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亚洲电影框架下的多元探索:21世纪泰国电影的类型生产
本文选自《电影艺术》2020年第2期
崔 颖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南亚东南亚影视艺术研究中心主任
摘 要: 泰国电影从20世纪的籍籍无名成功跃升为21世纪亚洲电影颇具影响力的新生力量,其类型电影的多元化生产无疑是实现这种飞跃的核心因素。在多年的探索与实践中,泰国类型电影通过多元的主题建构和本土化的电影叙事,形成了泰国特色的类型电影生产框架,实现了美学和文化层面质的突破。泰国电影借此建立了与西方和亚洲其他国家及地区的对话机制,完成了泰国电影在亚洲电影视阈下的身份认同。
关键词:亚洲电影 泰国电影 类型电影
在21世纪异彩纷呈的亚洲电影格局中,泰国电影以其独特的文化样貌获得了广泛关注。自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新浪潮运动以来,泰国电影迅速崛起为有相当影响力的区域电影代表性力量,成为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亚洲电影版图的东南亚电影新势力。在这种从内生式的、自娱自乐式的电影创作转变到国际化的、颇具对话性的电影生产过程中,泰国电影类型化的创作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类型化生产也成为了21世纪泰国电影最为显著的特质,泰国电影也借此建立了“在地化”和“差异化”的生存策略,完成了其作为亚洲电影的身份识别和建构。
一、作为亚洲电影的泰国电影及其类型生产
在20世纪,“亚洲电影”指涉的更多是一种以国别标识的地理意义上的区域电影或国别电影。进入21世纪后的亚洲电影呈现出世界上少有的、多元文化相互联系的文化特征,成为超越了地域和国别而更具亚洲性的新亚洲电影。在新近的关于亚洲电影的研究成果中,无论是将亚洲电影作为方法 1,还是将亚洲电影作为一种超越了世界电影概念的跨文化媒介 2,亚洲电影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整体概念已经成为大部分电影研究者的共识。除日本、中国、韩国、印度、伊朗等传统意义上的亚洲电影“强”国外,地处东南亚的泰国电影在21世纪以来的发展无疑也为亚洲电影提供了独特的养分,成为亚洲电影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与韩国、伊朗、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经由各色电影“新浪潮”运动而完成在美学和产业意义上的转型从而开启新的发展通道类似,泰国电影通过20世纪末的“新浪潮”运动完成了从籍籍无名的国别电影到成为亚洲电影有生力量的身份转变。在此之前,20世纪的泰国电影经历了从王室纪录片到有声电影的繁荣(20世纪初至二战前)、从无声电影的兴盛到娱乐片和现实主义创作的兴起(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以及20世纪末的发展危机。整体观之,在“新浪潮”运动之前,有着百余年历史的泰国电影显然走的是一种内生式的发展模式,在某些历史时期还呈现出与世界电影潮流截然不同的发展图景(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泰国16毫米无声电影曾兴盛一时)。在艺术形态上,20世纪的泰国电影更多的是满足普通民众的娱乐需求,因此喜剧片、恐怖片、侦探片等成为泰国电影创作的主流。这些娱乐至上的影片虽然也借鉴了一些好莱坞和香港类型电影的创作技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呈现出类型电影的某些特征,但许多影片的剧情结构千篇一律,人物设定脸谱化、简单化,叙事模式陈旧,艺术表现手法单一。部分影片甚至趣味低下,粗制滥造。在这种过度追求市场而忽视艺术价值的创作环境下,泰国电影丧失了其美学上和文化上的主体性,成为无足轻重的、自娱自乐的国别电影而无法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亚洲电影。
