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生物入侵论文范文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1篇
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出于经济贸易、美学观赏、旅游观光、自然灾害、战争疾病、风俗习惯等目的,都可能有意无意的携带和引入外来物种,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是有益的,比如说可以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的物种,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可能会对本地土著物种造成严重威胁,甚至影响到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的多样性。例如,尼泊尔从国外引进一个蜜蜂品种,原本是为了给当地经济带来希望,引来的却是灾难,这种蜜蜂不仅能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与当地蜂种杂交,生出一种可怕的毒蜂,其造成的恶果很长时间难以消除。因此这就需要我们从哲学的视界来审视这些问题。
(一)生物入侵给我国带来的危害
首先,从生态环境来讲,生物入侵一词本身指的负面影响,外来生物不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引进,都或多或少的给本土的生态系统造成侵害,比如松材线虫、食人鲳、水葫芦等,这些生物适应能力极强,因为他们从一个生物链步入了另一个几乎没有天敌的生物链,经过一段时间的大量繁衍生息,给本土生态系统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其次,从经济社会方面来讲,每年我国由于生物入侵带来的损失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比如椰心叶甲每年给海南带来的经济负担达1.5亿元,广东每年打捞水葫芦的费用就需要一亿多元人民币。最后,由于人们缺乏对外来物种的科学认识以及引入的盲目性,加之有些人在眼前局部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环境资源和景观生态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利用,违背自然法则,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从而导致入侵物种种类增加,严重危害了自然生态环境,打破了生态平衡。
(二)生物入侵的渠道
Lonsdale提出有关群落可侵入性的假设,所谓lonsdale可侵入模型是指用一个简单的数学模型来表述生态系统里外来种的数量,能简便的解释在某些群落或地域可发生的生物入侵。从可侵入性影响因素和入侵全过程来综合考虑,推理得出可入侵模型:E=IS,其中,E是指给定区域中外来种的数量;I指的是外来种引入的数量;S指的是外来种的存活率。I又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种,有意引进。例如牛蛙、福寿螺、尼罗罗非鱼、短盖巨脂鲤、路斯塔野鲮等的有目的的引进,最后由于养殖管理不善或者由于地域因素的差异而导致价值降低,从而遭弃养沦为野生或者泛滥成灾。第二种,无意引入。在各国进行贸易期间,由于检查检疫等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一些外来物种随木材、花卉等进入他国领域内,比如松材线虫、美国白蛾、小家鼠、苍耳等,比较典型的要数美国白蛾和松材线虫。第三种,自然入侵。主要借助于大自然的力量从一个地域传入另一个地域,比如紫茎泽兰、薇甘菊、美洲斑潜蝇、麝鼠、屋顶鼠都属于自然入侵。
二、基于生物入侵引发的哲学反思
(一)从哲学的视角来分析
生物入侵这是指在理念思维和价值取向及伦理道德等哲学观念的范畴内来考察生物入侵所起的作用,人类的行为直接影响生物入侵的活动过程,也就表明人的价值观念与人生哲学直接或间接导致生物入侵。因此,防治生物入侵首先是防止和严禁外来物种引进,这就必须解决意识和理念问题,也就是哲学问题。所谓奥卡姆剃刀原则是指“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体”,人们盲目的引进外来物种以满足自身的需求,追逐自身利益的后果便是给生态系统增加了不必要的负担,最终不仅损害了生态系统,而且也限制了自身的发展。因此需要人们遵循“自然剃刀”的原则:如无必要,尽量不要对生态系统实施人为的干预。当然,自然剃刀原则并不指让人们永远不要干预自然界,当人类自身发展受到严重威胁时,我们有权利提出自己的生态性要求——人类的生存权,这样就给原则中蕴含的“必要的人为干预”作出相对确定的界定——为了确保人类成员生存权利而作出的人为的干预。该原则并不是要求人类回到没有生命保障的原始社会,而是要求人类在满足自身成员的生存权后尽可能自然地生活。人类中心论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以人为中心,人是自然界的主体,人们肆意的破坏和践踏自然界,违背自然界规律过分的夸大人的主题的能动性。对于外界来说,人们的这些行为展现的更多的是消极的主体能动性,比如工业废气、燃烧秸秆等引发的大气污染、气候变暖、海洋污染、土地荒漠化、固体废物的污染等。世界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都为人们所利用,成为一种手段和方式,其价值判定在于是否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达尔文曾经说过:“检验一个人是否真正文明的标准,就是他扩展其同情或道德的程度。”尊重自然界的同时,自然界也会相应的尊重你。认识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更非自然的主人或主宰,必须尊重自然法则、服从自然规律。
(二)生物入侵与中庸之道
儒家提倡的中庸主要指德性生于天性而成于习惯,人们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和习惯,才能达到一种至诚至善,一种天人合一的人生状态,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避免过于不及,始终保持中庸之道。人们在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过程中,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寻求一种合理的状态。而西方哲学中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一个人能以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态度来对待激情,这就是美德。他的中庸之道主要指他的政治学的见解,他既反对少数寡头的专制制度,也反对平民掌权的民主制度,他认为国家的政权应该由中产阶级掌握,因为这些人最容易“遵循合理的原则。”由奥卡姆剃刀原则所引申出来的“自然剃刀”所描述的如果没有必要切勿增加对自然界不必要的干预,也就是要警示人们在与自然界相处的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把握适度原则,与自然和谐相处,坚持可持续的发展观。中庸之道所提倡的“天人合一”要求人们达到一种至诚至善的境界,换句话说也就是“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中庸》第二十二章)的境界。人们要想达到这种境界,须独善其身,自己管控自己的行为,做正确的事和正确的做事相结合,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人们自觉地修善自身与自然界和谐相处,不能为了一己之私比如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盲目的引进外来生物,从而导致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三)生物入侵与自然无为
老子曾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第25章),所谓道法自然就是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回归自然本质,达到一种至上的精神境界。庄子也曾经说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是故圣人无为,大圣不作,观于天地之谓也”,这里所说的无为指的是自然无为,人在与自然相处时,一方面要发挥一种自然的天性,促进自然不断演化;另一方面也要树立一种深层生态伦理主义的观念,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怪圈,从而走向生物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实在观和价值观,在自然界中实现一种本我和自我的“理性无为”。这种自然无为直接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整体主义思想。相反,生物入侵从道法自然这个层次来看,是一种人类中心主义的体现,人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价值,突破无为转向“有为”,刻意引进外来生物,打乱了本土的生态秩序,反而对人类本身、社会和自然界造成严重危害。这就需要人们树立深层生态观,用道法自然的思想约束自身。
三、结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如果你不能改变旧有的思维方式,你也就不能改变自己当前的生活状况。”当你用奥卡姆剃刀改变你的思维时,你的生活将会发生改变。在运用奥卡姆剃刀时应牢记爱因斯坦的一句著名的格言:万事万物应该都应尽可能简洁,但不能过于简单。人们在看待生物入侵这个问题上,应该进行必要的反思,虽然引进外来物种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人类的发展,但对于引进后带来的一系列生态、法律等问题欠缺考虑,人们有目的的为了些许价值盲目的引入外来物种,在一定程度上是破坏了自然生态的平衡。站在哲学的角度去思考这一问题,从思想根源上减少盲目的引进,并同中庸之道和自然无为相结合,不断地提升人们自身的修养,从而达到一种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完善,从哲学中领悟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生物入侵;防治对策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人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1.1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倍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光肩星天牛是原产于亚洲的极具破坏性的林木蛀干害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该种害虫随木质包装材料进入美国.到1998年8月,它已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纽约、华盛顿等14个州的仓库中校发现,在芝加哥、纽约等地的野外也发现了该物种.光肩星天牛在美国没有已知天敌,会对美国遍地种植的枫树和果树造成危害.如果它在美国得以长期繁衍,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380亿美元。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近1370亿美元.
