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成一棵树作文精选(九篇)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6
手机版

  第1篇: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

  不求和银杏一般珍贵,不求同胡杨一般被人们赞扬。平常在马路上边的梧桐在我眼中是那么的美丽,不是因为它的外表,不是因为它的奉献,只因为它的平凡。

  我好想,好想变成一棵树,一棵不被人注意的一棵树,为人们造福,不求人们的珍视,但希望被人们爱护。

  根,在土地里蔓延,探索土地的秘密。叶,在树枝上随风飞扬。默默的看着从我身边走过:看着汽车从我飞驰……天天向人们输送氧气。不求人们给我什么,不求人们对我关心。

  秋天,叶子为了我能活下去,而离开了我,我伤心,我哭泣。我孤独的站在那,等待...新年,人们给我挂上彩衣,我比以前美丽了许多,我不在像从前那么孤单,我有的彩灯—这个新伙伴。

  第2篇: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把热带雨林、沙漠、草原、森林、稀树草原等自然景观的图片放在一起,然后请一些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找出心中的宜居之地。结果,大部分人选择了非洲东部的稀树草原。地理学家对此的解释是:人类的祖先曾经生活在那里,非洲稀树草原唤醒了深藏在人们心中关于故乡和家园的记忆。

  三棵树这家偏居东南一隅的企业,仅用了7年时间便跃居行业前列!追本溯源,“健康文化”已经成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健康文化”这棵“参天大树”的掩映之下,健康的品牌、员工、企业价值观纷纷落地生根。不但帮助我们构建了一座座物理意义上的现代绿色家园,更成为了消费者一个温馨的心灵家园。

  2008年,一场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时值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中国经济迎来了一个严酷的“冬天”。在寒风中,一些曾经炙手可热的行业迅速降温,房地产业首当其冲。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与之关系密切的建材行业也因此受到较大影响。一些企业因现金流断裂而倒闭,一些企业通过大规模裁员以自救。在市场推广上,几乎所有的企业都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收缩战略。

  就在很多企业忙于自我救赎之时,三棵树漆却“逆势而上”。2008年,三棵树销售增长率超过80%,再次成为行业成长最快的企业。在“火箭”般的速度下,三棵树董事长洪杰踌躇满志地宣布了公司2009年的“三招”战略――招商、招聘、招牌。“招商”即在三棵树独特的“文化终端”模式下,对渠道进一步精耕细作;“招聘”是以三棵树“健康文化”为依托,继续大规模招募、培养人才;“招牌”基于总额近5000万元的品牌推广计划,旨在实现大牌崛起。

  股神巴菲特曾说过:“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能看清谁没穿泳裤。”

  三棵树为何能在行业年均增长率不足15%的背景下,营造出冬天中的春天?在行业总体低迷中,三棵树为何依然有能力采用进攻型战略?三棵树这个最初排名行业6000多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如何迅速成长为行业霸主之一?

  “我们卖的不是油漆,而是文化!”三棵树董事长洪杰一语道破天机。

  起步阶段,探寻不对称优势

  用天军打击空军,用空军打击陆军,用特种部队进行“斩首”,美军在海湾战争中的楔形战略之核心与浩瀚磅礴的军事思想遵循着一个共同的范式:非对称竞争!商战中深谙此道的三棵树,借此打造了自己非凡的动力系统!

  2002年,洪杰的事业步入正轨,他创立了三棵树,进入涂料行业。

  此时的涂料行业虽然集中度并不高,但中外豪强已经风云际会。1992年,某国外品牌开始登陆中国,其在营销上早已形成一套成熟的系统,凭借从市场调研、产品研发、到集团管控、渠道开发、广告传播这套“组合拳”在国内市场攻城略地。与此同时,一些本土企业凭借对国内市场的了解,以及对销售渠道强大的掌控能力,也逐渐崛起。

  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众多中小企业将很难逃脱被淘汰的命运。偏居福建莆田,在资金、区位、人才等方面都毫无优势可言的三棵树该如何突围呢?洪杰陷入了沉思。

  通过大量市场走访和行业调研,洪杰借用思想精髓找到了突破点。在洪杰看来,一生都在演绎一场以弱胜强的传奇,他的思想早就为营销人预备了一眼醍醐灌顶的智慧之泉。的思想精髓可以概括为3点:

  第一,打通时间与空间,创造能量不对称。军事思想的精髓,便是通过运动战等形式,改变战场态势,形成对敌人的局部优势。第二,打通历史与未来,创造信息不对称。“掌上千秋史,胸中百万兵”的通晓古今、博览群书,善于从历史和中国古典文化中汲取管理智慧。第三,打通节点与系统,创造战略不对称。一生都在做“加法”,每一次的反省与深思都成为系统建设的助推器。

  洪杰发现,三棵树所处的竞争格局和红军早期的处境有诸多相似之处:如竞争对手力量较为强大,中国经济发展呈现二元结构,跨国品牌和国内知名品牌在一线城市处于领先地位,三四级市场是其薄弱之处等。

  至此,一幅战略蓝图已经清晰地浮现在洪杰心中。三棵树开始缔造自身的四大不对称优势:第一,培育健康文化,在软实力上形成优势。第二,渠道下沉,形成网络优势。当竞争队友坚持(省―市―县―镇)4级分销渠道之时,三棵树已经开始在市区或县级市场直接发展独家商,保持网络优势。第三,坚持单一品牌,开展绿色营销,推行品牌专卖模式,形成品牌优势。第四,运用事件营销手段,为中国营销界奉献了多个经典案例,缔造传播优势。在上述本土型发展战略指引下,三棵树用贴地飞行的速度创造了行业神话。

  追根溯源,形成健康文化

  升华精神日文,规范价值日化文化乃曾是文明古国的中国之最大软竞争力!从丰腴的文化母体中汲取了深厚营养的三棵树,基于行业特点塑造了最具普适性和可持续性的健康文化!

