不同的做法。我们可以通过聚集成功必不可少的几种元素来创建一个集群。

  至少需要一两个领导者,周围有一些小蜜蜂以及15 ~ 20家公司,以形成连锁反应。例如,围绕着Sim卡,形成了魏茨曼研究所和一个领导者团队,以及一些小型公司,譬如Athena智能卡公司、Aurora科技公司或者Beepcard。我们发现一个“硅谷”正在自发形成,产生了沃土效应,在这片土地上小公司就如蘑菇般生长,也有可能如蘑菇般消失。这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首要王牌就是要有卓越的大学,以及一些领军企业、大型工业集团在此发展,譬如在格勒诺布尔市的意法半导体公司,它们都有风险投资行业的陪伴支持。这是一个跟企业家精神相联系的主要元素,代表着一个“硅谷”的“软实力”。我们很快认识到敢于冒险的能力和行为方式都是至关重要的。创建一个“集群”也需要政府的积极支持。最后,还需要某种态度、精通竞争情报研究和人际关系,以及能有效通过人际网络接受信息的方式。

  在一个集群里,人们齐头并进,他们之间保持着职业、社会和个人的多重关系。参与者之间相互邻近是一个重要因素:它有助于想法和知识的交流,加快了与供应商和客户的接触和对专业信息的接收。尽管有互联网和视频会议带来的便利,虚拟硅谷还是失败了。相反,相邻的位置创造了交流、施肥和授粉的效应,这是硅谷的魔力。我们在网上工作,这是建立在有血有肉的人的基础上。这并不是从花蕊到花蕊传播的花粉粒,而是信息,是未来的创新观念。

  需要有一定数量的公司,如果有可能最好是互补性的,且它们足够重要,以便形成规模效应。还要找到正确的地方,那里要有民族、公司和地区的智力资本。如何积累智力资本呢?在何处可以创造这种交流价值,而且将这种交流真正量化?

  不同类型的集群

  旧金山的硅谷、伦敦、都柏林、剑桥、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以色列、台北、班加罗尔、和深圳等城市构成了主要集群。全世界一共约有700个科技谷,但是形态迥异。

  例如,有“婴儿集群”,就像出自摩洛哥国王的意愿、受到领军企业支持的Atlas谷。

  在“婴儿集群”中,每个人都在讲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法国索菲亚科技园,是一个运营得很好的硅谷,但是在大学和企业之间还是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各种困难。

  “岛屿集群”,也就是孤立的硅谷,譬如以色列、新加坡或者中国台湾。

  旧金山的硅谷是一个“磁铁集群”,吸引着外国投资者们。尽管2000年经历了严重的危机,它还是在一条新的技术弧线上反弹了,而且比以前更具创新能力。

  我们还可以发现“关系网集群”,譬如印度的班加罗尔跟旧金山一直有着长久的联系。

  集群成功的关键因素

  最重要的是需要一位领导者,一个标志性人物,一个“积极的疯子”——政治家、大学学者.创业家,被创造的欲望鼓舞着,拥有具有“传染力”的能量和预见力。

  美国有硅谷有、微软、苹果、英特尔、惠普、思科、朗讯、英伟达等高科技企业。

  美国硅谷有甲骨文、苹果、英特尔、惠普、思科、朗讯、英伟达等高科技企业。甲骨文这家软件公司的老总拉里·埃里森创造了世界上最大数据库软件公司,他虽然在大学没有得到学位,也从来没有上过一堂计算机课,但他通过自学,成了著名的程序员。他一度也是世界首富。

  比尔·盖茨在大学三年级时,从哈佛大学退学,全身心投入其与童年伙伴Paul Alen一起于1975年组建的微软公司。他们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一部办公桌面系统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并为这一信念所指引,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最后缔造了著名的微软公司,一度是世界首富。

  1976年4月1日,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随后,21岁的乔布斯与26岁的斯蒂夫·沃兹尼亚克在自家的车房里成立了苹果公司。苹果电脑、ipod、ipad、iPhone系列手机、iOS操作系统,还发布了AirPods、Apple Watch、HomePod 等周边产品,并迅速改变业界,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的创新口号"让我们一起改变世界吧!"让很多企业家视其为精神偶像!