1.2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1.3生物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如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由于外来船只受到污染的水倾倒在秘鲁港所引起的。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约1万人死亡;脉草、三裂叶脉草现已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疯牛病”最早于1986年在英国发现。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病牛或病羊的尸体被加工成了动物饲料,从而引起疾病大规模传播。1996年3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疯牛病有可能传染给人。
1.4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学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参加第五届生物多样化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专家们警告说,外来物种给生物多样化造成的破坏,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生物生存环境的缩小和丧失。比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阶、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hm2;脉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2生物入侵危害产生的原因
2.1盲目引种
并不是所有的物种迁移或引入都会产生危害,而且许多新品种的引入确实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1859-1900年间,澳大利亚笔尾松鼠被引入新西兰,就成为了新西兰毛皮业的财富之源;然而,大多数的引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水葫芦,主要是为猪提供饲料的。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芦饲料,其投入与产出已经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争抢的水葫芦,如今便异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环境公害。专家认为盲目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业
一是海洋垃圾:随废弃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并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据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软体动物、蛀船虫、珊瑚虫这些寄居类动物如今正附着在漂浮的垃圾上漂进新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物种造成危害,并开始改变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学家巴恩斯表示,能使海水结冰的温度可能是阻挡外来物种入侵南极洲的主要屏障,而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削弱了阻挡外来生物的天然海水屏障,情况就将更加严重。二是海洋压舱水的排放:20世纪初,压舱水代替了固体压舱物,这无意中为水生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散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轮船变成了一个满载各种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输送货物时,不断地运输和储存这些水生生物。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与压舱水直接相关的异地种侵入事件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时有发生。
2.3旅游业
很多的物种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携带而引起的,游客从全球各地带来各种的物种,其中就包括有异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些物种被游客有意无意地留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中,对当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4国际贸易
最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车船飞机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进了鲜活植物产品贸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入侵的机会。例如美国白娥入侵亚洲,就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国原木大量倾销日本,美国白蛾也就由此进入亚洲,进入中国;松材线虫传人中国、光肩星天牛(ALB)传人美国等都是由于国际贸易而引起的。同时种苗产业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频繁更加快了病虫的入侵与扩散。3防治生物入侵的技术措施
3.1清除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例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侵略性。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所以这种措施在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3.2防治对策
3.2.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
检疫是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出或传人某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14世纪中叶,欧洲的威尼斯共和国为阻止黑死病、霍乱、黄热病等疫病传人本国,对要求人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了进港前一律在锚地停滞、隔离40d的防范措施,后来逐渐运用到阻止动植物外来种传播方面,出现了动植物检疫.1994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最终达成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已成为一部国际检疫法。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共检疫国内外参展植物763批次、683140株,草坪165279m2,肥料8100kg,木包装7件.截获有害生物162批次,发现有害生物160多种,并进行了及时的处置。
3.2.2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
美国夏威夷为了消灭害虫,从非洲南部引进了一种玫瑰色蜗牛,谁知55年后,它竞将15—20种土生土长的蜗牛伙伴消灭得干干净净。为了改善牧草的营养结构,美国西部引进了纤维含量较高的胡枝于,结果它疯狂地繁殖、蔓延,致使原本能养活9万头奶牛的牧场寸草不生,最后被荒弃不用。在中国的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大面积种植的巴西橡胶林,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亿株,40多万公顷。大面积的天然林被毁,代之以巴西橡胶占绝对优势、土壤板结、物种多样性匠乏的生态系统。
所以这些出于良好愿望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提示人们,在进行人为引种前必须认真作好全面的生态评估,并进行引种后的跟踪监测。
3.2.1化学防治
对外来物种的化学防治(包括诱饵、驱赶剂和毒药)通常被认为不可取,因为众所周知的广谱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但据美国国会透露,有一些新型化学杀虫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起作用,不会影响人类健康。但是,这些化学杀虫剂非常贵,而且需要反复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化学防治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有效可取。
3.2.2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例如,在佛罗里达,手工除蜗牛就是根除非洲大蜗牛时使用的方法。然而,大多数外来物种无法用机械防治(如小昆虫和地穴动物),而且,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想象。
3.2.3生物防治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生物入侵;防治对策
外来入侵物种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为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的损害或影响的物种。
这些入侵物种疯长成灾,侵入草场、林地和荒地,很快形成单种优势群落,导致原有植物群落的衰退。外来入侵种在当地定植、扩展并产生一定影响的过程或现象称为生物入侵。它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影响人类健康、农业潜力、生态系统平衡、生物多样性保护,并且随着全球性贸易的发展、对外开放、全球变化以及土地使用模式的改变会愈发严重。
1.外来生物入侵现状
据统计,美国每年因生物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的损失为1300亿美元,南非为800亿美元。这些外来生物的入侵给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社会经济造成巨大危害,仅对我国农林业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就高达574亿元。而生物入侵的危害又是多方面的。
我国一直是深受外来有害生物危害的国家。棉花枯黄萎病20世纪40年代初从美国入侵我国,现已发生266.67万hm2,每年至少损失皮棉10万t。近20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不断增加,已难以准确回答到底有多少外来物种传入我国,有多少已建立种群并带来危害。我国对外来入侵种类的调查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依据文献资料对农田、牧场、水域等生境的植物进行了初步统计,发现至少有58种外来植物对我国农林业带来了危害。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来人侵动植物危害日益猖獗,我国加紧了防治工作。对外来害虫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和美洲斑潜蝇以及外来有害植物水花生、水葫芦、脉草和紫茎泽兰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但由于目前国家针对外来人侵种没有制订具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条例,各地在防治这些入侵物种时缺乏必要的技术指导和统一协调,虽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金,但有的防效并不理想。已传人的入侵物种继续扩散危害,新的危险性入侵物种不断出现并构成潜在威胁。
1.1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生物入侵倍受各国政府关注的首要原因是它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光肩星天牛是原产于亚洲的极具破坏性的林木蛀干害虫.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该种害虫随木质包装材料进入美国.到1998年8月,它已在加利福尼亚、佛罗里达、纽约、华盛顿等14个州的仓库中校发现,在芝加哥、纽约等地的野外也发现了该物种.光肩星天牛在美国没有已知天敌,会对美国遍地种植的枫树和果树造成危害.如果它在美国得以长期繁衍,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380亿美元。仅美国每年因外来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近1370亿美元.
