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泰国电影《Dew(譬如朝露/同行)》?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

  《Dew》,或者叫:《譬如朝露》。

  这是一部我看完了全片才明白它中文译名含义的电影,由衷佩服译者对这部影片表达主题的准确把握。

  影片时间跨度达到二十年,整部片子基本上没有太大的高低起伏,而是用一种平淡到压抑的手法,讲述了两个男孩在一个封闭落后的泰北小镇棒诺发生的故事。一口气看完全片,只感觉过于窒息和致郁。

  记得有人说,腐剧是让你觉得全世界都是两位主角助攻的篝火堆,而同志片就是把你拉回现实告诉你两个男生在一起有多难的一泼冷水。

  从这个定义和标准出发,这部影片算得上一部合格的同志片。

  电影故事虽然狗血,但是剧情设计和走向都还算合理,演员的表现也都很棒。特别是少年pob和成年pob的选角,你死死盯着成年pob的眼睛看,仿佛就能慢慢看出少年pob的样子,两位演员在气质特别是眼神上真的神似。

  陈炳林演技有肉眼可见的质的提升,特别是在剧中dew当着妈妈的面和pob打电话的那场哭戏很难让人不动容。但是面对电影式喜欢拉大特写和抠细节的拍摄手法,ohm的表情管理和情绪控制略显吃力,还是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展开剧情来说的话,前半段真的太戳人了。透过90年代的时代滤镜,无论是跳恰恰时两个人的迟疑、互送衣服时的娇羞、吵架赌气时的孩子气,还是电话亭里的亲吻......主角之间的一言一行都是那么青涩幼稚,但又是那么自然那么有少年感。再加上剧组用心布置了很多极富时代特色的道具,很容易让观众不知不觉中代入自己的少年时期,然后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很多幕似曾相识的画面和经历。

  前半段里印象最深的桥段是dew给pob看3D游戏图,其实pob所有的图都能看出来藏了什么,但是为了和dew有话题可聊,他故意装作看不出来,让dew一张一张讲给他听。不得不感叹导演太绝,把这种想要珍惜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的每一分每一秒的心态刻画得太细腻太真实了。

  不过,看到电话亭吻戏时我并没有多激动,而且脑海里本能的反应是“别吧别吧别吧”,人物关系跃进之快让我难以说服自己这样的情节发展是合理的(毕竟到这里影片才过去二十来分钟)。不过后来听说是上映版剪掉了很多之前铺陈的两个人相互了解、情感逐渐升温的桥段和细节,心中遗憾的感觉才稍稍减轻。希望有朝一日能够看到导演版里被剪掉的那些温暖美好的桥段。

  到了后半段剧情开始走向狗血,故事的叙述性也不断消减,看完全片之后再回过头想一想的话有一点边往结局强行靠边凑时长的感觉。不过无论是整体剧情的走向和结尾的安排,都与泰剧里传统意义上的“狗血”有所不同,主角看似狗血无厘头的遭遇背后,其实是他们在这样的社会生活背景下无奈的必选之路。

  pob离开棒诺一年之后,得知dew在自己离开那晚为了和他一起走遭遇车祸而死的消息,心中悲痛不已。若干年后pob回到棒诺,在之前和dew一起上学的中学当老师,认识了班上一位叫liu的女学生。随着pob和liu的交流接触,liu体内有关于dew的记忆不断被唤醒,这让liu意识到自己是dew的转世,dew和pob意外地再次相见相认。然而碍于他们师生关系的身份,在这一世他们仍然是属于不能被世人所接受的关系。为了永生永世在一起,他们选择了像当年一起策划的那样连夜坐火车离开棒诺。他们来到Bungee Jump的最高点,liu,或者说dew偷偷解开安全绳,和pob手牵手一起跳了下去,完成了他们年少时约定好但是没有实现的梦想。

  影片的最后是变成了少年时的pob和dew重重地坠入了水中,两个人在水中拼命扑腾着,想要抓住对方的双手。在他们的头顶,一束强烈的白色光团晃得屏幕前的我眼花头晕。

  导演用一种非常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给他们不完美的爱情交代了一个相对而言美好的结局,两位主角在这个社会无法接受他们的背景下,依然用生命证明了彼此之间的爱与忠诚。

