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服务中危机干预(自残、自杀)&案例讨论中的伦理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常识”,即社会对同一事物普遍存在的日常共识。“科学常识”,一般指从事各项工作以及进行学术研究所需具备的相关领域内的基础知识。 公众普遍缺乏基本的心理卫生和救援常识,出现了社会认知偏差,主要表现为认为:

  a. 第一,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安慰,随便找个人就可以做;

  b. 第二,认为物质帮助见效快,可以抵消心灵上的创伤;

  c. 第三,认为事情发生一些语言上的安慰作用不大;

  d. 第四,认为时间是最好的医生,心理创伤会慢慢愈合,最终消失;

  e. 第五,有的甚至将出现心理危机等同于精神病,认为接受心理危机干预就是治疗精神病。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的应付方式不能处理所遭遇的内外部应激时产生的一种反应它可能发生在任何人身上,并给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生活带来直接或间接的负面影响。危机的概念用于很多领域。辞海中解释: “危机是一种紧急状态”。心理危机(mental crisis)是指个体面临重大生活事件,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重大自然灾害、亲人死亡、婚姻破裂等时,既不能回避,又无法用通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应对而出现的一种心理失衡状态。在心理咨询领域,心理危机常被简称为危机。危机干预(crisis intervention)又称危机介入、危机管理或危机调解。危机干预是给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帮助和心理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调动他们自身的潜能来重新建立或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获得新的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为处于危机中的个体提供有效的帮助和心理支持的一种技术。通过一般的心理支持和专业的心理咨询治疗干预,处于危机事件中的个体可逐渐恢复到危机前的心理平衡状态,并预防各种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心理危机常出现四种结果:

  a. 第一种顺利度过危机,并学会应对方式,心理健康水平提高;

  b. 第二种是度过危机但是留下心理创伤;

  c. 第三种是艰难度过危机,但生理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创伤,对未来绝望,常伴有自毁自残行为;

  d. 第四种未能渡过危机,出现严重心理障碍甚至精神疾病。

  e. 后三种情况说明心理援助的必要性。心理危机的类型

  a. 第一类为成长性危机,也叫发展性危机,主要是指在正常发展和成长过程中,由急剧地变化或转变(如个体出现失恋、进入中年、退休)所引发的各种异常反应。

  b. 第二,境遇性危机,主要是指当出现罕见或非常规事件(车祸、被绑架、被强暴、失业、失恋、爆炸、地震、泥石流、洪水、突然患急症恶病、受伤),而且个人无法对其进行控制和预测时出现的危机,这种危机具有随机性、突然性、震憾性、强烈性和灾难性等特点。此类危机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能遇到的。

  c. 第三,存在性危机,指伴随着诸如人生的目的、独立性、自由、责任、承诺等重要的人生问题而出现的内部冲突和焦虑。当事人的危机类别

  a. 慢性心理疾病患者(慢性危机)

  b. 急性人际关系障碍者(社会性/环境性危机)

  c. 离家出走者

  d. 药物成瘾者

  e. 打架斗殴事件受害者

  f. 犯罪受害者

  g. 暴力事件受害者

  h. 性受虐者

  i. 病危临终者

  j. 失业者

  k. 各种慢性躯体及心理疾病患者的家属等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包括两大类

  a. 支持技术

  b. 干预技术东西方、历史现代都对自杀的研究

  a. 东方

  i. 儒家

  1.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成仁。” 儒家关于自杀观念中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经典论述。

  2. 孔子关于自杀的这些简要论述深刻表明,儒家思想关于自杀的讨论从发端之始,便并未将自杀当成是个人的事情,而是牵涉到更为广阔的“天下”或“社会”。

  3.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将生、死与仁和义的关系更加具体化了,在他看来,仁义是比生和死更为超越的东西,作为个体行动者,在面临与这些超越性的东西冲突时,要舍弃的是与之相悖的事物,而要获得的恰恰是仁或义。

  ii. 墨家……

  iii. 道家……

  a. 西方

  i. 古希腊

  1. 赞成自杀者:克兰尼主义者、犬儒主义者、伊壁鸠鲁主义者和斯多葛主义者

  2. 反对自杀者: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

  ii.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时期

  1. 赞同自杀者:孟德斯鸠、伏尔泰、休谟和叔本华均赞同自杀

  2. 反对自杀者:康德、包尔生

  a. 诸多学科心理学精神病学实证主义社会学人文主义社会学伦理学自杀的类型:

  a. 利己型

  b. 利他型

  c. 报复型

  d. 绝望型自杀是在自杀动机驱动下(由自己策划的,去杀死自己),由自我发起的(不一定是由自我实施的)具有死亡意图(知道或期望通过某种方式达到实际或潜在的致死结果)的自我伤害行为,无论这种行为是否构成伤害(杨丽,2020)什么不是自杀:

  a. 自杀威胁

  b. 功能性自杀

  c. 自伤

  d. 扩大性自杀自杀干预的目的,首先是不让他死,其次是为了让他活得更好。完全民事行为能力者有决定自己生死的权力吗?不同心理咨询理论流派的自杀干预思路

  a. 古典精神分析

  b. 心理动力学

  c. 认知行为理论

  d. 人本理论

  e. 系统家庭学派

  f. 自杀风险的合作式评估与管理伦理是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关系时的道理、规律和准则。专业伦理就是专业人员以专业角色与他人互动时的行为规范。专业伦理规范了专业人员与其他专业人员、与其服务的当事人以及与其他社会大众之间的互动行为及关系。伦理与道德

  a. 伦理与道德的区别:二者相比,道德较着眼于个人对自我的要求,而伦理较着眼于客观性和普遍性的原则;道德较偏重于一般性的判断个人与他人互动行为的对错,而伦理较强调客观性的理由。

  b. 伦理与道德的联系:伦理学不但被视为是道德哲学,伦理和道德也经常相互为用或被视为同义词。伦理的本质可说是实践道德的人生哲学,并将抽象的道德标准要求落实于具体的伦理规范之中。也就是说,透过对较具体而客观的伦理进行探讨与落实,可在生活中实践较抽象而主观的道德。伦理与法律

  a. 伦理与法律的区别:法律只涉及“能做”或“不能做”,规定了行为的基线水平。伦理标准涉及的行为比法律要广,它的制定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鼓励从业者尽其所能,做到最好。

  b. 伦理与法律的联系:一般来说,针对心理咨询专业人员的法律和伦理内容大致相同(当然也有一些冲突)。按照伦理行事是心理咨询专业人员免于法律问题的最好保护措施。同时,专业人员应掌握与本专业关系密切的重要法律法规。心理咨询师应该了解的与助人专业相关的主要法律推荐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专业伦理五原则

  a. 善行

  b. 责任

  c. 诚信

  d. 公正

  e. 尊重案例讨论中的专业伦理议题

  a. 讨论的目的是什么?

  b. 讨论的对象信息经过“去识别化”处理吗?

  c. 讨论的环境是专业环境吗

  i. 参与者都是助人者;

  ii. 参与者均为从事该类型专业工作的专业人士;

  iii. 均签署了有效的《知情同意书》;

  iv. 签署者均愿意遵守上述知情同意书的约定;

  v. 参与者均明确讨论的目的且保证讨论的内容是专业助人领域的工作

  vi. ……

  d. ……

上一篇:男性INFP怎么破局?有何出路?
下一篇:精 [电影推荐]不愧最变态导演,新作大尺度重口味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