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手艺,够硬“核”!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06
手机版

  

  你是否记得

  中学语文课本《核舟记》所写——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一船、五人、八窗……

  核雕技艺的鬼斧神工

  总令人称绝

  80后理科男吴士钊

  只因一次与核雕偶然的邂逅

  便毅然走上了非遗手艺人之路

  在毫厘之间刻画精巧大千世界

  本期守艺有新人带你了解

  核雕技艺手艺人吴士钊

  

  吴士钊 核雕手艺人、中级工艺美术师

  现为江苏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苏州文艺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家协会会员,相城区青年手艺人协会副秘书长,相城区青年联合会委员。

  “核”生若只如初见

  认识他的人都叫他大钊

  和他的称呼一样

  一桌、一椅、几把刀、几粒橄榄核

  简简单单、清楚明了

  便是他雕刻的全部装备

  

  大钊从小就对手工艺和绘画情有独钟,塑泥巴、雕粉笔、剪纸,全都不在话下。邻里乡亲都知道这位剪纸画画的小能手,村里有人结婚都来请他做一些剪纸窗花。

  长大后,大钊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读高中,上大学,到大城市找一份工作打拼。从做工程监理到建筑模型沙盘设计,早已心许艺术的大钊始终无法安心于循规蹈矩的工作。直到2011年来苏州游玩,偶然与核雕邂逅,他才找到了人生的“正确”方向。

  

  

  一见核雕“务”终身

  初遇核雕,大钊便觉相见恨晚

  那书本上描写的核舟

  竟然真的连船舱的小窗都能开合

  细节刻画栩栩如生

  令人叹为观止

  

  2014年,他毅然辞去了上海的工作,来到核雕发源地苏州,全身心投入到核雕技艺。

  

  和其他很多新入此道的年轻人差不多,最初,他也坐过“冷板凳”,作品长期无人问津。但大钊决心练好这门手艺,先后拜师浙江青田著名核雕艺术家秋人和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袁牧,把这“冷板凳”从苏州舟山村带到了浙江青田,又从浙江青田带到了苏州相城,这一坐就是近十年。

  

  而说到“冷板凳”,大钊笑着指了指自己正坐着的小藤椅:“这就是我2014年刚入行时买的‘冷板凳’,这些年我一直带着它。”椅子边角早已磨损破烂,变形的框架、缠绕的铁丝,静默地见证着这位手艺人潜心钻研核雕技艺的漫漫长路。

  创新非遗拓题材

  作为国家级非遗核雕技艺的青年一代

  大钊的作品有着自己独特的创新

  他跳脱出传统神佛、古典故事的题材束缚

  从生活中汲取灵感

  

  

  生于农村,儿时的生活经历给予了他无尽的启发。在他的乡村题材作品中,“80后”的记忆跃然“核”上:一家子坐着牛车去赶集踏春、泥瓦匠上下配合砌瓦房、村头小贩卖冰糖葫芦的、农民开着拖拉机晃晃悠悠路过……他说,创作题材是取之不尽的,对生活的热爱与细心感悟会引发无数的灵感。

  

  大钊作品

  

  

  认识大钊的人都知道他性格内敛而细腻,憨厚的外表下有着极易受到感动的淳朴心灵。早几年前,他看到新闻报道里山区儿童攀爬断崖求学深受感动,创作出核雕《求学路》;全民抗疫期间,他以一线抗疫人员的事迹为背景,创作出《驰援武汉》、《逆行者》等作品。

  

  大钊的作品总是以强烈的叙事性与动态感触人心灵,仿佛是截取了时间轴上的一帧,强烈的现场感,让作品“活”了起来,引人产生共鸣。

  执刀雕刻内心世界

  有些人认为此道可以挣快钱

  在尝过辛酸苦辣之后

  能够坚持下来的却没有几位

  而大钊则是其中之一

  

  

  在大钊家里,一间不到10平方米的小小房间便是他工作的地方。在这狭小空间里,无数奇绝惊艳的作品诞生。

  

  《山娃》

  

  《天塔舞狮》

  《山娃》聚焦山村留守儿童,呈现了儿童放学后背着书包放羊摘果的情形,沿山垂挂绳梯的雕刻由他首创,不仅是一体成型的而且可以自由活动。

  更令人称绝的,是他绝无仅有的“鬼工球”雕刻,在两毫米的球体内又嵌套了两层镂空小球,且3层套球可自由活动,极其考验手法与耐心……

  方寸之间

  巧夺天工

  一刀一刻,方见大千世界

  青年核雕手艺人

  正用热血与坚守

  于方寸果核之中

  凝聚匠心与创新精神

  把握时代脉搏

  让非遗焕发新机!

上一篇:成年人零基础学习舞蹈,每周10小时,10年后能达到什么水平?
下一篇:成年人能恢复视力吗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