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行为准则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4
手机版

  第1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以及行为准则

  一、教师职业道德及其基本特点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

  1、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这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上述概念具有如下基本旨意:一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独特*,说明了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一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道德。二是揭示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规范或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2、教师职业道德和道德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教师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道德在教师职业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区别:道德是社会公共生活中最一般、最普遍的善恶标准和观念,而教师职业道德则是教师职业活动中特有的善恶标准和观念;二者产生的时间和发展有所不同。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1)、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专门*。指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善恶的专门体现*和对教育的专门适用*。(2)、教师职业道德体现教书和育人要求的一致*。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告诫教师:“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它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规范、职业良心、职业作风、职业情*等。(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它包括职业工作的精神动力、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调节、言行示范的自觉*等。

  二、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基本规范

  (一)、我国当代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

  (1)、继承*(2)、时代*(3)、全面*

  (二)、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1)教书育人原则(2)乐教勤业原则(3)人格示范原则

  (三)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1、爱岗敬业。爱岗敬业是调整教师与教师职业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思想前提。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层次:厌教—功利—热爱—乐教热爱学生的基本含义是: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热爱学生的层次*:*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热爱学生是建立*、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热爱学生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教育爱内涵的思想特征:a、教育爱的广泛*b、教育爱的引导*c、教育爱的理智*和纯洁*d、爱与严的结合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表现及原因分析(1)、教师待学生的非人道*表现:a、心罚。表现为:训斥、谩骂、挖苦、讥讽、丑化、嘲弄、侮辱、歧视等。b、体罚。表现为:罚站、罚跪、罚晒、罚冻、罚淋风雨、罚劳役、罚跑、罚饿、罚喝水;脚踢、手打、扯头发、拧耳朵、扭胳膊、掐肌肉、扇耳光等c、变相体罚。表现为罚抄作业等。d、经济惩罚。表现为对学生考试不及格、

  上课不认真、迟到、作业不完成等进行罚款。

  (2)教师待学生非人道*致因:

  a、陈旧陈旧陈旧师生观的影响

  b、伦理观念上的误区

  c、应试教育的影响

  d、教师缺乏良好的个*修养和教育经验

  3、严谨治学

  严谨治学是处理教师和教学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其基本含义是: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方法,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1)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3)严以律己,严格执教(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4、团结协作

  团结协作是调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等教育主体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1)关心教师集体,维护集体荣誉(2)克服文人相轻,相互学习配合(3)尊重同志,建立*的人际关系

  5、尊重家长

  尊重家长是处理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相互关系的道德规范。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基本关系表现在:(1)社会地位的平等*

  (2)联系交往的互尊*

  (3)教育过程的配合*

  6、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的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坚守高尚情*,发扬奉献精神,自觉*社会不良风气影响,不利用职责之便谋求私利。古人云:“不受曰廉,不污曰洁”廉洁公正是为师立教的根本

  7、依法执教

  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的职业道德规范。其基本要求是: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道德与法律的关系:(1)道德是立法的基础(2)道德是执法的基础(3)道德是守法的基础(4)道德是自律*的,法律是他律*

  8、为人师表

  为人师表是教育活动对教师个

  人言行的要求。其基本含义是:模范尊守社会公德,衣着整洁得体,语言规范健康,举止文明礼貌,严于律己,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意自省、自察、自纠。特点:表率*、律己*、统一*、真实*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人个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4、坚持个人和社会的结合。5、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结合。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2、勇于实践磨练,增强情感体验3、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4、确立可行目标,坚持不懈努

  第2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范文

  【篇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

  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道德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教师良好的道德人格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自发地形成,而是在后天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教师只有在教育实践中,通过努力学习,认识到社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了解到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内容和意义,并通过自身的修养,将认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情感、意志和信念,进而外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和习惯,才能形成一定的道德品质。同时,还由于对进入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来说,在道德品质上都有善有恶,从来就没有尽善尽美的“完人”。而社会又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对教师道德水平的要求、教师道德人格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所以,这样必然要求教师不断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不懈地进行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教育发展需要的品格,从而更出*的承担起培养下一代的责任。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对于教师来说,在其自身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中,具有决定意义。它使教师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要求,通过积极的自我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和选择能力,不断克服自身一切非社会主义道德意识的影响,从而形成适应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道德品质,并不断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