直至20世纪末泰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兴起,以朗斯·尼美毕达(Nonzee Nimibutr)、韦西·沙赞那庭(Wisit Sasanatieng)、彭力·云旦拿域安(Pen-Ek Ratanaruan)等为代表的一批新生代导演横空出世,他们以全新的创作理念,通过多元且国际化的类型电影创作,在美学和文化上完成了对泰国电影的革新和重塑,泰国电影也因此获得重生并迅速成为极具地域文化特色的亚洲电影新生力量,完成了泰国电影作为亚洲电影的身份建构。
而在新浪潮运动引领下的21世纪的泰国电影创作,其显见的特征便是类型电影的多元化生产。在泰国电影人的努力下,恐怖片、动作片、爱情片、史诗片、青春片等类型电影在新时期的泰国以一种让人耳目一新的形态呈现出来,赢得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和认可。与泰国以往的类型电影相比,21世纪的泰国类型电影有着诸多新的特征。
首先,新时期的泰国类型电影在美学呈现上更为多元化,更具艺术价值。考察泰国电影史可以发现,20世纪的泰国类型电影在很大程度上是低水平的重复甚至是粗制滥造,在美学和艺术层面几无建树。而经过“新浪潮”运动洗礼的21世纪的泰国类型电影,则呈现出多元化的艺术样貌,体现了泰国电影人对电影艺术的探索精神。如朗斯·尼美毕达的代表作品《喋血青春》在镜头语言和叙事方式上充分借鉴了香港和好莱坞的犯罪片,将街头犯罪的场景刻画得阴郁黑暗而又犀利畅快,以往面具化、符号化的黑帮混混也被塑造成为重情重义的“英雄式”流氓,这在以往的泰国犯罪片里是无法想象的。泰国观众热衷的恐怖片在21世纪更是以全新的、多样化的形态呈现出来。在泰国家喻户晓的鬼妻娜娜的故事在20世纪曾被拍摄成为数十个版本,但大多数影片都局限于传说故事本身,在叙事和人物塑造上均没有太大突破。而朗斯·尼美毕达的《鬼妻》运用全新的视听语言,将这个流传数百年的故事以温婉动人的方式叙述出来,同时将鬼妻娜娜的形象也塑造得更为丰满而生动。班庄·比辛达拿刚(Banjong Pisonthanakun)更是把鬼妻的故事进行了颠覆性的改写,其拍摄的《鬼夫》融合了爱情、恐怖、喜剧等杂糅元素,在偶像演员马里奥·毛瑞尔的演绎下,受到泰国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泰国电影史上票房收入最高的本土电影。韦西·沙赞那庭在《黑虎的眼泪》和《大狗民》中,则用前卫的艺术造型和超现实主义的视觉元素在视听语言上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丰富和提升了泰国电影的艺术表现力。
△ 电影《黑虎的眼泪》剧照
其次,21世纪的泰国类型电影更具文化内涵,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样貌。新世纪的泰国类型电影破除了20世纪类型片的唯娱乐化倾向,着力表现泰国本土文化和民族风情,呈现出独特的影像风格和类型品质。这些泰国类型电影根植于泰国民族文化传统,重现了泰国的宗教神话、史诗和传说,将泰国传统文化和民族风俗融入当代社会的现实语境,凸显出浓郁的泰国文化意蕴。恐怖片《鬼妻》通过主人公的居住环境(河道、小船、吊脚草房子、器皿等)和人物的服饰、发型等元素的描摹,勾勒出了一幅19世纪泰国农村的生活图景,使影片成为域外观众认知泰国传统社会生活的样本。动作片《拳霸》用极具泰国民族风情的乡村代表了泰国的传统民族文化,而正直善良的主人公阿丁则是这种文化的守卫者,被盗的佛头是阿丁和族人宗教信仰的标志,也是泰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符号,所以,阿丁誓死也要找回佛头,找回被偷走的信仰和文化。在《暹罗之恋》《想爱就爱》等影片中,大胆呈现了以往被视为禁忌的同性之恋,青年亚文化在影片中得到充分彰显。正是由于在文化内蕴上的着力表现,使得21世纪与20世纪的类型电影产生了质的区别,同时也让泰国类型电影成为识别度较高的颇具特色的亚洲类型电影之一。
△电影《拳霸》剧照