  在普拉哈拉德和哈默尔看来,只有满足以下3点的企业竞争优势才能称之为核心竞争力:首先,它应有助于公司进入不同的市场,应成为公司扩大经营的能力基础;其次,它对包造公司最终产品和服务的顾客价值贡献巨大,而贡献在于实现顾客最为关注的、核心的、根本的利益;再次,它难以被竞争对手所复制和模仿。

  什么最难复制和模仿呢――文化!

  世界上曾经有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如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文明先后陨落,唯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仍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成为世界上最不容易被同化的民族。正是因为强大文化使得不同背景、不同的众多民族能够彼此包容,能够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相关怀。

  文化同样可以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丰田以精益管理模式享誉世界后,许多企业纷纷参观、模仿,却往往以失败而告终。丰田公司总经理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并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丰田模式。精益管理的实质是一种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改进、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企业文化,而这种文化是很难被复制的。

  洪杰认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关乎企业的长期战略和持久生命力。因此,三棵树自创建之日起,就把文化作为企业的核心战略。“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三棵树的文化营销中,洪杰根植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从“儒墨道法”中汲取智慧,从而形成了具有中国智慧的、三棵树独有的健康文化。

  儒家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洪杰古为今用,提出:只有志存高远,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乘风破浪”;只有胸怀天下,才能有永不枯竭的发展动力。洪杰常说:“微软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电视改变了人们的娱乐方式,三棵树要改变人们健康生活的方式。”在这个远大战略目标的

  推进过程中,三棵树从8000多个涂料厂家、2万多个品牌中脱颖而出,连续6年成为涂料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更成为中国健康漆的领导品牌,顺理成章地被誉为“中国健康第一漆”。2007年,三棵树又雄心勃勃地制定了第二个五年发展规划:到2011年,进入中国民用涂料前三名。三棵树超乎寻常的发展速度在相当程度上得益于公司志存高远的战略远见和强烈的进取精神。

  墨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兼爱。三棵树的战略目标是“做涂料行业发展最快企业、做最受尊敬企业、做最佳雇主企业”。在三棵树,“钢铁般的纪律、慈母般的关怀”是洪杰对员工的态度。三棵树建立无忧基金,承诺企业员工家庭遇到重大变故或过不去的坎,全部由企业解决;公司还建设了面积500平方米的休闲中心,内设书吧、网吧、咖啡吧、台球桌、健身器材,每天上下午各有15分钟时间要求员工集体做工间操:企业设有生态餐厅,所用主食和调料全部用名牌产品,并配备了营养师以提供科学的饮食搭配。为了员工保持身体健康,洪杰不仅带头戒烟,还承诺:凡成功戒烟者,公司将给予其500元精神补贴费。

  洪杰从“道法自然”中得到启发,契合了老庄“三生万物”的哲学和达尔文“循环进化”的观点,总结出了三棵树的“道法自然”,所谓道者,方法、规律、标准、真理、价值观也。人要想健康就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理规律;而企业要想健康,就必须遵循商业规律。而要顺应商业规律,就必须拥有一种积极的健康文化。学习是构建健康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公司规定:基层员工每天必读3张报、每周必看3本杂志、每月必读3本书,经理级员工每月推荐1本书给董事长。

  法家强调“法、术、势”。洪杰将其演绎为:制度优先,移情于法。任何一家企业在管理实践中,都面临着权力和规则之间的取舍。按照两者的关系,管理划分为“王在法下”、“王在法中”和“王在法下”三重境界,即“管理者是凌驾于制度之上”,“管理者就是制度”或是“管理者受制度约束”。目前,三棵树已经进入“王在法下”的状态。一次,洪杰视察新厂房时无意中在接听了电话,其行为随即被企业文化小组成员制止,后者毫不客气地开出了100元处罚通知单。包括董事长洪杰在内的全体三棵树人,都在身体力行,捍卫着制度的尊严。在三棵树,诚信的最低标准是20元任何员工非法占用公司20元钱,不论是谁都将被开除,几年来因此被开除的员工已近10人。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目前,企业各项决策和运营活动,都已经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儒墨道法”穿越时空,最终汇聚成三棵树的健康文化体系。在涂料界,三棵树最先将健康理念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之中。对内,倡导健康心态、塑造健康品格、培养健康员工;对外,奉献健康产品、创造健康生活、传播健康文化。

  从员工合理膳食的营养搭配,到戒烟行动的“健康风暴”:从员工学习的蔚然成风,到部长级爬山活动的五年如一,从重金引进除尘排气系统,到厂房规划为“百年荔枝林”让路。洪杰的健康文化不是贴在墙上、写在纸上、放在网上、说在嘴上,而是实实在在地落实在行动上,并成为每一个员工身体力行的日常规范。在洪杰看来:文化是核武器,但它不能高高在上,必须落地,文化必须渗透到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

  不仅如此,三棵树的企业文化还进一步分解为老板文化、企业文化、品牌文化和终端文化。老板文化是牵引力,老板的创新精神和自律精神是企业健康文化的源泉;企业文化是保障力,文化建设要以一个强有力的组织为依托:品牌文化是形象力,承担与消费者沟通重任的品牌需要有自己独特的魂魄:终端文化是购买力,产品惊险地一跃能否实现,在于这个巨大价值链的“最后一米”。某种意义上,做文化就是讲故事,当消费者被一个故事打动而产生购买行为时,这个故事就是文化。三棵树讲了一系列健康的文化故事,并用这个高度统一的文化脉络铸就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绿色营销 打造健康文化树

  工业机器的隆隆运转在带来无穷商品的同时,也探触了人类生存的底线。“生存还是死亡”,这个哈姆雷特式的提问逼迫每个有良知的灵魂作出回应。让人健康、有尊严地生存下去给了三棵树解除污染――这柄高悬于全人类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最有力的解决方案,即健康品牌的绿色营销!

