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的戏剧与影视学考研好考吗?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5
手机版

  本人双非一本学校,想考华师的研,肥肠困难吗

  院校及专业介绍

  关键词

  双一流、985高校、上海影视资源

  华东师范大学21年专业目录(传播学院)

  ★130300戏剧与影视学

  专业及方向:

  01(全日制)影视艺术理论;02(全日制)纪录片;03(全日制)动画片;04(全日制)广播电视主持艺术研究;05(全日制)影视跨学科研究

  考试科目:

  专业一718作文(D)+专业二864影视艺术理论

  专业介绍

  ★戏剧与影视学硕士概述:戏剧与影视学专业是依托学院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基础发展而来的研究生教育专业,目前拥有教育部认可的戏剧与影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硕士点。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艺术理论,纪录片研究,动画片研究,广播电视主持艺术研究,影视跨学科研究。专业课程:《新媒体研究》、《传播学专题研究》、《文艺批评和文化研究方法》、《电影理论与批评》、《电视节目策划与制作》、《纪录片研究》、《电影专题研究》等。毕业生去向:主要是各媒体单位,如电视台、广播电台、网络媒体、报刊杂志、影视广告制作公司等,也有部分学生任职于大型企业、政府机关宣传、公关等部门。

  分数线及报录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21年录取名单

  戏剧与影视学

  ★戏梦分析据官网信息可查,21年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志愿统考共录取6人。录取考生中,初试总分最高为407分,最低为365分。21年华东师范戏剧与影视学推免录取两人后的剩余6个名额全部划给一志愿统招,可见华东师范给出的招生计划人数基本就是最后的实际招生人数。据此可推断22年的统招人数为拟招生人数减去推免录取人数。

  分数线及报录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21年录取名单

  戏剧与影视学

  ★戏梦分析

  据官网信息可查,21年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一志愿统考共录取6人。录取考生中,初试总分最高为407分,最低为365分。21年华东师范戏剧与影视学推免录取两人后的剩余6个名额全部划给一志愿统招,可见华东师范给出的招生计划人数基本就是最后的实际招生人数。据此可推断22年的统招人数为拟招生人数减去推免录取人数。

  历年分数线与报录比

  2020年,复试线378分;报考48人,统考录取6人,共招7人。

  2019年,复试线352分;报考38人,统考录取6人,共招7人。2018年,复试线350分;报考30人,统考录取3人,共招7人。

  参考书与真题分析

  初试参考书与片单

  复试参考书

  21年真题分享

  ★718 作文(D)

  一、大作文结合人工智能、基因编辑、人寻求永生的背景,谈论后人类。二、小作文民粹主义(政党、群体或个人的语言或具体行为分析)

  ★864 影视艺术理论

  一、名词解释1.电影眼睛;2.维也纳古典乐派;3.四功五法;4.电影的“火车效应”;5.邓肯二、简答题1.克拉考尔对迪士尼的评价为何有失偏颇2.上镜头性3.张艺谋《活着》的艺术价值三、论述题从镜头、电影理论等角度,分析《筋疲力尽》对电影史的影响

  20年真题分享

  ★718 作文(D)

  一、评论材料:主要内容是校园暴力,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进行修订。二、大作文主题大数据下的真相,涉及算法和大数据。

  ★864 影视艺术理论

  一、名词解释

  1.停机再拍;2.《日出·印象》;3.法国新浪潮;4.真人秀;5.三一律

  二、简答

  1.格里菲斯的电影《一个国家的诞生》对电影史产生了哪些影响2.什么是电影的意识形态批评?请举例说明3.第二电影符号学与第一电影符号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三、论述题

  李安的120帧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双子杀手》和阿巴斯的《24格》,请谈谈24格与120帧分别代表了两种什么样的电影观?以及对此的评价。没看过可仅就电影本身,结合其他作品谈。真题来源于网络,如有补充或更正欢迎联系戏梦。

  戏梦讲师分析

  ★戏梦外国电影史讲师小驹学姐分析

  华东师范大学的考察内容综合性较强。718的作文题目要求考生对当代社会议题有较为深入的观察和思考,21年的“后人类”、20年的“校园暴力”,其实也都是当代电影关注的热门议题,前者如《银翼杀手2049》,后者如《少年的你》,而“民粹主义”和“大数据”更加偏向于社会和媒介理论。这要求同学们在备考的时候不光只对当代社会的主要议题有表面的了解,还需要多进行深入的阅读,积累观点,并形成自己的思考。在这里推荐同学们在闲暇时间多听评论时事的电台,如梁文道的“八分”等,可以通过碎片时间积累不少观点。