再者,21世纪的泰国类型电影的类型更为丰富和多样,市场诉求也更为国际化。20世纪的泰国类型电影创作主要集中于神怪题材的恐怖片、喜闹色彩的喜剧片、刑侦题材的犯罪片以及表现男欢女爱的爱情片,此外还有少量的动作片和历史题材影片。进入21世纪的泰国类型电影在形态上比以往丰富了许多,除多年来备受泰国观众欢迎的恐怖片、喜剧片、动作片和爱情片外,还出现了史诗片、青春片、传记片和伦理片等类型电影,电影类型更为丰富和多元。此外,在市场诉求方面,20世纪的泰国电影主要追求的是内生式的生存策略,其在与好莱坞电影等外来势力的博弈中首要考虑的是本土市场而并不是海外的扩张。在20世纪末受金融风暴冲击而陷入生存危机之后,一批有着海外求学经历,颇具国际视野的电影创作者如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查崔查勒姆· 尧克尔(Chatrichalerm Yukol)、彭力·云旦拿域安等人进入电影生产领域,他们的作品革除了旧式泰国电影自娱自乐的弊病,呈现出更为宏大的格局和更具协商和对话基础的文化品格,让泰国电影具备了国际化和普适性的传播特性。泰国类型电影也因此获得了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国际电影市场的生存空间。
二、泰国类型电影的主题建构
在与好莱坞电影争夺话语权的后殖民语境中,泰国虽然是历史上唯一未被西方列强殖民过的东南亚国家,但在电影生产上却“提供了一条以迎合殖民经验的方式抵抗后殖民的文化策略”3。这种“迎合”主要表现在泰国类型电影对历史、鬼神、泰拳及人妖(酷儿)等泰国本土文化元素的演绎,构筑了一种满足外界想象的“殖民经验”。
(一)历史主题
泰国类型电影对历史主题的建构是由史诗片完成的。2001年,查崔查勒姆·尧克尔拍摄的史诗片《素丽瑶泰》大获成功,拉开了21世纪泰国史诗电影规模化生产的序幕。在《素丽瑶泰》问世后的十多年时间里,泰国拍摄了《大将军》(2002)、《大城武士》(2003)、《曼谷红玫瑰》(2004)、《琅卡苏卡女王》(2008)、《王后秘史》(2007)、《烈血暹罗2》(2010)、《纳瑞宣国王(1—6)》(2007—2015)等一批历史题材的史诗电影。
从影片主题来看,泰国史诗片主要围绕泰国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和事件展开。其中又以国王、王后等重要历史人物的故事为多,如《素丽瑶泰》的主人公素丽瑶泰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暹罗王后,她是泰国人们眼中的民族英雄,一生爱国爱民,粉碎了恶毒的素达赞王后及其奸夫的篡位行为并迎回真正的国君。缅甸举兵来犯时,素丽瑶泰女扮男装,随夫君御驾亲征。战斗中,为保护国王,她英勇战死在疆场,时年35岁。《琅卡苏卡女王》则是关于泰国南部琅卡苏卡王国18世纪的故事,琅卡苏卡女王同样也是为了国家而战死沙场。《纳瑞宣国王》讲述的则是泰国最具传奇色彩的大成王朝国君纳瑞宣国王(1590—1605年在位)的传奇经历,他曾带领暹罗人民数次击败缅甸的军事进攻,是泰国历史上“五大帝王”之一。
除帝王将相的传奇故事外,古时暹罗人抗击外敌的故事也频频被搬上大银幕,成为民间传奇史诗。其中被改编多次,最为著名的当属挽拉曾村村民打败缅甸侵略者的传奇故事。1966年,这一故事曾被改编为电影《挽拉曾之战》。2000年的《烈血暹罗》和2010年的《烈血暹罗2》也都是改编自挽拉曾村的故事。和中国台湾影片《赛德克·巴莱》、印度电影《阿育王》、越南影片《烈血战士》等亚洲同类题材电影一样,这些民间传奇史诗题材的影片以一种民族主义的视角完成了对本民族历史文化的审视和重构,“不仅建构了共同的集体记忆和民族情感,而且通过对历史与民族性的反思,提出对文化复兴与价值重构的理解与思考”4 。
△ 电影《纳瑞宣国王5》剧照
(二)鬼神主题
泰国是一个佛教之国,95%以上的国民信仰佛教。“佛教已深深地渗入到泰国人的心理和民族性格之中,成为泰国人判断是否和衡量伦理道德的准则,成为泰国人的精神寄托。”5 与佛教信仰相关,鬼神观念在泰国深入人心,鬼文化完全突破了现代文明的掣肘,“鬼魂是否存在”已经成为一个不用追问的叙述前提 6。
因此,在泰国电影中,鬼神意象和符号可以说无处不在。尤其是标识度极高的泰国恐怖片,其大多数影片都是以灵异类鬼片的形态出现,其所塑造的泰国形象已经成为来自西方和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观众心目中“真正”的泰国景观。
