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不正的小说看多了会潜移默化地改变人的思想吗?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吗?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8-06
手机版

  青少年的话,会,成年人得看情况。

  另外,得看你对三观不正的评定是什么了,个人不觉得这之间是种必然关系,只能说存在影响的可能。

  当然青少年的三观形成中,从外部接收的信息,不仅仅只有文学小说。

  家人、朋友、老师、网络社交、影视剧作等等,方方面面都可以影响青少年的三观行程,影响他们的身心发展。

  一般被影响的话,不会只是因为单项,例如根正苗红的孩子如果只是看了点不好的书,他也不会完全跑偏,因为大环境和他周遭的一切还是根正苗红的。

  除了何为三观不正的小说外,还有个值得讨论的点,是什么叫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

  要如道德标杆般,要求他们长成一个系列的三好学生?

  还是在存有天性和创造力的同时,明事理懂善恶?

  亦或者,是完全放任他自由生长,只要不犯事,不伤害自己,就算身心健康发展?

  以个人认知评定的话,两件事的标准本身就存在差异。

  且,有许多文学著作,拿大部分人的眼光来评定,是属于三观不正的,可没人能否定他们是本好书。

  有些作者就是习惯用这种手法,讽刺一个时代或者一种现象,在我们眼前展现另一个世界的样子,引起反思,引起共鸣。

  看的人是什么心态,书就是什么样子。

  当然,我本人也不推荐青少年去看引导性太过明显的书、纪录片或者电影等,并不是因为这些三观不正,只是因为孩子的三观没有形成,很容易被带跑。

  如果你能做到,跳脱开那些引导,站在局外人的角度上去看,并坚持正义和善良的话,我还是支持孩子去了解一些不同的世界和观点的。

  你只有先知道错误是什么样的,才能牢牢记住正确的。

  网络游戏不会让你没兴趣学习

  欧美电影不会让你真的去拯救世界

  看日本动作片不会让你肾虚

  三观不正的小说也不会坏点你的三观

  你就是你,你的身心健康都是你自己决定的

  不要像那种举报喜羊羊有毒的精神不正常的人类一样

  自己无能赖世界,自己没有赖社会

  是的。比如说md,以前高中的时候在哪儿看到过推md的文章,下面一群人在那里得意洋洋的说我把我弟啊还是朋友啊故意掰弯了(我当时真的逼了狗了,人要是天生弯的我不说什么,但是故意我简直想给她一脚,中国现在同性恋多艰难不知道吗?人家明明可以平平淡淡的过完一生,你这样!我简直醉了那些男生的父母肯定想杀了她们)还有最恶心的是给小朋友看这本书,美名其曰,从小培养。

  我先匿了,护体。

  

  刚刚随便找了一下竟然有那件事儿,看来那个人真的到处说啊。

  我可太有槽可吐了。

  某天扫文,看见一篇介绍,下方评论,xx特别好看,贼甜。

  我开心点进去,开头是个失忆怀孕女主相亲。

  凭我多年看小说的经验,这个孩子一定是男主的,两个人一定有一段缠绵悱恻的过往,而且男主身份绝对是所有人都仰望的超有钱总裁。

  虽然俗,但大家都说甜嘛,我就继续看下去了。

  好,二十章左右,我的心情变得相当复杂。

  作者揭露了两人认识的过往。

  女主被男主囚禁,强制发生关系,最终精神不正常,男主找催眠师让她忘记了这段过往,放她走,然后重新认识她。

  脱去男女主光环我们看一下。

  这就是一个有权势的男人囚禁并且qj了一个普通女孩,并且使她出现了精神问题。

  就因为是小说,作者用浮夸的词藻来描写男主多帅多有钱,并且愿意对女主负责,所以就甜了?

  读者没有意识到男主在犯罪这件事,真的很恐怖。

  曾经我们当做玩笑话的,女生漂亮就够了,男生有钱就够了,现在已经变成了一部分人默认的社会准则。

  软弱类女主充斥了女频,无论给她架多牛逼哄哄的人设,在遇见男主后,也成了到哪儿都被人欺负的小白兔。

  而这,是编辑最喜欢收的文,相反其他女主有主见的文几乎都会被拒之门外。

  垃圾小说充斥网络,没有一个编辑是无辜的。同理,作者和读者也没有无辜的。

  影响是必然的,而且是从根本的道德处开始被影响,造成三观畸形。

  对于三观的塑造,外在环境确实是影响因素之一,但根本因素在于你自己。

  知乎上有一句话叫做: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那么一本小说,是否可以被称为三观不正呢?我们可以说读者有三观,作者有三观,但是小说并没有什么特定的三观。它只是讲了一个故事,描述了在那个世界里发生了什么,那里面的人物干了什么。作者可能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自己的某些倾向性,但又或者只是开了个脑洞把各类情节往里面塞,亦或是直接反讽,至于认同或者不认同,全看读者的口味能否接受。

