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学术”新书预告之二 | 西学译作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7-30
手机版

  第三章 社会科学学科的建立

  第四章 经济学和社会学中的社会主义威胁

  第三部分 进步主义社会科学:1896—1914

  第五章 美国例外论的自由主义修正

  第六章 经济学中的边际主义和历史主义

  第七章 迈向社会控制的社会学

  第八章 从历史政治学到政治科学

  第四部分 作为自然进程研究的美国社会科学,1908—1929

  第九章 美国自由变迁的新模式

  第十章 科学主义的来临

  结语

  内容简介

  本书将美国的社会科学话语置于美国文化、政治与制度语境中,深入分析自美国重建时期至经济大萧条前夕,塑造美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的基本意识形态假设:美国例外论。

  例外论观点认为,美国基于其共和政府和广泛的经济机遇而在世界历史中占据特殊地位,可以避免欧洲所面临的历史变迁、大规模贫困与阶级冲突等问题。然而,内战经历、迅速的工业化与宗教承诺的衰落带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民族危机。美国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正是诞生于这场危机,其发展正体现了保留例外论理想的利益对这种历史变化的逃避和驯化。

  作者向我们呈现了美国社会科学在发展其知识传统时,如何对历史意识、政治需要、职业结构以及可利用的科学概念做出反应,如何以自然科学而非历史学为基础建立模型,并嵌入自由个人主义意识形态之中。

  

  人类学家的魔法:人类学史论集

  The Ethnographer's Magic and Other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Anthropology

  [美] 乔治·史铎金 著

  赵丙祥 译

  563页,平装

  定价:65元

  上市时间:2018年11月

  目 录

  序

  第1章 民族志作家的魔法:

  从泰勒到马林诺斯基的英国人类学田野工作

  第2章 美国印地安语言研究的鲍亚士计划

  第3章 人类学作为“文化斗争”:

  弗朗兹·鲍亚士生涯中的科学与政治

  第4章 美国人类学的观念与制度

  第5章 慈善家与濒危文化:

  洛克菲勒基金会与英美人类学博物馆时代的终结

  第6章 马克莱、库巴利与马林诺斯基:

  人类学黄金时代的原型

  第7章 1920年代的民族志感悟与人类学传统中的二元论

  第8章 人类学史上的范式传统

  跋

  参考文献

  引用手稿及来源

  内容简介

  全书收录八篇于1974—1991年间发表的人类学史论文,主要关注两位在现代民族志田野工作的发展与人类学学科制度化过程中影响深远的人物:鲍亚士与马林诺斯基,并讲述作为人类学基本方法的田野工作的兴起,及其符码化与神秘化过程。

  全书涉及人类学史的几个重要主题:人类学的“浪漫原始主义”;人类学与更大的社会政治场域的关联与冲突;其“科学”志向与获取“素材”的主观方式之间的张力,等等。作者利用诸多不同时间、地点的民族志作家的田野报告及未出版的手稿进行深入研究,以历史的眼光对人类学的“神话”进行审视,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学“文化”的深刻洞见。

  

  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

  社会与政治思想中的女性

  Public Man, Private Woman

  [美] 让·爱尔斯坦 著

  葛耘娜、陈雪飞 译

  414页,平装

  上市时间:2018年12月

  目 录

  前言

  致谢

  导论

  第一部分

  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公共与私人形象

  第一章  被发现与受到赞扬的政治: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时刻

  第二章  基督教的挑战,政治学的回应:从早期基督教到马基雅维利

  第三章  被神圣化与被抑制的政治:家长制与自由传统

  第四章  政治与社会变革:卢梭、黑格尔和马克思关于公共与私人的论述

  第二部分

  公共与私人的当代图景:

  指向女性与政治的批判理论

  第五章 女性主义对政治的探索

  第六章  走向女性与政治的批判理论:公共与私人的重建

  后记

  参考书目

  索引

  译后记

  内容简介

  男性与女性,公共与私人,是西方政治思想传统中两对相互对反又极具张力的关键词。本书的上半部,作者细致分疏了西方传统思想与女性思想之间的关联,如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奥古斯丁、圣·托马斯、马基雅维利、卢梭、黑格尔、马克思等学者在此问题上的看法——恰恰是这些思想资源,构成了20世纪以来激进主义、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精神分析等女性主义流派的存在前提,而这也是本书下半部的着力所在。在呈现社会与政治思想中女性历史的同时,作者针对七八十年代美国社会的政治冷漠与女性主义的极端激进,进行了深切而痛彻的反思。这种“反思”,对中国当下的女性问题来说也正是必须的。

  

  马基雅维里与共和主义

  Machiavelli and Republicanism

  [英] 昆廷·斯金纳 等 编

  阎克文、都健 译

  上市时间:2018年12月

  目 录

  译者说明

  撰稿人名录

  鸣谢

  第一部分 马基雅维里与共和主义经验

  第一章 马基雅维里与佛罗伦萨人的共和主义经验 尼古莱·鲁宾斯坦

  第二章 马基雅维里与意大利各共和国的危机 埃蕾娜·法萨诺·瓜里尼

  第三章 16世纪初期的佛罗伦萨共和主义 乔万尼·西尔瓦诺

  第四章 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共和国公仆 罗伯特·布莱克

  第五章 关于马基雅维里效力于共和国的争论 约翰·纳杰米

  第二部分 马基雅维里与共和主义观念

  第六章 马基雅维里的《论李维前十书》与共和观念的前人文主义渊源 昆廷·斯金纳

  第七章 马基雅维里与共和主义政治观 茅里齐奥·维罗里

  第八章 马基雅维里的共和国之战争理论与实践 麦克尔·马莱特

  第九章 马基雅维里《佛罗伦萨史》中的内部失和 吉塞拉·波克

  第三部分 马基雅维里与共和主义的遗产

  第十章 马基雅维里时代与荷兰起义:

  新斯多葛主义与荷兰共和主义的兴起 马丁·范·基尔德伦

  第十一章 弥尔顿的共和主义与天国的专制 布莱尔·沃顿

  第十二章 一个有争议的共和主义者:

  17、18世纪荷兰人眼中的马基雅维里 埃科·希兹玛·米勒

  第十三章 孟德斯鸠与新共和主义 朱迪斯·史珂拉

  第四部分 共和主义道德观

  第十四章 共和国的精神气质与政治现实 维尔纳·迈赫菲尔

  第十五章 共和主义的政治自由理想 昆廷·斯金纳

  索引

  内容简介

  在现代历史之初,意大利城邦共和国的经验为古典政治观的重新流行提供了最有利的基础。自1494年佛罗伦萨的梅迪奇家族的统治的衰落至1530年最后一个佛罗伦萨共和国的衰亡期间,共和主义思想得到了最热烈、深入的讨论。而这一时期,几乎正好与马基雅维利担任公职、写作政治学著作的时间重合。可以说,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考几乎从一开始就与他在共和国的角色和职责密不可分。

  本书汇集了当今最著名的法学、哲学、历史学与政治思想史学者对马基雅维利的研究,将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放在欧洲共和主义传统语境下,呈现马基雅维利写作时期佛罗伦萨的历史语境、他的共和主义思考与罗马共和主义思想之间的关联,以及他为后世留下的共和主义遗产。

  “西学源流”丛书书目

  第一辑

  古典学的历史

  [德] 维拉莫威兹 著

  辉格党式的历史阐释

  [英] 巴特菲尔德 著

  外人的智慧:希腊化的局限

  [意] 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 著

  论马克安:陌生上帝的福音

  [德] 哈纳克 著

  洛克《政府论》导论

  [英] 彼得·拉斯莱特 著

  从黑格尔到尼采:

  十九世纪思维中的革命性决裂

  [德] 卡尔·洛维特 著

  神义论

  [德] 莱布尼茨 著

  第二辑

  扶友损敌:索福克勒斯与古希腊伦理

  [美] 布伦戴尔 著

  剑桥中世纪政治思想史:350年至1450年

  [英] 伯恩斯 主编

  神学与科学的想像:从中世纪到17世纪待出

  [美] 阿摩斯·冯肯斯坦 著

  马基雅维里与共和主义 待出

  [英] 斯金纳 等 编

  科学、信仰与政治:

  弗兰西斯·培根与现代世界的乌托邦根源

  [美] 魏因伯格 著

  亚当·斯密与启蒙的德行 待出

  [美]格瑞斯伍尔德 著

  那高尚的梦想:

  “客观性问题”与美国历史学界

  [英] 彼得·诺维克 著

  从西方政治传统看技术问题 待出

  [美] 梅尔泽 等 编

  第三辑

  苏格拉底:反讽家与道德哲学家 待出

  [英] 佛拉斯托 著

  公共的男人、私人的女人:

  西方社会政治思想中的女人待出

  [美] 爱尔希坦 著

  权力与诱劝:走向基督教帝国待出

  [美] 布朗 著

  德行、商业和历史:

  18世纪政治思想与历史论辑

  [美] 波考克 著

  那高贵的政治科学:

  19世纪学术思想史研究待出

  [英] 斯特凡·科利尼、唐纳德·温奇、约翰·伯罗 著

  美国社会科学的起源待出

  [美] 多萝西·罗斯 著

  人类学家的魔法:人类学史论集待出

  [美] 乔治·史铎金 著

  历史讲稿

  [瑞士] 雅各布·布克哈特 著

  * 相关链接

  “文化:中国与世界”三十年 | 西学源流丛书

  “学术前沿”丛书

  新书预告

  01

  萨林斯作品

  

  马歇尔·萨林斯

  Marshall Sahlins

  生于美国的犹太人家族,先后在密歇根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接受教育;从博士论文研究开始,他对非西方世界产生兴趣,并专门研究过太平洋岛屿的土著文化,进而反思西方世界各种观念的缺失。1956年至1973年执教于密歇根大学,1973年以来任芝加哥大学人类学教授。主要著作包括:《石器时代经济学》《文化与实践理性》以及《历史之岛》等,这些著作对晚近西方人类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领域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人性的西方幻象

  [美] 马歇尔·萨林斯 著

  王铭铭 编选

  赵丙祥、胡宗泽、罗杨译

  上市时间:2018年10月

  目 录

  编选说明

  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

  ——“世界体系”中的泛太平洋板块

  发展人经济学

  中国贸易

  桑威奇群岛

  夸库特人

  结论:关于茶叶和其他商品的思考

  甜蜜的悲哀

  ——西方宇宙观的本土人类学探讨

  前言

  引论:罪恶之花

  “需求”(need)概念的人类学分析

  插叙:文艺复兴札记

  生物学观念的人类学分析

  “权力”(power)概念的人类学分析

  神创秩序的人类学解剖

  关于现实的人类学

  甜蜜的悲哀

  人性的西方幻象

  作为修昔底德主义者的霍布斯和亚当斯

  古代希腊

  有关人的条件的另类概念

  中世纪的君主制

  文艺复兴时期的共和国

  开国元勋们

  自利的道义复燃

  其他的人文世界

  现在是我们的自卑在啜泣

  文化即人性

  萨林斯及其西方认识论反思(王铭铭)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美国著名人类学家萨林斯的三篇论文,由王铭铭选编。

  《关于资本主义的诸宇宙观》为萨林斯在拉德克利夫-布朗讲座的演说,作者在此关注的是太平洋群岛及其近邻亚美大陆的人民如何以互惠方式改造了资本主义的“冲击”,西方物品和西方人被整合成了本土权力,从而也改造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在《甜蜜的悲哀》这篇长文中,萨林斯探讨的主题是启蒙运动以来出现的西方经济行为模式背后的远古宇宙观背景,力图通过此一探讨反思在人类学界以至整个西方社会科学界中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的主要论点,如“罪恶”“需求”“权力”“秩序”等。