  品牌大师弗朗希斯?麦奎尔在谈到成为知名品牌的两个决定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如何才能将企业文化力转化为品牌力呢?转化条件便是将企业文化根植到消费者心智之中。要实现这一目的,企业必须将健康文化注入产品,并通过渠道、终端、广告,将这一文化最终传递到消费者心智之中。

  2008年年初,三棵树全力发起了一场以“文化营销”为核心的营销新战略。洪杰向营销人员号召:我们的目标就是“种三棵树”,在消费者心中“种一棵树”,在员工心中“种一棵树”,在合作伙伴心中“种一棵树”。

  定位:中国健康第一漆

  在中国市场,涂料品牌有2万多个,三棵树如何才能从众多的竞争队友中脱颖而出?定位之父杰克?特劳特一直在告诫企业家们:在顾客心智中建立定位必须具备差异性。三棵树为了实现品牌差异化,避开其他涂料企业的功能性诉求策略,将定位的旗帜插在了“健康”的顶峰,并为此展开绿色营销。

  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随着地球环境污染的加剧,人们对绿色产品愈加青睐,健康产品大行其道。一位美国营销专家惊呼:“绿色也是生产力!”许多企业依靠绿色营销获得了可观利润,如2007年,GE来自“绿色创想”产品和服务的销售收入为140亿美元:良好的发展势头让GE将20lO年的销售目标从200亿美元提高到250亿美元。

  油漆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其消费卷入度虽然并不高,但却在相当程度上关乎人们的身体健康,因为人的一生有2,3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洪杰敏锐地意识到,健康漆必将成为未来行业的制高点。

  为此,三棵树旗下所有产品都将健康、环保作为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引领了一场涂料行业的“健康革命”。其低气味产品“清味”木器漆甚至一度广受大小企业的抄袭。目前,三棵树缔造了独一无二的健康漆体系,例如不含APEO的婚房专用漆、净化空气的鲜呼吸墙面漆、漫步太空的全球首款“太空漆”……三棵树旗下产品都以“创造健康生活”为主要诉求,被誉为“中国健康第一漆”。

  整合传播,飞播造“林”

  仅有健康产品是不够的,还必须

  让消费者知晓,这就要求三棵树采用高效率的整合传播手段,实现飞播造“林”。作为行业的后来者,“慢火煲汤”式的品牌运作只能被动挨打。因此,三棵树在传播策略上形成了“高举高打”的“洪式风格”:一位业内资深人士评价说:“大多数企业做活动时,预算300万元,执行中变成200万元,最后落地100万元:而三棵树做活动预算300万元,执行时将变成400万元,最后可能花掉500万元。”正是这种敢打敢拼的传播意识,辅以事件营销等“爆破”策略,实现了高强度、多批次的整合传播。在2005年,三棵树成为全球唯一搭载“神六”的涂料品牌,一鸣惊人:2007年,三棵树因为一掷千万元的“保护母亲河大行动”公益捐赠又让同行叹为观止;2008年,三棵树再次成为中国航天事业合作伙伴,成功搭载“神七”邀游太空并重金投放“神七央视直播”广告。两次太空试验,三棵树都抓住了特殊机会,借助“中国之声”独家战略合作伙伴资源将“三棵树、马上住”的声音传遍大江南北,以此完成了高端品牌的推广战略,为品牌的地毯式轰炸寻求了一条性价比极优的空中渠道。

  合作共赢,同舟共济

  “独木不成林”。三棵树认为,只有与经销商精诚合作,实现厂商共赢,才能繁衍一片茂盛的大森林。令三棵树倍感自豪的是:迄今为止,与公司合作的经销商,第一年都实现了盈利。江苏宜兴裴渊中、浙江台州陈海永、新疆库尔勒王振、贵州六盘水刘跃民、福建龙岩卢伍龙、哈尔滨雷洪正、安徽巢湖李国群、湖北荆州张志辉都是其中的优秀代表,他们经过艰苦努力,在区域市场将三棵树做大做强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三棵树是如何在经销商心中种“树”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呢?首先,精心遴选那些认同三棵树“健康文化”,有实力和激情的加盟商。其次,采取“四轮财富快车”盈利模式,实施扁平化管理,精耕细作。三棵树开辟的独具特色的终端文化营销模式,既直接服务终端消费者,又提升了经销商的利润空间,在终端形成了优势竞争力。再次,坚持“内共生、外共荣、合共赢”,为经销商提供加盟商贴身服务和春风化雨般的人文关怀。

  2008年5月12日,洪杰在得知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的消息后,立即召集紧急会议,向汶川大地震受灾区域客户和员工家属发出慰问信,在信中,三棵树郑重宣布:将无忧基金受助对象由公司员工扩展到全国经销商!震后十多天,绵阳客户送来了地震受损情况报告:一个专卖店受损、一个加盟商的女儿腿被砸伤,洪杰即刻批示:给予绵阳客户5万元慰问金,其中2万元用于给分销商的女儿治腿。2008年11月,浙江新昌客户陈国均一封救助信送到洪杰案头,这是一个在病中依然将三棵树当做事业来经营的癌症病人,洪杰召集公司相关部门负责人,明确指示:拨付10万元给客户治病,另给予10万元周转资金,派一名业务经理协助客户将三棵树在当地做大做强。

  在打造健康文化终端

  终端是厂家与消费者接触的前沿阵地。如果三棵树不能将健康文化传递到终端,就不会产生经济价值。纵观整个涂料行业,在终端搭建上乏善可陈,基本是常规的店面设计、产品陈列等简单模式,这样往往难以对消费形成冲击力,这恰恰可以成为三棵树又一不对称优势。

  为此,三棵树决定将健康文化传递到终端――开辟“文化茶座”专区,以打造行业最有内涵的文化终端。消费者进入三棵树专卖店,将被邀请品尝铁观音茶。顾客可以一边品茶、一边听导购讲解茶文化与三棵树文化的共同特点:健康。浓郁的健康文化氛围,让顾客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三棵树、认可三棵树。

  为了在消费者心中种上“一棵树”,三棵树还有两套文化组合拳。消费者最头痛的问题就是不了解如何健康装修和如何选择健康装修材料。为此,三棵树将赠送进店的每位消费者一本精美的《家装指引手册》,同时还会赠送中国涂料业第一本系统反映企业文化建设的书籍《道法自然》,此书详尽介绍了三棵树对“健康”的理解和实践。幸运的消费者,说不定还能获得一套珍藏版“神七搭载纪念邮票”。三棵树的这些文化特色,既健康又高雅,都成为顾客感知“健康”的独门武器。