在泰国恐怖片中,佛教的“业报轮回”观念和“三障”学说是最为常见的主题。佛教中的“业报轮回”大意即是人们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也因此成为泰国恐怖片的内在叙事逻辑。《鬼妻》中的娜娜对村民的杀戮,缘于邻居们在她生前造谣说她对丈夫不忠,她因此展开报复;《鬼影》中的东放任女友娜塔被强奸而无动于衷,死后的娜塔于是变成鬼纠缠于他让他永世不得安宁;《恶魔的艺术:邪降》中看似无辜的青年男女,最终因为作恶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连体阴》中的妹妹将连体的姐姐杀害,最终噩梦缠身。佛教中的 “三障”是指“贪”“嗔”“痴”,是一切烦恼的根本。《三更之轮回》中,唐师傅和陶师傅因为贪念把贵重的木偶占为己有,最终遭到木偶的惩罚;《十三骇人游戏》中的父子为了巨额奖金反目成仇,父亲最终杀死了儿子——这是“贪”。“嗔”则是指仇恨和愤怒。《厉鬼将至》中的扶桑嫂、《鬼影》中的娜塔、《连体阴》中的姐姐萍都是因为仇恨而愤怒,因此在变成鬼魂后开始惩罚有罪孽的人。“痴”是指心性暗昧,执迷不悟,多指痴情。《鬼妻》中的娜娜,就是因为深爱着丈夫马戈,所以死后才变成鬼回到家中;《致命切割》中的少年诺爱上了经常保护自己的阿泰,长大后不惜变性成了阿泰的女友,并且一一杀死了当年欺负自己的人。无论是表现“业报轮回”还是“三障”,在这些影片中,“报应”和“复仇”无疑是最为突出的关键词。而正是对与佛教观念紧密关联的鬼神主题的建构,极大地满足了域外世界对“东方神秘主义”的想象,恐怖片也因此成为泰国最具世界影响力的类型电影。
△ 电影《鬼夫》剧照
(三)泰拳主题
泰拳是泰国的传统体育项目,古称“手搏”,是泰民族特有的武艺。与其他拳术相比,泰拳显得较为暴力。泰拳的攻击性与暴力色彩与西方的暴力美学呈现出一定程度的文化接近性,因此以泰拳为表现主体的泰国动作片,也在西方世界受到广泛欢迎。在西方学者看来,泰国动作片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泰国传统文化的完整性和神圣性,是对民族身份认同的宣示”7。在主题建构上,与中国武侠电影着重于“侠义精神”的诠释不同,泰国动作片更多的是表现拼搏精神与寻找情结。在形式上,泰国动作电影的动作设计强调拳拳到肉的写实感,突出凌厉刚猛的节奏感,同时融入了佛教、民俗、服饰、建筑等泰国民族文化元素,形成了极具泰国地域特色的新派动作电影。
让泰国动作电影在世界影坛大放异彩的第一部影片是普拉奇亚·平克尧 (Prachya Pinkaew)2003年拍摄的《拳霸》(又译作《盗佛线》《寻佛记》),影片以主人公阿丁寻找失窃的佛头为故事主线,用快速流畅的剪辑和近乎实战的动作设计将泰拳刚猛凌厉的风格很好地呈现出来,让观众第一次通过大银幕感受到了泰拳的魅力。《拳霸》的成功也让影片主演托尼·贾(Tony Jaa)一跃成为世界级的动作明星。此后,以泰拳为题材的《冬荫功》系列、《拳霸》系列、《女拳霸》《泰南拳》《曼谷保镖》《泰拳风云》《怒火凤凰》《罪孽成佛》《刺客复仇》等动作影片相继问世,成为世界影坛的一道独特景观。
在泰拳题材电影的主题建构中,寻找情结是泰国动作电影的一个主要母题,同时,对泰国传统文化的再现和复原也是其显著的特色。因此,对传统民族文化的追寻和守护可以说是大多数泰国动作电影的文化框架。《拳霸》的开场,影片用几个简单的画面便勾勒出了极具现实生活气息的当代泰国农村的真实环境,将泰国农村的传统民俗风情和宗教习俗生动地呈现出来,同时也交代了宗教信仰在泰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佛头丢失后,村民们凑钱给阿丁去找回佛像。在他们眼里,没有了佛头,就没有信仰的符号,钱对他们已经失去了意义。影片的最后,丢失的佛头被阿丁找回,村民的信仰也因此得以重建,而数百年来的传统文化也得以延续。《冬荫功》中的阿锦同样如此,为了寻回被黑心商人买走的大象,阿锦只身前往澳大利亚与玫瑰夫人为首的黑帮正面对抗。影片中,作为传统文化象征的符号变成了大象,村民与大象之间的亲密关系正是泰国传统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象征。这些符号和表征,重新让泰国之外的观众认识和定义了泰国和泰国的文化。这种隐形的文化建构,以在地化的“本土经验”,模糊了西方对东方的“真理”认知, 有效拒绝了西方“真理”的传播,进而保护了更多的本土经验和民族特色 。8
△ 电影《冬荫功》剧照
(四)酷儿主题
纵观全球,泰国可能是世界上酷儿文化最为盛行的地方,也是对酷儿群体最为宽容的国度。“酷儿”源自英文“queer”,原意是“古怪的,异常的”,最初被借用成为对同性恋的贬损用词。Queer 理论进入中国后,社会学家李银河将其音译为“酷儿”并沿用至今。根据李银河的定义,酷儿指代的是包括男同性恋、女同性恋、双性恋以及其他潜在的、不可归类的非常态立场。9 酷儿现也被作为持酷儿立场的人群的总称,与LGBT 10 有着近似的内涵。
