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韩国电影为什么这么牛?(三)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09
手机版

  “韩国电影为什么这么牛”专题第三辑,我将阐释关于韩影的最后三个关键词。

  前两期的推送中,我已经为大家解析了韩国电影全面崛起的原因,以及韩国电影题材、主题和技术这三个重要层面,今天,为大家好好解读下韩国电影的审查制度、韩式喜剧、及韩国那些最优秀的导演们。

  

  《南山的部长们》

  关键词七 百无禁忌

  韩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首先是1926年至1961年,这段时间韩国经历了日据时期和朝鲜战争,为加强文化管制,日本侵略者和朝鲜战争后负责对韩国军事管制的美国军政部,都颁布了相关法令,要求对电影制作进行审查。

  接着从1962年至1987年,韩国电影处于军政府的严苛管控下。

  1961年朴正熙通过军事政变上台后,模仿日本在日据时期法律控制电影,在1962年制定了韩国最早的《电影法》,之后多次修改。

  从进口电影配额,到制作公司的设立数量和条件,再到电影内容的限制、拍摄前后的审查等,每次修改都在削减电影人的表达空间。

  到了第四次修改时,韩国电影产业已经完全处于政府的管控下。

  全斗焕上台后,继续沿用朴正熙的审查框架。即使在光州事件后全斗焕利用“3S 政策”(性、运动、银幕)麻痹国民,审查却一直变本加厉。

  这个时期的韩国电影几乎没有表达空间,虽然一直有新电影上映,却只成为政权的宣传工具。

  从1988年至1999年,韩国电影审查进入挣扎的过渡期。光州事件后,韩国各地的抗议示威活动冲击着军政府的统治。

  1987年至1992年,随着政府从军政到民选的过渡,电影审查制度变得松动,《电影法》也改名成《电影振兴法》,但制度的缓慢改变无法满足电影人对创作空间的需求。

  真正的转折点在1996年,对《哦!梦之国》拍前审议的宪法诉讼,韩国法院作出拍前审议制度违宪的裁定,加上与电影审查相关案件的同类判决不断积累,令审查机构“公演伦理委员会”变更为“韩国公演艺术振兴协议会”。

  进入新世纪后,韩国电影的创作枷锁才被彻底解开。

  金大中上台后,兑现了1997年在釜山电影节上公布的“在‘给予支援,不干涉’的原则下,废除电影审查并积极展开电影振兴政策”的承诺。

  在2000年《电影振兴法》的第二次修改中,授权“影像物等级委员会”负责电影分级审核,将电影分为——全体可观看、12岁以上可观看、15岁以上可观看、18岁以上可观看(由于韩国年龄是按虚岁计算,所以在韩国时常会见到“19禁”的字眼,实际上19禁就相当于我们的18岁以上可观看)和限制放映(指主题的适当性等七大事项全部不符合且过于违背社会价值的作品,几乎等于禁止上映和禁止宣传)五个等级。

  此后,韩国电影才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复兴。

  关键词八:韩式喜剧

  在网络上,无论是“韩国喜剧”,还是各种“韩国喜剧盘点”,都有着相当惊人的关键词搜索量。

  也难怪,作为韩国电影产业的支柱片种之一,喜剧无论对于韩国电影市场的扩大、韩国明星走出亚洲,还是韩国流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都起到了难以替代的作用。

  在韩国,喜剧是深受大众欢迎的娱乐内容,其中电视节目和电影是韩国喜剧最主要的输出渠道。

  作为工业科技含量不高的电影类型,喜剧片具有成本低、可操作性和可复制性强的特点,而且相对好莱坞电影,还具有难以替代的本土化优势,因此在以《生死谍变》为标志的新世纪韩国电影崛起的过程里,喜剧电影对于培养韩国本土电影观众,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这一点也反映在每年的十大卖座电影排行榜上。

  像2001年就非常典型,包括《我的野蛮女友》在内的五部喜剧,在年度票房大战中不仅跻身年度十大卖座,还压制了《怪物史莱克》《珍珠港》《木乃伊归来》等好莱坞大片。

  

  而韩国观众对于本土喜剧的喜爱,也是发自内心的:在韩国,2002年《家族荣誉》票房高于《哈利·波特与密室》,2003年《野蛮女老师》票房高于《黑客帝国2》,2008年《非常主播》票房高于《钢铁侠》,2013年《7号房的礼物》票房高于《钢铁侠3》,而2019年,《极限职业》也将《复仇者联盟4》甩在了身后。

  

  《非常主播》

  

  《7号房的礼物》

  

  《极限职业》

  但不可否认的是,进入2010年之后,喜剧在韩国电影市场上的份额开始有所下滑。

  2010年最为明显,十大卖座电影里不见了喜剧。

  虽然声势不如从前,但韩国喜剧电影仍然时不时迎来爆款,比如2013年的《7号房的礼物》(年度第一),2015年的《老手》(年度第一),2016年的《检察官外传》(年度第二),2019年《极限职业》(年度第一)和《极限逃生》(年度第七)则同时进入十大卖座电影。

