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当老师?这些影视剧你看过几部?
上学期应邀去给师范学院大一的学生上一节课,课程的名称是“教师思想导引”。学院的意图很明显,让我这个现在的老师去给将来可能当老师的学生们交流一下,以切身的体验给他们一点职业的导引。
课上得很顺利,气氛也很融洽。下课了,一个学生问:“我想当一个好老师,现在应当做点什么呢?”我答:“多读书,多看课(网络上的公开课),多看教育类影视剧。”
教育类影视剧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引导我们思考教育问题,也影响着我们的教育实践。鲁迅先生就曾经这样说过:“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对于职业为教师的人而言,好的教育影视剧一方面在教育思想、教育手段、教育艺术等方面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一方面又通过美丽的风景、感人的画面、动情的音乐给人以艺术的熏陶。
那天,我给那些大一师范生推荐的影视剧有以下几部,限于篇幅,在此我不对故事情节进行详细的叙述,只把百度百科中相应的链接跟在后面,有兴趣的您就点开来看。
《死亡诗社》中的基廷老师是一位诗性智慧型教师,他是威尔顿学校的优秀毕业生,后又毕业于剑桥大学。为了改变学校只强调升学教育、严格管制学生的现状,他从自己的文学课开始改革,让学生领悟 “把握今天,让生命超凡脱俗”的要义。他自称 “船长”,让学生们叫他船长,要求学生把课本中关于诗歌理论的章节撕掉,鼓励学生站到课桌上从不同的视角看待事物,激发胆小懦弱的托德的诗性智慧潜质,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自己选择生活。当学生们悄悄组织 “死亡诗社”时,他默默地支持,让学生们在朗读拜伦、惠特曼的诗作中感受到生命的原初力量。学生的天性、梦想、勇气和爱情冉冉升起———生命的重要意义、教育的根本价值由此凸显出来。尽管世俗的力量最终导致基廷老师被迫辞职,但是他激发了学生们的生命欲望,最终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死亡诗社》引导我们思考:什么是好的教育?
《放牛班的春天》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爱与教化的故事。音乐老师马修把“放牛班”组建成一个分工合理、人尽其才的合唱团,最终用音乐解除了孩子们麻木困顿的心灵束缚,唤醒了孩子们尘封已久的对自由、友爱、人性真善美的渴望。
通过《放牛班的春天》,你看到的是一个“像父亲一样严而有度”的教师形象。
《音乐之声》以其音乐美、景色美、情节美让人们感性上得到精神享受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诸多的理性思考: 有爱国主义的情感,有夫妻、母子之间的亲情关爱,有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积极乐观人生态度,有追求自由、向往和平人生价值观。然而影片更大的价值在于影片中蕴涵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鼓励、表扬和宽容
真诚、平等和友善
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
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感化教育
成功体验教育
玛利亚老师更以她的诗性魅力,打动了每个人。
电视剧《大宅门》里有两个老师,一个是白景琦的妈妈二奶奶,这是最优秀的女教师形象;第二个叫季宗布,这是一个特别有才学的男教师的形象。
看了这部电视剧,你就懂得了:有真才实学,那才是好老师的底气。
如果你觉得电视剧太长,那你就直接跳到第10集。不知你看了会有什么感受,我的感受:一是“乐”,二就是“服”。
电影《一个都不能少》有很多令人感动的地方。魏敏芝老师坐在电视台门前的场景,实在是令人感动。魏老师的形象、声音、看法、恳求,给人感觉是无论这个老师专业水准如何,都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是一位令人感动、令人敬畏的教师。她说话算数,为了一个承诺,她用她的辛苦,用她的倔强与执着去守护那个承诺。
《烛光里的微笑》 以上世纪 90年代上海某棚户区潘家弄小学为背景,围绕班主任王双铃老师班级管理的一桩桩日常琐事展开故事情节,塑造了一位优秀班主任老师平凡而又高大的艺术形象。
通过电影我们看到的是:教师职业信念和追求、教育专业与智慧、教育激情与奉献。
小鞋子.png
这不是一部讲述老师故事的电影。它的主题是“童年”,但从这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善的种子”与“恶的可能”。
通过影片,你还可以理解“什么是贫困”,以及“贫困对成长的影响”。
现实校园里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有的每天碌碌无为,在学校里混日子,有的时不时就给老师、家人制造各种“麻烦”,有的每日在书本、练习和考卷堆砌的“牢笼”里痛苦挣扎……他们被称为“问题学生”、“差生”、“学困生”,他们被老师忽视,被同学嘲笑,被家长责罚。他们小小年纪就对社会产生了深切的厌恶,对生命产生了彻骨的绝望。该怎样拯救这些孩子?《地球上的星星》给予了我们启示。
顺便说一句,一年暑期,我就以这部电影为素材组织了一场专题培训。培训的主题是“个性化教育”。两个半小时的培训,大家听得那是专心呀,让我心里很是得意了几天。
“传统的教育方式,很大程度上将人看做一个知识的容器。既然是容器,那么个性、情感、想象力等都不被鼓励,甚至不被关注。这个容器在学习阶段不断装载乃至超载,考试阶段再将之倾倒出来,倾尽所有。”《三傻大闹宝莱坞》正是以戏谑的手法嘲讽了印度填鸭式的教育体制和刻板的教育模式。
影片还告诉我们,对待知识,重要的不是记忆,学习的更高境界是学以致用。
这部电影,有着激励人的“成长主题”,让人感受“爱与温暖”,懂得接纳爱,学会给予爱。它更会引发我们对科技与伦理的思考:科学技术是为人类带来福祉,还是让人类付出更大的代价?
不过,我还想说的是,电影更强调了一种思维方式:寻找新角度。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我前几天写的一篇影评《超能陆战队:不只是动人的情节》。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