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说话潜规则:能1分钟说完的事情,别废话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07
手机版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人说话让人摸不清头脑,没有重点,废话连篇。

  尤其在职场语境中,用最简短的话把一件事说清楚,做到“有效表达”,是一个人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以下这个例子也许可以佐证:

  公司来了一位新主任S,他的讲话经常让人摸不着头脑。让听众为此感到痛苦。他平时说话,特别是讨论问题时,S喜欢说:“总之,我想说的是……”。

  但实际说出的内容根本不是总结性语言。相同的话翻来覆去地讲,偏偏还爱把“总之”挂在嘴边。

  其实S自己心里也清楚,他说话啰唆,没能做到有效表达。有一次聚会上,S 的说话方式被大家奚落了一番。

  其实,S的能力不差,但是他的语言表达能力差,慢慢地,人们甚至认为他的工作能力也较差。

  和他相反,被总公司派到工厂讲解实施方案的M ,总能用一半的时间就把事情讲完,剩余的时间留给大家提问题,他来解答。这样一来,他就能与大家进行充分的沟通。

  大家不但热烈地讨论了M所讲的实施方案,而且夸赞了他讲话简洁明了。最后,M 讲解的方案得到了有效执行。

  试想,如果M的讲话既啰唆又难懂,方案肯定不会那么顺利地被执行。

  所以我们判断一个人的能力的时候,往往先看他的说话能力,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说话能力已经是人人必备的技能之一。

  如何高效地沟通呢?

  山本昭生在畅销书《换位沟通》中提出了“一分钟说话法”,值得每个职场人学习。《换位沟通》

  对于听众来说,可以有效地减轻负担,简短的话更容易理解,便于大脑记忆等。

  对讲话者而言,1分钟说话法可以突出重点,使之成为习惯。同时在准备讲话稿也会变得容易,因为没有时间讲废话,语言更简洁有力。

  从本质上讲,人们都喜欢听简短的表述。

  有人在会议发言或讲话结束后,礼貌性地说一句“非常抱歉,我讲的不多”,其实只要把内容交代清楚就足够了,短并不是缺点。

  在培训班上,大家练习时也是如此。有人能在截止时间前早早结束讲话,赢得大家的一片掌声;有人说得很认真,讲得非常细致,却超时了,最后掌声寥寥。

  “听者都是容易厌烦的”,我们应该努力缩短说话的时间。

  下面这些场合非常适合:

  

  ●日常交流(对话、拜托别人做一些简单的事情、请求、回答);

  ●公司内部的汇报、联系、会议;

  ●会议上的讨论;

  ●会议主持;

  ●自我介绍

  在上述几种日常情景中,如果讲话者能有意识地将说话时长控制在1分钟之内,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的沟通效果。长此以往,讲话者也会越来越“会说话”。

  一般来讲,1分钟内讲200字左右,语速是正合适的,听者听起来也会感到很舒服。若1分钟内讲300 字也没有太大的问题。

  如何训练自己的语速呢?

  读一段报纸,用手机录音。提前在200字的地方做好标记,并使用秒表等提前设置好计时1分钟,然后开始读报。反复进行练习,慢慢地你就能找到适当的语速,完美地在1分钟内讲200字左右。

  只有简短的话能在人的大脑中留存。

  有时,如果要讲的话太多,人们会准备发言稿,边看稿边讲话。但是非常遗憾,听众并不能记住太长的讲话。

  因为信息量与理解程度成反比。

  在广告界有这样的说法:在15秒的广告中“只能传达一条信息,否则根本无法传达想要表达的信息”。

  沟通的效果与时长成反比。电视上的讨论节目中,可以看到沟通效果与讲话时长的关系。曾经记录过节目中嘉宾的发言时间,其效果如下:

  发言在1 分钟左右——简短、明晰;

  发言超过1.5 分钟——听者的注意力开始分散;

  发言在2 分钟以上——啰唆、冗长。

  当讨论接近尾声,主持人请大家“以一句话收尾”时,30 秒内结束讲话的人给人一种“最后立足论点,观点明确”的印象;与之相对应,讲话超过1分钟的人给人一种“不知道他最想表达什么”的感觉。

  在日常交流、汇报、会议等一对一或一对多的场合,如果大家能有意识地把讲话时长都控制在1分钟之内,你与别人的交流将变得高效而顺畅。

  具体来讲,1 分钟说话法可以分为3类,分别是简洁法、紧凑型三部分构成法和三角脚本法。

  

  简洁法基本结构是:寒暄语+ 姓名+ 内容+ 姓名+寒暄语。

  紧凑型三部分构成法是将简洁法中的“内容”细化为“点题”“展开”“总结”。

  三角脚本法将简洁法中的“内容”细化为“想说的话”“主要内容”“理由、具体事例”。

  1.简洁法是1分钟说话法的基础

  简洁法强调表达简洁,不说啰唆的开场白,直接从“寒暄语”说起,报“姓名”后直奔主题,讲解内容,讲话结束时不设铺垫,再次报“姓名”,以“寒暄语”结束讲话。

  使用这种方法,即便是“临危受命”需要发言,也能简单明了地开始讲话、简洁收尾,从而给人留下好印象。

  简洁法将“内容”夹在“寒暄语”和“姓名”之间,又被称为“三明治法”。

  看一个例子:

  ① 寒暄语

  早上好!感谢大家今天一早参加本次会议。

  ② 姓名

  我是本次会议的主持人小林。

  ③ 内容

  今天的会议主要讨论3 点内容,第一点是……请问大家还有疑问吗?如果没有人提出异议,上述3点已经得出结论,因此我宣布会议结束。

  ④ 姓名

  今天的会议由小林主持。

  ⑤ 寒暄语

  感谢大家的积极配合!