  864的考察以电影内容为主,但也会涉及其他艺术门类,如戏剧戏曲学的“四功五法”和舞蹈家伊莎多拉·邓肯,但是题目较为基础。在电影内容中,电影理论占据较大的比重,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对于经典电影的解读,这两大考试方向还是较为清晰的,虽然考到的片目大部分考生都有看过,但是是否能够分析到位,还是取决于考生是否在备考时下足了功夫,对于经典电影的观看,不能够浅尝辄止,只求看过看完,而是要理解到位,多拉片,并多阅读电影分析,在这里推荐戏梦的中外影史拉片课,类似的课程还有戴锦华老师的电台节目“52倍人生”等。

  华东师范-针对辅导课程

  ★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针对辅导计划:学硕全程班 + 华东师范大学小班

  注:学员满五人即可开设院校小班 电影主干全程班报名入口

  戏梦电影主干全程班介绍链接直达?戏梦全体系全程班介绍电影全程班课程详情图见文末

  小班辅导介绍

  ① 针对性课程:院校针对专业课辅导,授课10课时左右(从6月-12月,每月1-2次课)包括内容:历年真题分析、特殊题型讲解、重难点补充、专业二指导、导师论文分析、电影热点等(每次课至少一小时)② 直系学长姐辅导:日常答疑、监督、班会课、考前练习及模拟训练(与后期课程内容关联)9月起,每周名词解释与简答默写练习(8 次)11月起,每周一道论述大题练习及一对一批改(4 次)12月起,每周一次全真模拟试卷练习及一对一批改(3 次)学员满五人即开设院校小班报名任意课程(除拉片课)即可进入院校小班小班课详细介绍链接直达?课程 | 考研倒计时209天,戏梦各院校「状元小班课」即将启航!课程 | 戏梦院校小班课开班,第一讲的全部细节都在这里课程 | 全国电影专业各院校小班课第一讲总结

  20年,48人报考,录取6人,复试线378。

  21年,85人报考,录取6人,复试线365。

  22年,复试名单中8人、拟录取5人,初试最高分387、最低分379,复试线379。

  戏剧与影视学不是华东考研的大热门专业,但是21年报录比比较高,录取人数挺稳定的,复试线有起有伏。我不是这个专业的,不了解专业课的复习难度,所以直接把近三年的考研数据放在这给你们参考哈。

  给考华东的友友们分享一波我之前加的考研群,群内有学长学姐,大家可以交流考研相关问题,还可以获取资讯答疑解惑,便利很多。划重点!不限专业,扫码进~戳下方就好啦↓↓↓

  可以参考一下报考录取的数据:

  20年,48人报考,录取6人,复试线378。

  21年,85人报考,录取6人,复试线365。

  22年,87人报考,录取5人,复试线379。

  关于华东师大的考研数据学姐整理在公主号【华东师大考研服务站】中,大家可前往查看~

  哎嘿,这题我会!!我就是华东师大的呀!!来,小板凳坐坐好,我要开始表演了!!

  报录比、分数线、考纲、招生人数之类的基本信息我就不复制粘贴过来了,你们就自己去查吧,指路: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考华东师大研究生整个一年都离不开这个网站,一定要紧盯这个网站哈!!我就不多说了,接下来说说718和864两个学科怎么学!!