  依靠上述营销“组合拳”,三棵树“健康、自然、绿色”的品牌诉求以及贴心服务赢得了消费者的一致认可。三棵树在中标北京2008奥运主新闻中心工程后,客户和施工方给予公司高度评价。

  有氧管理,塑造健康员工

  管人理事的东方价值观与管事理人的西方方法论从来各擅胜场,二者的激烈碰撞是管理界所有争端的源泉。三棵树巧妙规避了非此即彼的二元思维,在价值管理上沿用东方的艺术,在流程管理上吸收西方的科学,从而走出了特色独具的第三条道路!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过:“企业不仅仅是企业,还是民主的工具。”企业管理是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繁荣的重要引擎,有竞争力的企业总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

  洪杰强调,三棵树的产品不仅仅是健康的产品,还包括身心健康、能实现自身价值的员工。只有每位员工从内心深处认同健康文化,才能将这一文化传递给价值链的下游经销商,并最终传递给消费者。

  西方管理以执行为本。法治管理侧重“法”,注重“法治”:东方管理注重“人治”,而人治管理侧重“人”,即情理。几乎所有的中国企业都面临“向东向西”的抉择,但在实践中完全沿用中式管理或是照搬西式管理都是行不通的,三棵树将中国理念与西方标准合二为一,实现了水融。为了实现中西合璧的“有氧管理”,三棵树实现了3个转变,即“以人为本”和以“岗位为本”向以目标为本的转变,从以职能为导向到以流程为导向的转变,同时注重发挥中式管理中“和谐”、“道法自然”等理念,实现最佳的管理效果。

  为此,三棵树独辟蹊径,提出了“有氧管理”模式,将员工视为有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个体,“有氧管理”的核心在于经营人心。正如洪杰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身为管理人员要有两张脸,仅有严肃的脸或是仅有笑呵呵的脸都是不对的。工作的时候要有一张公正无私的脸,8小时以外要有一张和蔼可亲的脸。对工作不打折扣,与员工和谐相处,这就是我们所倡导的“有氧管理”。

  制度优先,移情于法

  在美国培养最多企业家的院校并非享誉世界的哈佛商学院而是西点军校,这恰恰验证了制度对一个组织的重要性。三棵树在管理过程中不仅仅普及柔性关怀,也强调刚性制度,而且在执行制度方面的要求近乎苛刻。在三棵树,已经形成了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事事遵照制度的传统,董事长出差一个月不接公司一个电话也能让企业照常运转,企业已进入制度化管

  理的轨道。在管理方法上,三棵树已经能够熟练运用目标管理、信息管理、绩效考核和流程管理等管理工具,这些制度文化反过来又为企业文化的饱满赢得了分值。

  唯能是用,精心培育

  参天大树始于种子。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最重要的资源不再是土地、资金或是技术,而是人才。人才是知识经济的核心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之间的竞争。要培育健康员工,不仅要为其提供有竞争力的福利待遇,更要挖掘员工的潜能,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提升,实现个人与组织同步成长。目前,三棵树在选材、用材、育才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做法。

  在选材上,洪杰更加青睐于那些有个人目标、眼光长远的员工。

  在用才上,三棵树采用“因岗求人、因能设职”的积极策略。针对员工不同特长、兴趣,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可以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的“没有天花板、没有边界”的工作岗位。

  在育才上,三棵树对员工进行了“保姆式”人才培训。三棵树规定:人力资源总监每年为全体员工提供的培训费少于300万元将引咎辞职。公司为每位新进员工配备一个“入职导师”,并通过专家授课、外派培训、三棵树商学院(中国涂料界首家商学院)等方式,为员工提供量身定制的“培训套餐”,实现共同成长、共享成功、共刨远景。三棵树还组织员工参观蒙牛、华为等标杆企业,并组织讨论三棵树与蒙牛、三棵树与华为等内部研讨会,通过对标管理,实现精神文化的提升。

  此外,三棵树以创建“最佳雇主企业”为目标,强调对员工“慈母般关怀”,不仅为各类人才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待遇,还努力创造远优越于行业的福利、援助体系,如涉及员工衣食住行婚丧嫁娶学习培训创业等30余项福利,如开创行业之先河,在整个民营企业也少见的无忧基金。

  大道无形,树立健康价值观

  “如何致富,富了又如何?”周星驰在电影《食神》中无厘头式的质问已经成为我们这个转型期国家的时代性命题。三棵树“源于社会、归于社会”这个简洁而深刻的答案,将给中国正在形成中的新商业文明一个高屋建瓴的精神支点!

  2008年可谓名副其实的多事之秋,自信经过改革开放30年洗礼,已经穿越“历史的三峡”的中国企业在商业伦理上被打回原形,捐款门、毒奶粉、封口费等恶性事件不断发生。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商业伦理的错乱再次暴露无疑。人们意识到,构建新商业文明已经时不我待。

  所谓商业伦理,就是解决企业为什么存在的问题。德鲁克指出:“企业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利润,而是满足消费者和实现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

  自成立之日起,三棵树就确立了“源于社会、归于社会”的企业使命。追求公司与社会、公司与企业、公司与同业、公司与自然、公司局部与整体、短期与长期利益、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企业文化与行业文化、公司员工之间的相辅相成。

  第3篇: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

  有一年的春天,樱桃树开满了花,开得比以往哪一年都要多。蜂蝶在樱桃花间飞舞,馋嘴的我似乎已经闻到了樱桃那种特有的香甜味,就连在睡梦中,都是满树的樱桃在冲我微笑。

  一天早晨,我还躺在床上,就听到院子里传来“噼里啪啦”的树枝摇晃的声响。我赶快爬起来,冲到院子里。竟看到母亲正拿着一根竹竿在樱桃花间抽打,其中的一棵好像已经抽打完了,樱桃花像下雨一样落了一地。她正准备抽打另一棵樱桃树呢!