  《人性的西方幻象》则主要论述了两千多年来西方人一直被“人性”的幽灵困扰:人是被迫受制于自身兽性的奴仆。萨林斯认为这种观念不过是一种幻象,这一幻象同样起源于文化,而通过修昔底德、霍布斯和约翰·亚当斯之间有趣的政治哲学关联,我们可以勾画出西方人在解决人性本恶这一基本命题过程中发展出来的独特形而上学。

  

  石器时代经济学(修订译本)

  The Origins of American Social Science

  [美] 马歇尔·萨林斯 著

  张经纬 郑少雄 张帆 译

  上市时间:2018年10月

  目 录

  目 录

  新版前言

  致谢

  中文版出版说明

  导论

  第一章原初丰裕社会

  错误观念的源头

  “一种物质丰富”

  生存经济

  反思狩猎采集者

  第二章家户生产模式:低度生产的结构

  低度生产的各个维度

  家户生产模式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家户生产模式之二:高度的生产

  研究家户生产受社会体系影响而调整的办法

  亲属关系与经济强度

  政治体制下的经济强度

  第四章礼物之灵

  “文本的解释”

  列维—斯特劳斯、弗斯以及乔汉森的评论

  关于《论馈赠》的政治哲学

  第五章关于原始交换的社会学

  物品流动与社会关系

  互惠的结构

  互惠与亲属关系的距离

  互惠与亲属关系的等级

  互惠与财富

  互惠与食物

  关于等价互惠

  余想

  附录A 互惠与亲属关系距离部分的注释

  附录B 互惠与亲属关系等级部分的注释

  附录C 互惠与财富部分的注释

  第六章交换价值与原始贸易中的社会交往

  三种贸易体系

  从时间上看交换比率的变化

  原始人的社会组织与市场贸易

  原始交换价格的理论

  交换比率的稳定与波动

  参考书目

  主要人名、地名、民族译名表

  内容简介

  几乎所有人类学教科书都会谈及石器时代生活的艰辛,人们相信生活在原始社会的狩猎者都食不果腹,难以维生,饥魂饿鬼如影随形。然而著名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却在这部著作中辨析并破除了这一成见。当我们跟随他重新发现石器时代的生活时,就会发现那实际是一个丰裕的社会,人们能够满足自己的需求,还组织起一种受亲属关系和社会权力等级影响的家户生产模式。不仅在生产方面,原始社会的交换活动也和宇宙神话、社会规范等价值体系紧密结合在一起。看看萨林斯给出的斐济、特洛布里恩德群岛、夏威夷等原始社会有趣而又广博的材料,或许我们就会理解他所说的:资本主义并不是人类历史上与生俱来的经济方式,而人类社会更普遍的经济方式也不是资本主义。

  

  新君主论

  On Kings

  内容简介

  王公,无论英雄还是暴君,都充满权谋、令人着迷,实乃今日总统与首相们难以比拟。在常人的想象中如此,在人类学研究中亦如此。此文集收录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两位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和马歇尔·萨林斯所著诸多短著,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探索王权究竟为何物 。如书中所言,王权的意义已超越主权符号:对王权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窗口,以窥视权力的本质,意义与人类自身境况之间的根本困境。 书中,格雷伯和萨林斯通过对时间性,相异性,草莽性以及乌托邦等议题的反思,更不用说形形色色的王公们,神圣的、诡异的、超然的或残忍的,探索了王权的角色,亦如它们于普世的演绎,从巴刚果到阿兹特克,由希卢克至十八世纪马达加斯加的海盗王,不一而足。 两位作者以其特有的睿智而精准的分析,为研究王公,这个令人遐想又无所不在的政治角色,开启了人类学研究的新途径。

  02

  福柯作品(新版)

  

  米歇尔·福柯(Michel Foucault,1926—1984),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青年时期就学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以后曾担任多所大学的教职。1970年起任法兰西学院思想系统史教授,直至去世。

  福柯的大多数研究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开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地批判现代理性话语;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这也是他在欧美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一个重要原因。