  哎,直接给你们喂饭了这不是~~

  一、参考书

  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第2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虞吉:《中国电影史(第2版)》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7

  达德利·安德鲁:《经典电影理论导读》,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3

  雅克·奥蒙等:《现代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出版社,2016

  孙绍谊:《二十一世纪西方电影思潮》,复旦大学出版社,2017

  戴锦华:《电影理论与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杨远婴:《电影理论读本·修订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

  聂欣如:《电影的语言》,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

  聂欣如:《纪录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

  聂欣如:《动画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好吧,这些信息也是官网就有的,我还是多手粘贴了一下下,那大家就直接看吧~~

  718这一门课考察的内容是写作,传播学院的学硕(新闻传播学)都考同一张卷子,大小作文各一篇。主要考察的是考生对当下媒介热点的掌握程度、人文社科理论能否熟练运用以及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

  (1)小作文:1000及字以上,50分。

  就近几年的真题来看,小作文主要偏向于考察学生对当下媒介热点现象的观点和评论,给出一个名词或者现象,让考生进行评论写作。

  而不同于此前的新闻评论写作,比如2023年考察的是大数据推送的利与弊、2022年的数字鸿沟以及2021年的民粹主义。这要求考生要掌握当下的媒介热点,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

  大家可以通过公众号和论文持续关注并总结当下讨论的比较多的媒介话题,比如常考的技术伦理问题(如数字鸿沟、数字劳动、数字治理、人工智能、隐私保护、游戏伦理等)、网络及现实中的文化现象(如饭圈文化、青年亚文化、民族主义、民粹主义等一系列社会思潮)。

  所以大家要保持对前沿热点的敏锐度,还要注重相关的理论积累,并结合热点案例进行写作。格式方面可以采用较为稳妥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来书写,勤于练习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批判性思维,相信大家会取得不错的成绩的。

  (2)大作文:2000字及以上,100分。

  大作文可以说是718写作的重中之重,对考生的要求是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2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所以大作文写作是可以让阅卷老师去窥见学生的学术素养的,所以一定要给予重视。

  同样就近些年的真题来看,大作文偏向于给出一组对立的名词(比如可见与不可见、真实和虚构)或者仅仅一个单独的话题(如2021年的后人类主义)。

  比起小作文,大作文给予考生的自由度更大,考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角度去展开写作。在平时的训练中,最好要形成论文写作的习惯,比如要写出逻辑相关的小标题,选择一个小切口,切毋假大空、并且要有坚实的理论去支撑你的观点。

  而且对于考戏影的同学来说,不要将自己的理论视野局限在传播学,放大自己的理论坐标系,比如2023年考察的可见与不可见,不仅仅是新传学科内部的热点研究话题,更是现象学致力于探讨的问题。所以大家在大作文准备的过程中要注重人文社科理论的积累,并学会灵活运用,以论文的写作目标来要求自己。

  864的考察分为传统的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不同于大多数院校的是,华师大简答和论述的分值非常之大,其中名词解释4-5个,20分;

  简答2-3个,60分;

  论述1个,70分。

  由此可见,华师大非常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考能力,而不是专注于对固定知识的考察。864的范围主要涉及中外电影史、电影理论、纪录片、动画片。大家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按照以上分类去准备自己的笔记。下面我们可以对具体题型进行研究。

  1.名词解释

  从真题来看,名词解释所涉及的范围还是很大的,但是基本都在参考书目或者老师的论文中有所涉及。

  范围主要集中在中外电影史、视听语言、电影理论、影视技术、纪录片和动画片以及艺术学概论。

  所以名词解释最重要的还是在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的情况下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比如像最后一分钟营救这样的题目可以做到很快地写出,而像皴法这样相对陌生的概念也要有所耳闻。

  2. 简答题和论述题

  华师大戏剧与影视学非常偏重电影理论的考察,所以电影理论的学习一定是备考的重点。

  比如简答题就会出一道理论相关的题目,而论述题的考察基本上就是用理论去解读电影。

  对于电影理论的学习来说,经典电影理论和现代电影理论一定要熟悉其内涵,推荐阅读陈晓云老师的《电影理论基础》,这本书相对而言更适合我们备考的逻辑,且较为凝练通俗易懂。

  而且我们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也要去联系如何去应用这些理论,比如在学习第二符号学的时候,要寻找可以运用精神分析解读的影片,并且写出自己的文章。

  在大家掌握经典电影理论和现代电影理论的基础上,也要尝试去拓展当下电影理论的热点研究,比如空间研究、后人类主义、早期电影和感官研究、波德维尔的电影后理论、德勒兹运动影像/时间影像、视觉文化研究等等。

  简答题近些年的规律是出两道题目,一道考察具体影片,一道考察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考察的影片基本都在官网给出的片单之中,所以这些影片大家最好都去看一遍,并且从微观的角度比如说视听、剧作、主题等,以及更为宏观的理论阐释和哲学解读去准备。

