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心理咨询圈近期一系列的网络事件?
整理了吃瓜时间线后,陷入深深反思!吃瓜群众之一:近期心理咨询圈八卦吃瓜全整理!
心理咨询师未来路在何方?
对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来说,什么商业模式更好?
中国的心理咨客,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服务?
资质认定该有谁来承担?
怎样在保证收入情况下以咨客利益为重,而不是成为流量和金钱的奴隶?
非精神分析流派咨询师,除了精神分析几大阵营,还有没有别的推广渠道选择?
国内非精神分析流派的培训,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宣传?
近期,我看到的网络事件是知乎上投诉,某猫一阵红火后退去,想上市的拼命标榜数字化和敛财……
又丰富又很美,感觉没什么问题的KY躺枪。
我觉得Dr. 和知我的那个很正常,大家都很直白对话,很有意思啊。
彼此立场和受训背景,经历不同。要知道国外都是有类似家庭医生什么起步,从小一路医保,也就是说去做DBT什么治疗的时候,器质性问题,精神病性问题已经都优先排除了,适应症上更针对性治疗工作。
但是中国情况不一样,国内这个刚起步,咨询师都要学会这些基本步骤来明确安全执业,也就是大家现在强调的胜任力。国内新精神卫生法又明确(保护)来访者和咨询师执业范围。
………………(分割线)
06年教授心理咨询师培训时候请学员写下当下工作一天二十四小时生活工作情况,每个月收入生活安排,社会角度的收入生活情况,预期进入咨询行业后的收入情况。
当时有位是超美貌空姐,月入五位数以上最低,06年前后的收入情况下,直接有现在是同行领头的说,转到心理咨询师是赚不到这个数的。
而现在的蛮多培训,这种很基本的现实检验好像根本没操作,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很多来培训咨询的人并不清楚自己的诉求和实际生活情况的现实距离,而一位本身不那么清楚的咨询师是很难真的帮到有这部份,需要的来访者,甚至容易出问题。
来访者来做心理咨询,需要面对现实中难以应对困顿的情境问题和心灵的痛苦。在咨询中学习为自己发声,赋权,觉得无效转向网络,社会来为自己发声,增权,严格来说是种治疗外的见诸行动,现在改用的是准疗愈性游戏,为什么是准呢,因为有效能修通有收获才是啊,否则可能是再创的破坏性重复行为。
好坏转换是很微妙的,所以说无常,说复杂性。
know yourself的内容很好,它家的咨询师一开始就只是黄页,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会好像被成为攻击对象。
简单心理的内容和最初设计构思是方便咨询师预约和咨询的,之后资本进入后看过它家的变化吗?看过他们负责人台面现在在玩些什么?
……这两个网站分享的内容都很棒,都是领头羊。 也都帮我有很实质的收入。
但是同样要清楚,咨询师不是靠那些平台养活的呀。
大家互存互惠的。
对来访者和咨询师也是这样的,互存互惠。关系好继续彼此发展,有利益冲突就想办法解决,不行可以放手换,这世界很大,大家都会学习、发展,有所成就。
…………(分割线)
我曾在某些操作很违反基本设置的时候和不同行业的人聊过,专业大佬在谈的某些点之后就能看到网站破坏,某些培训的各种(科胡特讲的,诱惑的深情)
一位有日入六万的行业高手,懂这些更多投资的告诉我,这就是资本之下每个人都是数字,只是为了数字不会考虑别的,别讲专业,伦理没违反所谓反垄断法能赚钱就干,不能赚钱还创造机会,参看孙和巴菲特午餐。
know yourself为什么能做的符合伦理不收钱只是黄页,因为它家有钱,各种项目发展好。
而别的是用方法在吸收钱,敛财就需要各种项目条例发展。
邵逸夫和李嘉诚的区别有多少,对社会影响有多少,大家都能看到……
一念之差有时候天差地别。(不过,毕竟上市公司老总也不知道自家股票能到多少)
总的还是会往好的情况发展,会越来越规范的。
做为不想被割韭菜,不想虐待来访者,提供职业素养有着职业态度的大家也一起努力啊!
心理咨询师未来路在何方?
和现在和过去路没有区别,会越来越规范。
对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来说,什么商业模式更好?
最好的是专业模式,政府,社会认可,而不只只是商业模式,咨询是有慈善性质的,非盈利组织模式比商业模式适合的多。
中国的心理咨客,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服务?
全世界咨客都要专业有效的服务,即使无帮助也请无害!