在泰国电影中,酷儿文化得到了相当程度的彰显。与现实社会中人妖几乎成为泰国的独有符号一样,泰国电影中的以人妖为代表的酷儿群体,同样作为泰国世俗文化的表征而被泰国的电影创作者反复书写。而同性爱情片无疑是这类书写最为常用的电影类型。泰国最早的酷儿题材电影可以追溯至1987年的《我是男人,我很好》,该片第一次在大银幕讲述了两个男性的爱情故事。但囿于彼时保守的社会环境,同类题材的影片寥寥无几。进入21世纪,泰国酷儿题材影片的创作呈现出空前的繁荣。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2004年拍摄的《热带疾病》将两个小镇青年暧昧的同性关系用他一贯的美学风格呈现在大银幕上,成为这部获得诸多国际奖项的影片的重要注脚。此后,《暹罗之恋》《想爱就爱》《因为爱还未终结》《蓝色时分》等同性爱情电影相继问世。即便到了泰国电影产量锐减的2017年至2019年,同性题材电影仍然保持着每年3部以上的产量。
除同性爱情片以外,泰国电影对酷儿文化的诠释还涵盖了其他电影类型,恐怖片、动作片和喜剧片里都曾出现过不少让人印象深刻的酷儿形象。如《人妖打排球》就以喜剧形态表现了酷儿群体的生存状态,影片成功塑造了一群个性鲜明而又真实的酷儿角色;动作片《美丽拳王》则把变性拳手龙唐的酷儿人生表现得入木三分;恐怖片《致命切割》的故事内核其实是畸形的同性爱情。当然,无论是同性爱情片,还是其他类型,泰国类型电影中的酷儿主题已经深入人心。与大部分国家在酷儿问题上的保守态度相比,至少泰国在电影创作领域对酷儿文化的宽容甚至鼓励是值得赞许的。
△ 电影《暹罗之恋》剧照
三、多元叙事与类型杂糅的泰国类型电影
电影是叙事的艺术。法国叙事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认为叙事包括三个层面的概念:第一层概念是指讲述事件的话语,即叙事话语,热奈特仍称之为“叙事”;第二层概念是指叙事话语讲述的真实或虚构的事件,即“故事”;第三层概念是讲述故事的行为,他称为“叙述”11。电影的叙事研究,主要集中于前两层概念,也就是故事与话语。而在故事与话语层面,经过多年的探索,泰国类型电影形成了以商业化的视听语言为表征的叙事机制。这种叙事机制主要体现为泰国类型电影叙事风格的多元和叙事类型的杂糅。
近年来大放异彩的青春片和爱情片是泰国类型电影多元叙事风格的集中代表。泰国青春片的创作可追溯至20世纪80年代末,彼时随着现实主题题材电影和恐怖片、喜剧片的衰落,针对年轻观众的青春片(Teen Film)开始兴起。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出现了《瓶子中的时光》(Time in the Bottle)、《44班二室》(Sor or Wor Hong 2 Ruen 44)、《米娜和阿瑟塔》(Meena and Arthit)、《长大,不得不长大》(Grow Up,Have to Grow Up)、《德之教育》(Teaching Virtue)、《唐和娜的故事》(A Boy Named Tong,A Girl Named Nut)等一批反映青少年生活的青春影片。进入21世纪,泰国青春片以更为多样的形态出现,叙事风格也更为多元。其中,有温婉质朴的青春爱情电影《小情人》和《暹罗之恋》,有轻松幽默的励志电影《亿万少年的顶级机密》,有唯美纯净的音乐题材电影《季节变幻》,有戏仿恶搞的《泰国派》等。当然,还有集青春片之大成的《天才枪手》更是融合了动作、悬疑、侦探等元素,成为新时期泰国青春电影的代表作品。在爱情片创作方面,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影片《教师日记》则可以视为爱情片在叙事风格上进行大胆探索的代表作品。《教师日记》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韩国电影《触不到的恋人》的叙事模式,影片用丹尼伯格所说的“巧合型情节”,将身处不同时空的男女主人公“离奇或惊人地连结到一起”12,他们通过特定的媒介(《触不到的恋人》里的魔法信箱,《教师日记》里的日记本)进行交流,并由此展开一段奇妙的跨时空爱情之旅。不过,与《触不到的恋人》略显魔幻的故事相比,《教师日记》的故事设定更具现实色彩,叙事逻辑也更为严密。可以说,泰国电影这种多元叙事风格的形成得益于泰国电影对已经成熟的、公式化的类型范式进行民族化融合。这种融合体现在对经典类型范式的本土化移植,在保留故事主体框架的情况下,以凸显文化在地性的形式对影片进行适度的加工和处理。