1.2生物入侵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疯长成灾,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的死亡。更可怕的是许多入侵物种,在新的环境中可能出现基因突变,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
1.3生物入侵直接威胁到人类的健康与安全
如1991年美洲爆发的霍乱,很可能是由于外来船只受到污染的水倾倒在秘鲁港所引起的。这次霍乱使100多万人受到感染,约1万人死亡;脉草、三裂叶脉草现已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华东和华中的15个省市,它的花粉就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的主要病原物;“疯牛病”最早于1986年在英国发现。科学家推测,可能是病牛或病羊的尸体被加工成了动物饲料,从而引起疾病大规模传播。1996年3月,英国政府正式承认疯牛病有可能传染给人。
1.4生物入侵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化学污染引起的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重视,但最近几年生物入侵对多样性的影响又成为一个主要的问题。入侵物种破坏了复杂的生态系统,降低了生物多样性,使濒危动植物受到侵害,外来物种中的动植物与本地种杂交,改变了当地的遗传多样性与完整性。参加第五届生物多样化公约缔约国大会的专家们警告说,外来物种给生物多样化造成的破坏,其严重程度仅次于生物生存环境的缩小和丧失。比如,原产中美洲的紫茎泽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原有植物群落迅速衰退、消失。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阶、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每年达150万hm2;稻水象甲、非洲大蜗牛、美洲斑潜蝇等农业入侵害虫每年超过140万hm2;脉草、飞机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对本地生物多样性和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威胁,已经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2生物入侵危害产生的原因
2.1盲目引种
并不是所有的物种迁移或引入都会产生危害,而且许多新品种的引入确实解决了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1859-1900年间,澳大利亚笔尾松鼠被引入新西兰,就成为了新西兰毛皮业的财富之源;然而,大多数的引种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却给人类带来了更大的灾难。例如,20世纪50年代我国引入水葫芦,主要是为猪提供饲料的。随着饲料工业的发展和生猪喂养方式的改变,再采用含水量高、食用成分少的水葫芦饲料,其投入与产出已经不成正比,于是昔日人人争抢的水葫芦,如今便异化成了避之不及的环境公害。专家认为盲目引种是造成生物入侵的最主要的原因。
2.2海洋业
一是海洋垃圾:随废弃的塑料和其他人造垃圾漂浮的海洋生物每天都在向南极洲和一些热带岛屿进犯,并对当地的物种造成威胁。据海洋生物学家表示,软体动物、蛀船虫、珊瑚虫这些寄居类动物如今正附着在漂浮的垃圾上漂进新的地区,对那些地区的物种造成危害,并开始改变那里脆弱的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学家巴恩斯表示,能使海水结冰的温度可能是阻挡外来物种入侵南极洲的主要屏障,而如果全球气候变暖削弱了阻挡外来生物的天然海水屏障,情况就将更加严重。二是海洋压舱水的排放:20世纪初,压舱水代替了固体压舱物,这无意中为水生生物在世界范围内的散布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轮船变成了一个满载各种微型生物的“水族箱”,它们在世界范围内输送货物时,不断地运输和储存这些水生生物。由于一些尚不清楚的原因,越来越多的与压舱水直接相关的异地种侵入事件在20世纪的最近几十年里时有发生。
2.3旅游业
很多的物种入侵是由于旅游者的携带而引起的,游客从全球各地带来各种的物种,其中就包括有异地的植物、动物、微生物。这些物种被游客有意无意地留在当地的生存环境中,对当地的生物入侵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2.4国际贸易
最近10余年来,随着全球贸易额的不断增加、国际运输的集装箱化和车船飞机的速度加快及大型化,促进了鲜活植物产品贸易,也最大程度地增加了有害生物存活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有害生物在国际间传播入侵的机会。例如美国白娥入侵亚洲,就是由于在二战后,日本木材奇缺,美国原木大量倾销日本,美国白蛾也就由此进入亚洲,进入中国;松材线虫传人中国、光肩星天牛(ALB)传人美国等都是由于国际贸易而引起的。同时种苗产业国际化与国际交流频繁更加快了病虫的入侵与扩散。
3防治生物入侵的技术措施
3.1清除
当某一物种初到新地时,试图全面根除是可能的。这种手段虽然极端,但已经被南非的很多国家采用了。例如世界范围内的鼠害,到目前为止,世界上有80多个岛屿已经清除了老鼠。但大多数情况下,试图清除是行不通的。因为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告系统来报告入侵物种的到来,很少有相应的专门小组执行有效的根除计划。而且,没有一个国家建立了完整的数据系统来确定是否新引进了某一物种,并且这一物种是否有侵略性。然而,我们都知道,只有在发现及时,立即采用有效手段和全面参与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根除入侵物种。所以这种措施在实施时有很大的局限性。
3.2防治对策
3.2.1实行全面检疫,阻止外来种的偶然入侵
检疫是为防止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出或传人某个国家或地区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14世纪中叶,欧洲的威尼斯共和国为阻止黑死病、霍乱、黄热病等疫病传人本国,对要求人境的外来船舶和人员采取了进港前一律在锚地停滞、隔离40d的防范措施,后来逐渐运用到阻止动植物外来种传播方面,出现了动植物检疫.1994年乌拉圭回合贸易谈判最终达成的(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已成为一部国际检疫法。1999年在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我国共检疫国内外参展植物763批次、683140株,草坪165279m2,肥料8100kg,木包装7件.截获有害生物162批次,发现有害生物160多种,并进行了及时的处置。
3.2.2采取全面的生态评估和监测,防范引进品种的入侵
美国夏威夷为了消灭害虫,从非洲南部引进了一种玫瑰色蜗牛,谁知55年后,它竞将15—20种土生土长的蜗牛伙伴消灭得干干净净。为了改善牧草的营养结构,美国西部引进了纤维含量较高的胡枝于,结果它疯狂地繁殖、蔓延,致使原本能养活9万头奶牛的牧场寸草不生,最后被荒弃不用。在中国的海南、广西和云南南部大面积种植的巴西橡胶林,种植面积最大时达到1亿株,40多万公顷。大面积的天然林被毁,代之以巴西橡胶占绝对优势、土壤板结、物种多样性匠乏的生态系统。
所以这些出于良好愿望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提示人们,在进行人为引种前必须认真作好全面的生态评估,并进行引种后的跟踪监测。
3.2.1化学防治
对外来物种的化学防治(包括诱饵、驱赶剂和毒药)通常被认为不可取,因为众所周知的广谱杀虫剂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但据美国国会透露,有一些新型化学杀虫剂只对某一种或几种害虫起作用,不会影响人类健康。但是,这些化学杀虫剂非常贵,而且需要反复使用,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所以化学防治也只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才有效可取。
3.2.2机械防治
机械防治有些时候是可行的。例如,在佛罗里达,手工除蜗牛就是根除非洲大蜗牛时使用的方法。然而,大多数外来物种无法用机械防治(如小昆虫和地穴动物),而且,机械设备的成本很高,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可想象。
3.2.3生物防治
无论是从生态角度还是经济角度,生物防治被认为是继化学防治和机械防治之后最有吸引力的方法。现在我国泛滥的水葫芦,生物学家也找到了一种水葫芦的天敌——象甲。专家在实验室中发现:被放置了象甲的水葫芦,植株明显变小、叶子变小、茎干变细、分支减少,水葫芦的整个生长过程受到抑制。但象甲吃完水葫芦后,是否还会去吃其他的植物,是否会造成再次“引狠人室”?然而,生物防治确实是目前生物学家想到的最合理的方法,当然它的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向言词,彭少麟.生物入侵及其影响.生态科学,2001(20):68-73
[2]李博,徐炳声.从上海外来杂草区系剖析植物入侵的一般特征.生物多样性,2001,9(4):446-457.
[3]乔勇进,张敦论,张强.试论生物入侵的“生态安全”及相应对策.防护林科技,2001(51):41-43.
[4]白希尧,白敏冬.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灾害和治理方法的研究.自然杂志,2002(24):223-230.
[5]丁建清.外来生物的入侵机制及其对生态安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02(4):16-20.
[6]梁忆冰.植物检疫对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防御作用.植物保护,2002(28):45-48.
[7]陈兵,康乐.西部大开发过程中生物入侵风险分析.环境保护,2001,(12):30-31.
[8]徐承远,张文驹.生物入侵机制研究进展.生物多样性,2001,9(4):430-438.
[9]张林艳,叶万辉.生态空间理论及其在生物入侵研究中的应用.地球科学进展,2002(17):588-594.
[10]向言词,彭少麟.植物外来中入侵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生态学报,1999。19(4):560-566.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4篇
知识能力
1.积累词语,掌握“劫掠、栖息、藩篱、归咎”等词的读音及词义,理解“在劫难逃、五彩斑斓、束手无策、物竞天择、无动于衷”等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2.了解文中介绍的生态环境知识,了解生物入侵者的有关情况。
3.分析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设计阅读题目指导学生自读,并做必要的点拨;通过多种形式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生物入侵者”,增强防范意识,为建设家园,保护家园而努力。
【重点难点】
1.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文章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2.如何看待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教学设计】
一、导语设计
1.据光明日报(2000年6月12日)报道,深圳西南海面上的内伶仃岛,一种产于中、南美洲的“植物杀手”薇甘菊在迅速蔓延。它们宛如一张张巨网,黑压压地笼罩在美丽的荔枝树、芭蕉树、相思树上。树木因为沐浴不到阳光而无声无息地死去,鲜花和绿草因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枯萎,岛上的土地正蜕变成荒原,素有“植物天堂”美誉的内伶仃岛,可能会被薇甘菊毁于一旦。那么薇甘菊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走进梅涛的《生物入侵者》去寻找答案。
2.梅涛:博士生导师,1962年11月出生于江西省南城县。1982年7月获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系精密机械工程专业学士学位,2001年12月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与机械工程系博士学位。1982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工作,其间担任过:传感技术研究室副主任,传感系统工程研究中心主任,1999年5月至现在任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曾任中国科学院青年联合会副主席,中国自动化学会机器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电子学会高级会员,863航天领域遥科学及空间机器人专家组咨询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微电子机械系统传感技术机器人学。63篇,其中被SCI、EI收录15篇,出版专著2部。获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2项。
二、整体感知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劫掠lüè栖息qī藩篱fān归咎jiù斑斓(bān)(lán)失衡(héng)
束手无策: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都没有。
在劫难逃:命中注定要遭受祸害,逃也逃不脱。现在借指坏事情一定要发生,无法避免。
物竞天择:生物相互竞争,能适应自然的被选择存留下来。
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
无动于衷(zhōng):心里一点也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
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说明本文所介绍的有关生物入侵者的知识。(不少于5个要点)
生物入侵者是指原本生活在异国他乡、通过非自然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中的“移民”。生物入侵者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们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对被入侵的其他物种以及物种的多种性构成极大的威胁。
3.生物入侵者是通过什么途径入侵的呢?为什么会增多呢?