资质认定该有谁来承担?政府,专业机构。
怎样在保证收入情况下以咨客利益为重,而不是成为流量和金钱的奴隶?
这次有位资深同行告诉我,至少每周不低于你内心要的工作数量,这样你才不至于焦虑,也不能太贪婪。JSB说的最好,就是你的咨询收入费不是你生活费的主要来源,你生活中有另外稳妥收入来源就可以安稳做咨询。为了避免贪婪塔维斯托克诊所明确讲过非保险自费不能收费过高,所以你要英文好找他们之类发分析治疗,专业性高,费用还不贵。
非精神分析流派咨询师,除了精神分析几大阵营,还有没有别的推广渠道选择?
很多啊,舞动,叙事,各种疗法还是都有的,你去看比如杭州第一世界大酒店里面很多团体工作坊(插边球的)人本,认知行为,家庭,团体,等
国内非精神分析流派的培训,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宣传?
什么是应有?! 长大了没有什么应有给你的,只有你要就努力去达成。
在对生活和来访者有足够多观察和好奇之下,不接触精神分析心理动力流派治疗,但是肯定会觉察到潜意识,无常,复杂性等,这部份肯定会涉足,现在培训和大学课堂这些也都是可选基础课。
…………(分割线)……我当时应邀回答这个问题时候,之前那篇文章在知乎被刷到打开第一眼看见的位置,所以有感而发写了以下这段容易被误解的:
“有人自己想改善社会就上啊,我们都支持,但是要抱着别人努力建立的成就,怪别人不够有社会发展责任就可笑了,这和怪爸妈你们为什么不恩爱搞的我戾气很重不会爱,而不是学习爱自己努力做些可以发展的事情是有点背道而驰吧。”
现在这篇文章好像删了。其实也就是理念差异,我觉得一个人想要的东西最好自己去争取而不是要求着别人去争取,别人不如所愿就说是别人不好。
类似咨询中永远无法和没有真正在场的人工作。
对于这部份的理解就是有的人偏好西西弗,虽然从强迫性重复看人真的是这样;但是有机会了解,有深入分析的机会,有志同道合伙伴们的共享后,我喜欢丘比特那种能玩的,有一束照亮心灵的小火炬。
以下是欧洲艺术展,汉白玉的丘比特,爱,亲吻Psyche心灵
即使没有精神分析心理动力的词,爱和心灵,亲吻,亲昵,接触,链接……喜悦,爱……是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感受到的。心灵也是。
艾玛,谢邀,问题都好大,不过我试着回答一下吧,所述观点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若有误伤,纯属意外。
回答之前我先简单讲一下我的背景,非科班出身,从业一年,独立执业,有二级证,持续接受督导和个人体验,所以我下面要讲的内容,可能仅符合与我有相似背景的人。
1、心理咨询师未来路在何方?
从专业能力来说,我想大家都差不多,持续接受督导、个人体验、专业的培训、多读书,还有好好生活。这部分各路专家学者还有咖们都讲过太多了,我就不复述了。不太一样的是,我觉得个人体验是必须的。像我这样非科班出生的心理咨询师,大部分是因为自己的人生遇到了一些议题需要被解决,所以才走进心理学,进而因为认同感走上职业道路。个人体验可以解决这部分议题或者让咨询师对于自己的这个部分有所觉察,使得咨询师能够尽可能少的将自己的这些部分带入到咨询室内,干扰到咨询工作的开展,甚至是对来访者的伤害,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最起码的,负责任的态度。至于科班生是不是有个人议题需要处理,我实在不得而知,就不随意点评了。