△ 电影《教师日记》剧照
类型杂糅也是泰国类型电影创作的一个显著倾向。泰国本土市场最高票房的《鬼夫》以及创造海外最高票房纪录的《天才枪手》都是类型杂糅的代表作品。《鬼夫》改编自泰国家喻户晓的《鬼妻》的故事,属于恐怖片的范畴,但影片却解构了传统恐怖片的叙事模式,加入了诸多喜剧元素,使影片成为既不失恐怖片内核又富有喜剧色彩和温馨结局的杂糅型类型片。中国观众熟知的《天才枪手》则是将简单的故事用娴熟的剪辑技巧包装成为集青春片、动作片、悬疑片、犯罪片为一体的商业电影。当然,杂糅化的类型创作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各类型元素则相得益彰,一旦处理不慎则很容易陷入四不像的尴尬境地。
叙事风格的多元化和类型杂糅化是泰国类型电影叙事层面的主要特征,这其中,有泰国电影向好莱坞电影、中国香港电影、韩国电影以及日本电影学习并将相关的电影艺术表现手法本土化的成分,也有泰国电影自身形成的一些艺术创见。无论是学习和借鉴还是原创,泰国类型电影在电影叙事艺术方面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四、21世纪泰国类型电影生产的产业审视
毫无疑问,21世纪的泰国类型电影重新定义了泰国电影的艺术和文化特质,同时,也重塑了泰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格局,为泰国电影在国内及国际市场赢得了过去一百年来无法想象也无法触及的生存空间,也在很大程度上为泰国乃至东南亚电影在国际影坛赢得了更多的曝光度和话语权。泰国也借此建立了东南亚地区最为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在电影生产及制片服务等领域均成为东南亚地区的执牛耳者。更为重要的是,这是泰国类型电影在好莱坞电影强势扩大全球市场的背景下实现的自我进化并因此推动了泰国电影产业的自我升级。当然,在与以好莱坞电影为代表的外来电影势力争夺市场空间的过程中,泰国类型电影及其产业力量近年来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
如果从产业角度回顾和审视21世纪20年来的泰国类型电影生产,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阶段:2000年至2005年的回暖期、2006年至2015年的繁荣期和2016年以来的调整期。
(一)第一阶段:走出低谷的回暖期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好莱坞电影的冲击,以及家庭影院普及带来的观影人群的流失,20世纪末的泰国电影遭到沉重打击,陷入低谷。1998年,泰国本土电影票房仅占全年电影票房总量的6%。世纪之交的2000年,泰国本土电影的产量仅有区区7部。不过,也正是在2000年,出现了颇受好评的酷儿题材电影《人妖打排球》以及规模宏大的史诗电影《烈血暹罗》。2001年,史诗电影《素丽瑶泰》上映,获得了5.5亿泰铢的电影票房,成为当年泰国电影市场的票房冠军,也创造了泰国本土电影的票房纪录。《素丽瑶泰》的成功极大地提振了泰国本土电影的市场信心,泰国类型电影也因此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
到2005年,泰国类型电影的产量已经恢复至38部,泰国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也上升到了近30%。其间,涌现出不少口碑和票房俱佳的类型电影佳作,如恐怖片《三更》《变鬼》《鬼影》《恶魔的艺术》,动作片《拳霸》《曼谷保镖》《冬荫功》,爱情片《走佬唱情歌》《宇宙只有我和你》《二月》,史诗片《大成武士》《暹罗复兴》等。这一时期的泰国类型电影创作已初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态势,标志着泰国电影产业走出低谷,迅速回暖。
(二)第二阶段:佳作频出的繁荣期