  我赶忙跑过去一把抱住了母亲。任凭母亲如何解释,我都紧紧抱住她的双臂不放手。母亲无奈之下只能住手,她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也好,到了樱桃成熟的时候,你就知道我抽打樱桃花的用意了!”

  转眼间,樱桃花落了,两棵樱桃树都结满了青青的樱桃。尤其是我从母亲手中保护下来的那一棵,樱桃结得密密麻麻,数也数不清。我炫耀似的指给母亲看,她笑了笑,摇了摇头。

  到了樱桃成熟的季节,那棵经母亲抽打的樱桃树硕果累累,一颗颗樱桃仿佛一盏盏挂在树上的小灯笼。而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上的果实仍然是一片青绿。我坚持不吃已经成熟了的樱桃,静候着那片青绿变成点点唇红。

  但结果令我失望,已经成熟的樱桃被吃光了,我保护的那棵樱桃树仍是满树青黄,并且树上的樱桃开始干瘪、变黑、脱落,渐渐地树干上的绿色也褪去,变得干枯,毫无生机。母亲告诉一脸失望的我:这棵樱桃树由于在春天花开得太多,又未经抽打,所以结的樱桃也太多,由于水分、营养供应不上,它累死了!

  母亲用牺牲一棵樱桃树的代价告诉了我一个道理:青涩的青春只有经过抽打的磨砺才能逐步走向睿智与成熟。

  人活在世上是不能太贪心的,要学会取舍。心中贪念太多,只取不舍的结果,就像那棵未经抽打的樱桃树,最终导致你不堪重负、两手空空;而适当的舍弃,看似是一种失去,但在不久的将来,就会获得更加丰厚的给予和回报!

  (选自《青年博览》)

  点燃思维

  第4篇: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

  植树节感想优秀作文范文一一年一度的植树节到了。早上,风和日丽,暖风拂面。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有的像在草地上吃草的马儿,有的像在花丛里翩翩起舞的蝴蝶。老师带领我们去山坡上植树。我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到山坡上。

  一到山坡上,同学们有的搬树苗,有的拿着锄头挖坑,有的拿着铁锹铲土,还有的拿着水桶到河边打水。他们干得热火朝天,汗流满面也顾不上擦。

  我和玲玲,班长一组。瞧,班长干得多卖力呀!只见她两脚微微张开,摆成了一个“八”字,双手紧紧扶着小树苗,生怕树苗倒了。玲玲弓着腰,弯着脚,手里拿着小锹,正在一锹一锹地给小树苗填土呢!填呀填,树坑里的土填满了,树苗已经稳稳当当地站住了。班长松开手,先用脚把土踩紧,我再把水慢慢地倒进土里,树苗“喝”饱了水,好像在说:“谢谢你们,我一定会长成苍天大树。为你们遮风挡雨!”

  只要我们人人都植棵树,那我们的地球妈妈将变得更加美丽!

  植树节感想优秀作文范文二植树节到了,阿美早已准备好了工具,两个小铁锹、水桶。

  阿美早已迫不及待了,她来到后花园选了一个特别好的地方,开始植树了,她兴奋不已。

  阿美拿起铁锹,开始挖坑。她一边挖坑,一边喊着口号:“嗨哟!嗨哟!”坑终于挖好了,她累得满头大汗。

  开始栽树了,她小心翼翼地把树苗放进坑中,又把坑填满了土,最后又浇了一些水,树苗开始发出点点嫩芽。她还许了一个愿望:希望树苗快快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植树节感想优秀作文范文三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爱丽决定在自己的院子里栽上一棵苹果树。

  爱丽拿上两把铲子,提上水桶,来到了院子里。她看见了翩翩起舞的花蝴蝶,还有那五颜六色的花朵,真美丽呀!

  爱丽挖好了坑,把树苗放进去,然后再踩平、施肥、浇水。小树慢慢地长大了。

  爱丽经常来看小树苗,秋天到了,爱丽看到了树上结出了果子,她心里高兴极了!

  植树节感想优秀作文范文四每年的三月十二日都是植树节,今年的植树节到了。小美媚要去植树了。

  小美媚在她家的后院里种了一棵小枣树,她先挖坑,后栽树,再培土……

  小美媚用了好长的功夫,终于栽好了一棵树,小美媚看了看栽好的小树,心里像蜜一样甜。

  小美媚回到家,妈妈夸她长大了。

  植树节感想优秀作文范文五早上,天气晴朗,空气新鲜,阳光明媚,瓦蓝瓦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白云。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我拿着工具准备到山坡上植树。

  我和同学们来到山坡上,只看见一棵孤零零的老树。我想:多好的土地呀!怎么能浪费呢?我们现在种下几百棵几千棵小棵,过了二十多年,它们长大了,成了树林,那该多好呀!

  山坡上红旗招展,摆开了植树造林的好战场。有的高高地举起铁锹,用力地挖坑;有的去好远的地方运小树;有的飞快地从小河边打来水;还有的用铲子把坑填得满满的。他们干得多带来劲呀!你看那边的同学也不休息,他们埋头苦干,好像要把山坡变成树林似的。这边的女同学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干得也很带劲。她们的辫子随风摆动,小脸蛋红通通的,额头的汗水像珍珠。

  第5篇: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

  [关键词]变式训练 思维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7-071

  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一道习题已经讲了很多遍,仍有部分学生不会做,或者只是把已知条件和结论稍做改变,有些学生就无从下手。如何才能发亮这种现象呢?