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港真,我也很迷茫啊,自从国家取消了资格执业证书之后,我就觉得我们这群满腔热血的人就徘徊在这个行业的边缘,随时不知道会被谁一脚踢出去,惶惶不可终日。那去补个专业背景吧,我真的对搞科研和发表论文不感兴趣,我只是想做心理咨询而已,但读研究生又绕不开这个坎。我也硬着头皮去上了一个中科院心理所的研修班,也是不可描述,这里就不吐槽了。(此处省略5000字吐槽)那么如果想让自己被行业认可,走正规的发展道路,目前看来好像就只有走注册系统这条路了,但是注册系统要求个案小时数和督导小时数,这本身也无可厚非,可……不知道来访者从哪来?(你们在哪里?在哪里?在哪里?)你都没个案督个毛线的导啊!所以,看上去注册系统这条路要走也不是不行,只是也是无比艰难。有人说可以入驻网络平台啊,哎,说起这个也是心好累,正规一点的平台,类似简单心理、壹心理、KY,为了保证平台的正规,对于入驻咨询师有严格的审核,这还是无可厚非,但入驻的标准我等新手是完全无法满足要求的,我要能满足这个标准,我已经去申请注册系统了呀~~当然,还有另外一条路可走,那就是参加平台方主办的价值数万元以上的培训课程,可……这个培训注册系统不认……好尴尬……我兜里总共就剩那么点钱了,该上供给谁?再来说那些野鸡平台吧,诸如5*5、壹*灵、情*、*喵……我也去入驻过,首先,我不耐烦参加他们的分级销售,其次,来自平台的X骚扰实在让我心烦,实在不甘心同流合污。但我也并不是甘于坐以待毙的人,也在试着写一些心理科普的文章,搞一些小活动,一方面推广自己,一方面分享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东西,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尽管这样,仅有的几个来访者也主要是来自于同行和朋友的转介,而收入是完全不足以支付日常生活的开销的,更不要说日益水涨船高的个人体验费用、督导费用、和天价培训费用。我好像莫名其妙走上了死循环的路,并时常有一种错觉,这个行业在等着我自己熬不住了自动滚粗。
心理咨询师们的路在何方,我真的不清楚,我自己的路可能还是要熬下去吧,毕竟我是真的喜欢和热爱这个职业,同时,近20年的职业积累,让我暂时么有生存困扰,尽管如此,我也常常会感觉看不到希望,不知道自己在瞎忙活啥。这个行业中,如果有很多人有同样的感受,那么就是这个行业病了,这个行业本身需要被洗牌,需要发生改变,有些人既得利益的蛋糕就会影响到,这就是为什么会有这场骂战的原因。
2、对中国心理咨询行业来说,什么商业模式更好?
这个嘛,中国的心理咨询行业是不是要走商业的模式,这个我是存疑的。
商业的本质是要赚钱,心理咨询的本质是助人自助,老实说,这两个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有存在矛盾的,这也是目前行业内部乱想丛生的根本原因。心理咨询一旦转变为商业模式,想要不被资本裹挟,基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仅从简单心理平台上不断提高的咨询费、督导费和培训费这冰山一角来看,这就是心理咨询行业商业化之后的必然趋势。
我这样说,好像有挡了大家财路的嫌疑,其实我并不是觉得心理咨询师不应该赚钱,为了助人就应该枉顾自己的利益,甚至我觉得心理咨询师的收入应该稳定保持在一个不太有压力的状态下,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我说这些,只是认为这一部分不应该由来访者来买单,也不应该由咨询师自己来买单。
心理咨询行业是不应该商业化的,或者换个说法,至少是商业化的心理咨询模式不应该成为整个行业的主流,政府和行业支持下的社会服务模式才应该成为整个行业的主流。
但是让人觉得遗憾的是,自从国家资格认证被取消之后,替代性的政策法规迟迟未见出台,资本迅速卷入垄断了市场。我并不清楚为什么后续的政策法规迟迟不能现身,也不敢妄加揣测,但是鸡蛋有了缝,苍蝇闻风而动,想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至于行业协会和大佬们在忙什么我也不得而知,只是这期间,类似中科院心理所、简单心理这样的龙头大佬纷纷忙着见缝插针的推出了自己的培训项目,不急着规范行业和市场,急着敛财,也真是让人看着心寒。
3、中国的心理咨客,需要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服务?