由于日益繁荣的国际贸易,生物入侵者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偷渡”入境;此外,跨国宠物贸易也为“生物入侵者”提供了方便。
目前,生物学和生态学界对生物入侵者有不同态度:一部分人认为,人类不应该过多地干预生物物种的迁移过程,失衡是暂时的,经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可以制约“生物入侵者”的危害,达到新的生态平衡;另一部分人认为,人类必须干预“生物入侵者”,听任“生物入侵者”自由发展,自然界物种的多样性会受到严重破坏,会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造成严重危害。世界各国对“生物入侵者”都在采取相应的措施。
4.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1-1)引出话题:介绍什么是生物入侵者。
(2-4)摆出现象:举例说明什么是生物入侵者及其危害。
(5-5)探究原因:分析造成生物入侵者增多的原因和途径。
(6-7)揭示态度:写生物学家和生态学界对待生入侵者的不同态度。
(8-8)采取措施:写目前世界各国采取相应的措施。
这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说明事理的。文章从解释“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入手,接着摆出现象,介绍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危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用,再探究原因,最后讨论对策。基本上是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展开的。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列数字。例如:“从二战至今,关岛本地的11种鸟类已有9种被棕树蛇赶尽杀绝,仅存的两种鸟类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减,随时有绝种的危险。”这个数字的变化清楚地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危害。再如:“仅在美国,每年由‘生物入侵者’造成的经济损失就高达两千多亿美元”,这个数字表明“生物入侵者”对人类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补充强调:数字的运用,使语言十分准确,符合说明文的科学性特点。此外副词的恰当选用也增强了文章的准确性。如“仅”“就”等词。)
举例子。举例子是为了支撑观点,使之更具有说服力。例如:举出蒲公英和山间溪水中的鱼虾的繁殖时间和空间跨度非常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在人类文明的早期,陆路和航海技术尚不发达,自然界中的生态平衡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这种说法;举出欧洲斑贝、亚洲天牛和南美洲的红蚂蚁对北美洲的入侵,有力地说明了“生物入侵者”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危害;举出棕树蛇几乎灭绝关岛鸟类的例子,说明“生物入侵者”对自然生态的破坏;举出新鲜水果和蔬菜、跨国宠物的例子,是为了说明“生物入侵者”的人为的原因;举美国众议院通过加强对可能夹带外来物种的交通工具的跨部门监控议案的例子,说明目前世界各国对待“生物入侵者”都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打比方。例如:“生物入侵者”这个概念本身就具有比喻意义,它告诉人们这一类“入侵者”的行为,会给人类与自然带来危害;把登陆北美的欧洲斑贝比成“偷渡者”,它们在不知不觉中登上北美大陆,并悄悄给人类造成危害;把害虫随贸易途径传遍全世界比喻为“搭乘跨国贸易的‘便车’”。这些比喻使说明更形象、更生动、更能吸引读者。
(强调:生物入侵对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陌生。作者采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深入浅出,达到推广科普知识的目的。此外还有词语的运用也有类似效果。如“啸聚山林”等)
三、质疑探究
1.如何理解在物种迁移过程中的“人为干预”?
生物种类的自然繁衍和迁移,是非常缓慢的,并受空间跨度的限制。但是如果这种迁移是由于人类的跨地域活动造成的,那造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所以在防止“生物入侵者”时,应充分考虑“人为干预”。
2.为什么在形成“生物入侵者”的过程中,强调“不受同类的食物竞争”和“不受天敌伤害”这两个条件?
生物的自然存在和发展,是有一定规律的,那就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某一地区的物种都是当地生物链的一环,经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形成一种平衡状态。如果由于人为的干预打破了这种平衡,等于破坏了生物链的平衡状态,就可能产生两种后果:一种是经过一个较长时期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另一种就是产生“生物入侵者”,给当地生态和人类生活带来危害。
3.你知道还有哪些“生物入侵者”吗?你在生活中发现过生物入侵的现象吗?
①在我国,一种南美水生植物——水葫芦极大地减少了昆明滇池的水面积,当地气候明显干燥,湖中的68种鱼已有38种不复存在。
②在西欧,一种北美虾病正在侵袭当地虾,造成当地虾在许多河流中消失。
③在地中海和亚得里亚海,一种太平洋海藻覆盖了3000公顷的海底。
④从东部非洲到印度太平洋地区,一种来源于南亚的ALANG草侵入了数百万公顷的热带森林,严重影响了当地树木的自然更新。
⑤澳大利亚的一种可能来自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致病真菌自1920年侵入以来,导致数千公顷的森林被毁。这种真菌对四分之三的植物有害,包括高大的树种和矮小的灌木。
⑥在新西兰,一种来源于澳大利亚的夜间活动的袋鼠,估计每晚可吃掉21吨当地的森林。
⑦来源于巴布亚新几内亚地区的棕色树蛇,使太平洋关岛上11种鸟和一些蜥蜴、蝙蝠在野外绝迹。
⑧2002年2月21日《每日新报》报道:国家质检总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日前联合公告,宣布暂停从菲律宾进口凤梨、香蕉种苗等香蕉穿孔线虫寄生植物,一经发现,一律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①一枝黄花有可能让我们的省城“尽带黄金甲”,薇甘菊将吞掉伶仃岛,水葫芦欲死云南滇池,飞机草要霸占西双版纳,大米草在毁掉海边滩涂……据统计,我国已有外来杂草107种,外来害虫32种,病原菌23种,每年造成农林业经济损失达574亿之多。(展示我国的一些生物入侵情况)
⑧来自亚洲的天牛和红蚂蚁,前者疯狂破坏芝加哥和纽约的树木,后者专门叮咬人畜,传播疾病。(展示部分图片)
以前提到环保,人们头脑中闪现的往往是荒漠遍野、浊水横流、乱砍滥伐等情景。而对于“生物入侵”这个概念,就比较陌生了。虽然人们总是能够听到或者看到有关口蹄疫、疯牛病和艾滋病的消息,但往往很少与生物入侵联系起来,其实这些就是生物入侵者。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生物入侵”已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严峻课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对这一现象予以关注,为抵御和防治生物入侵贡献我们的一分智慧和力量!
四、课堂小结
1.《生物入侵者》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条理清晰,说明方法得当,是一篇规范的说明文,写法值得我们初学写作者借鉴。文中介绍的有关生物污染的知识,应学会运用,提高防范意识,加强生态意识,了解当地自然风景的价值,抵抗外来生物的侵入。
2.利用网络搜寻有关生物污染的信息,并加以整理,讲给同学们听。
3.阅读《灯光污染》,回答问题。
灯光污染
西方一位环境学家曾经提出了这么一个论点:人类在创造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在毁灭这个世界。他的话不免有些悲观,但也合乎事实。煤的发掘,石油的开发显著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但不久以后,人们发现城市被尘雾所笼罩了,河流被油污所侵染了。
同样,当爱迪生的电灯第一次闪现出那划时代的光芒后,几代人都沉浸在欢呼雀跃之中,千万个不夜城诞生了。对着那灯火辉煌的景象,人们不禁赞颂:天上银河落人间。然而当学生开灯夜读的时候,当工人挑灯夜战的时候,当市民沉浸在节日之夜的灯海之中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过,这给人类以光明的灯光也会成为一种污染?