  

  知识考古学

  (新版)

  L'Archéologie du savoir

  以考古学的方法梳理人类知识的历史,似乎是在追寻落在时间之外,今天又归于沉寂的印迹。这实际上就是对话语进行描述,但不是描述书籍,也不是描述理论,而是研究通过时间表现为医学、政治经济学、生物学的日常而神秘的总体。本书旨在展示历史知识领域中某个正在本领域中完成的转换原则和结果。书中描述的系统、确定的界限、建立起来的对比和对应关系不以古老的历史哲学为依据,它们的目的是重新提出目的论和整体化的问题。

  

  规训与惩罚

  (修订译本)

  Surveiller et punir

  《规训与惩罚(修订译本)》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与一种新的审判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一法律综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

  

  疯癫与文明

  Madness and Civilization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段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做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做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他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古典时代疯狂史

  Histoire de la folie à l'age classique

  疯癫不是一种自然现象,而是一种文明产物。没有把这种现象说成疯癫并加以迫害的各种文化的历史,就不会有疯癫的历史。

  —— 福柯

  这部著作是对知识的清洗和质疑。它把“自然”的一个片段交还给历史,改造了疯癫,即把我们当做医学现象的东西变成了一种文明现象。实际上,福柯从未界定疯癫;疯癫并不是认识对象,其历史需要重新揭示;可以说,它不过是这种认识本身;疯癫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种随时间而变的异己感;福柯从未把疯癫当做一种功能现实,在他看来,他纯粹是理性与非理性,观看者与被观看者相结合所产生的效应。

  ——罗兰·巴特

  本书是福柯的早期巨著,曾以缩减本《疯癫与文明》风行知识世界。本书的翻译是直接源自法文的全译本,不仅还原了这部力作的原貌,而且能澄清许多因版本和译本原因辗转导致的许多争论与问题。

  “学术前沿”丛书目录

  1 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

  乔治?E. 马尔库斯、米开尔?M. J. 费彻尔 著

  王铭铭、蓝达居 译

  1998-03

  2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第一卷)

  诺贝特?埃利亚斯 著

  王佩莉 译

  1998-04

  3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现代晚期的自我与社会

  安东尼?吉登斯 著

  赵旭东、方文、王铭铭 译

  1998-05

  4 社会的构成

  安东尼?吉登斯 著

  李康、李猛 译

  1998-05

  5 民族—国家与暴力

  安东尼?吉登斯 著

  胡宗泽、赵力涛、王铭铭 译

  1998-05

  6 家庭史:现代化的冲击

  法比·斯特劳斯 著

  袁树仁 等译

  1998-05

  7 家庭史:遥远的世界 古老的世界(上下)

  法比·斯特劳斯 著

  袁树仁 译

  1998-05

  8 知识考古学

  米歇尔?福柯 著

  谢强、马月 译

  1998-06

  9 文化与公共性

  汪晖、陈燕谷 编

  1998-06

  10 学术与政治:韦伯的两篇演说

  马克斯?韦伯 著

  冯克利 译

  1998-11

  11 东方学

  萨义德 著

  王宇根 译

  1999-05

  2007年收入“萨义德作品系列”

  12 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

  米歇尔?福柯 著

  刘北成、杨远婴 译

  1999-05

  13 真之追求

  W. V. 奎因 著

  王路 译

  1999-05

  14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

  米歇尔?福柯 著

  刘北成、杨远婴 译

  1999-06

  15 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第二卷)

  诺贝特?埃利亚斯 著

  袁志英 译

  1999-06

  16 形而上学的恐怖

  莱斯泽克?柯拉柯夫斯基 著

  唐少杰 等 译

  1999-09

  17 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

  丸山真男 著

  王中江 译

  2000-01

  18 忧郁的热带

  列维-斯特劳斯 著

  王志明 译

  2000-01

  19 甜蜜的悲哀:西方宇宙观的本土人类学探讨

  马歇尔?萨林斯 著

  王铭铭、胡宗泽 译

  2000-04

  20 神话与政治之间

  让-皮埃尔?韦尔南 著

  余中先 译

  2001-01

  21 法国1968:终结的开始

  安琪楼?夸特罗其、汤姆?奈仁 著

  赵刚 译

  2001-07

  22 社会学的想像力

  米尔斯 著

  陈强、张永强 译

  2001-07

  23 知识分子论

  萨义德 著

  单德兴 译

  2002-04

  2005年收入“萨义德作品系列”