  除此之外,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本《洛丽塔》,恋童癖看了会出现颅内高潮;文学家看了会讨论文学手法;社会学家看了会讨论人类欲望;而有的读者看了甚至会以此为基础写出一篇儿童犯罪的小说,引发读者对于儿童犯罪和针对儿童的犯罪进行思考……你看到什么,基于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有许多人会说“你喜欢看三观不正的小说,那就是一个三观不正的人”或是说“你会变成一个三观不正的人”,这其实是非常片面的一种观点。因为现实与虚幻是两个维度,有的人看小说就喜欢看囚禁梗、病娇梗、黑/道杀/手爱上我,每天看得心碎欲死,但又口嫌体直地追到完结。但要是到现实中遇上这种事情,早报警了好吗?正常人现实中遇到囚禁梗,那叫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病娇梗那叫pua渣男/女;至于黑/道杀/手爱上我嘛,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来一波,警察蜀黍万岁!

  但凡是正常人都不会把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混为一谈,换言之,能把二者混为一谈的都不是啥正常人。你如果是一个正常人,你遇到这类小说,要么看都不会看,要么看了之后权当消遣根本不会当真;你要根本不是个正常人,那你怪人家小说干什么?怪你自己呀!

  然而,青少年(或是光长年龄没长脑子的某些人)正处于三观塑造的关键时期,当他们面对鱼龙混杂的信息是否会走偏呢?其实是会的,但可能性真的不大。因为一个人的三观塑造受多方面影响,首先是你的基因,你的性格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基因表达,当然后天的训练和认知或许能够改变,但是基因有可能是你的“隐形天花板”。其次是你的父母与童年,留守儿童的三观远比同年龄段其它有父母陪伴教育的孩子有更大的可能性收到信息的冲击,童年受到过创伤的孩子远比其它拥有正常童年的孩子有更大可能性出现极端观点与行为。第三是你在学校与家庭的成长经历,如果你的成长过程中爱多于伤害,你有更大的可能拥有正常的三观,起码,当你看到这种小说的时候就算说不出哪里不对,你也会隐隐感觉到不适,而这种不适在你成长的过程中会帮助你抵抗外界不良信息的伤害。

  与这些因素相比,小说是什么?再说了,青少年这个年纪有上不完的课,做不完的作业,考不完的试,课余抽个时间是和闺蜜聊八卦或者和兄弟打游戏,还剩下一点时间偷偷暗恋隔壁班的同学或是和自己的同桌有什么美好回忆,有多少时间看小说?能看几本小说?就那么几本小说,能遇上几本有问题的?遇上了你有多大可能信?你信了有多大可能实践?实践了有多大可能不被身边的人发现?他们有多大可能不指出来?

  你要真遇上了这事儿,你先反思反思是不是学习不认真?这次模拟考几分?再反思一下周围啥环境?你是个怎么样的人?要是都没问题的话,我建议你去买彩票,这运气中个五百万不是梦啊,等你有钱了,三观就不重要了。狗头.JPG

  青少年是中二病的主要群体,每天满脑子就是想与众不同、一鸣惊人,有时候知道别人说的对就是偏偏对着干,还容易满脑子不切实际的梦。就比如我,一个近视眼+800米中考刚及格的成绩,高中那会儿每天幻想自己是个历经磨难的特种兵,枪法卓绝百步穿杨,一拳就能撂倒一个班呢(现在想想真丢人),遇到这种情况,和周围人好好沟通问题都不大,等你长大了,激素分泌过了那个阶段就没什么事儿了。如果真有什么事,要么是你周围人的问题,要么是你自己的问题。

  小说这么无辜,你为什么要怪小说呀?欺负人家没法顺着网线来打你吗?

上一篇:原创十大成年人都不适合看的限制级恐怖片!不仅是很黄很暴力
下一篇:什么样的英语学习方法可以无障碍交流?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