我始终认为心理咨询不应该是一个奢侈品,而应该成为在身边唾手可得的保障性的社会支持和服务,中国的心理咨客,应该得到的是便捷的、低价的、高质量的服务!!但目前看来,离这样一个目标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很有幸,我在陕西省人民医院心理科实习了一段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见到了很多患者,也有很多感触和想法。在此之前,我给自己定的收费标准是300元/小节,我认为这是行业最低价,并且我会和来访者谈,我可能每年的收费会有一个上浮,我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医院,我会看到有很多患者来医院看病,医生权衡之后会建议他们做心理治疗,但是他们在询问过心理治疗的价格之后,往往会犹豫片刻,然后告诉医生说,医生,你还是给我开药吧!我不知道在一线城市是个什么情况,但是对于西安这样一个城市而言,192元/小节的心理咨询费用已经是这个行业的最低价了吧?但是仍然有很多人付不起,他们想被治疗,但是他们付不起。
我知道有很多咨询师此处会点评说收费高低是有意义的,可以筛选来访者,代表来访者的自尊感,代表来访者的社会能力,象征着对咨询师的评价和理想化程度,对待金钱的态度就是对待关系的态度,这是来访者自恋的需要,你作为咨询师提供低价你要觉察你的动机,巴拉巴拉巴拉……
但是,有时候苹果就是苹果,烟斗就是烟斗,没钱就是没钱,并没有那么复杂。而没钱、没能力、病的重并不是被拒绝服务的恰当理由,这些才是最应该被帮助的人。但是,港真,个人体验费用、督导费用、培训费用这样疯了一样涨下去,咨询师是不可能提供低价咨询的,在这一点上,行业大佬和龙头企业要说自己毫无责任,撇的一干二净,那我也只有呵呵哒了~
离开医院之后,我曾经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论述咨询收费这个事儿,目前的心理咨询行业有一个默认的咨费标准的公式:(当地人均收入÷3÷4)=咨询师收入,可上下浮动25%。这个公式默认来访者每个月用三分之一的收入来进行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按照国家统计局2019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计算,那么一个来访者每个月在心理咨询上的消费是2547元/月,占到全国人均每月总消费的45%,剩下的30%是食品,8%是医疗,还有17%留给住房、教育、娱乐、交通、通信……一切来瓜分,港真,我不知道这个公式的合理性在哪里?!
哎呀,我知道的,又有咨询师会撒娇的说,这个工作这么苦逼,难道我们收高一点费用有错吗?有错吗?有错吗?没错啊,真的。只是哪个工作又不苦逼了啊。
我不是来砸饭碗的
我不是来砸饭碗的
我不是来砸饭碗的
我只是摆出了一些现实存在的数据和我的疑惑,仅此而已。
我也很庆幸,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认识一些咨询师,他们数年如一日的尽可能在保障自己生活的情况下为来访者提供尽可能低价格的咨询,他们并不是没有这样的资历去收一个更高的价格。除此之外,他们对新手咨询师也数年如一日的提供低价的个人体验和督导。我不便妄议他们的动机和初衷,但他们是我敬佩的人,我不想我不慎的言行会寒了人家的心。毕竟,这样一些人的存在,才是我在这个行业乱成这个鸟样,还坚持下去的原因,他们才是这个行业的希望。
4、资质认定该有谁来承担?
毋庸置疑,必须是国家和行业层面才能做这个事情,任何机构没有这样的资格。
5、怎样在保证收入情况下以咨客利益为重,而不是成为流量和金钱的奴隶?
这个……目前的情况,就是凭良心啊,咨询师加上个人体验良心会好一点吧,不过也真的不一定,也可能更放飞自我呀,不是也有咨询师收好几千一个小节,同行还觉得他配这个价格的嘛。
所以……他们开心就好吧……
6、非精神分析流派咨询师,除了精神分析几大阵营,还有没有别的推广渠道选择?
这个问题……老实说,我没看懂
我乱猜一下吧,就是中德一个圈子,中美一个圈子,capa一个圈子……各自有自己的宣传推广渠道,是这个意思咩?
就我目前的观察来说,当然我入行太浅,就当我胡说八道吧
这些圈子里面也是良莠不齐的,所以是不是大厂出品也并不能保证质量。有督导的情况会好一点,但是也不绝对,我也见过团督时候,督导怎么启发都发不起来,怎么点拨也拨不动的大姐,所以加上个人体验的可能会好一点。
大厂出品+个人督导+个人体验,遇到靠谱咨询师的概率会高一点,但也不一定,总体来说,看命……
真正靠谱的方式,是同行转介,这个还是需要时间积累的,还有,就是爱惜羽毛,爱惜羽毛,爱惜羽毛,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同行不是冤家,不要互相拆台,我们是战友、是伙伴,是互相扶持的关系。所以……这场骂战已经发展到了人肉的程度,我也真的是……觉得有点……下作……也不知当讲不当讲,反正也讲了……
7、国内非精神分析流派的培训,是否得到了应有的宣传?