1950年,英国一架运输机在夜间着陆时,误把一段高速公路的路灯认作机场跑道的指示灯,从而导致一场机毁人亡的惨剧。
在智利,一位老人由于窗外工地上的“小太阳”整夜整夜地直射卧室,弄得晚上不得安眠而导致精神失常,跳楼身亡。
至于夜间行车,由于对面驶来的汽车的灯光使驾驶员眩目而引发的交通事故,则不计其数了。
由于没有科学地、合理地使用灯光,而使灯光成了一种污染,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很大的,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
这种污染产生的原因一般有以下两种:
一、亮度过大,超过正常工作、生活所需量。平时人们所用的灯光亮度大约是80~120勒克司,当光亮度过高,超过180~200勒克司,就会对人的眼睛有害,引起近视、失明等病症,甚至会带来精神上的刺激;
二、光源分布不合理。前面提到的夜航飞机失事就是由此而导致的。
为了消除灯光污染,人们针对灯光污染产生的原因,采取了很多措施。例如规定了日常生活用灯亮度最高指数,就是保护人体健康措施之一;在必需大亮度的生产环境中,给作业者配以防眩镜也是很好的方法。在汽车上安置双焦防眩照明灯,大大降低了与此有关的交通事故发生的次数。
当今,人们对以前较为忽视的光源分布的合理性有了很多的认识。在西欧一些国家,政府把防止光的分布性污染的条例载入了环境保护法中。对医院、居民住所、旅馆等设施附近的光源分布作出了合理的安排,根据不同情况,规定了它们集合亮度的最大值。
随着人们对环境意识的不断增强,光污染问题也在逐步得以解决。此外,军事专家还变废为宝,把光污染作为战略防御的一种策略,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正如泰晤士河由浊转清一样,光的污染问题一定会得到彻底的解决。因为人类不但善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更善于保护这个美好的世界,使它更加辉煌灿烂。
1.本文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参考答案:
1.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采用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它通过运输机坠毁、老人精神失常、因灯光眩目而引发的交通事故等特殊实例,阐明灯光污染产生的原因,而且提出了解决办法。基本上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安排说明材料。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外来物种入侵的三种危害:生态危害;健康危害; 经济 危害,针对江苏外来物种入侵的当前状况,提出了通过加强已入侵生物的治理和控制,防止其进一步蔓延扩散,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的预防的防治对策。
一、引言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近年来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更是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等趋势。
目前在江苏境内,就已经发现了91种外来物种的入侵行为。环保总局公布的16种最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物种中,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莲子草、豚草、毒麦、互花米草、飞机草、凤眼已经在江苏蔓延。
二、外来生物入侵的危害
(一)外来入侵种的生态危害
在 自然 界长期的进化过程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将各自的种群限制在一定的栖境和数量, 形成了稳定的生态平衡系统。当一种生物传入一新的栖境后,如果脱离了人为控制逸为野生,在适宜的气候、土壤、水分及传播条件下,极易大肆扩散蔓延,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破坏本地动植物相,危及本地濒危动植物的生存,造成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1、竞争、占据本地物种生态位,使本地种失去生存空间
在广东,薇甘菊往往大片覆盖香蕉、荔枝、龙眼、野生桔及一些灌木和乔木,致使这些植物难以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而死亡;在上海郊区,北美一枝黄花往往形成单一优势群落,致使其它植物难以生长。
2、与当地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杀死当地物种,影响本地物种生存
外来鱼类通过与土著鱼竞争食物并吞食土著鱼卵使土著鱼种类和数量减少的例子很多。如洱海原有17种土著鱼种,引入了ctenogobius cliffordpopei等13种外来鱼,但目前已有5种土著鱼如洱海特有鲤鱼和裂鳆鱼处于濒危状态;泸沽湖中麦穗鱼等外来鱼种也造成了裂鳆鱼的绝迹。
3、分泌释放化学物质,抑制其它物种生长
豚草可释放酚酸类、聚乙炔、倍半萜内脂及甾醇等化感物质,对禾本科、菊科等一年生草本植物有明显的抑制、排斥作用。薇甘菊也可分泌化感物质影响其它植物生长。
4、通过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使依赖于当地物种多样性生存的其它物种没有适宜的栖息环境
水葫芦在河道、湖泊、池塘中的覆盖率往往可达100%,由于降低了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生动物死亡。据对沈阳等八城市的荒山、河滩、铁路、公路两旁等多种栖境调查,豚草优势度为0.85~1.0,群落多样性为0~0.62。由于薇甘菊排挤本地植物,广东内伶仃岛上的猕猴缺少适宜的食料,目前只能借助于人工饲喂。飞机草在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的蔓延已使穿叶蓼等本地植物处于灭绝的边缘,依赖于穿叶蓼生存的植食性昆虫同样处于灭绝的边缘。
5、破坏景观的自然性和完整性
明朝末期引入的美洲产仙人掌属(opuntia)4个种分别在华南沿海地区和西南干热河谷地段形成优势群落。在那里原有的天然植被景观已很难见到。有的入侵种,特别是藤本植物,可以完全破坏发育良好、层次丰富的森林。禾草或灌木入侵种占据空间后,其它的乔木无法生长。许多外来入侵种使植被破坏,变成层次单一的低矮植被类型。
6、影响遗传多样性
有些入侵种可与同属近缘种、甚至不同属的种(如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可与假蓍紫菀aster ptarmicoides)杂交。入侵种与本地种的基因交流可能导致后者的遗传侵蚀。
值得注意的是,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不同,外来入侵物种对环境的破坏及对生态系统的威胁是长期的、持久的。当一种外来物种停止传入一个生态系统后,已传入的该物种个体并不会自动消失,而大多会利用其逃脱了原有的天敌控制的优势在新的环境中大肆繁殖和扩散,对其控制或清除往往十分困难。
(二)外来入侵种对健康的危害
外来种对人类健康还可构成直接威胁。豚草花粉是人类变态反应症的主要致病原之一,所引起的“枯草热”对全世界很多国家的人类健康带来了极大的为害,据调查1983年沈阳市人群发病率达1.52%,些外来动物如福寿螺等是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的中间宿主,麝鼠可传播野兔热,极易给周围居民带来健康问题。疯牛病、口蹄疫、爱滋病更是对人类生存的巨大挑战。
(三)外来入侵种对经济的危害
外来入侵种可带来直接和间接的经济危害。早在2000年,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结果就显示,外来入侵物种当年给 中国 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198.76亿元,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36%,其中对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9亿元,而对中国生态系统、物种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则高达1000.17亿元。
外来入侵动植物对农田、园艺、草坪、森林、畜牧、水产等可带来直接经济危害。 紫茎泽兰含有的毒素易引起马匹的气喘病,仅1979年在云南省的52个县179个乡,发病马5015匹,死亡3486匹,甚至造成“无马县”,。美洲斑潜蝇最早于1993年在海南发现,到1998年已在全国21个省市区发生面积达2000多万亩,目前在我国,每年防治斑潜蝇的成本高达4亿元。
外来生物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比如,大量的水葫芦植株死亡后与泥沙混合沉积水底,抬高河床,使很多河道、池塘、湖泊逐渐出现了沼泽化,有的因此而被废弃使用,水葫芦植株大量吸附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死亡后沉入水地,构成对水质的二次污染,尽管这些损失难以准确 计算 ,但却不容忽视。
三、外来生物入侵种的防治
(一)加强已入侵生物的治理和控制,防止其进一步蔓延扩散
1、对于已经严重入侵江苏的有害生物,要摸清情况,迅速建立外来入侵生物信息库(包括其分布、生物生态学特性、控制方法与技术、国外防治经验)等,并长期维持和更新信息,跟踪其 发展 蔓延和危害程度变化等情况,为其治理提供 科学 依据。
2、抓紧研究或寻找入侵有害生物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处理的技术和方法,可组织专门人员对国内外的相关工作经验进行搜集、整理和筛选,研究成果免费提供给广大群众。对资源化利用入侵有害生物的项目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3、同时,政府加大资金投入,组织人力物力对已经入侵的有害生物加以彻底根除。由环保部门牵头,组织农业、林业、卫生、科技等部门制定专门的工作计划,采用人力、机械或物理、化学以及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上述入侵有害生物进行灭活,同时要防止残体的后续影响。控制上述入侵生物继续蔓延的势头。
(二)加强对外来生物入侵的预防
1、由江苏省环保、农业、林业、卫生、贸易、海关、检疫等部门联合成立“防止生物入侵办公室”。由该办公室统一组织和领导全市的生物入侵防范工作,并负责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
由该办公室负责组织人力、物力,对江苏全省的生物多样性现状进行系统的调查,建立江苏生物物种数据库、典型生物群落数据库,乡土物种数据库、外来物种数据库等。并对每年新引入的物种和新发现的物种进行动态跟踪。
2、加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法规建设。尽快出台江苏省外来物种入侵条例,同时加强湿地保护相关法规如野生动物、植物、农业、林业管理等方面的立法,使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有法可依,切实加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
3、加强外来生物的监管。除海关和检疫部门要对入境的各种 交通 工具、旅行者携带的行李、各种货物加强检查外,需要建立严格的生物引种生态影响评价制度。需要进行生物引种的 企业 、个人和部门,必须对引种生物的生态影响进行评价,并提出科学合理的防范措施,提交影响评价报告书,经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后才能实施引进。对于擅自引进外来生物,造成严重后果的,应根据相关法规给以一定的处罚。国外引种时,引进和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应向环保部门进行申报、登记在环保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和检测机构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后,才能引进,同时引进和应用的单位和个人要对引进外来物种采取隔离或缓冲区等相应的防范措施,并进行环境监测和建立监测档案。