  

  《检察官外传》

  

  《极限逃生》

  不过,这些电影也不完全都是喜剧电影,比如《老手》结合了动作与喜剧,《极限逃生》结合了灾难与喜剧,但是,喜剧仍然是韩国电影不可或缺的卖座元素之一。

  韩国喜剧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在于丰富而夸张的类型运用,也依赖于韩国演员生动自然的表演,因此从韩国喜剧里走出了一大批韩流明星——

  全智贤凭借《我的野蛮女友》红遍亚洲;

  

  通过《阳光姐妹淘》《奇怪的她》这两部口碑喜剧,讨人喜爱的沈恩京无疑已经成为韩国90后新一代演技代表;

  

  而因为主演《7号房的礼物》《极限职业》这两部超级卖座喜剧,柳承龙也已经成为新一代天王。

  

  除了助力市场和贡献明星,韩国喜剧还意外地贡献过魔性表情包:火遍微信的著名金馆长魔性大笑图(演员名为崔成国),就来自片名也很魔性的2007年体育喜剧《金馆长对金馆长对金馆长》。

  

  《金馆长对金馆长对金馆长》

  关键词九:作者电影

  聊起韩国影坛的作者电影,比起林权泽、李晚熙这样的上古大神,人们更先想起的是金基德、朴赞郁、奉俊昊、洪尚秀和李沧东这五人。

  频繁入围国际性电影节,一方面打开了西方人看韩国的窗口,另一方面一改韩国商业电影和韩剧对国民形象的刻板塑造。目前看来,这五位导演之于韩国影坛的重要性,堪比“新浪潮五虎”对法国新浪潮的影响。

  李沧东 Chang-dong Lee

  从侯孝贤到伯格曼

  

  年纪最长的李沧东,年过四十才开始拍电影,目前也仅有六部作品。

  早年他是一名作家,写了不少穷街陋巷中小混混的故事,于是刚执导筒的时候,他从帮派题材入手,以边缘人的视角呈现经济腾飞给韩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带去的冲击。

  这种城市化进程贯穿了他的整个创作生涯,《绿鱼》中的拆迁房、《薄荷糖》中的山区、《绿洲》中的筒子楼、《密阳》中的小镇以及《燃烧》中的乡村,他不厌其烦地将镜头对准这些发达和落后的相交点以及西方世界和东方语境的混合处,比起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这些地方才是东亚文化背景下大多数家庭真实的生活写照。

  

  《燃烧》

  李沧东对刻画女性亦十分着迷,他镜头下的女性几乎都被生活逼入绝境,但也正因如此,她们才迸发出真正的女性之美。

  《密阳》不仅帮助全度妍拿下了戛纳影后,影片对宗教和信仰的拷问,也让李沧东完成了从他的偶像侯孝贤到他的另一个偶像伯格曼的悄然转变。

  

  《密阳》

  金基德 Ki-duk Kim

  “娼妓导演”

  

  金基德不仅是韩国“作者电影”的代表,更是最富争议的导演。

  作品中无处不在的情欲元素,使他获得了“娼妓导演”的名号。

  年轻时金基德热爱画画,后来他经常将自己的画作作为道具放在电影里,而具有绘画感的镜头则是他的标志。

  《漂流欲室》《弓》《春夏秋冬又一春》等影片,故事皆发生在被水包围的环境中,大面积的水是绘画感的最佳体现。此外,金基德电影主角的一大特征是话少,《莫比乌斯》中干脆所有人都没话。

  

  《弓》

  

  《莫比乌斯》

  从未有哪位艺术片导演,如金基德这般痴迷于沉默的意象。他对性和爱欲的表达之大胆,令人瞠目结舌。

  《漂流浴室》中将鱼钩塞入下体的举动,颠覆了性与暴力的关系,当取出的鱼钩呈现出心型,则又将爱与前二者勾连。《弓》中的少女和老人成婚后,老人跳海自杀前射出的一箭,正落在少女双腿之间,化为性器。

  

  随着“MeToo”运动中金基德被多次爆出猥亵、性侵女演员,如今回看那些冲击三观的性描绘,你也许会疑惑,那是不是金基德将原本的生活底色无意识地电影化了?

  洪尚秀 Sang-soo Hong

  省钱省事儿还招人爱

  

  近些年,洪导不仅在电影风格上向伍迪·艾伦靠拢,作品数量也不遑多让,几乎每年都有新作,甚至不止一部。

  要知道,李沧东和金基德都曾因难以筹到资金而暂停电影筹备,为何同为电影作者的洪尚秀却无需为此担心?