  这部作品的导演叫Chookiat,据说这是他对他的代表作《暹罗之恋》的延伸和交代,也是他本人继《暹罗之恋》后最满意的作品。在我看来,这两部作品在表达的内容和精神在某些层面是一样的,都讲述了两个高中生在面对自己对互相的爱恋时的懵懂和幸福,以及在他们面对社会、父母、同学的压力时有过抗拒甚至伤害对方的举动但又阻挡不了对对方的依恋的美好情感。唯一的不同是一个是生离,一个是死别。

  再回过头去看这部电影的中文译名,它正好高度概括了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也揭示了导演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世上太多美好的事物就像朝露一样,纵使灿烂,可是总归短暂。但只要是美好的事物,哪怕再转瞬即逝,也终将长留彼此心里,永生永世都不会忘记。

  我爱你

  无论性别是男是女

  无论身份尊贵还是卑微

  无论是否符合人们的道德伦理

  我愿与世界为敌,向你奔去

  首先声明本人是颜狗,最开始也是因为陈炳林的出演才看的电影。

  先从为肤浅的演员来说,佩服导演,真的佩服。少年时的嘟选择了陈炳林,我非常喜欢他本人身上的那种介乎少年与成人间的气质,如果只是说偶像有点不配谈这部电影所以下面我用演员所演绎的角色来描述。

  嘟是个纯粹的少年人,五官柔和偏稚嫩,陈炳林据说为此增肥保持了面部的婴儿肥线条。嘟来自清迈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是身上并没有那种经历过生活磨难的痕迹,仍然非常纯真,所以嘟第一次在电影开头出场的时候我非常喜欢那个长镜头,听着歌在无人的街道上手舞足蹈,配合上无忧无虑的表情,这应该是那片蓝调似的天空下最美的少年像。

  波的五官偏立体凌厉,可能和出自保守华人家庭有个强势父亲的环境相关,小小年纪就表现的非常沉稳,后面在电影里面角色也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强势和成熟特别是在处理和嘟的感情(相伴、出柜、代替军训、出游。。。)以及与成人世界交锋。

  威哥不用多说,老牌明星演技和角色的处理,与其说导演的规划,不如说演员的演绎。

  故事本身对于我而言就是熟悉的泰式狗血,前半段有多美好后半段就有多狗血。嘟总是纯真的简单的,所以与之相关的记忆就是春雨中二人同行在无人的路途中,就算是跌进泥泞中也只是相视而笑,风是甜的雨来润心。嘟和波的世界注定应该是静谧的,摩托车带着他们在无人的路上奔行,因为学骑车争吵,在雨夜的电话亭接吻,在夜晚默默拥抱,在树下猜谜,在海边逐浪。。。这就是爱情的样子,就算无人知晓,在两个世界掀起的风浪足以惊天动地生死相赴。

  波应该是用一种更隐秘的方式来爱着嘟,所以他离开和退缩嘟以为这样可以保护他,可是当真的惩罚来临的时候他又愿意为嘟挺身而出。如果说嘟为了爱情放弃了生命,那么波就是放弃了自己的人生,收起了戾气向世界妥协(娶了一个合适的人当妻子,甚至重回地狱去教育那些曾经像自己一样叛逆的孩子。。。),直到那个记忆中的男孩被一个个的细节唤醒,他又勇敢的离开了学校在同样的月台等待。

  少年人总是把爱情看的太重,让人感慨让人艳羡。

  之前是因为听说有讲到师生的事,所以没打算看,但我隐约觉得这是部好电影,毕竟暹罗之恋我看过二十遍有余。

  今天看完我不得不说,胖导牛批。

  无论是暹罗之恋还是这部电影,都是同样的主旨,那就是爱很伟大。

  和暹罗之恋比起来,这部电影会有更多不伦的地方,肯定是有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但既然电影的设定里有转世,那么它就不能看作是我们的普通社会。