  而在以色列,不得不提到史蒂夫·维特海默(以色列创业家和工业家),他是以色列最受敬仰的人之一,便是这种人物的生动写照。迄今为止,他创建了四个工业园区,其中就有1982年在以色列北部创立的泰芬园区,每年能产生超过10亿美元的收益。领军企业也同样重要,最好能有创业公司围绕。

  在一个集群里,属于同一专业领域的小型公司是良好环境的组成部分。例如,在生物科技行业,梯瓦制药公司专注于非专利药品,在它周围围绕着数量庞大的小公司,某天其中的一个或者另一个会崛起。

  产业和教育协同发展

  之后能确保集群成功的因素,就是各个成员之间相互汲取营养,以及合作和竞争观念,体现为这种行为姿态:“我在参与一场冒险,但是我知道自己有专门的保留领域而且我是个竞争者。”

  还有一种特别观念同样有助于集群的成功:接受相异性以及来自外部的创新,地理与社会上的聚居文化,能够与来自所有文化和社会的人合作。

  发展人际网络并不是简单地交换名片,在不同专业领域里的交流质量是根本。人际网络管理对于知识和信息的传播是至关重要的,它是建立在信任和互利的观念,以及了解别人能力的基础上的。在换公司、地区、国家的时候,保留好第一层面的网络,好好经营并加以转化,是极其重要的。

  对知识的转化是集群得以成功的另一个因素:以不同合作伙伴之间的畅通交流为特征,实实在在地投资教育。在集群最初形成时,冒险的理念对于它的发展也始终不可或缺。最后,创建一个品牌、一个强有力又积极的形象,也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

  美国硅谷的启动多亏伯克利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以及它们的教授,创立了真正的研究中心和公司。在21世纪初期,美国硅谷差点在互联网泡沫破灭时随之消失,因为这里是互联网世界的核心。然而,事实正好相反: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拷问自己能联合起来共同做些什么。于是他们投资了自动化行业和其他以前并不存在的行业。美国硅谷的例子说明了只要推动交流和创新,大型谷的生命力是很持久的,而且在危机时期能呈现新的生命周期。

  集群的生命力首先跟真正的大学、教授、企业、基础设施和投资者联系在一起。很多国家都意识到集群是名副其实的吸引力中心,都曾试图建谷。它们在纸面上创造了大量过剩的卓越的谷,可是实际上,却需要建设基础设施、组织交通以及合理布局,以便打造其吸引力,而且个中的人不会觉得过于被边缘化而最终只想着一件事情:离开。

  那些最优秀的谷都是交流、流通之地,是新兴的黄金国,能顺利地吸引人才和梦想,并且让人有留下来的欲望。

  例如,在日本,一个建谷计划问世,却是以一个简单的企业园、科技园而告终。从美学观点来看那个计划是非常棒的,可是人们之间缺乏沟通。在麻省理工学院,学生、老师和设计者喜欢待在校园和图书馆里,但是他们之间尤其注重交流。

  一些非常优秀的专家懂得发表杰出的研究成果,却不明白创新和创业并不是一些“工具包”。应当有一种神奇的感觉在集群中心颤动,而它存在的先决条件是年轻人拥有表达自己观点的可能性,以及创新需要的精神空间。法国索菲亚高科技园便非常出色,可是还远不足以成为榜样,因为在那里工作的人的不满率非常高:他们把自己视为技术奴隶。一个谷应当是个令人愉悦和满意的地方。特拉维夫在2010年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全球最美的十大海滨城市”之一,把它称为地中海的“迈阿密”。

  2011年,两家以色列机构被美国《科学家》杂志评为全球前十佳适合学术工作的场所。评选标准众多且多样:基础设施质量、容纳研究中心的城市的生活条件……雷霍沃特的魏茨曼研究所名列第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名列第五。此外魏茨曼研究所是这个最高荣誉称号的常客,因为它曾两次进入这项排名。

  同时需要有真正宽松的氛围盛行,不同平台之间的沟通要便利,个体与个体之间能方便地联系彼此。在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科学家只需要过街就能去到对面的生物科技中心。这个中心近几年才建立且仅有四五座建筑,而它的成功多亏了与工业园区和那些乐于前往的研究所学者们的不断交流。