  比如《小武》《活着》这样的影片,我们要做的就是要了解影片的运动、视听和时空特点是什么?这两种现实主义叙事继承和发展了那些传统?以及背后是否潜藏着一种新历史主义话语?《持摄影机的人》如何实践电影眼睛理论、它的蒙太奇美学以及它和当时苏维埃政治文化的关系是什么等等。

  对于论述题来说,我们发现近些年它和简答题有着许多相似的地方,主要还是聚焦于考察理论的熟悉程度以及能否将其与具体的电影批评实践结合起来。

  用理论解读分析电影不等于影评,在论述题的备考过程中,大家除了能运用理论之外,也要进行学术思维的训练,寻找这些影片中真正有学术价值的点。总之大家要拓展自己的眼界,夯实基础电影史知识的基础上结合电影理论,向内探讨电影本体,向外可以延展到社会政治层面。坚持思考和积累,笔耕不辍,才能写出令自己满意老师也会满意的文章。

  对于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的两门专业课的学习方法就先到这里啦~~大家在备考中有啥疑问也可以来问我哈,我们也有相应的一些课程提供给大家,所有的课程都是针对华东师大这一所学校的,更加具有针对性哈~

  大家好,我是纱唐,是阁楼23届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的带班学姐。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结合自身的经历帮助学弟学妹们更加高效、轻松地备考,一同在漫长的一年里成长、进步~

  华东师范大学2022届与2023届喜报:

  这一年,我与学员都收获颇丰,甚至比22届组团上岸的情景还夺目(统考5个名额,4位阁楼学员)。23届华师大共6人进入复试,均为阁楼学员;最后,共录取5人,当然也全是咱阁楼的学员,也就是说包揽所有名额,最高395分,初复试均第一!

  华东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专业考研考察范围之广,题目之精简灵活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备考过程中,阁楼的核心课可以涵盖大部分的基础内容,但仍有一些额外的考察部分需要在院校课中进行补充。

  在院校课的设置上,既要涵盖阁楼核心课中不包含的动画概论和纪录片概论这两方面的内容,又要从广泛的考察范围中筛选出华师大考察的重点,让同学们尽可能有侧重地进行复习,不被海量的知识迷惑、以至于打乱了复习节奏。

  由于华师大718对于写作能力的考察和新闻传播学知识的偏重,我也在课程中增添传播学知识的相关普及和应用,帮助同学们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对传播学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够使用相关的学术名词,拥有一定的媒介分析能力。

  因此,我在院校课中着重进行了718的素材补充和写作技巧的讲解,具体课程规划如下:

  

  夯实基础期是广泛阅读,补充理论知识,拓展复习范围的大好时机,也是练习作文的唯一时机。除了一早就要把握住出题的方向和特点之外,还要在基础期不断磨练写作技巧。

  根据历年的718作文真题来看,华师大对传播学的理论素养和知识运用的要求很高。而很多报考戏剧与影视学的同学对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知识是非常陌生的。因此我在早期添加了新传相关的理论介绍,也充分发挥自己本科新传专业的优势,在早期为大家提供一个基本的复习方向,也预留出充分的时间为作文做积累。

  华师大院校课-718写作指导:

  作文技巧的训练必不可少,根据之前考察的情况,为了全面地帮助大家练习作文,我将作文课拆分成新闻评论写作、小作文写作和大作文写作三个部分。

  每堂课除了提供结构框架上的写作技巧和优秀范例之外,还还会给大家布置课后作业,每次的作业都会进行批改,并在下堂课的课前对大家作业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评。

  华师大院校课-小作文写作技巧:

  华师大院校课-小作文作业讲评:

  除此之外,华师大非常重视电影理论。纵观2020、2021和2022三年的论述大题,其题目倾向于结合电影理论与镜头语言进行电影分析。注重考生对电影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备考期间不仅需要对电影理论熟练掌握,还要通过广泛的论文阅读来培养结合电影史自如运用电影理论的能力。

  华师大院校课-电影理论知识补充:

  究于此,我又额外添加了对参考书目中与理论联系紧密的《二十一世纪西方电影思潮》这本书的讲解,详细给大家补充这方面的缺漏。

  在阁楼的课程阶段中,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夯实基础期和答题实务期。

  正如之前所说,华师大考察范围非常广,其中动画概论和纪录片相关的内容更是几乎完全独立于核心课的教学内容之外,这部分的知识,除开院校课,也需要同学们去阅读该部分参考书,以扩充自己的知识储备。

  基础期对于想要考华师大的同学们来说是一个把书读厚的阶段,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阅读量,积累新传基础,补充知识储备中欠缺的部分。同时,作文的积累和练习又是非常漫长且需要耐心的过程,基础期所学的知识扎实了,后续答题输出也会更加流畅。接下来将从基础期和实务期两个阶段来分别谈论其重要性和侧重内容:

  1. 夯实基础期

  从课程安排上可以看出,整个暑假我们都在着重练习作文,并且也更希望大家尽可能跟着作文课去练习。基础阶段的练习虽是自愿提交,但大家都积极提交,所有的作业也都会得到我的详细评审和反馈。

  比起参加课程了解大家共同的问题,一对一答疑、指导更能加深大家的印象,收益也更大。

  日常作业讲评:

  2. 答题实务期

  由于华师大题量少、字数多,对于答案结构的分布和答题技巧的练习就变得格外重要。由于前期花了较多的时间去补充动画概论、纪录片研究和718作文等额外的知识点,对于电影相关知识的梳理和巩固就会少了很多。那么在实务期,分科目地做题练习可以很高效地帮助大家去复习各科的知识脉络。

  

  在这个阶段,我也会反复强调,要求大家将答题技巧运用到复习过程中,背逻辑顺序不背大段落,背知识点不背句。

  华师大模考卷讲评:

  事实上,在这个阶段,大家会不断地通过答题练习来逐渐熟悉答题技巧、摸索重点,习惯答题的篇幅,为进入模考阶段的冲刺练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陪伴大家的这一整年中,我们对月总结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和更详细的评议。也有很多同学令我印象深刻:

  1. 每月“焦虑”

  “焦虑“几乎成为了绝大多数同学的月总结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无论是从4、5月份课程开始,还是到后期模考,每个月同学们都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整体来看,大家在早期焦虑的都是课程跟不上、核心课给的论文看不完,作文不会写等等;同时由于应届生们在上半年仍然有较为繁重的学业,所以用来复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到了暑期以及九十月份,大家就开始焦虑进度和答题技巧。备考中的我们,要做的不是消除焦虑,而是如何与焦虑共处,月总结的目的也在于此。

  

  每月对自己进度的反思,可以更好地回顾自己这一个月的成就与不足,也能在带班学姐的反馈中得到下一个月前进的方向,更好地进行调整。

  2. 上岸观察

  回顾我的带班历程,上岸的同学们大多都有一些共性:

  第一,均衡复习,不偏科。纵观所有上岸的同学会发现他们的成绩有很强的共性,即专业课维持较高的分数,公共课也保持在中等偏高的分数。这就要求同学们做到合理安排公共课的复习时间,同时保证不纠结、不死磕在专业课上。

  第二,刻苦勤学,保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是因人而异的,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坚持下去才是最佳的路径。长期来看,不妨按照阁楼的分期,分别确定基础期、实务期和冲刺期都要达到什么目标。短期来看,每个月的月初都要对这一整个月、甚至小到当下这一周都要完成到什么程度。大任务拆解成小任务,才能更加有条不紊地完成如此繁杂的复习内容。

  第三,逻辑清晰,不断练习。几乎所有上岸同学都参与了全部的答题练习,他们在答题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梳理自己的想法。答题思维的训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同学们纵向串联知识点,还可以帮我们将理论与片例、中外电影横向链接起来。

  最后,考研是一场漫长的攻坚战,是对决心、耐心和毅力的考验。迷茫、焦虑甚至是自我否定都是这场攻坚战中普遍而寻常的小坎坷。

  与其鼓励大家战胜焦虑,不如建议每一位同学去接纳这些负面情绪。以平常心看待考研,以恒久心准备考研。或许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果与进步!

  更多电影学考研信息,可私信我或关注公众号【电影学考研阁楼】获取~

上一篇:甘婷婷谈新版潘金莲:现实中西门庆更受欢迎
下一篇:从5大“柯学”启示看柯南,这并不仅仅是一部动画片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