  2、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一个合格的教师,不仅应掌握一定的*知识,懂得教育的规律,具有教学和教育的各种能力,而且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修养,这样才能在职业劳动中,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认识,规范自身的教师道德行为,以培养出崇高的思想情*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和创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所作为,有所前进,完成时代赋予教育任务。*教师肩负着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一代新人的崇高使命,为了培养好青年一代,应重视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应当把自己修养成为一个值得推崇的模范。

  【篇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因素、多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运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教师要实现自身道德品质从无到有、从低到高的转变,就必须注意把握和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坚持知和行的统一

  知即对教师道德的认识及其在这一基础上所形成的观念等。这是师德修养的前提。行即行为,也就是教师把职业道德的理论认识付诸于行动,这是师德修养的目的。

  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知和行是统一的。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必要的道德知识,连起码的道德善恶是非也分不清,不知道哪些言行与自身职业相符合,哪些言行与自身职业相违背,是不可能形成正确师德观念的。而学习了师德理论也并不能说明他具备了某种道德品质,如果只学不用,只说不做或者言行不一,说得冠冕堂皇也只能是徒有其名,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行只是一句空话。

  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就是要把学习道德理论、提高道德认识同自己的行动统一起来,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师的师德观念不是自发产生的。教师只有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学、心理学、文学、伦理学、美学知识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常识、基本原理,懂得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高尚的行为,什么是卑劣的行为,什么是*教师应当具备的职业道德品质,为什么应当具备这些道德品质等等,才能提高对师德的认识,形成师德观念,为师德修养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因此,教师首先要不断学习道德理论,从而不断激发出道德情感,增强自身的道德意志和信念,为形成道德品质打下基础。实践*,教师关于道德修养的理论越正确、越全面、越深刻,按照道德原则和规范去行动的自觉*才会越强。同时教师又要努力去实践道德理论,有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夸美纽斯说:“道德的实现是由行动,而不是由文字。”张载也曾指出:“若要成德,须是速行之。”这就是说道德知识必须付之于实际行动,转化为道德行为。事实上,教师的道德风貌、道德水平的高低主要是由他们的行为和事业表现出来的。因此,每一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更要注重品德实践,注重行,自觉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真正成为道德的高尚者。总之,只有坚持知和行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师德修养。

  2、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

  所谓动机,就是趋向于一定目的的主观意向和愿望。它是意识到了的行为动因,即激励人们行动的主观原因。所谓效果,就是人们行动所产生的客观结果和后果,它是人的行为的客观记录。

  动机和效果是人的行为的互为存在、互为转化的两个要素。动机是人的行为的思想动力。离开动机,就不会有行为的发生,也就谈不到什么效果。效果反映一定动机,动机本身就包含着对一定效果的追求并指导行为达到一定的效果。动机体现在效果之中,并通过效果去检验。动机作为主观东西,只有转化为效果才实现了作用,否则动机就成了一种毫无意义的空想或假想。效果又是不断产生新的动机的基础。

  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过程同样是动机和效果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过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机来自于社会、对职业、对学生所负的责任;来自对师德修养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作为教师只有时时意识到自己的职业对象是活生生的人;不仅担负着向下一代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重任,而且负有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职责;自身道德素质直接影响到学生的素质、影响别人的素质……当教师把这些认识和理解转化为自己的迫切需要和强烈欲望时,就形成了加强师德修养的内在动机。教师要真正担负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职责还必须把这内在动机转化为行动,用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规范自己的言行,运用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的实践,以提高实际效果。

  坚持动机和效果的统一。教师要不断进行道德理论和知识的学习,加深对师德修养意义和作用的理解,不断增强修养的动力;同时要善于通过各种方式把良好的道德动机转化为客观的、外在的、现实的实际行动。在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上实现师德境界的升华,既重视动机,又重视效果,才不会成为“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在动机和效果的统一上对自己提出比较全面的要求,是师德修养中必须坚持的。