我个人并不是哪个流派的信徒,也学习过至少三个流派,所以并不打算为哪个流派站队摇旗呐喊,一切看疗效。
谢邀。
先谈点闲事
服气曾奇峰,从他早期不遗余力地四处传播精神分析初级课程,遍地撒种,到13年成立工作室自立门户,转向网络传播平台,培养心理学传播讲师,手把手地传授心理咨询的整合技术,不得不承认,他才真是一直致力心理咨询惠及民生的弄潮儿。精神分析理论是任何流派心理咨询的基础,但从咨询及治疗的角度来看,心理咨询比精神分析更适用广大人民群众。我们干了许多年自己想干的事情,只接受李孟潮总结的“四有”一一有病、有闲、有钱、有精神分析头脑的来访者工作,其实无意识中满足了心理咨询师的自恋。国内整个心理咨询行业,还真是应了某些人的话一一咨询师都在挣咨询师的钱,真正的来访者的钱都没怎么挣到,也没多少人会真正去想怎么去面对普罗大众。特别是精神分析导向的咨询师,个个韬光养晦,修身养性,成仙成佛。他们大多数躲在咨询室的沙发上坐等来访者,偶尔伸点脑袋出去,生怕被人说不节制,结果一个个都憋成了穷鬼,其实就是一个苦逼的文艺青年。唯有钻进咨询师的圈子里,游走在中德中挪中美的精神分析学习班中寻找认同找到存在感,于是形成了国内最大的病友群,彼此称兄道弟结拜姐妹,相互称赞撑台,把病人变成同行,把同行变成病友。而真正的需要帮助的人却流落人间。目前藏匿于网络平台上却铺天盖地的广而告之的情感咨询公司、家庭教育公司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却吸引着千千万万濒临崩溃的男男女女、父母家庭,他们成千上万的为自己遇见的困难买单,买来的却是一些从未受过正规训练和学习的情感导师、家庭导师的蹩脚服务。
先划一条分割线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再表个态,我们支持咨询师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不违背伦理的原则下做广告刷流量!不暴露案例的科普文章、公开的讲座沙龙、公益的演讲都是非常好的广告形式。
我们机构做过站台广告,结果是,血本无归……
我们总结了一些原因:心理咨询不是刚需,更重要的是更多的人,更多更多的人不了解心理咨询是个什么鬼?
我们当地的大众认知还停留在一个人疯了才会去找心理咨询师的层面。
在周围的朋友圈里我已经成为了精神病院的代名词。
这让我们意识到,基础的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才是最需要做的事情。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感谢简单心理、壹心理、ky等的心理咨询平台、提供心理咨询师的黄页,在百度、知乎、自媒体上投入广告不余遗力地宣传。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心理学,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也让他们可以找到更专业的咨询师。
如果你期待一个行业绝对专业一个企业绝对正确,认为一颗老鼠屎就代表一锅坏粥,只能说,此刻,你还在偏执分裂位点。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其实这不是KY或者是来访者任意一方的问题,而是大环境和目前行业不规范导致的悲剧。简单的把错推到任何一方或者是站任何一方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我很心疼那个被咨询师伤害的来访者,同时也对KY咨询师黄页关闭表示惋惜。在这一系列事情中,来访者和KY都成了受害者。
来访者受到的伤害后发现求助无门,意识到心理咨询居然没有相关法规和监管。其实无论是CAPA精神分析联盟亦或是其他的咨询平台/黄页在严格意义上来说都没有监管的权利。国内目前缺乏的是第三方可靠机构/机关的管理。比如CAPA只是一个培训项目,其最多能做的就是开除不合格的咨询师的学习证明。简单心理或者KY最为商业机构最多也只能把违反伦理的咨询师下架。目前没有任何一方有资质,公信力或者是能力来做一个总的仲裁,裁决违反伦理的过失。其实设身处地的在来访者的角度思考,来访者在权利受到侵害的情况下,不得不站在第一线,身处在网络舆论中心来维权,实在是非常不易。来访者应该是想维护自身权益并唤起大家对行业监管的关注。
对于KY,一直以来我都能感觉到做事很保守,坚持做自己能力范围内可以处理的事情。KY提供的“平台”严格意义上其实不算是“心理咨询转介”的平台。实际上,KY一直以来做的是一个“全国心理咨询与援助信息黄页”项目。(见下图)
