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回避型爱人为什么从不给你承诺也从来不坚持?
爱情三角理论包括:激情、亲密和承诺。
有这三样是完整的,并且是健康的。
那么为什么有些人能跟你激情、亲密,但就是无法给你承诺?
我们不谈渣不渣的问题,故意为之跟无意识为之是两回事。也许表象看起来雷同,但本质是不同的。如果你仅凭表象就认定对方是个渣,那属于25%的回避都跑不了。
那么,为什么回避型对于承诺无法做到?
一个人的发展从哲学上的存在主义角度来讲,要分三个层面。
第一是感性阶段,所有的人和事首先都需要用感知来获取可能性。有即时性和当下性。当下就能满足,当下就能收获,当下就能体验,一切以当下为准。有很多人都活在这个阶段,比如每天都迷碎在夜店的,比如不断在换女朋友的男人解释说“我对每一段都是真心的”,这些人只能活在现在,对现在的感觉着迷,没有办法进入下一阶段,因为他们对下一阶段无法怀抱希望,也无法对未来心存期待。因为眼前是可以把握的,而不可知的以后是不确定和未知的。活在感性阶段中的人,无法相信将来,只有当下,过了当下就什么都没有了,这样的人不能够答应别人任何事情,也无法承诺,最后的结果就是忧郁。
第二阶段是伦理阶段。什么叫伦理?伦理是“应该而非必须的规范。”比如:“我答应你明天给你带一束花回家,我就明天一定会带回来”。人进入伦理阶段,就可以跟他人约定事情。那么“我怎么能知道明天我会不会因为别的事就没做这件事呢?比如加班,比如事故。”人为什么要坚守诺言呢?是因为人不能只满足于活在当下瞬间,需要进入第二进阶的伦理阶段来丰富生命。从时间线上讲,把自己分为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完整体。一个人如果在时间上连接起来后,生命就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实体。我做的事情我负责任,这种负责任的态度会让他人尊重。但负责任最忌“自以为意”!什么叫做自以为意,是说自己没有做坏事,所以自己的标准就是对的,那么就以自己以为的标准来去衡量他人。对方如果做不到,就要去指责或者强迫他人按自己的来。那么这一类人自认为自己是好人,所以指责他人的时候声音很大,眼神很凶,好象自己是正义的法官,在伦理上觉得自己是有内在的价值,有一种道德的情操,就以为自己是对的,事实上,人最可怕的缺点不是犯错之后去认错,而是自己认为自己是正义的标准,而以这个来衡量别人,恰恰忽略了人的本质是脆弱不堪的,人能活着,是因为还没有遭遇到重大的苦难而已。虽然都知道人性经不起考验,但又忍不住去考验他人的人性。这个社会有很多的这一型。
道德永远不是最高的标准。尤其是不能以道德上的骄傲来俯视评判。
每个人面对不同的生命都应该要有一种敬畏之心,只有心怀敬畏才能看见实相。
这个世界最远的距离是什么?
不是从知道到做到,而是从不知道到知道。
第三阶段是宗教层次。一般的宗教层次是感觉到生命有来有去,有神明创造了人类。这种不见得一定要信什么教,有些人生来就有一种神圣感,会觉得生命从来不是一种莫名其妙发生的东西,生命中是有至高的主宰,然后这种人的一生会过得收敛,会对生命产生敬畏之心。实际上,上升到宗教层次是讲人活在世界上,要和神取得链接达到和谐,听起来是讲教,但其实是让人对生命历程要有严肃感和敬畏感,慈悲心。
那么现在来说,为什么有些人,比如说回避型给不了对方承诺?
因为他的生命层级依然活在第一阶段:感性阶段。
为什么成人之后还活在第一阶段,别人已经到了第二或者第三阶段?
因为人在0-1.5岁是形成信任与不信任的心理冲突期,形成好了会容易对他人形成信任感,从而形成“希望”的品质。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婴儿在很小的时候,母亲照顾不周,吃喝拉撒睡没有无微不至的关爱,这个婴儿的信任感就没有办法形成,从而也会影响到这个婴儿对世界没有办法有希望和期待。所以TA只能停留在当下,只能关注当下的感觉。成人后,对未来没有希望感,所以没有办法给到他人承诺也负不起责任。
还有就是,为什么回避类型也不会坚持,没有意志力?
这是因为人在1.5岁-3岁时,是自我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期。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小孩子会有了“我”的概念,所以“我想作主”。但这个时候需要父母定立规则并且鼓励对的。比如一个小孩随地大小便,孩子会对脏的东西有羞耻心,比如训练如何吃饭睡觉。同时孩子因为有了“我”的概念,所以TA会想以自己的方式来“说不”。这就是为什么训练孩子讲规则有困难度。有些家长没有耐心,会用恐吓的方式,那这个孩子的自主能力会被削减,发展不出来。如果不建立规矩,又不利于孩子的社会化。所以这个时期的真正有效化养育,会让一个人在“意志力”上得到培养。反之,既便是成人之后,也会在受挫或被指责时就会容易产生羞耻心和怀疑心而无法坚持而选择逃避。
所以,回避类型,无法给伴侣以承诺,更无法坚持。其实就算不是回避型,除了故意,从心理学层面形成的原因,也多可能是如此。
你所看到的表象后都是有原因的。而打碎这些扭曲的认知,需要重建。
那么回避伴侣在哪一层?
多数都处在第二层,尤其是焦虑迷恋型。具备伦理层次,但又同时有“自以为意”的倾向。
我们不断的用心理学,用哲学的层面来分析,观点都是依恋类型没有什么好与坏对与错之分,也不是说根源找到小时候就无解,从不知道到知道需要过程。
一个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我是谁”很复杂更不容易读懂。
只有真的知道,才有可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疗愈的方法。没有什么人天生就想渣谁。你以为看起来好象没什么事的回避就真的没事吗?TA只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伤害你后,再伤害自己一遍,再来安慰自己一遍,等面对你的时候才能表现出啥事没有。而你的方式是受伤害后,想一起来面对。但方式本身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接受和面对的,我们每个人都生而不同,不是按谁的就一定对,而是了解根源后,找到合适有效的方式走向平衡和统一,实现共赢和共同成长。
备注:皆原创,勿侵权。
上一篇:发现我小孩才6岁竟然会自慰?正常吗?我该怎么办? | 夹腿综合征
下一篇:日语学习:“爱人”这个词在中日韩语中都有何不同?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