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代《还乡》:大悲于逃不开的自然法则,小悲在挣不脱的伦理枷锁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荒原在她的脑中就像个噩梦一样,即便是前途一片茫然,她也会想方设法逃离,这就注定了她日后的悲情。这种悲情的色彩是依托在个人人生变化上的,游苔莎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有着利益目的,不管是借助克林,还是后面委身给韦狄做情人,她的目的都很清晰,去巴黎生活,永远的摆脱爱敦荒原。

  这里似乎给人一种普罗米修斯式的悲剧,因为在小说中,哈代在描写游苔莎时,将她比喻为希腊神话中的角色,不管是雅典娜还是赫拉,都是美丽和智慧的化身;至于性格,游苔莎则是更像普罗米修斯的叛逆,逃离爱敦荒原,就像盗取火种一样困难重重,那么涵盖的悲剧也就异常明显。 游苔莎性格与社会环境的不匹配

  虽然游苔莎成功的获取了克林的好感,但是并不意味着她就可以前往巴黎开始她的"文明"生活;实际上她与克林之间的爱情和婚姻本质都只是为她目的服务的,越是如此,两人同床异梦的裂缝就越加明显。游苔莎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能够改变克林,让他带自己去巴黎;而克林却是一个热爱荒原,试图在此开辟出一番新世界的角色。一人想留,一人想走,这种背道而驰也就注定了结果必将步入失望和痛苦中,果不其然,当游苔莎感受到梦想和现实的差距时,大呼"陷入了婚姻的泥潭"。

  从婚姻的失败投射到社会环境中来看,游苔莎与周围人的相处结果也不尽人意。由于她天生的性格养成,促使她蔑视传统道德和基督文明,胆大又叛逆,这种性格和古老的爱敦荒原环境显然是背离的。这里的人民有着一种安土重迁的思想,显得保守和温顺,而游苔莎就像一个另类一样生存在此。所以当地的百姓斥责她,姚伯太太把她看作一个"贪图享乐的人",苏珊把她看作女巫,可能 对于读者来说,有违常态的人物性格更能体现她的与众不同和抗争精神,但是站在常态的生活环境中看,一味的不合群和反叛,甚至于过度地幻想巴黎纸醉金迷生活而干出有违道德之事时,我们就应该深刻地思考她的行为背后所隐藏的孤独,还有各种扭曲的斗争姿态。

  

  社会人物关系下的各种伦理小悲剧:从婚姻到亲情

  如果单一地去审视游苔莎的人生和性格悲剧,似乎不够丰富。因为她是爱敦荒原上生活的一朵"奇葩",她越是要突破藩篱,为了衬托她性格的身边人物性格就越显得刻板和陈旧,那么哈代笔下的其他主人公们是不是就比游苔莎幸福美满呢?答案是否定的。 背离的婚姻式:游苔莎之于克林

  首先看游苔莎和克林的婚姻,她们一见钟情,相识不到半年就结为夫妻,婚姻生活单调乏味,看似幸福却是一场暴风雨前的宁静。因为从一开始她们之间的情愫依托就是"误会"。 游苔莎把克林看成自己逃离爱敦荒原的救命稻草,克林把游苔莎看作自己留在荒原开疆拓土的得力助手,两人的价值观从来就不属于一个频道。加上姚伯太太在中间的矛盾加速力度,两人的婚姻关系日渐冰冷,随着克林念书过度患上眼疾从一个读书人变成一个樵夫,这段婚姻就已经崩塌。游苔莎去巴黎的希望越加渺茫,她开始制造矛盾和克林争吵,又转瞬抓住昔日旧情人韦狄重燃旧火,打破了伦理道德和婚姻边际,种种作死的行为背后都是因为他们生活理想的对立。

  游苔莎对于爱情和婚姻从来没有一个标准可言,婚姻是理想的工具,而爱情则是她生活的兴奋剂,因此她可以违背婚姻责任游移在两个男人之间,这种功利性和变换多端,也就注定她最终什么都得不到。