4、提高防治外来物种入侵意识,特别是提高各级领导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意识。进一步加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宣传加强 教育 。加强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宣传教育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任务,要充分利用一年一度的“六.五环境日”和 “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月”等活动,组织开展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宣传教育。同时,在中小学教材中增加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知识,让社会公众了解外来物种入侵,提高防治外来物种入侵的意识,使防治外来物种入侵工作逐渐步入健康有序发展的轨道。
5、各市在做好外来入侵物种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制定外来入侵物种防治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开展清除治理工作。要定期对辖区内外来物种引进和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当发现引进的外来物种是入侵物种时,应责令有关单位、个人立即停止引进活动,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和清除,同时向当地人民政府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通报有关情况。 自然 保护区、生态功能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生态环境特殊和脆弱的区域以及内陆水域等应作为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重点区域。
6、今后还要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基础和应用科学研究。特别要重视研究外来入侵物种入侵和危害机制、引进外来物种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外来物种控制技术,如生态环境恢复技术、生物防治、低污染化学防治生态替代、早期预警、遥感监测等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为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治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持,使防治工作更加科学有效。
7、要增加对外来入侵物种防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加强对外来入侵物种预防、控制和清除的资金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和完善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手段的能力建设,努力提高防治外来入侵物种的能力和水平。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6篇
据报载,在离曲阜孔庙3公里处,将建造一座占地4亩、高41.7米的哥特式建筑——基督教“圣三一堂”。去年7月,教堂举行了奠基仪式,有望在两年内建成。这一举措,引发了人们的诸多评议,许多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甲:这是世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有利于文化的交融……
乙:我不赞同,这简直就是一次“生物入侵”!
丙:不能简单化,孔子学院不也是走到了世界各地,各国文化皆有长短,关键是看你如何对待。
丁: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深深扎入大地的精神根须,这棵大树是不可能生机勃勃的。
……
就以上材料,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写作点拨】
这是一则论辩型材料作文。论辩型材料,给了多个人的论辩材料,其实是给了我们多个的观点。需要指出的是,这多个观点中,有的观点并不正确,有些观点还有交叉。另外,命题人往往还在众多的观点后使用省略号,意思是我们还可以针对相关事件有自己的观点。这么说来,论辩型材料作文,确实是开放型的材料作文,我们完全可以选择自己容易把握的观点来写,选择自己手头有材料佐证的观点来写。
曲阜孔庙3公里处,建一座基督教“圣三一堂”,甲认为是世界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有利于文化的交融,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文化交融是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举例来说,我们汉语中的成语特多,是汉语言中的精粹;但是,如果我们考察一番,便会知道其中有许多成语来自印度的佛教,比如五体投地、解铃还需系铃人等,还有一些来自基督教,比如三位一体、以牙还牙等,还有一些来自外国文学作品,比如火中取栗等。如果没有这些成语,我们的成语宝库怕是失色不少吧。
乙认为这是“生物入侵”,这个观点不正确。我们也可以写文章给以驳斥。其中丙就为我们提供了论据,我们可以使用。想一想,如果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像我们一样认为建立孔子学院也是“生物入侵”,那么280所孔子学院还能遍布全世界近90个国家和地区吗?显然不能。
丁认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了深深扎入大地的精神根须,这棵大树是不可能生机勃勃的。这个观点是正确的。我们论证这个观点时,在从正面论证后,还可以联系我们自身对国学对传统美德重视不够来谈,以增加文章写作的现实针对性。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7篇
1.抓首句
一个语段往往是相对独立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转承作用。
如果是记叙文首段,首句中大多数是概括全段内容或交待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如:《威尼斯》第一段首句是“威尼斯是一个别致的地方”,它是全文的文眼。“别致”二字准确地概括出了威尼斯的特点:
如果是议论文首段,首句常常是提出分论点。如:《崇高的理想》第二段的首句是“理想是有社会性、阶级性的”,它是该段的分论点。
如果是说明文首段,首句则往往指明对象的某一特征。如:《南州六月荔枝丹》第二段的首句是“成熟的荔枝,大多数是深红色或紫色”,它交待了荔枝成熟时的颜色。
2.抓中心句
语境中的句子不是按等同价值排列的,而是既有关键的中心句,又有作为附加成分的句子。分析时要迅速从大量的扩展句和叙述句中抓住中心句。如:《看云识天气》首段中的第一句”天上的云,真是姿态万千,变化无常。”它是本段的中心句, 概括了天上的云的特点。又如《琐忆》首段中的“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它是本段的中心句,概括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人格。
3.抓转承句
有的语段有几层意思,为了使层次间连贯紧凑,中间常用转承句或转承词。如:《生物入侵者》第四段中的“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的同时,也对被入侵地的其它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中的“生物入侵者在给人类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承上文,“对被入侵地的其它物种以及物种的多样性构成极大的威胁”启下文。
4.抓点睛句
有的句子在语段中能起画龙点睛的作用。如《珍珠鸟》中的“信赖,往往创造一种美好的境界。”又如:《风景谈》在每幅画面后面加上了一句或两句简短的议论,这些议论文字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5.抓警句
有的语段中的有些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如:《包身工》最后一句话:“黑夜,静寂得像死一般的黑夜!但是,黎明的到来毕竟是无法抗拒的。索洛警告美国人当心枕木下的尸首,我也想警告某一些人,当心着的那些锭子上的冤魂。”这组句子既蕴涵着作者对万恶的旧社会的无限愤激,又深刻地揭示了黑暗终将过去,黎明定会到来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警句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它是作者对于生活的高度提炼、概括,并进行逻辑推理的结果,领悟它的含义,有助于提高认识能力。
6.抓矛盾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如:孔乙己》最末一段中的“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此句表面看来矛盾,实际上是绝妙好辞,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7.抓感情句
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地表达出作者的喜怒哀乐和对事物的褒扬贬抑。如:《谁是最可爱的人》第三段中的“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作者直抒胸臆,热情歌颂志愿军战士。又如《阿长与山海经》中的最后一句“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表现的是鲁迅对阿长怀有多么深厚的感情。
8.抓特殊句
阅读语段时,有时会碰到一些特殊句式,只有弄清句式特点,才能够准确理解句意。如:《祝福》第三段中的“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句中的“空的”“下端开了裂”都是后置的定语,分别修饰“破碗”“竹竿”,它表明祥林嫂走投无路,沦为乞丐了。
9.抓修辞句
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要运用一些修辞格。如《荷塘月色》的第三段,比喻叠出,作者把荷叶比作的裙,把荷花比作明珠、星星,把荷香比作渺茫的歌声,这些比喻形象贴切,新颖生动。
10.抓尾句
语段中的尾句或概括总结上文,或留下余地让人思索,或饱蘸笔墨抒发感情。如:《背影》末段的尾句“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深切思念和无限热爱之情。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公共选修课;通识教育;学习兴趣;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1-0080-03
随着社会日趋开放,全球旅游和商贸活动日益频繁,物种随着人类迁徙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些外来物种有些为丰富人类物质生活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常见的西兰花、罗非鱼等经济物种;但是也有些给人类带来了无尽的烦恼,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部分生态环境永久性的破坏,比如凤眼莲、美国白蛾等入侵物种。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自改革开放以来,入侵物种事件频频发生,为了能够让当代青年大学生更多地了解我国外来物种的现状、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北京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系自2006年开始面向全校文理工科本科生开设了公共选修课“生物入侵”。
通识教育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中庸》主张做学问应“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论衡》指出“博览古今为通人”。19世纪初欧美学者有感于现代大学的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提出了通识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融会贯通的能力,自此世界各大学陆续开始重视通识教育。1945年,哈佛大学更是指出“没有通识教育,就没有大学”[1]。与专业教育不同,通识教育重在“育”而非“教”,没有硬性的专业划分,重在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挖掘不同个体身上的潜质与精神气质。