  一、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发散学生思维灵活性

  一题多解,即多角度、多方位、多途径地思考和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一题多解的训练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很多解法多种多样的习题,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深入分析,仔细推敲,精心设计,借助一题多解,让学生学会转换思考角度,从不同方面、不同层次去思考、分析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拓展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灵活性以及创造性。

  例1: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恰好能拼成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为60平方厘米。如果把这两个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那么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解法A:因为正方体的表面积是6个小正方形(长方体较大的面)面积的和,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是7个小正方形面积的和,所以可先求出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再求7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即60÷6×(6+1)=60÷6×7=70(平方厘米)。

  解法B:因为正方体有6个相等的面,所以每个面的面积是60÷6=10(平方厘米)。拼成大长方体会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同时增加两个面的面积,所以大长方体的表面积为60-60÷6+60÷6×2=70(平方厘米)。

  解法C:因为拼成大长方体后,表面积减少一个面的面积,同时又增加两个面的面积,实际上只增加了一个面的面积。即:60+60÷6=70(平方厘米)。

  这样,通过一题多解,使学生的思维多向发展,既拓宽了学生的解题思路,又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二、一题多变,拓展延伸,培养学生思维求异性

  一题多变是指在保持问题实质不变的前提下,通过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论,循序渐进,有层次和梯度地将原有问题转变成新问题,由浅到深,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广阔性和求异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一题多变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多变的情境中,多角度思考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提高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应变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素质。

  例2: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共500棵,其中苹果树占60%,问:共有苹果树多少棵?

  变式A(改变问题的已知条件):①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共500棵,苹果树和橘子树的数量之比为3∶2,则苹果树共有多少棵?②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500棵,苹果树比橘子树的2倍少100棵,苹果树共有多少棵?

  变式B(改变问题的结论):①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共500棵,其中苹果树占60%,橘子树共有多少棵?②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橘子树共500棵,其中苹果树占60%,苹果树和橘子树的数量之比是多少?

  变式C(改变问题的条件和结论):果园里有橘子树360棵,其中苹果树比橘子树少1/3,问:苹果树有多少棵?苹果树和橘子树共多少棵?

  这样,通过一题多变,引导学生在变化中思考、探究,在变化中求异,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点燃了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而且拓展了学生思维的深度。

  三、多题一解,触类旁通,提升学生思维变通性

  多题一解,即运用同一解法求解多道类型不同的习题。小学数学练习中,有些问题尽管研究对象不同,但却存在许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问题的共同特征,巧设多题一解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思考共性,总结解题规律,灵活运用,熟练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触类旁通,提升学生的思维变通性和解题能力。

  例3:学校有一项劳动任务,若单独派甲班去做,需要12小时完成,单独派乙班去做则需要10小时,若甲乙两班合作,需要多久才能完成?

  例4: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12小时,一列火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10小时,现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多久可以相遇?

  从表面看,这两道题分别是工程和行程问题,风马牛不相及,但若仔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它们存在共同点,列式结果都是1÷()。

  第6篇: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

  [关键词]体验 阅读 新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61

  新课程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切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深刻感受和领会文本的意蕴及情感。而一些教师已领会到了课标倡导的体验策略的个中滋味,在教学中积极探索体验的方法和路径,取得了可喜的收效。下面举例的《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的教学片段,就是其中一个突出的案例。

  第一次体验:【片段1】读句子,享受砍树之痛快。

  师:(板书课文关键句)“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画简笔画:一座郁郁葱葱的山)

  师:我家想盖新房,需要一些木头,怎么办?

  生:(齐读)你就拎起斧头,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用黑板刷擦去三棵树)

  生1:春耕了,我家要造一把犁,需要木材。

  生:(齐读)你就拎起斧头,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生1上黑板擦去一棵树)

  生2:我家要用木材做一个猪圈。

  生:(齐读)你就拎起斧头,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生2上黑板擦去两棵树)

  ……

  师:(神情忧郁)我的农民弟兄们当年就是这样做的!(指着被砍光的山)这就是那座曾经郁郁葱葱的山!

  师:村庄从此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全班学生读下文,村庄被洪水卷走)

  这一教学片段中,学生们在不假思索的齐读和“砍削”中,扮演了过去的村民的角色,体验到了为了眼前利益而乱砍滥伐的盲目与野蛮,引发了内心的震撼。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安排学生读下文,了解村庄被洪水卷走的惨状,为下一个片段的体验教学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体验:【片段2】读句子,审判“被告”之罪行。

  师:村庄消失了,备受折磨的山把村民们告上了法庭,它把村民们的罪行写在一句话中(用红色大字重新写出:“谁家想盖房,谁家想造犁,就拎起斧头,把树木一棵一棵砍下来。”)

  师:各位法官大人、审判员,你们从中读到了什么?

  生1:家家户户都有砍树用的斧头,这是物证。一个“拎”字表明斧头都成了大家的随身物,随意砍树成了大家的习惯。

  师: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句子。特别强调“拎”字和“一棵一棵”)

  生2:从句子中的两个“谁家”可以知道,当时对森林没有任何保护措施,任何村民随时都可以上山砍树。今天的悲剧是村民们自己一手造成的。

  师: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读句子。特别突出“谁家”二字)

  师:各位审判员,从法官的朗读中你们听到了什么?

  生3:我听出了山和村庄的哭泣。

  生4:我听出了原告的愤怒,听出了山的责问。

  师:(扮法官)本案证据确凿,事实清楚,下面对本案作出判决……

  这一片段的体验,角度截然不同了。学生们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站在法律的角度,对同一个事实进行了新的体验。这次在他们胸中澎湃的,是对无知和罪恶的憎恶与批判。这是一种不同性质的认识和情感体验。

  两次体验的综合评析:

  本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两个对立面对同一个句子(细节)的内涵进行了体验、领悟和解读。

  第一次体验的读,学生站在当时村民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体验生活。教师在虚拟环境中让学生亲自“上山”,亲手把树木一棵一棵地“砍”下来,体验到村民的物欲一天天地膨胀,一步步地升级,直到最后,一棵棵树倒地了,大家还意犹未尽。通过模拟砍树和村民们的反复“教唆”(诵读句子),再现了当时村民贪图眼前利益而对大自然肆无忌惮的破坏行为及毫无节制的索取心理。

  第二次体验的读,学生跳出文本,成为一名伸张正义的法官和审判员。顿时,课文的同一句话又变成了山告发村民的罪状。在虚拟法庭上,学生们一个个摆出主持公道的神态,从句子中抠出那么多条罪行,为无助、受害的原告鸣不平,并对村民们任意破坏大自然的行为施以惩罚。