  不幸的是,在法国,一个决定转向工业实业的学者是不被他的同行看好的。在以色列,如同在新加坡或者中国一样,大家明白纯学术研究和工业家之间的交流能够丰富双方的知识,在这一点上不存在任何分歧。

  譬如以色列医学奖的获得者Michel Revel教授因为他的学术工作变得更加富有:他在魏茨曼研究所申请了多发性硬化症的专利,他的公司Serono销售利比(Rebif ),也就是世界知名的干扰素。他同时还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伦理委员会的成员,在下面的专栏中他表达了关于学术和工业世界联系的观点。

  以色列海法Matam科技园位于以色列理工学院的下方。色列理工学院校园位于面朝海法湾的山丘之上。迦密山的脚下的以色列的硅谷——海法Matam科技园将以色列的创业公司与诸如微软、英特尔、谷歌、雅虎和IBM等美国知名大公司联系在一起。正是在这片人才济济的苗圃里,以色列理工学院找到了它的能量和学生,这是它的前途所在(见图3-3 )。这个帮助以色列最古老的大学收获了声誉的秘诀却是不稳定的。”

  然而事实在此:75%的以色列工程师走出了他们的学院、研究中心和实验室,正如创业公司70%的创始人和领导者一样。一些全球知名的发现,比如用于治疗帕金森的药物雷沙吉兰、用于环保发电和海水淡化的新方法、微卫星方面的公认技术等,均是这所大学的成就。

  以色列理工学院的学生们灌溉了所有的公司和以色列经济,尤其是在国防和信息产业,也同样在医学、纳米科技、电气和土木工程、机械、管理和建筑领域。这一清单并不仅限于此,因为1.3万名学生能在18个专业中自由选择,它们被归为五大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和生物学。从第一学年开始,学生就要选择其中的一个学院。学生教育以职业为导向。学生如果选择了信息学院航空航天专业,学成之后就能加入一支专业队伍,实际运用这一领域里最先进的技术。

  技术转移方面的专家Benjamin Soffer指出了以色列理工学院成功的一大关键,他指出:“20年前以色列社会的英雄是将军,而今是那些创业家。”

  成果如期而至。倘若50%的以色列出口都集中在高科技领域,是因为在以色列除了硅谷之外还有着密度最高的高科技公司,以色列理工学院为此提供了保障。还有一个政治方面的原因:除了对研究和发展给予的优先权之外,以色列在近东的孤立无援导致了与邻国之间的商贸往来十分困难,推动跨越边界线放眼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以便结为合作伙伴,欧洲亦然,正如以色列理工学院法国校区的校长 Muriel Touaty的见证:“理工学院不仅在法国获得了显赫的地位,还成为了与工业和政治界之间不容否认的战略合作对话者,在两者间建立了可观的人际关系网络。在水、能源、生物科技和医学领域和法国工业签署了100多项合作协议。在大学注册方面,覆盖了全法国: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 INSERM ),所有大学,尤其是巴黎高科技工程师学校集团。”

  中国的大学城和产教融合

  (1)北京

  北京昌平区沙河高教园区:位于北京市昌平区沙河地区,沙河高教园区,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个大学园区之一,是该市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重要决策,保证首都高等教育在新世纪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北京城市总体规划中昌平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以高等教育为中心,融学习、工作、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学园都市。

  昌平是北京高教科研院所聚集地之一,汇集了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分校、北京化工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石油大学、北京农学院、清华大学分校等28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以及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等113所科研机构,为昌平经济的发展储备了充足的人才资源,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正在建设中的沙河大学城占地799.72公顷,建筑面积455万平方米,投资规模约100亿元人民币。随着大学城的开工建设,又将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外交学院、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等七所大学进驻昌平。

  北京房山区良乡高教园区:位于北京房山区,北京良乡高教园区,作为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两个大学园区之一,是一个以高等教育为中心,融学习、工作、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学园都市,位于北京市房山区良乡新城东区,京广铁路以东,总占地面积10060亩,是良乡城区向东拓展的核心地带。园区按照功能定位分为教学生活区、中央设施区、西部配套区、中央绿化景观区四大区域,现已入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理工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交通运输职业学院等六所高校,预计入驻师生规模达10万人。