我们开设的“生物入侵”课程着眼于关注当前全球重视的热点问题――物种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内容通俗易懂,紧贴生活,旨在帮助同学们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到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人都能参与的公益行为,进而树立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2],切合通识课程的教育理念,因此在2013年被列入北京科技大学首批通识教育核心课程建设项目。
一、生物入侵课程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
自从2006年北京科技大学开设“生物入侵”公共选修课程以来,该课程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很高,常有学生反映选不上,希望能增加讲台,我们教师备受鼓舞,为了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边探索边思考,而且在前期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发现了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并且有些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国内其他高校中。
1.学生普遍存在对全校公选课重视程度不够的现象,有一部分学生人在课堂里却“一心二用”,处于隐形逃课状态;一些大四学生选修课程只是为了拿到学分,达到学校毕业的要求,功利思想严重。我们在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进行的学生问卷调查中发现,52.7%的同学表示自己在公共选修课上会看其他书或做其他科目的作业,而在这种情况下,29.3%的同学明确表示如果周围同学学习热情不高会严重影响公共选修课整体的课堂学习氛围。
2.选修课的课程种类有待增加。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选修课中学生们首先倾向于选择艺术鉴赏类课程(32.4%);其次是社会科学类课程,如伦理学概论、宗教通论等(28.1%);再次是自然科学类课程,如生物入侵、化学与社会等(25.4%);最后是就业实用类课程,如社交礼仪等(14.1%)。这一结果明确显示,学生倾向于选择与社会生活联系相对紧密、知识相对容易理解、学习压力较小的课程。但是目前的现状决定了增加选修课种类在我们学校实属不易,一方面北京科技大学是一所由工科院校转型而来的综合性大学,艺术类学科和社会科学类学科均尚在发展之中;另一方面由于本科生必修课课程的教学任务已然繁重,同时选修课几乎都安排在晚上,也造成了很多老师很难参与到选修课的教学中来。
3.选课制度有待优化,学生在选修课的上课时间上也有所倾向。在问卷调查中31.3%的同学反映学校的选课制度尚不完善,大多数同学通常情况下选不到自己真正满意和感兴趣的课程,只能退而求其次,能选上哪门就上哪门。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所选课程了解甚少,了解的程度也仅限于课程名称的猜测和学长的口耳相传。此外,由于本科生的专业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在选修课的上课时间上也有一定的倾向性,86.3%的同学更希望公共选修课的上课时间是在周二至周四的某个晚上,避免与周末相连。这一现象我们已经积极与学校教务处进行了沟通,希望学校相关部门能够不断倾听来自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信息,进一步完善现有公共选修课的选课制度和选课系统,同时在选课初期能通过一些“选课指南”等对学生选课加以指导,帮助学生选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课程。
由上可见,虽然通识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是大多数学生在当前的升学压力下依然很难对以公选课形式出现的通识课程投入必要的重视和相应的精力,作为任课教师为了保证公共选修课的教学质量,实现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这一通识教育的初衷,目前力所能及并且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就是通过教学改革来提高学生对于公共选修课的重视程度。
二、以激发学生跨学科学习兴趣为导向的“生物入侵”教学探索与实践
兴趣是学生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力,可以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我们的问卷调查中有57%的学生认可个人兴趣是影响选修课效果的主要因素。作为公共选修课,由于绝大多数学生是跨专业学习,并且该课程与学生今后升学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如果要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任课教师则只能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这一方面多想办法,使得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想学”。近些年来,我们在“生物入侵”教学中围绕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探索,并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一) 选择合理的授课内容,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并重
在早期的课程教学中,考虑到所授知识的完整性,我们在内容上参照了生物类专业低年级本科生的课程内容,只是在课程难度上做了大幅调整。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由于选课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他们在课堂上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消化能力也大不相同。大多数学生对于生物入侵的现象、学科的发展、生物入侵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比较容易理解,而对于生物入侵潜在的科学理论则很难消化。因此,根据选课学生知识结构的现状,我们陆续地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大幅度修改。
1.删除了晦涩难懂的外来种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对土著种的影响机制和枯燥的生物入侵方面的法律法规等内容的课堂教学,将这些部分以课件和列参考书目的方式介绍给学生,让有能力的学生选择性地学习。
2.简化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生物入侵形成的相关假说及外来物种适应性进化的遗传基础的介绍,在我们的调查问卷中,41.8%的学生理想中的公选课是“课堂有趣、内容丰富、能增长见识”,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穿插介绍大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外来入侵物种的实例,如水葫芦在中国南方的大面积爆发,增长学生的见识;通过播放相关的教学视频,如福寿螺入侵中国的过程及其危害,加深学生的理解;时刻注意课程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统一。
3.增加了生物入侵与人类疾病的介绍,从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发生的几次影响较大的疫情,如德国肠出血性大肠杆菌事件,几乎每年都爆发的沙门氏菌病、禽流感等为出发点,介绍这些疾病的致病生物、致病原因、传播途径、有效预防方法等。因为兴趣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如果想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我们着眼于学生的需求对课程内容也进行相应修改。近些年来,随着世界环境的恶化,流行性疾病的爆发日趋频繁,2003年发生在中国的SARS疫情历历在目,今年在非洲大面积爆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也时刻牵动着全世界人的心,随着中国与外界交流的不断深入,我们的学生不论今后在国内工作还是去国外求学,面临疫情的可能性都会随之增加,而这些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与外来物种入侵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我们在课程内容上将理论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旨在对学生今后的健康生活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让学生感到课上所学的知识是“活”的,是能够“学以致用”的,获得学习的成就感,进而还能够激发进一步的学习兴趣。
(二)采用多元化的授课方式,建立轻松的学习氛围,“寓教于乐”
在当今高校的教学活动中,为了能够有效地保证课堂教学的容量和节奏,越来越多的教师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大大减少了教师板书的时间,能够有效地扩充课堂教学的容量,并且可以在课件中添加大量生动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但是这种教学方式也存在一些弊端,如果教师过分依赖课件,可能会出现“照本宣科”的现象,而且教学速度的加快也会导致学生与教师的思路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如果学生过分依赖课件,就会诱发学生在课堂上的惰性而不专心听讲,而课下自学又困难重重的现象。
为了提高公选课“生物入侵”的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在采用多媒体课件的同时,结合通识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课程特点进行了一些改革。
1.多媒体课件中大量选用生动的图片,在文字上“惜墨如金”。因为我们的课程与生物有关,因此我们在课件中大量引用了生物物种和环境被破坏的图片直观清晰地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并以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进行解说加深学生的印象。而对于知识性较强的部分如入侵机制的介绍,在课件中只列出纲要性的文字,重点放在举例解说。因此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科背景零要求,学生都是通过比较直观的途径――看图片、听故事、常规的理解能力来获得知识,实现知识以趣味的方式进行传递,让学生能够更轻松地获取新知识。
2.针对性地选用视频教学方式,适当插播课程相关的纪录片等。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素材,以展现真实为本质,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在教授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时采用合适的纪录片不仅可以给一成不变的课堂教学带来变化,而且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更能够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联系。53.2%的同学认可教学视频对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转基因生物由于是人造生物,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性,因此也可能会转变为入侵生物,而目前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在国内备受争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在介绍转基因生物与生物入侵这部分内容时,就播放了两部从不同角度介绍转基因农作物的纪录片,而且一部是国内崔永元制作的纪录片,一部是国家地理制作的纪录片,通过提供足够多的转基因农作物方面的信息,允许学生从这些大量的信息中提炼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对转基因食品有更全面的认识,帮助大家今后在面对转基因食品时能够做出自己的选择。