  通过对这短短的二十五个字的二度体验性阅读,教师在完成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同时,更让学生经历了丰富的情感体验,由第一次“砍树”时的兴奋、享受、满足,到第二次的同情、不满、悲愤、充满了正义感。在对比中,在矛盾之中,在自我否定中,学生心灵深处产生了震撼。善良、正直、知恩图报等优良品质在春风化雨中植入学生的内心深处。

  第7篇: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

  我是一棵苹果树

  实验小学六年彭春迪

  我是一棵苹果,我为人们无私地奉献着,当然人们也很喜欢我。

  我住在一个农家的果园里。在我的周围也有很多“伙伴”,杏树、李子树……我们在这个快乐的大家庭里生活的很幸福。

  春天,春雨唤醒了我,听着春姑娘柔和的歌声,我笑了,我开出了一树雪白雪白的花朵,我用美丽的花朵装扮春天。农民伯伯为我浇水、施肥、剪枝,让我茁壮成长。风儿姑娘为我们梳理头发,让我们变得漂亮,茁壮成长。

  夏天,我尽情地舒展枝叶,雨儿叔叔为我洗衣了一个凉水澡,让我变得更加干净。农民伯伯在我的树荫下乘凉,已解夏天 的炎热。我低头看着脚下的小花、小草,它们也在为这个大家庭增加美丽,花儿还让勤劳的小蜜蜂采去甜美的蜂蜜。

  秋天,我们结下了累累果实,有红灯笼一样的红富士,金灿灿的黄元帅……苹果散发着诱人的香味,馋得人们直咽口水。我让人们吃上香甜的苹果,还为农民伯伯赚了一些钱,为农民伯伯补贴家用。

  冬天,我们的树叶已经全部落下了,光秃秃的,虽然我很不好看,但我已经很满足了,因为明年我又将开满一树花,结一树苹果。

  第8篇: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

  那年冬天异常冷,我一边搓着双手,一边漫不经心地走在回家的路上。路上几乎没有什么行人,只有我孤零零的脚步声在飘飞的雪花中回荡。走着走着,我停下了脚步――一棵小树正在寒风飘雪中摇摆不定,细细的树枝仿佛已经顶不住那凛冽的寒风,有气无力地飘荡在风雪里。“它可能快要死了,真可怜!”我在心里默念着,一边抚摸着它那粗糙的树干。

  第二次遇见那棵树,是在今年夏天。

  记得那年夏天异常闷热,斜阳把我低矮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就像萦绕在我脑海里悠长的思绪。我沮丧地走着,忘不掉考试的失败,家长的批评以及同学的嘲笑。太阳的炙热烘烤着我心里的煎熬,我心里越发地烦躁不安,感觉自己的身躯快要被这件事情压弯了。衣服已经被汗浸透了,湿答答的衣服贴在背上。

  但是,走着走着,我却觉得清凉了许多,抬头一看,原来我走到了一棵树的浓阴下。这时,我愣住了,貌似熟悉的树,我惊呼了一声――好高啊,树叶浓而绿,正在微风中悠然地摇摆着自己浓密的枝叶,仿佛在跟阳光、清风嬉戏。

  原本弱不禁风的树干,已经有门廊柱子那么粗了,绿叶在阳光下摇曳着,树下是一方让人顿时清凉的浓阴,而我正置身于其中。

  我抚摸这棵从冬天走过来的树,它的躯干是那样的坚实有力,它的叶是那样的滋润柔滑。一阵微风吹来,枝叶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在向我宣告:“哈哈,我坚强着呢,一个寒冷的冬天算得了什么?更大的困难我也能战胜!”

  我顿时豁然开朗,似乎是它打开了我苦涩的心境,给了我一个战胜困难的绝妙方法,忧郁的心情一扫而光――一棵树能战胜严寒的侵蚀,走过寒冬,见到夏天的太阳。那么我呢?我的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如果一次小小的失败就让我弯腰,那么,更大的困难降临时,我又该如何面对呢?

  感谢上帝让我第二次遇见那棵树。

  第9篇:变成一棵树作文范文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成全一棵树

  ①一个平常的春天,一位饱经风霜的母亲,向别人讨了几棵树苗。她要把树苗栽在门前。

  ②母亲栽完树后,她的孩子从屋里一拐一拐地走出来。"妈妈,把这棵小树也栽下吧!"孩子的手里擎着一棵树苗。那是她丢弃的一棵。它又瘦又小,甚至还有一些枯萎。孩子吃力地站在母亲的面前,他是她最小的孩子,一出生就残疾。孩子擎着那棵树苗,满眼都是渴求的光芒。母亲望着孩子站立不稳的腿,她犹豫了。她认为孩子是在做着一件没有结果,同时也没有意义的事情。等看到孩子眼里的那片灼灼的光芒,母亲终于点点头――就算它最终长不成一棵大树。

  ③孩子高兴极了,他小心翼翼地放下树苗,抢着去挖树坑。他人小力气弱,挖得很吃力。母亲要替他挖,他不肯,硬是自己挖成了。孩子挖的树坑比母亲挖的都大、都深。

  ④树苗栽种下了,孩子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给每一棵树浇水。母亲看着,心里想着,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她真的不相信那棵树苗会活过来,会长成一棵大树。

  ⑤可是不久,那棵树苗和其他树苗一样,也鼓出了叶子。只不过稍迟了几天,叶片稍细小了些。可不管怎么说,它活过来了,它也是一棵树了。

  ⑥每一天,孩子都要拎着水桶浇树苗。孩子是认真的。他浇水也不厚此薄彼,一棵小树一桶水。那棵由他乞求母亲允许亲手挖坑栽种的小树苗,孩子也只浇一桶水。

  ⑦小树一天一天长大了。开始的时候,那棵小树明显地不如其他的树壮实,显得有些可怜。可是第二年夏天,它竟然慢慢地赶上了它们。

  ⑧这一年冬天,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送她这个残疾的孩子也去读书。而在此之前,她是不想,也难有这个能力让这个孩子去学校。孩子背着母亲用布片为他缝制的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去了。他一拐一拐地走向学校,可他的脸上却是像春天一样明丽灿烂!