  看譬如朝露的时候我总是会怀疑,下一秒阿波是不是就会不再坚持下去,是不是下一秒就会沦为世俗,但是带着这种担心,看到了他们做了最勇敢的决定,放到片尾字幕出现,我还处于惊讶之中。

  太强了。

  这是一部好的剧情片电影,绝对不是那种为了讨好观众或者讨好投资方而拍出来的电影,它就是在表达爱,灵魂上的爱,不论性别,不论身份,甚至不论生死…

  我哭了,但绝不是因为这部电影be,而是因为它表达的爱的伟大。

  看完了泰影《譬如朝露》

  翻拍自韩影《爱的蹦极》

  改编后有着强烈的泰国特色,泰式小清新的妆容、滤镜、场景,与曲折且狗血的剧情。

  前半段讲少年阿波和少年阿嘟的同性之爱。在当时的封建年代和偏远小镇,同性恋就是洪水猛兽,被视作精神疾病。他们的爱意在萌生的那一刻,就已经被判了死刑,这段爱注定不得善终。“连朋友都不可以当么”“不可以”。阿嘟在亲人和爱人之间忍痛选择了前者,却放心不下出逃的爱人,出了车祸,而后转生,开始了后半段故事。

  后半段讲中年阿波与女学生小柳的师生之恋。这段感情无论在任何年代,任何地区,都注定不为世俗所容,哪怕他们隐忍克制,不求结果。哪怕爱在师生身份之前就已经跨越二十年存在,从一开始的重遇便都是错的,注定了悲剧的循环。再来一次还是不能正大光明的牵手,最终只能走向殉情之路。(我认为这个处理还是合理的,会让观众产生同情之感,为什么相爱的人历经磨难还是不能在一起。如果先形成师生身份差异后有爱,我不能接受)

  这部影片想要传递的内核是动人的:“宿命感。”即爱上你的灵魂,无论你投身为哪一个皮囊,无论我们的爱是否被世俗接受。虽然世俗的偏见一直存在,但是爱却是注定的。爱比偏见后来,却挡不住两个互相靠近的人。

  这就是电影很新颖但又别扭的地方。

  前半部分用较为碎片化的手法叙述两个少年青涩的爱恋。导演可能是想用尽可能简洁的手法,写两个人从相遇,相知,相爱,挣扎,被发现,恶意,冲突,永别。总体完成度还是可以的,讲明白了事情的原委,把核心放在两个少年的短暂的酸甜爱恋而后内心挣扎上以及来自外界的偏见。

  后半部分叙述了阿波和已经转生成另一个身份的阿嘟再次相会。通过直觉、相似、巧合,他们又重新找到了对方,可是受制于身份,他们又只能像几十年前一样再度饱受世人冷眼。一起沉入大海,逃避那些偏见,到一个能容得下只有纯粹爱意的地方,生不能同衾,死要同穴。

  存在争议的也是后半部分,大概纠结的点就在于为什么阿波前半段是同性恋后半段成了异性恋,同性师生恋在他泰又不是不能过审的情节。所以导致了前后的割裂感严重,又因为换了演员,仿佛一前一后在讲两个故事。我认为应该至少保留少年阿嘟的演员,维系前后会让剧情更加合理通畅。

  就像电影名《譬如朝露》,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即使爱如露水般昙花一现,还是会日日循环,生生相随,即便正午总会到来

  再说说演员

  四位主演颜值都与角色本身贴脸且耐看。 我对ohm的滤镜有几百层厚,历经千帆归来,依然有着最纯粹的少年感,在他的演绎之下,阿嘟温柔却显得娇弱的特点被诠释的很好,与后面他演的阳光开朗又内心强大的大狗勾型男孩pat截然不同。唯一的不足就是哭戏不够有感染力,孩子有在慢慢成长,刚播完的两小无拆真的很好看!!!

  瑕不掩瑜,这真的是一部很不错的影片。

上一篇:从人类学的角度,为什么男性普遍短发,女性普遍长发?
下一篇:电视栏目策划方案范文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