3.增加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建立良好的课堂氛围。对于150名学生的公选课大课堂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并非易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以下策略。①“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问题”是教学互动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我们通常在播放教学视频之前会给同学们列出思考题,让学生在观看纪录片的过程中带着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思考,比如我们在给同学们播放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绿色空间”的系列与微生物疾病相关的纪录片时,就要求同学们通过观看纪录片回答以下问题:鼠疫、SARS、登革热、疯牛病等疾病的致病源是什么,这些疾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方式预防这些疾病。最后要求学生回答问题或者写下自己思考后的答案交上来。②主题是互动教学的“导火线”,在教学过程中提炼出一些适合学生思考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寻找答案、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比如我们在介绍中国的入侵物种时提出让学生周末或假期时在郊外远足的过程中寻找和发现北京外来物种的情况,拍下图片,到课堂上进行交流。有同学反映在颐和园门口发现有人在卖原产自美洲的鳄鱼龟,询问卖主后获知他就是在颐和园附近的水域中捕获的,因此估计鳄鱼龟已经进入北京水域;还有位来自北京的经管学院的同学把他在高中母校找到的一系列外来物种整理成幻灯片向同学们进行了详细介绍。这些环节并不会占用学生很多课外休息时间,但是学生通过类似的课外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外来物种无处不在,课堂与自己的生活距离如此之近,从而激发学生更浓厚的求知欲。③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展开有效的教学互动也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公选课和其他的课程类型不同,学生较多,且来自不同院系,而且教师与学生见面的频率更低。在这种情形下除了课堂上的互动外,任课教师更要合理利用课间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学习情况、对课程的体会和建议等,以获得学生的信任,从而有利于学生释放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实施灵活的考核方式,合理评价学习成果
学校对于公选课程的考核方式采取比较宽松的政策,所以我们根据课程本身的特点和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选用了四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对学生们进行合理的综合评价。期末开卷考试(60%)、课外实践部分(20%)、课堂随堂作业(10%)、常规考勤(10%)。开卷理论考试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所学的基础知识,为在今后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奠定基础,而且通过卷面考试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比较公平的评价,这种方式也获得了62.3%同学的支持和认可;课外实践部分鼓励学生走出课堂,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减少课外可能会比较占用时间的其他类型的作业,比如写论文等,我们采用了课堂随堂作业的方式,并且主要应用于播放教学纪录片时,让学生们带着问题来看视频,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为了保证正常的课堂秩序,考察出勤是公选课必不可少的一项,并且也有很多同学在调查问卷的文字反馈部分指出严格的考勤制度可以有效地减少学生逃课的现象,希望老师能通过这种“简单”的方式监督大家的学习。
考核结构中的开卷考试和考勤环节保证了只要学习态度端正就能合格;对于课程感兴趣的同学,在课外实践部分和课堂随堂作业中就会表现突出,成绩就会优异,从而对每位同学的课程学习都能给出比较合理公正的评价。
参考文献:
[1]哈佛红皮书《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 in A Free Society),1945.
[2]李清.关于生命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特色建设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4,(5).
[3]况晓慢.综合性大学开设公共选修课的现状和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8,(4).
生物入侵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景观;规划; 设计; 森林公园; 城市
Study on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urban forest park
College of Landscape Architecture of Henan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Xinxiang, Henan, 453003, P.R.China
Abstract: Urban Forest Park is an important node of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which has an important role for improving the urba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the recreational environ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construction problems of urban forest parks.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principles of urban forest park are proposed and functional orientation and Landscape division on the urban forest park are discussed.
Key words:landscape, planning, design, urban forest parks; urban
中图分类号:G32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近年来,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孙丽娜,孙铁珩.建设森林城市 提高沈阳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能力[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81-219.]]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城市森林公园随着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建设的迅速推进得到快速发展,是城市森林体系中的重要节点,成为城市“绿肺”和“环城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建军,赵辉,邹莹,等.沈阳森林城市绿地规划[J].中国城市林业,2005,3(4):13-14.]]。城市森林公园是指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按法定程序批准,供人们游憩、健身或进行科学研究、文化教育等活动的城市森林,属于城市森林体系中风景游憩林类下的森林公园亚类[[[]何兴元,刘常富,陈玮,等.城市森林分类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4,23(5):175-178.]]。还有许多学者对城市森林公园的概念进行了定义,但到目前为止其定义尚未统一。笔者认为,城市森林公园是位于城市内部或者近郊,以较高的森林覆盖率为基础,以生态环境保护和游憩为主要功能,兼顾度假、观赏、教育、科研和生产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公园。由美国SASAKI公司设计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方案——“通向自然的轴线”将城市的绿肺和生态屏障、奥运会的中国山水休闲后花园、市民的健康大森林、休憩大自然作为规划设计的目标,以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壮丽的自然景观终结这条举世无双的城市轴线,力求达到中国传统园林意境、现代景观建造技术、环境生态科学技术的完美结合,为奥运会服务,为市民百姓营造生态休闲乐土,成为城市森林公园开发和建设的典范[[[]胡洁,吴宜夏,吕璐珊.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综述[J].中国园林,2006,22(6):1-7.]]。上海市的共青团森林公园为改善城市生态效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密集的城市群中为公众提供了一块难得的亲近自然的场所。广州[[[]文道.2010年前广州市将再建9个森林公园[J].中国林业产业,2005(10):5.]]、长沙[[[]孙志立,长沙城市森林公园建设与发展思考[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5,24(3):43-45.]]等城市都计划建设大量的城市森林公园,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游憩环境改善发挥重要的作用,成为城市中公众放松身心以及和自然进行对话的场所。
1城市森林公园景观规划设计值得思考的问题
1.1场所选择
我国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是伴随着人们对森林景观偏好的加强和认识的深入而迅速发展的。城市森林公园具有其他类型公园所不具有的独特魅力,许多城市将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列入了规划建设的日程表。然而,许多建设者为了快速提高森林覆盖率,在高密度城市中进行场地拆除建设城市森林公园,造成了许多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结合城市化进程在现有城市郊区进行森林公园建设进而演变成为城市的组成部分是较为合理的建设方法。
1.2景观特质
森林景观的魅力是由其独特的生态系统所发挥出来的。这需要森林专家、生态专家、景观专家和旅游专家共同参与设计。然而,许多城市森林公园的景观规划则简单地认为就是单纯的植树造林,忽略了城市森林公园为大众服务的具体要求,使城市森林公园失去吸引力。
1.3游憩活动
远离喧闹是许多公众选择休闲场所所考虑的要素之一。随着城市工作和生活环境中活动场所的增加和活动设施的改善,人们更多的是需要在一个静谧、安宁的环境中使身心得以放松。许多城市森林公园将喧闹的游憩活动引入园中,打破了自然安逸的环境氛围,从而也丧失了其独特魅力。
1.4教育功能
城市森林公园担负着城市中许多青少年儿童的生态教育重任。在西方发达国家,“郊野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必要补充。城市森林公园在旅游开发的同时必须加强对青少年儿童的森林科普知识的教育,同时通过加强教育功能也能开拓更加广泛的客源市场。
1.5 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