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pdf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12
手机版

  网 络 信 息 安 全

  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前 言

  电子政务是一国的各级政府机关或有关机构借助电子信息技术

  而进行的政务活动,其实质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转变政府传统的集

  中管理、分层结构运行模式,以适应数字化社会的需要。随着 2002

  年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框架和范畴基本确定之后,2003 年电子政务

  相关政策相继出台,电子政务进入规模化建设、实质性推进阶段。

  当前的电子政务应用,正从内部办公网与公众信息网彼此分离、功

  能单一向“综合政务网”转变,它的职能大大丰富。

  电子政务主要由政府部门内部的数字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

  过计算机网络而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

  公众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三部分组成。由于电子政务是依赖于计算

  机和网络技术而存在的,并通过存在着重大安全隐患的因特网为企

  业和个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这就意味着电子政务系统不可

  避免面临着安全问题。

  去年上半年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方面暴露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五个

  方面:

  ? 计算机病毒泛滥;

  ? 木马程序带来安全保密方面的隐患;

  ? 黑客攻击特别是洪流攻击;

  ? 垃圾邮件阻塞网络;

  99

  ? 网络安全的威胁开始蔓延到应用的环节,其中 windows70%,

  unix30%。

  电子政务本身的特点(开放性、虚拟性、网络化)决定了电子

  政务系统行使政府职能的同时,必然会存在着来自外部或内部的各

  种攻击,而同时电子政务的这些特点又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性提

  出了严格的要求。如果敌意国家有计划地对我国政务信息系统进行

  监听和破坏,如果涉密信息被窃取或篡改,那么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网络安全作为确保电子政务有效实施的重要一环,显得日益重要。

  以电子政务的网络安全建设为例,2002 年在全国电子政务建设投资

  中,网络安全占到了 20%以上,由于安全建设的特殊性,该比例现

  在稳中有升。可见网络安全是电子政务安全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推动电子政务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安全基础

  一、安全的定义

  安全的定义是:远离危险的状态或特性,为防范间谍活动或蓄

  意破坏、犯罪、攻击或逃跑而采取的措施。在涉及到“安全”词汇

  时,通常会与网络、计算机、信息和数据相联系,而且具有不同的

  侧重和含义。

  二、 计算机网络安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为数据处

  理系统建立和采取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

  件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此概念偏

  重取的措施。于静态信息保护。也有人将“计算机安全”定义为:“计

  100

  算机的硬件、软件和数据受到保护,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而遭到

  破坏、更改和泄露,系统连续正常运行。”该定义着重于动态意义描

  述。

  从静态的观点看,计算机安全主要是解决特定计算机设备的安

  全问题。如果今天输入到计算机中的数据,任何一段时间之后仍保

  留在那里,完好如初并没有被非法读取,那么一般地称这台计算机

  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如果存放的程序软件运行的效果和用户所期望

  的一样,我们就可以判定这台计算机是可信任的,或者说它是安全

  的。安全问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能用僵硬和静止的观点去看待,

  不仅仅是计算机硬件存在形式的安全`,还在于计算机软件特殊形式

  的安全特性。因为自然灾难和有运行故障的软件同非法存取数据一

  样对计算机的安全性构成威胁。人为的有意或无意的操作、某种计

  算机病毒的发作、不可预知的系统故障和运行错误,都可能造成计

  算机中数据的丢失。

  因此,计算机安全的内容应包括两方面,即物理安全和逻辑安

  全。物理安全指系统设备及相关设施受到物理保护,免于破坏、丢

  失等。逻辑安全包括信息完整性、保密性和可用性:完整性指信息

  不会被非授权修改及信息保持一致性等;保密性是指在授权情况下

  高级别信息可以流向低级别的客体与主体;可用性指合法用户的正

  常请求能及时、正确、安全地得到服务或回应。

  网络安全的根本目的就是防止通过

上一篇:原创朱茵当年与星爷都到谈婚论嫁的地步,为何要分手?原因竟是因为她
下一篇:成都TRN-157雾化吸入剂I期临床试验-TRN-157雾化吸入剂单次给药安全性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