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自杀直播看网络直播背后的媒介伦理困境
【关键词】网络直播,自杀,媒介伦理
【Abstract】With the expansion of Internet users, webcasting has become a platform for the new generation of anchors to show their self-realization. But at the same time, it also brought some prominent social problems. This article takes the scene of the live broadcast of the female anchor inShuyang as an example, and discusses the reasons behind the webcast from three aspects: technology, psychology andsocie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ethics, we discuss the media ethical dilemma of webcastingand try to giveadvice on how to jump out of the predicament.
【Key words】Webcast, suicide, media ethics
【案例简介】2018年,6月19日上午10点左右,宿迁市沭阳县一名女主播爬上了沭阳县梦溪小区的楼顶边缘,同时,在快手直播平台上,这名女子开始了自己的跳楼直播。随后民警和消防出动了多批警力,想要劝服她放弃轻生,同时她的直播间里众网友也在劝说她,可是女子表示自己与男友发生了感情危机已经陷入了绝望。经过了9小时的僵持,这名女子最终从楼顶坠下,摔在防护措施上,被送往医院救治。
(图片源自网络)
【案例来源】http://m.sohu.com/a/236820972_167383
【案例分析】
针对此次事件,无论是女主播“作秀”行为,亦或是生活压力、挫折所致使得这种“绝望”行为,都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对社会风气的一种不良传播。沭阳女主播试图用跳楼换回一份感情,将生命的尊严弃置不顾,这样只会给社会带来满满的负能量。
网络直播是新兴的媒体平台,人们可以通过移动客户端进行实时的自我展示,自我分享。直播平台有实时的互动性,也具有强大的吸金能力。但它仍属于处于上升期的行业,过快的发展忽略了背后深层次的问题。而自杀直播就是这样一个时期的产物。近些年关于自杀直播的案例不胜枚举。根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的统计,今年上半年,全网与网络直播自杀相关的新闻资讯超过1300篇,微博超过2000篇。
自杀直播是网络行为发生了偏差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方式,是网络活动的参与者通过计算机或者手机在虚拟的社交平台以视频、图片或者文本的方式向其他网民实时展现的自杀行为。自杀直播是一种典型的社会失范行为,网络自杀直播的案例越多,不仅是社会病态性的一个信号,更对社会建构产生了巨大的破坏性。
相对于现实中的自杀行为,网络直播自杀有很强的虚拟性。它其实是一种“表演式自救”,是“乞讨”这个世界的善意。但处于同一个直播平台的主播和受众都属于匿名状态,所以完全不用在乎自己的言论会给别人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所以往往会有一些网民处于一种戏谑的心态围观网路直播自杀,甚至传递谩骂、批评、起哄等负面情绪。这就会造成自杀直播者的最后一丝求生的理智被飞理性的言论所吞噬。同时这种新型的“自杀”方式仅存于青少年中,整体呈现一种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熟悉且善于运用各种社交软件,且三观不成熟,遇到挫折容易走极端,并采取这种“新颖”的自杀方式来获得更多人的关注。
一.自杀直播背后的原因
首先,在转型期的结构性压力之下,大众需要一个渠道进行非理性的宣泄。而直播平台作为一个大型的虚拟空间,实质上就有很强的匿名性。同时,低门槛、把关弱的特征使得人们能够参与其中,并且在情感的裹挟之下,降低言行的约束规范。人们更容易回归自我,放大本我,产生自杀行为。
其次,个人三观不健全、抗压能力差甚至哗众取宠也是自杀直播产生的主要原因。当个人受到外界的影响产生心理压力或者挫败感,甚至对生活失望,绝望,这致使他们容易进入一种“崩溃状态”,从而产生一些危险行为。还有些自杀者处于作秀,吸引网民眼球,提高个人人气才选择自杀直播这种欺骗性行为。如2010年10月,名为“赖宝”的网友直播自杀 被证明是一场闹剧,骗局。
最后,社会联系纽带的弱化也会产生这样的行为。特拉斯?伊尔希在社会控制理论中强调,犯罪是由于社会联系纽带弱化引起的。自杀直播虽然不是犯罪行为,但它是由于社会规范弱化引起的,比如家人、朋友这种情感联系弱化极易出现边缘危险行为。
二.网络直播的媒介伦理困境
媒介伦理主要指媒介活动的道德性。它关乎的是媒介从业人员,媒介的组织活动以及媒介受众这三个方面。
首先,网络直播的定位就是展现自我,分享自我的平台,具有很强的娱乐性。而人们混迹其中,虽然更容易获得信息和感官上的娱乐,但却忘了思考能力。正如美国前国务卿提出的“奶头乐理论”,通过制造、喂之以“奶头”,即一些令人陶醉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之中,而不知觉丧失了思考能力。
其次,窥私心理以及猎奇心理的为导向,使得人们更乐于观看一些暴力,色情,甚至是血腥的直播。人们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接触观看的场景,利用直播却可以轻而易举地体验到。加之网络的匿名性,所以人们的窥私猎奇心理得到了放大和强化,进而产生了一些不良节目的观看行为。
三.网络直播的困境突围
网络直播的伦理困境需要社会各界共同进行规制,才能进行突围。首先,网络直播这种新兴事物,相关的法律法规也应该与时俱进,治理网络直播平台乱象,法律是最有效的手段。其次网络平台自身也要加强监管,完善内容审核,采取监控措施,并共同建立“黑名单”,对于有问题的主播,多平台共同抵制。最后,对于可能成为“主播”的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能仅仅为了博取关注,获得利益就产生媒介失范行为。可以培养自身的创新能力,回归内容本身。
四.总结
回顾近些年,类似的案件从未停止。5月20号,网友@菲妥妥_穆修修在微博上宣布,一家人因为陷入高利贷而选择自杀。并从3月其就开始自杀倒计时。虽然最后受到了众人的怜悯,获得了救助。但网络舆论风向发生了逆转,在这样巨大的压力条件下。5月31日,一家再次选择自杀,并造成了两死一伤的悲剧。
其实,无论是直播自己自杀,还是直播他人自杀。用这类事件放在直播平台,求关注和打赏,无意是一种视生命如草芥的行为。我们应该多考虑一下自杀直播带来的负面效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来营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徐玉、赵怀娟.偏差行为理论视角下“网络直播自杀”行为探究[J].中国青年研究,2017(11).
【2】李普娟.浅析网络传播中网民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十九岁少年微博直播自杀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 2015(01).
【3】邹洪孀.“微博直播自杀”带给我们的思考[J].新闻世界,2015(05).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