  (2)深圳

  深圳大学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东北部(西丽塘朗片区),紧邻深圳野生动物园,距离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约10公里,总体规划建设面积为10平方公里,第一期规划开发建设3.8平方公里,分东、西两校区建设。大学城从2002年开始建设,2003年9月基本完成教学基础设施建设并入驻。至2012年6月1日,共建成教学科研楼40万平方米,学生公寓6.6万平方米,图书馆4.6万平方米。深圳大学城是中国唯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地方政府联合著名大学共同创办、以培养全日制研究生为主的研究生院群,2000年8月开始创建。创办大学城旨在实现深圳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提高深圳自主创新的能力和后劲,提高经济质量、人口素质和文化品位,促进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至2012年,深圳大学城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逐步成为深圳市高层次人才培养和聚集、高水平科研、高新科技信息和高层次国际交流四个平台。

  (2)广州

  广东省广州大学城:广州大学城总体规划建设于2003年1月正式启动,19个月后一期工程正式完工。2004年9月1日,一期进驻十所高校,分别是: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州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大学城二期暨南大学和广州医科大学进驻。广州大学城是华南地区高级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学、研、产一体化发展的国家一流大学园区,中国南部的“信息港”和“智力中心”。

  (3)西安

  陕西西安长安大学城:长安大学城位于西安市南郊长安区境内,南依秦岭终南山,西临长安科技产业园,是陕西省重点建设项目。该大学城总体规划25.1平方公里,总投资85亿元人民币。长安大学城分西区、南区、北区,其中西区位于秦岭北麓的东大街道、滦镇街道等境内,规划面积9.1平方公里,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四所院校;南区位于神禾塬畔,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包括西安财经大学、陕西教育学院、西京学院等九所院校;北区位于西长安街南侧,规划面积6平方公里,包括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五所院校。

  (4)长沙

  湖南长沙大学城:分为河东和河西大学城,河东大学城(也叫岳麓山大学城)主要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为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南大学铁道校区、长沙理工大学、湖南女子学院、长沙民政学院、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等构成线性大学城。河西岳麓山大学城地处湘江新区、长株潭“两型”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大平台的核心区域,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引领湖南省“创新”“创业”的重要引擎。

  眼下,“创新创业”“创客”等热门词汇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梁稳根、王传福、熊晓鸽等今日的一大批实业巨子、创投大咖,正是当年岳麓山下走出来的老牌创客;超过17名两院院士,在岳麓区开始创业步伐;相当数量的科技成果和上市公司,也是在岳麓区这片“创新沃土创业乐园”孵化成功。“通过‘区校合作’这一平台和机制支持创新创业,一直都是岳麓区委、区政府的一项重点工作。”长沙市岳麓区区委书记周志凯介绍。

  岳麓山大学城范围内有20多所高校院所,近20万高校师生,科技人才云集,创新资源密集。长期以来,岳麓区委、区政府积极与各大高校推动“区校合作”,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与此同时,岳麓区一直致力于大学生道德高地建设,吸引大学生到基层、进社区进行社会实践,旨在培育大学生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推动创新创业工作。

  “泛岳麓山创新创业集聚区”主要建设节点有:“五湖”创新创业要素招引洼地,即梅溪湖、洋湖、后湖、桃子湖和西湖。“四区”区域生态创新体系,即让创新创业人才生活在环境优美的岳麓山风景区,让创新活动在科研资源丰富的高校区,让创业活跃在功能配套的岳麓山下各个街区社区,让规模产业落户于岳麓科技产业园区。创新创业“两廊”,即麓山南路和潇湘大道,环绕岳麓山下的麓山南路两厢高校林立,集结了大量教育、人才和科研资源,是一条“创新之路”;潇湘大道依傍湘江贯穿南北,是岳麓山大学城创新创业的创业走廊。

上一篇:谁将捧得小金人?魔兽世界奥斯卡奖你来评!
下一篇:验证时尚美容的真金白银:光子嫩肤整容震撼来袭!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