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文学与文化】齐红:重读“经典”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栏目特邀主持人:齐红  

  主持人语:本期的三篇文章是对“经典”作品的一次重读。这个说法可能会招致一些质疑——《酒后》《卧虎藏龙》《浮生六记》是否能被称为“经典”?它们在何种意义上可以称得上“经典”?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曾对“经典”作出十四条释义,其中一条是这样的:“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它们带着以前的解释的特殊气氛走向我们,背后拖着它们经过文化或多种文化(或只是多种语言和风俗习惯)时留下的足迹。”(《为什么读经典》)本期的三部重读对象或多或少具备了这样的特质。 

  凌叔华的《酒后》自发表起就不断被人解释和解读,丁西林的同名改编话剧又为它增添了别样的“性别”注脚。至今,《酒后》经历了读者近百年的目光注视,也在“被言说”中留下了不同时期思想和文化的印迹。

  但我在重读时,仍能感受到这篇小说的微妙与奇特之处。客厅里这一幕看似微小的人生片断中,作为五四新女性的采苕的情爱与婚姻状态却昭然若揭:恋爱神圣,但何以能够自由?采苕的“一吻之求”最后没有付诸实施,并非迫于外部压力,而是缘自内心的警觉与理性——为了更好地在现实中安放自己,“新闺秀”采苕作出妥协,试图在自由与限制之间寻找到平衡点。

  王度庐的小说《卧虎藏龙》是武侠小说中的一个经典范本,主人公“玉娇龙”的形象吸引了不少人的解读和评说,她独具特色的性格与命运成就了一段“江湖”传说。学界对这一形象的研究更多着眼于玉娇龙受到的礼教束缚,以及叛逆、追求自由、个性张扬的她在反抗中陷入的困境。

  伍荣华的“重读”之新颖处在于以“性别政治”观照人物命运,从有关“身体”的文化理论出发,探讨玉娇龙的人生悲剧,指出玉娇龙的孤独是觉醒之后的主动选择,强调了玉娇龙追求自由理想的清醒可贵。

  文章没有止步于《卧虎藏龙》一部文本,而是联系了其续篇《铁骑银瓶》,全面观察玉娇龙的命运与心理发展轨迹,分析其悲剧因由,指出母亲身份及“母性”情怀对玉娇龙人生的救赎意义。

  作为清代笔记体文学的代表作品,《浮生六记》的艺术价值在学界早有定论。陈寅恪先生指出,在因礼法顾忌,不敢多言“男女关系”、夫妻情爱的“吾国文学”中,《浮生六记》的“闺房记乐”无疑是一股清流。

  林语堂更是把作品中的“芸娘”形容为“中国文学及中国历史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对“芸娘”这一女性人物形象,人们大多认同林语堂的评价,但汪渊之的文章《情深与爱薄——也谈〈浮生六记〉中芸娘的“可爱”》则转换角度 , 立足文本细节,从鲜少履行母职的角度对芸娘进行剖析,认为她对丈夫关爱过多,对子女关注甚少,因此她只是个“最可爱的妻子”,而不是“最可爱的母亲”,所以也称不上是“最可爱的女人”。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读者的眼里也会有不同的“芸娘”。虽然我并不完全认同汪渊之的立场和观点,但也从中受到很多启发,她的别样解读使我意识到关乎女性生存的更多话题和问题。

  最后,仍然引用卡尔维诺关于经典作品的释义作结:“经典作品是这样一些书,我们越是道听途说,以为我们懂了,当我们实际读它们,我们就越是觉得它们独特、意想不到和新颖。”

  本期的三篇文章正是在观点的碰撞中感受作品所包含的丰富意味,也遗憾着自己的无力:言有尽而意无穷。唯愿我们的“重读”能够体现一些“独特”和“新颖”,哪怕带来些微的“意想不到”。 

  

  主持人:齐红

  齐 红(1970—),女,山东济宁人,苏州市职业大学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文学。

  

  1

  自由与限度  

  ——重读《酒后》,兼议凌叔华小说的情爱伦理      

  齐红( 苏州市职业大学 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 

  摘要:“新闺秀派”作家凌叔华的代表作《酒后》描绘了“五四”女性传统又现代的行为思想特征,是“五四”文坛上一个独特又典型的文本。采苕和永璋这对“理想夫妻”之间蕴含着并不“理想”的情爱关系,妻子采苕敢于直白表达对朋友子仪的倾慕之情,但终又意识到这种情爱自由实现的难度和限度。采苕的“一吻之求”暴露了“五四”时期女性情感和婚姻的诸多问题,也体现出凌叔华在女性情爱伦理方面的个人化思考。  

  关键词:凌叔华;《酒后》;情爱伦理;新闺秀派;“五四”  

  作者简介:齐红(1970—),女,山东济宁人,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代文学、女性文学。  

   2

  情深与爱薄 

  ——也谈《浮生六记》中芸娘的“可爱”    

  汪渊之 (苏州市职业大学 a.吴文化传承与创新研究中心;b.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    

  摘要:《浮生六记》中的芸娘被誉为“最可爱的女人”,因为她聪慧贤达,对丈夫情深义重,在生活困顿中也丝毫不改求真爱美的性情,只是她过分关注丈夫的好恶,对子女关爱甚少,是“可爱”的妻子,但不是“可爱”的母亲,这是她“可爱”中的“不可爱”之处。  

  关键词:《浮生六记》;沈复;芸娘;情深;爱薄;林语堂    

  作者简介: 汪渊之(1974—),江苏苏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3

  反抗与救赎 

  ——玉娇龙形象的再解读

    

  伍荣华

  (苏州市职业大学 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摘要:王度庐塑造了精神分裂般的玉娇龙形象。白天她是玉府千金,温柔可人,知书识礼;夜晚却青衣小帽,剑指江湖,这两个都是真实的玉娇龙,只不过夜晚的生活更接近她的本性。虽然胸怀江湖梦,危机四伏的江湖并没让玉娇龙实现快意人生的理想,反而是母性让她最终获得救赎。玉娇龙的命运背后蕴含着深沉的性别政治,即女性如何被主流意识形态遮蔽、矫正甚至消灭,其中掺杂着她对权力意志既反抗又妥协的矛盾心态,也反映了女性自然天性力量的重要性。

  关键词:王度庐;《卧虎藏龙》;《铁骑银瓶》;玉娇龙;身体;孤独;母性;救赎  

  作者简介:伍荣华(1972—),女,安徽无为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儿童文学、外国文学。

  本期编辑/张眉

  图源/网络

  联系我们

  咨询电话:0512-66503831

  微信:szjyxb

  地址:苏州市致能大道106号

  投稿网址:http://xbskb.jssvc.edu.cn/default.aspx

  

  点击「 阅读原文 」访问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官网

上一篇:对方未成年人在平台上和我交易游戏,现在有问题,他要求我退款报警,我不能退款
下一篇:盘点世界十大禁片 情色电影最能让女人尖叫(2)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