可以想到KY的初衷是做一个非营利的信息公开项目,在用户不知道如何找到靠谱的心理咨询师的时候,提供一个相对靠谱的了解,接触咨询师的途径。从KY的角度,当了解到一个发生在另外平台上的可能违反伦理的事件(在起初可能没法了解事件的全貌),作为一个信息公开项目,是否要在第一时间下架某个咨询师其实也是很难决定的。
希望大家能通过这次的事件,让大众意识到心理咨询和相关法规监管的重要性。让来访者不得不网络维权,亦或是把法规监管的责任都落在没有资质的商业机构是整个大环境下的不幸。
我们讨论社会事件的初衷是希望社会能不断进步,每个社会中的成员都能因为这些讨论和环境的改善而受益。
如果没有发生这件事,凭我以前浅薄的认知,以为lacan公号是良心自媒体,直到被上了一课。个体被平台操控和愚弄太简单了,以卵击石的后果。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7月8日,号称心理行业“打假斗士”lacan的一篇公号《害人的情感咨询师,请滚出心理咨询行业》一篇文章,文末直接将我的头像显示其中,使我莫名躺枪。
震惊害怕之余,理性告诉我:解释澄清,合法维权,不趟浑水。
于是第一时间留言联系作者,要求撤销照片。
并向微信平台投诉其:不实、侵权和违法;图片价格与咨询方向均与本人不符,且本人未从事过文章提及的挽回服务为不实;侵害个体名誉权和肖像权为侵权;违反《民法典》规定对个体权益的保护为违法。
并马上联系壹点灵要求下架未经授权的本人照片。该工作人员5.21曾与本人联系,但一直未按本人要求合规(匹配的咨询方向和价格)使用,本人未授权。
该工作人员至今(7.9日晚)没有回复我,大概率离职了。
随着该文章的流量越来越多,8日上午陆续有朋友告诉我,是不是被盗图,还是背锅了。那时该文的流量到达1.2万,而微信投诉没有结果。
这时lacan对我的后台留言进行了回复:
看到留言我惊呆又愤怒,不敢相信这是一个“打假斗士”在跟我谈条件,要引导舆论风向。
朋友也表示惊悚。
我在合理合法的维护权益,却被lacan当作其和壹点灵机构利益撕扯的工具。
不仅把我当靶子,还要把我当枪使。
冷汗直流。
而后续lacan留言态度一度冷漠敷衍,毫不在乎。
本人和朋友关于其文章侵权的留言一概没进精选,无法显示。
这时平台回复了审核结果:文章侵权所以不能分享转发,同时遮盖头像。
该文章下面不断留言发布,为何不能转发。
涉及其他读者,未经同意不加引用,若感兴趣可自行去该文章下查找。
同时接连联系了壹点灵平台三人,一位一直没回复,第二位位推荐第三位,我要求下架未经授权的本人头像的商业宣传图片。终于有了切实回应。
通过跟lacan沟通,我意识到自己需要求助法律,因对方是披着羊皮的恶。
咨询了律师后,又看到平台的申诉结果(遮盖以及禁止分享)大致不再对本人影响,衡量了时间精力情绪金钱成本,决定息事宁人,放弃法律维权。
可事情没有过去,lacan卷土重来。
7.9号,同篇文章再次被lacan平台发布,文章开头加上了“被限制的文章之一”(用意何在?文章为何被举报他很明白不是吗)。
更可恶的是文章将我的照片仅仅头部打码,脸上被抹上了花灰一小块的马赛克,仍能一眼认出就是本人(不想出名,不放照片)。
并不是现在看到文章,图片被整体模糊遮盖的效果。
此时才意识到问题不仅是对方侵权,对方是强势恶意欺凌。
因为天猫淘宝关于本人的照片于7.8中午已撤销,他在7.9凌晨还继续使用这张照片,违背了一个写作者引用素材的真实性、有效性原则,而且摆明了对我昨天与他对话的合理诉求,不在乎不澄清不反思,掩盖实情而且搅混局。
我和朋友分别在其公众号下留言,至今(9日晚)无回应,也不公开我们的留言。
又投诉了一次,获得了同样结果。
侵犯名誉权,限制分享和转发,图片遮盖。
无意与恶龙纠缠,但害怕或回避无法躲避被恶龙缠身,只能正面回应。
如有必要,法律维权。
写此文交代来龙去脉,让读者可以了解事情多面。
选择匿名,因为作为一个咨询师,有很多正事要做。
Battle不是问题,但胡搅蛮缠的battle很耗人。
写在最后:
第一次经历被侵权以及艰难维权,而且在热爱的心理咨询领域。
辛酸无助之余,也在思考:各机构平台、网络媒体的恶意竞争中,咨询师个体的权益被置于何地?
国内市场广阔,大众素质提高,正是心理咨询行业的春天。本可以是一片净土。
各平台、机构在攻城略地过程中,能否吃相不要这么难看?
上一篇:父母的健康最重要,家人的和睦最重要,做子女的一定要理解和尊重父母,做一个孝敬老人
下一篇:2019年10月31日出生的宝宝五行缺水取名提示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