  简洁法的要点:

  1. 寒暄语

  不必考虑从什么地方开始讲起,直接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地讲出寒暄语。如此一来,自己能冷静下来。

  寒暄语不仅包括“早上好”“你好”,还要根据具体的对象和场合改变寒暄内容,根据需要也可以说“辛苦了”“好久不见”之类的寒暄语。

  2. 姓名

  当听者是初次见面时,讲话者需要讲出自己的姓名。清楚地报出自己完整的姓名,给对方以亲切感。

  3. 内容

  避免东拉西扯,明确要点。

  4. 姓名

  再次报出自己的姓名,结束讲话。

  5. 总结之寒暄语

  寒暄时要带着真情实感,发自内心地感谢对方的倾听。

  即使讲话过程中有个别发挥不好的地方,结束时也一定要冷静处理,尽量简洁明了,记住:“漂亮地收尾就是全部”。

  2.紧凑型三部分构成法

  紧凑型三部分构成法将 “内容”细分成3 步,基本顺序是:点题+ 展开+总结。

  晨会讲话(例子)

  ①晨会议题:关于集团内部的沟通问题

  早上好!我是今天的晨会发言人小林。今天,我想和大家讨论一下集团内部的沟通问题。

  ② 展开(具体事例)

  W 和 Y 分别属于不同的部门,一天W 扭过头去问旁边的 Y:“我拜托你的那件事,还没收到回复……”Y 回答说:“我已经给你发送电子邮件答复过了。”W 听后不太高兴,嘟囔着说:“我就坐在你的旁边,你不能直接告诉一声吗?”

  ③ 展开(主张、意见)

  电子邮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它的一大优点是不会打扰对方。从原则上讲,与物理距离远的人取得联系时,最好使用电子邮件,但是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④ 总结

  因此,我认为同楼层的同事沟通重要事情时应该当面交流,大家怎么看这个问题?

  上述讲话点题10 秒,展开40 秒,总结10 秒,每部分都是简短、紧凑的,因此,这种讲话方式很受欢迎。

  最初的10 秒决定一切。

  在开始沟通时,最初的10秒对于吸引对方的注意力至关重要。在这短短的10 秒内,讲话者应该注重外表和印象。讲话者传递给对方的第一个物理信号就是外表。

  在人们开口讲话之前,语言以外的交流(非语言交流)早已经开始,请大家重视这一点。

  3.三角脚本法

  当讲话者想更明确地表达想法时,与紧凑型三部分构成法相比,三角脚本法更为合适。

  三角脚本法的典型应用场景包括会议发言、口头报告、日常联系等。

  以简单的形式表达意见和主张,三角脚本法的3个要点,它们分别是:

  (1)能用一句话概括的意见或主张(20 字左右)。

  (2)主要内容(在1分钟内讲1 ~ 2 点为宜)。

  (3)理由或具体事例。

  最后重申第一点,总结内容。

  通过这种方法,讲话者能阐明自己所要表达的意思。这种方法适用于会议发言。

  曾经一位老总学习三角脚本法后,在自己的公司内大力推广此方法。后来他说:使用三角脚本法后,大家能更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了;以前开会时,大家讨论半天,很难得出结论,如今能做到有效决策了,会议时长也缩短了。

  以上就是《换位沟通》中介绍的“一分钟说话法”,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日常沟通中,展现自己的能力,升职加薪指日可待。

  日本深受欢迎的人际沟通课程,世界知名企业员工指定培训教材。90%以上的无效沟通,都因为没考虑对方的认知、逻辑和立场!换位沟通是什么?就是用对方的逻辑,说服对方!《换位沟通》

  心中有很多想法,却不知道如何精准表达?有时候说了半天,对方好像没有听懂?一旦在正式场合发表讲话,就特别紧张,怎么办?

  哈佛大学经过80年的研究发现,我们的人生是否顺遂,内心是否幸福,90%取决于人际关系的质量。只有通过高效的沟通,才能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要想提升自己的沟通水平并不难,这是有技巧和方法可循的。一方面是掌握真诚沟通的技巧和话术,另一方面是学会洞察对方的认知、立场和逻辑。因为成功的沟通,就是让两个立场与认知有差异的人达成共识。

  作者结合自己30多年的沟通培训经验,为我们总结了一套“换位沟通”的简单方法,将沟通技巧与各种场景紧密结合,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快速、轻松地成为沟通高手。

上一篇:医德医风专项整治总结
下一篇:《一场情、欲、灵、肉的相爱相杀 ——评韩国电影《银娇》》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