  首先洪导的镜头语言并不复杂,最爱用的莫过于推拉,拍着拍着,如今干脆基本只靠推拉摇椅切换景别了,剪辑的作用只剩下切换场景,拍起来多省事儿。

  另外,洪尚秀最爱拍婚外恋,作家、导演或者随便什么职业的知识分子猥琐男,碰上热衷艺术、不谙世事的文艺痴情女果儿,这种故事放之四海而皆准,西方人理解起来更容易,比起李沧东和金基德,海外市场更青睐洪尚秀。再来他电影里的主角总共就那么几件事儿,喝酒、聊天、轧马路……看看《夜与日》的海报就知道他多受西方人喜爱了。

  

  以上种种,构成了洪尚秀的“尴尬美学”,它成本低、周期短、见效快,要不然怎么说像伍迪·艾伦呢!

  朴赞郁 Chan-wook Park

  天才型导演

  

  2000年韩国票房冠军《共同警备区》,以及分别于2004年和2009年拿下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和评委会奖的《老男孩》和《蝙蝠》,证明了朴赞郁是商业和艺术兼得的天选之子。

  

  《共同警备区》

  

  《蝙蝠》

  和洪尚秀大道至简的转场不同,朴赞郁的转场之花哨,再华丽的文字也没法描述,朴赞郁热衷用大量的撞色,尤以红绿最常见:“复仇三部曲”、《蝙蝠》和《斯托克》,无一不是大块红与绿的较量,再辅以黑灰这类中性色,《机器人之恋》则是蓝黄配。

  

  

  《斯托克》

  至于老朴的人物,则以古怪的个性和有悖于传统道德的人物关系著称。《老男孩》中的父女、《蝙蝠》中的人妻、《小姐》中的女同性恋……但这些少数派情感并不低俗,在朴赞郁的极力渲染下,反而多了一丝神圣和庄重。

  

  《老男孩》

  

  《小姐》

  最后,可别再忽略朴导的幽默感了,不说电影中无处不在的冷幽默,单是崔岷植那顶爆炸头,可爱值简直爆表!

  奉俊昊 Joon-ho Bong

  韩国荣耀

  

  韩国荣耀五个人中最年轻的奉俊昊,率先帮助韩国拿下了首座金棕榈,在获奖感言中他谦虚道:“虽然今天我获奖了,但我不是唯一一个能拿金棕榈的韩国导演。”

  和更热血的朴赞郁相比,社会学专业出身的奉俊昊更冷静,他所有的作品都在观察人类社会并提出批判,无论是改编真实事件还是怪兽片或者警世寓言,在他的电影里,来自底层社会的小人物,为求生存总会面临各种抉择和考验。

  此外,他又能将类型化的电影语言玩得很溜,并且在《寄生虫》中达到巅峰。

  

  视觉上奉俊昊通常以冷色调压抑观众的情绪,此外他还经常使用类型片导演很少用的中远景和长镜头,《杀人回忆》和《母亲》的开场均是如此。

  或许在电影风格的养成中,奉俊昊没少受好莱坞影响,但他将对生命和社会的思索带进了类型片当中,这本质是反好莱坞的(尤其反当下的好莱坞)。对于曾经在《雪国列车》(制片人朴赞郁)上映期间不止一次表示“这是一部韩国电影”的奉俊昊而言,凭借真正“韩国制造”的《寄生虫》拿到金棕榈、横扫奥斯卡,不仅是荣誉,更是鼓励。(相关阅读:《最近要好好补一补他的电影》)

  

  《雪国列车》

  三期内容过后,相信大家对韩国电影已经有了一个相对系统和全面的了解了。

  往期回顾:

  《韩国电影为什么这么牛?(一)》

  《韩国电影为什么这么牛?(二)》

  最后,想引用演员柳俊烈在2019年的百想艺术大奖上的颂词,作为这个专题的结语吧——

  “在百年时间里,即使在国家整体陷入低迷的日本殖民统治时期,即使是在试图实现文化、文艺复兴的当下,韩国电影都担当着慰藉缓和国民情绪的角色。”

  “作品中的台词抚慰着国民的心,那些被冰封的心融化,落下泪水。从大的方面说,电影包扎了时代的伤口;往小了说,电影轻拍着没能登上山峰、疲惫倒下的我们的肩膀。”

  “人们总想要登上那最高的山峰吧,现在的辛苦不算什么。勉励鞭策着自己不断往上爬,当疲惫地坐在树荫下时,电影如是诉说:那艰难困苦的山峰大可不必登顶,不要紧的,一直以来做得很好了。”

  

  

  微信号

  world-screen

  ▲

  及时发布热点影事

  有态度的原创影评

  贴心的观影指南

  与微信用户实时有奖互动

  2020年第2期《环球银幕》

  快速购买长按或扫描下方二维码

  

上一篇:悲惨的日本妻子,崩坏的家庭伦理,胆小慎入!
下一篇:创城进行时 |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些知识点每个人都要get!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