  ⑨放了学,除了做作业,孩子就浇那些树,一拐一拐地拎着水桶奔走在水塘和树之间。春去秋来,那棵本来已经失去了生存资格的树,比别的树更青春更挺拔。

  ⑩孩子每天都是高高兴兴的。别人送给他一个绰号:阳光。大家都叫他阳光。他也喜欢这个绰号。

  几十年过去了,拐腿的孩子已经成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这一年,他回到了家乡。母亲早已是满头银发了,儿子归来的消息使她分外高兴,这一天她早早候在门口迎接儿子。和母亲同在门口的还有那几棵树。

  他是坐着轿车回来的。他没有让车子进村,在村头他就下来,一拐一拐地走向自己的家。

  远远地,他就看到了家门口的树――高大的、快有一抱粗的树。他看见了自己的母亲。她依着树。他心里一热,急急地奔了过去。在那棵他亲手栽种的树下,他把母亲搂在怀里。他发现母亲真的老了,身子轻得像一片树叶。他叫了一声娘,就再也说不出话来。

  他在老屋里住了半个月,每天都一拐一拐地扶着母亲到树下的青石板上坐,陪着母亲说话。有一天说起身边的树,他忽然神秘地说:"娘啊,你知道这棵树为什么比别的树长得快吗?这里面,有一个谁也不知道的秘密呢!"

  母亲望着已人到中年的儿子,望着他那一脸的得意,平静地笑了,她点点头说:"其实娘早就知道了。那树长得高长得快,还不是你每天半夜起来喂它一泡童子尿?开始我也纳闷,后来有一天半夜我悄悄地跟着你,看见你一边喂它一边说小树快快长大吧……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

  他一下子怔住了。

  他百感交集。许久许久,他"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跪在了母亲的面前。

  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母亲。母亲的心永远是一颗母亲的心。

  1.第④段画线句"这棵树能长大吗?做母亲的目光是复杂的",请联系上下文,品读出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

  (1)――――――(2)――――――(3)――――――

  2.第⑧段画线句"母亲做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请联系全文,写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 ―――――――――――――― 。

  3.第②④⑧⑨段中"一拐一拐"共出现4次,作者突出这一细节的用意: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 。

  4.第段写道:"他百感交集。"如果你是一个戏剧或电影的编导,请为他设计一段20字左右的独白。【独白:戏剧、电影中角色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的话。】

  5.从全文看,本文既写了――――――的经过,又写了――――――的经过,这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从而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解题指导]

  一份好的试卷,一定能较为全面地考查考生的能力。这部分阅读试题共5道小题,8个答题点,基本涵盖了大纲和新课标所要求的阅读能力考查点。更重要的是,选文体现着深切的人文关怀。

  第1题有3个答题点,重在考查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所谓情感体验,就是在阅读时,使自身沉浸到阅读材料的情境中,在正确思想认识的引导下,去感受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体验自身的情感活动。要回答这类试题,必须把握3条原则:(1)要把握人物特定身份,这一身份决定了情感的角色特征;(2)要把握当时的具体情境,这是产生情感体验的条件;(3)要把握全文的整体内容,它决定了情感的逻辑走向。体验母亲此时复杂的目光,考生应注意把握3点:(1)母亲的心情,(2)母亲看到自己残疾的孩子在种一棵又瘦又小难以成活的树,(3)母亲后来下定决心把孩子送去读书。把握了这3点,我们就可以准确地把握母亲的心情。

  第2题重在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并进行综合概括的能力。筛选信息的关键是:(1)要整体理解文章,(2)要找出关键的语句。然后,在找到关键语句的基础上进行概括。

  只要认真地读懂了这篇文章,我们很快会找到关键句:"孩子,你知道我为什么改变了主意,让你上学堂吗?就是因为我看见你天天半夜里去偷偷喂那树啊!"这样我们就不难概括出促使母亲做出这项决定的最主要的一件事:孩子天天半夜起来给幼小的树喂童子尿。

  第3题考查的是对细节描写作用的领悟。此处细节描写的作用主要是个性化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内心世界。结合具体的句子,我们可以解读出"一拐一拐"反复出现的作用,一是强调他是个残疾的孩子,二是突出孩子的顽强意志。但有些考生回答"突出孩子做事认真","强调孩子活得快快乐乐"等,都没有准确品赏出这一细节的表达作用。

  第4题考查的是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体验能力。而这种体验要求以独白的形式来表达。如前所述,思想情感的体验要把握人物的身份、具体的情境、文章的整体内容等3点。试题要求考生体验的,是一个在母亲的呵护下得以健康成长的残疾儿子的思想情感。他面对的是一个为他倾注了爱心的母亲,而现在他已成绩卓著,成了一个著名作家。把握这几点,我们不难体验到他的感情基调:一是对母亲的感激之情,一是对伟大母爱的赞美。在生活中,每个人表达自己情感的方式不尽相同。回答这道题时,只要语言得体,感情真切,并注意用独白的表达形式,用第一人称表述,考生尽可以自由发挥。

  第5题从本文的明暗两条线索交叉进行的写作特色出发编拟,旨在让考生了解本文写作特点的同时,考查考生的概括能力。考生完成这一题,必须能找出本文的两条线索,即孩子成全了一棵树苗,而母亲成全了残疾的儿子。文章重点写了孩子成全树苗的明线,而把母亲成全儿子处理为暗线,明暗两线相互映衬,有力地表现了文章主旨。有些考生把握不住这两条线索,只是抓住表面的事情如"小树成长"、"孩子长大后回家看母亲"、"孩子和母亲在大树下聊天"等来概括,显然是南辕北辙了。

上一篇:收官专访 | 《怪你过分美丽》更想挖掘职场女性的孤独
下一篇:古代四大美女画作欣赏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