经过第一阶段的发展和积累,泰国类型电影已基本形成了恐怖片、动作片、爱情片、史诗片和喜剧片为主流的生产格局。从2006年开始到2015年的10年间,泰国类型电影进入了创作的高峰期,出现了一大批高质量、高票房的类型电影作品。这一时期的泰国类型电影生产,呈现出几个显著特征:
首先是主流类型电影的产能得到极大提升,本土电影票房占比继续攀升。2006年到2015年,以恐怖片、动作片、爱情片、史诗片和喜剧片为主的泰国类型电影年均产量达到50部以上,本土电影票房也大幅攀升,2007年本土电影票房占比达到47%,相较1998年的6%,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有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其次是头部影片产生强大的票房号召力,具备了与好莱坞大片抗衡的实力。泰国自20世纪初就实行了较为开放的电影市场政策,电影市场曾长期被好莱坞电影、日本电影和中国香港电影等外来电影势力垄断,票房冠军的宝座常年被好莱坞商业大片占据。进入21世纪,泰国国产的头部电影开始冲击好莱坞电影的霸权地位。除2001年的《素丽瑶泰》之外,2006年的《纳瑞宣国王》、2007年的《纳瑞宣国王2》、2013年的《鬼夫》、2014年的《我很好,谢谢,我爱你》均击败了当年的好莱坞商业巨制,成为年度票房冠军。《鬼夫》更是成为了泰国影史票房最高的电影,其创造的5.6亿泰铢的泰国电影市场单片票房纪录直到2019年才被《复仇者联盟4》打破。史诗片《纳瑞宣国王》从2007年到2015年共拍摄了6部,其中4部成为当年的本土电影票房冠军,《纳瑞宣国王》系列总票房收入超过12亿泰铢,成为泰国21世纪票房收入最高的系列电影(参见下表)。
第三,泰国类型电影的海外影响开始显现。这一时期,《鬼夫》《鬼宿舍》《鬼三惊》《厉鬼将至》《致命切割》等恐怖片、《下一站,说爱你》《恋爱这件小事》《你好陌生人》《我很好,谢谢,我爱你》等爱情片、《女拳霸》《拳霸风云》《拳霸2》《冬荫功2》《红鹰侠》等动作片为主要代表的泰国类型电影在国际市场尤其是东亚和东南亚电影市场通过院线和网络的传播获得了大批拥趸,其市场影响和商业价值开始得到显现。不过,泰国类型电影的国际影响主要来自恐怖片、爱情片和动作片,在泰国本土创下惊人票房纪录的史诗片囿于历史文化背景的差异,在国际市场尚无太大影响。
(三)第三阶段:分化聚合的调整期
经历了十年的黄金发展期后,2016年开始,泰国类型电影生产进入了明显的调整期。2015年底,曾出品了《小情人》《鬼影》《鬼夫》《你好,陌生人》《我很好,谢谢,我爱你》《教师日记》等电影佳作的GTH公司因股东之间的分歧被迫解散,21世纪以来泰国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因此成为了历史。另外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电影投资放缓,电影生产数量锐减,类型电影生产开始进入下行通道。这一时期,泰国类型电影生产呈现出几个明显的特点:
第一,本土电影的票房号召力减弱,电影票房占比大幅降低。2016年至2019年,泰国本土电影的市场表现不尽人意,高票房电影基本被好莱坞电影垄断。2016年本土电影票房冠军《4G僧侣》仅位列当年票房排行榜的第5名,2017年名噪一时的《天才枪手》仅排名14,2018年获本土电影最好成绩的《三面娜迦2》排第5位,2019年的本土电影票房冠军《窈窕淑男的日记》排名第6。本土电影的市场占比也下降到10%以下。
△ 电影《天才枪手》剧照
第二,动作片和史诗片的创作日渐式微,青春片强势崛起,恐怖片、爱情片和喜剧片则表现稳定。受《冬荫功2》等高成本动作电影在国内外市场票房失利的影响,2016年以来泰国动作片的产出急剧减少,为数不多的几部动作片票房收入也极为惨淡。如2019年泰国与中国、美国合拍的动作片《三重威胁之跨国营救》耗资1000万美元,但全球票房收入仅获得区区35万美元(中国内地票房为152万人民币)。在《纳瑞宣国王》系列之后,受成本和题材的限制,泰国史诗片的创作也大幅收缩。相较而言,低成本的爱情片、恐怖片和喜剧片表现稳定,《4G僧侣》《三面娜迦2》《把哥哥退货可以吗》《窈窕淑男的日记》《友情以上》等影片都获得了较好的票房收入。而在海外市场表现抢眼的《天才枪手》则宣告了青春电影的强势崛起。可以看出,泰国类型电影呈现出部分类型分化而部分类型聚合的发展趋势。