  24 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全三卷)

  费尔南?布罗代尔 著

  顾良、施康强 译

  2002-05

  第一、二、三卷曾于92、93、96年单独出版

  25 世界现象学

  克劳斯?黑尔德 著

  倪梁康、孙周兴、靳希平、梁宝珊、吴俊业、罗丽君 译

  2003-01

  26 自然权利与历史

  施特劳斯 著

  彭刚 译

  2003-01

  27 多面的历史:从希罗多德到赫尔德的历史

  唐纳德?R. 凯利 著

  陈恒、宋立宏 译

  2003-01

  28 人权国家与文明:从普遍主义的人权观到文化相容的人权观

  大沼保昭 著

  王志安 译

  2003-01

  29 知识之树

  冯?赖特 著

  陈波 译

  2003-01

  30 在事实与规范之间:关于法律和民主法治国的商谈理论

  哈贝马斯 著

  童世骏 译

  2003-08

  2014年第二版收入“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丛书

  31 文化与帝国主义

  萨义德 著

  李琨 译

  2003-10

  2003年收入“萨义德作品系列”

  32 多重立场

  雅克?德里达 著

  佘碧平 译

  2004-04

  33 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

  雷蒙?威廉斯 著

  刘建基 译

  2005-03

  34 近代的超克

  竹内好 著

  李冬木、赵京华 等译

  2005-03

  35 古典时代疯狂史

  米歇尔?福柯 著

  林志明 译

  2005-06

  36 筑就我们的国家:20世纪美国左派思想

  理查德?罗蒂 著

  黄宗英 译

  2006-02

  2014年第二版收入“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丛书

  37 现代世界体系的混沌与治理

  乔万尼?阿瑞吉、贝弗里?J?西尔弗 著

  王宇洁 译

  2006-07

  38 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

  柄谷行人 著

  赵京华 译

  2006-08

  39 反思现代性

  S. N. 艾森斯塔特 著

  旷新年、王爱松 译

  2006-10

  40 国家与祭祀

  子安宣邦 著

  董炳月 译

  2007-05

  41 否思社会科学:19世纪范式的局限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著

  刘琦岩、叶萌芽 译

  2008-02

  42 世界大舞台:十九、二十世纪之交中国的民族主义

  卡尔?瑞贝卡 著

  高瑾 等译

  2008-10

  43 反现代派:从约瑟夫?德?迈斯特到罗兰?巴特

  安托瓦纳?贡巴尼翁 著

  郭宏安 译

  2009-03

  44 日本的思想

  丸山真男 著

  区建英、刘岳兵 译

  2009-05

  45 石器时代经济学

  马歇尔?萨林斯 著

  张经纬、郑少雄、张帆 译

  2009-10

  46 帕斯卡尔式的沉思

  皮埃尔?布尔迪厄 著

  刘晖 译

  2009-12

  47 演讲与论文集

  海德格尔 著

  孙周兴 译

  2011-04

  48 二十世纪的四种神话理论:卡西尔、伊利亚德、列维-斯特劳斯与马林诺夫斯基

  伊万?斯特伦斯基 著

  李创同、张经纬 译

  2012-06

  49 逃避统治的艺术:东南亚高地的无政府主义历史

  詹姆士?斯科特 著

  王晓毅 译

  2016-01

  *相关链接:

  重印 | “学术前沿”丛书八种

上一篇:[精] 看完1000条标题,总结出的五个文案方法
下一篇:肖胜方代表:建议未成年人刑事责任年龄降至13岁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