   契约式婚姻:韦狄和朵荪

  反观韦狄和朵荪的婚姻,那则是一纸法律文书,他们之间的夫妻关系名存实亡,至少这一对婚姻背后,无关感情,甚至于连起码的温暖的都没有。韦狄丝毫没有尽到一个丈夫的责任,他对朵荪不冷不热,从不顾及对方的情感,更是把婚姻当成他和游苔莎私情的挡箭牌。与朵荪的第一次婚礼失败,尽管他口头上答应会弥补,但是转而就去和游苔莎约会,并向对方求婚,使他和游苔莎旧情复燃。之后又趁着游苔莎婚姻破裂而介入其中,携带叔父遗留的巨款和游苔莎私奔,最终命丧荒野。

  韦狄和朵荪的悲剧之源就在于这段婚姻一开始没有爱情做依托,也没有其他的条件做保障,他们的结合始于外界的压力。特别是姚伯太太和克林的施压,让固执于脸面和道德的朵荪选择了韦狄,而韦狄也是为了消除负面影响而选择婚姻。这种处在爱敦荒原下的原始教条和伦理法则,让这对婚姻更是举步维艰。

   母子离心:姚伯太太和克林

  除了婚姻的两段婚姻的悲剧,其家庭关系背后的亲情之间,也是一种强烈的压抑氛围。姚伯太太和克林是相依为命的母子,在游苔莎没有出现之前,母慈子孝,和谐共处,但是克林从巴黎返回爱敦荒原以后所发生的一切都让亲情走向破裂。其悲剧的根源在于姚伯太太对于克林的事业和婚姻问题与当事人意见相左。

  一方面克林在母亲不知情的情况下辞了工作回到爱敦荒原兴办教育;另一方面则是选择了游苔莎并执意和她结婚,这种家庭伦理大戏的剧情由此展开:婆媳不合,儿子处在其中不懂得处理两个女人的关系,从小确实父爱的男主角显得窝囊懦弱,等等。这些交织在一起的矛盾混乱不堪,也成为了亲情和婚姻的定时炸弹。

  每一场矛盾的升级,关系逐渐僵化也是交流和沟通的障碍,克林试图劝服母亲,母亲也试图转变儿子的态度,双方陷入了"鸡同鸭讲"的死循环。当这种矛盾投射到姚伯太太和游苔莎的关系身上时,似乎就成了"敌人"的对峙。

  随着剧情发展,各种意外和误会的叠加,游苔莎和姚伯太太大吵一架,给姚伯太太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后来又反过来加深姚伯太太与克林的误会;但是当姚伯太太回心转意时,给读者一种希望,憧憬美好结尾时,作者又进行了反转,这次的反转力度彻底震碎读者的心。因为姚伯太太又被阴差阴错拒之门外,重重矛盾的交织结局是姚伯太太被蛇咬伤不治身亡,亲情矛盾重新转移回到夫妻矛盾。

  所以哈代选择结束人物生命的方式来了解这些恩恩怨怨,因为这些都在努力挣扎环境和伦理束缚的人,结果都是撞的头破血流,也没有办法改变现状。这种矛盾也终结陷入了无解的状态。

  

  小结:大悲于自然法则,小悲在伦理枷锁

  从个人的生命状态,辐射到整个爱敦荒原的社会群体生存环境。首先说来,游苔莎和爱敦荒原的矛盾似乎有种命中注定,这种自然法则的束缚是小说内核的悲剧砝码,也就是最大悲哀;而投射到社会环境中,游苔莎的不合环境,有违常态,出轨和各种造作,突破伦理边界邢栋,步步惊心的"小悲情", 最终因为量变达到质变,再次汇合成了庞大的悲剧。

  而此时此刻的游苔莎,经历了不断叠加的负面场景,再也没有勇气和力量与自然、社会抗衡,各种各样的痛苦和悲情吞噬了她的幻想,她的逃离激情,她终于无法继续挣扎下去。经验表明,她每一次跳跃式地攀登,都被爱敦的天花板所抵制,最后唯有以死结束。

  走到如此田地,我们似乎更加阴沉犹豫,但也更加深思:从主角到配角,在相同的环境之下,不同的性格早就了人物的不同命运,这似乎正是哈代的昭示:特定的生存环境,只有适应环境,调整自己,才能和谐长存。

上一篇:猎人笔记第1章的读后感5篇合计
下一篇:牛萌萌是谁的前女友,牛萌萌的情史,可比吸毒更刺激,6年前就曾被张国立儿子打脸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