第三,国际市场开拓迈上新台阶。尽管2016年以来的泰国类型电影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但其在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开拓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天才枪手》在全球共获得4456万美元的票房收入(其中中国大陆票房约占3850万美元),创造了泰国电影海外市场的票房纪录。《天才枪手》成功提升了泰国电影在海外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认知度,标志着泰国类型电影在国际市场的开拓迈上了新台阶。继《天才枪手》之后,2018年的《把哥哥退货可以吗》和2019年的《友情以上》等泰国类型电影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海外市场陆续上映,获得了可观的票房回报。
简而言之,经过21世纪20年以来的发展,泰国类型电影通过极具特色的主题建构以及在叙事艺术上的积极探索,实现了美学层面上质的飞跃和文化形态上的主体性确立。同时,通过国内国外市场的积极拓展,泰国类型电影重塑了泰国电影产业格局,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产业经验。随着亚洲电影框架下的跨国跨地区合作的逐步深入,在亚洲电影市场逐步趋同、文化不断靠近的趋势下,拥有较为成熟的电影生产链条和较为完备的制片服务体系的泰国电影产业在未来的发展路径中,其类型电影的国际化生产和全球化消费也将得到进一步强化,泰国电影与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电影的对话机制将会进一步深入,其作为亚洲电影有机组成部分的身份认知也将得到进一步彰显。
[本文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云南影视制片服务业发展的域外参照研究——以泰国为例”(项目批准号:A2018YD07)阶段性成果。]
【注释】
1 李道新. 作为方法的亚洲电影. 电影艺术,2019,(3):15—21.
2 [新加坡]张建德 . 亚洲电影理论:世界电影与亚洲电影. 韩晓强译. 电影艺术,2019,(3):25—32.
3 陈林侠. 港台的“在地经验”、后殖民文化及其抵制策略——以中国台湾、香港及泰国电影文化为核心. 戏剧. 2009,(1):84—92.
4 黄今. 亚洲想象与身份认同——论亚洲新电影的主体性建构. 文艺评论,2015,(1):118—122.
5 姜永仁,傅增有. 东南亚宗教与社会. 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2. 210.
6 陈林侠. 港台的“在地经验”、后殖民文化及其抵制策略——以中国台湾、香港及泰国电影文化为核心.戏剧,2009,(1):84—92.
7 Harrison, Rachel. (2005). Amazing Thai Film: The Rise and Rise of ContemporaryThai Cinema on the International Screen. Asian Affairs , Volume 36, Issue 3. 333.
8 陈林侠. 港台的“在地经验”、后殖民文化及其抵制策略——以中国台湾、香港及泰国电影文化为核心. 戏剧. 2009,(1):84—92.
9 李银河. 酷儿理论面面观. 国外社会科学,2002,(2):23—29.
10 LGBT是女同性恋者(Lesbians)、男同性恋者(Gays)、双性恋者(Bisexuals)与跨性别者(Transgender)的英文首字母缩略字。
11 程锡麟. 叙事理论概述. 外语研究,2002,(3):10—15.
12 尚必武. 巧合·反事实·聚合·离散:评西拉里·丹尼伯格的情节理论. 外语教学,2001,(3):74—78.
13 泰国尚无全国统一的票房统计系统,此处数据为曼谷和清迈地区的票房收入,曼谷和清迈的电影银幕数约占全国的70%,票房收入约占80%。根据2020年2月汇率,1泰铢≈0.2元人民币。
END
《电影艺术》微店
扫码订阅
关注
《电影艺术》官方微博了解更多详情
上一篇:少女2013经典台词
下一篇:概念纷争火影忍者下载安装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