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官禄,究竟有多少?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这句话的由来是公元405年,当时的陶渊明正值不惑之年(41岁),在朋友的劝说下,出任了彭泽县令(现江西九江北部)。

  刚刚到任80天,便遇到浔阳郡(现在的九江市)一年一度的派遣督邮(类似于现在的纪委或者检察)下县检察公务,前来检查的督邮刘云向来以贪婪.阴险闻名,每年也以巡视为名,向所辖各县索要贿赂,如若不给则栽赃陷害。

  古代官员出行

  县史将这一规矩提前告诉陶渊明:“当以束带迎之”,意思就是要穿戴整齐 提前备好礼品,毕恭毕敬的接待督邮大人,不然就要被穿小鞋。

  而陶渊明这人,生性淡泊名利,为官清正,四十岁的人了实在不愿低三下四的讨好上司,耻于与腐败官场为伍,听完后便叹声说道:“吾岂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说罢便挂冠而去,辞职归在南山下。

  

  那陶渊明口中的“五斗米”在那时,当是很微薄的收入吗?如果真的是,陶渊明离职的这个举动,在内心深处有没有嫌工资低的成分存在呢?

  在弄清楚这个问题前,我们先了解陶渊明所在朝代关于官员的俸禄制。晋朝当时实行的“俸禄制”,即是“半钱 半谷”实发。俸就是月薪,直接发钱用于开销;而禄则是发给官员的米用于口粮;即为钱 米各半。可见晋朝还是很实在的,民以食为天,钱粮那时都是硬通货。

  

  而当时陶渊明任县令,据《晋书-陶潜传》记载,当时县令的月工资是“月钱二千五百,米十五斛(hu)。”这是古代官员俸禄制统称的计量单位,具体到晋朝的换算单位是一斛为十斗,即月禄为一百五十斗,折算为日薪的话,正好五斗米八十三文钱,二者在当时是等价的!

  古代斛 升 斗的概念图

  再说这个斗,当时的斗相比于现在的斗,尺寸上小很多,晋朝的一斗米约合现在的3.2市斤,五斗米便是现在的16市斤!

  也就是说,陶渊明的日薪是83钱16市斤米,这相比于他后来“采菊东篱下”的生活,肯定是要富裕很多的,有粮吃还有钱花,更重要一个当官的,是旱涝保收且无后顾之忧,养家糊口必然绰绰有余。

  

  由此可见,古代的这五斗米在现在看来并不少了,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富裕了,能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也只有我们的田园诗人了,不然如果是你穿越回古代,你会为了这样一个公务员职位,和稳定的收入去向领导折腰吗?

  举报/反馈

上一篇:玖月奇迹离婚四年后复婚?二王破镜重圆?离婚原因浮出水面!
下一篇:《盗墓笔记》:关于长生的秘密,其实是人兽共生!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