  3、坚持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所谓自律,是指自我控制,是教师依靠发自内心的信念对自己教育行为的选择和调节。所谓他律(),就是指外部凭借奖惩以及各种制度规范等手段对行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自律和他律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在师德修养中,教师自身的内因——内心信念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一个教师只有真正懂得了师德要求的重要*,只有发自内心地对*教师道德义务的真诚信服和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在教育实践格守*教师的道德要求,并会由于自己在教育活动中履行了某种道德义务而感到一种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形成一种信念和意志,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勇于坚持这种行为。有了内在的师德信念,教师一旦发现自己的行为不合乎师德要求,既使没有受到别人的指责和舆论的批评,也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责备,感到羞愧不安,促使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自我批评,从而尽力避免在今后再发生类似的事,纠正错误的行为。因此,内心信念——自律是师德修养的内在基础,是任何其他力量都不能代替的。尽管师德修养的内心信念是从教师内心发生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统一体,但是这种内心信念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有效地运用外部力量——他律形式,强化教师的道德意识,督促其坚持道德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既要用外在因素进行自我约束,又必须发挥主观能动*,做到自律和他律的结合。

  4、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

  个人是指具有一定身体素质、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以及某种个*和特殊利益的社会一分子。社会是指以生产劳动为基础,按照各种社会关系结合在一起的人类生活共同体。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占有一席之地,都在以他的思想、道德、所做所为影响、作用于社会。

  在教师职业道德的修养中,个人与社会同样是相互作用的。教师职业道德修养首先是一种自觉意志的行为过程,是教师个体清楚意识到各种利益关系,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凭借自觉意志控制和处理感情和行为的结果,是教师个人自觉意志的凝结。同时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每一步又都离不开社会,离不开社会舆论的评价和监督。社会在道德上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就为教师进行师德修养提供了外在的动力和努力方向。社会也通过教育实践为教师提供了师德修养的场所、机遇、有利于教师在精神上达到积极进取、美好*的境界,在事业中真正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取得成就……在这过程中,离开社会,师修养就没有方向,就无法体现;而离开个人,社会提出的师德要求没有接受者,没有践行者,也就会落空。因此,在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过程中要把个人与社个人结合起来,把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教师个人要了解社会,研究社会,以社会需要为目的,用社会对教师道德的要求检点自己,提高认识,付诸行动,在为社会作贡献中塑造自身人格,实现自身价值。社会要尊重教师的身份和地位,给每个教师提供道德行为选择的客观基础,并通过好的环境、舆论、评价等方式促使教师道德品质的升华,达到崭新的道德境界。

  5、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

  师德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在进行师德修养中,创新与继承必须同行。必须在当代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上,在新的教育实践中,借鉴传统的优秀师德,重建新的更高的社会主义师德。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是不同于以往旧教育的崭新事业,教师处于新的社会环境中,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会不断地遇到和提出新的问题,师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要不断创新。要对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利益关系,道德关系和行为规律加以认识,要保*教师工作的原则方向,实现教师对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所担负的使命,就必须创造出新一代的师德规范体系和内容。

  总之,师德修养中只有继承和发扬传统师德,又要根据时代这一新的社会环境和客观条件有所创新,才能在师德修养上达到一定的高度,登上一个又一个高峰。

  【篇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在历史上有各式各样的方法。历史上的伦理学家指出过许多具体的条目。例如,儒家学派先提出的“内省”、“自讼”、“格讼”、“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躬行践履”等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方法尽管因人而异,但一般来说,有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运用这些修养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富有成效。

  1、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一)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的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意义、价值与*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辩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它作为伦理的一个分支,从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出发,批判地继承了古今中外一切优良的师德传统,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重要*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育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篇四: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师德修养实际上是教师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习惯诸要素从无到有、从低到高、从旧质到新质的矛盾运动过程,因此也就决定了它是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这就必然要求教师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管是师德认识的提高、师德情感的陶冶、师德意志的磨练,师德信念的确立,还是师德行为和习惯的培养都不可能是短时期的、轻而易举就完成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永无止境。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总之,师德修养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既要有崇高的师德理想作为个人修养的目标(),又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有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从现实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入手。

  第3篇: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教师的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人的艰巨繁重的任务,教师用知识的力量去激励学生求知的欲望,以爱之心架起师生之间友谊的桥梁。老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因此,加强师德修养是我国在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保*

  首先,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和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是增强师德修养的前提

  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工作是神圣的,也是艰苦的,教书育人需要感情、时间、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这种付出是要以强烈的使命感为基础的。“育

  第4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及评价

  (判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简单说,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选择)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知情意行)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理解)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的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

  第5篇:家政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一、家政人员的职业道德:

  1.树立良好的服务形像,明确服务宗旨,增强服务意识。

  2.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提倡勤俭朴素作风,做到爱岗爱业,自尊自爱,和蔼热情。

  3.不得泄露雇主的私人秘密和有关家庭信息,保守雇主的隐私。

  4.尊重用户的生活习惯及合理要求,不干预雇主的私生活。不对雇主家说长道短。

  5.不得擅自引领他人进入雇主家中。

  6.尊老爱幼。尊老爱幼是社会主义社会公德,对家政服务员来说,这不仅是一般意义上要履行的社会道德,而是必须具备的一种品质。

  7.守时守信。家政服务员的工作是同人打交道的工作,有的家

  第6篇: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

  1、热爱护理*,坚守工作岗位,尽责尽职,严格执行各项技术*作规程和规章制度。

  2、救死扶伤,实行人道主义,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3、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认真执行医嘱,细致观察病情。

  4、对病人文明礼貌,态度诚恳,耐心解释,不拖,不冷。

  5、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一视同仁,不泄露病人隐私和秘密。

  6、举止稳重,仪表整洁,抢救病人敏捷果断,做各种治疗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病人的痛苦。

  7、不断更新护量知识,积极开展新业务、新技术,提高业务水平。

  8、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最少提早5分钟上班,整理治疗台

  第7篇:医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一、医德,即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医务人员应具备的思想品质,是医务人员与病人、社会以及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总和。医德规范是指导医务人员进行医疗活动的思想和行为的准则。

  二、医德规范如下:

  1、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时刻为病人着想,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

  2、尊重病人的人格与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都应一视同仁。

  3、文明服务,举止端庄,语言文明,态度和蔼,同情、关心和体贴病人。

  4、廉洁奉公。自觉遵纪守法,不以医谋私。

  5、为病人保守医密,实行保护*医疗,不泄露病

  第8篇:教师职业道德的基准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准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论是从事何种职业的人,都必须为全社会的共同发展,为全体*的美好生活做出贡献。因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就是为*服务。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道德,是针对职业行为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教师的应该会为人师表,会教书育人,会强身健体。它的核心就是要教师更好地为*服务,其基本准则包括四个方面:

  一、爱岗敬业

  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任何一个岗位,都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舞台。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就不能仅仅把职业当作“饭碗”,而应该满腔热情地

  第9篇: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而职业道德是这个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物流业是一个由仓储业、运输业、批发业、连锁商业、外贸、信息等多个行业组成的综合的服务*产业,是一个跨行业、跨部门的新兴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

  第10篇:员工职业道德准则

  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是公司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公司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全体员工的职业道德,特制定本准则。

  一、忠诚于公司,维护公司的声誉和形象

  作为每一位员工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忠诚于公司、忠诚于公司的事业、切实维护公司的声誉,视公司的利益为个人最高的处事原则。以自己正直的人格魅力、严谨的工作作风、文明的言谈举止在工作、生活和社会环境中树立公司良好的形象。

  二、爱护公司财物、保护公司财产

  爱护公司财物、保护公司财产是每位员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我们在日常工作中须对公用设备、设施进

上一篇:我做一年场控,想理解女主播的人生
下一篇:【给力热点】基于死亡叙事的医疗社会生态分析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