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神兽归笼普天同庆,有人却坐不住了:“分离焦虑症”怎么破?
经过史最漫长的“非正式”上学状态,中小学终于迎来正常的开学季,一众老母亲饱含热泪送神兽归笼,校外托管班也终于迎来了“春天”。
近日,全国上下一片欢腾,完成了神圣的“交接仪式”,老母亲们终于又嗅到了一丝丝自由的味道。
另一群家长们却像是丢了魂,如坐针毡,时刻关注着手机动态,像极了恋爱的味道——
老师有没有打电话来?有没有新的信息?
孩子有没有想我?会不会又哭了?
他有没有喝水?有没有好好吃饭?
孩子总是爱出汗,小书包里的备用T恤,不知道老师记不记得及时帮他换上?
他中午入睡困难,会不会被老师批评?
他昨天回来说小朋友不喜欢跟他玩,今天能否顺利融入?会不会被欺负?
……
要不打个电话问问。
“您所拨打的电话正在通话中”
家长最关心的莫过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入园一周了,每天都是在孩子歇斯底里地哭喊中狠心转身离去。晚上接回来,她的声音都是嘶哑的,好几个晚上,看到她在睡梦中哭醒,我心都要碎了。分离焦虑到底需要多久消除?一周?一个月?还是一学期?”
朋友发来信息如是说。
她女儿性格较胆小内向,如今这个状态让她很焦虑,但每次问孩子在幼儿园的事,她要么情绪激动拒绝回答,要么答非所问,“你说,她会不会被霸凌啊?”
我没有嘲笑她捕风捉影草木皆兵,因为当年我也这样神经质过。
所以,只有更清楚地了解到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情况,老母亲才能放下这颗惴惴不安的心,也才能更好地帮助到孩子,尽快适应和融入新的环境。
近年,幼儿园体罚、欺凌孩子的消息屡见报端,让我们越来越不敢单方面、无条件信任那些笑容可掬的老师们(这其实非常可悲!)。
孩子作为当事人,当然是最好的切入口,可是孩子性格各异,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家长在几次鸡同鸭讲的“尬聊”之后,还是一无所知!
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表达,是家长不会提问
我们来感受一下——
“宝宝,今天在幼儿园过得怎么样啊?”“什么意思?”“老师都教了些什么啊?”“不记得了。”“那你今天都玩了些什么啊?”“没玩什么。”
你的提问方式对于成年人之间的沟通当然没有问题,但是,你现在面对的是三岁的孩子。
三岁的孩子有什么特点呢?
1、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尚在发展中,词汇量也不够丰富;
2、孩子能专注的时间很短,并且只关心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他的思维可能一秒跳跃到爪洼国;
3、孩子正处于分离焦虑的敏感期,也许你问的问题正是他想要逃避的事情,好不容易离开那个“可怕”的地方,回到家里,你还要他使劲回忆那些不愉快的经历?
如果孩子说:“不!我不知道!我不想说!”
你该怎么办?
问题问得好,爸妈没烦恼!
1、向孩子提问的前提与原则
营造轻松、愉快的沟通环境和气氛,尊重孩子,不强行盘问。
可以在接娃回家的路上、享受晚餐美食的时刻、帮孩子洗澡时、讲完睡前故事和孩子在床上亲昵时……
一切与孩子轻松愉快的互动时刻,都可以是沟通的最佳时机,但如果孩子表现出抗拒,马上停止。
2、向孩子提问的方法:如何让孩子打开话匣子?
简而言之,就是以孩子听得懂的语言、用孩子喜欢的方式(肢体配合)、问孩子回答得上来的问题。
(1)问问题之前,先简要地跟孩子说说你今天的生活和感受,比如——
“妈妈今天在公司过了非常充分的一天,早上开了一个会,中午和同事一起吃了牛肉火锅,下午的时候我突然非常想你,所以我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以便我可以快点下班回家看到你。”
俗称“抛砖引玉”,好处是:
是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立场上,像朋友之间的交流与倾诉,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言语中表达了自己对孩子的情感,容易将她代入到你设定的情境中;具体地表述,不但让孩子了解你一天中的重要时刻,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引导,当你在说完这段话之后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你呢?我也好想知道我不在的时候,你都做了哪些事情!”
如果你直截了当地问:“你今天都干什么了呀?”,因为问题过于宽泛,一天当中做了很多事,该说哪一件?该怎么说?她就懵了!
但你如果先做个示范,孩子很大概率会下意识模仿:
“我今天在幼儿园过了XX的一天,早上XXXX,中午XXXXX,下午我突然很想你,所以我哭了一次,我希望时间过得快一点,这样就能见到你。”
如果孩子不能马上依葫芦画瓢也没关系,至少这样的开头能更容易让孩子主动去回忆,而你再适时引导,鼓励孩子表达,令他滔滔不绝。
(2)如果孩子还不能较完整地表达,为了防止孩子词不达意,造成理解上的偏差,可以将问题变成选择题,比如——
“今天中午,你吃了米饭还是面条呀?”
“今天老师教你们唱歌/画画了吗?”
“中午小朋友们睡觉的时候,老师在干什么呀?”
注意,这个问题可以帮你判断孩子到底有没有睡午觉。哈哈!我真是机智过人!
(3)话匣子打开之后,孩子可能会跳跃性地将他印象深刻的事情滔滔不绝地讲给你听,即使不是你想了解的话题,也请耐心地听他说完,并且表示出感兴趣,不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心不在焉。
回到朋友问我的问题:“分离焦虑到底需要多久消除?”
因人而异!
由于事先有充分的沟通做铺垫,我家宝宝上幼儿园的第一天是开开心心跟我挥手再见的,我遵守约定准时去接他,当时他情绪有点低落,回家后说:“我明天可不可以不上幼儿园?”
又是一番沟通,发挥母亲温柔而坚定的力量!
一周后,他再也没有抗拒过上幼儿园。
我见过有些孩子哭闹了一个月,最夸张的是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哭闹、生病、请假,然后周而复始,一个学期有一半时间都在请假,自然一直无法适应。
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约翰·鲍尔比(JohnBowlby)通过观察把婴儿的分离焦虑分为三个阶段:反抗阶段——嚎啕大哭,又踢又闹;失望阶段——仍然哭泣,断断续续,动作的吵闹减少,不理睬他人,表情迟钝;超脱阶段——接受外人的照料,开始正常的活动,如吃东西,玩玩具,但是看见母亲时又会出现悲伤的表情。
了解“分离焦虑”,对抗分离焦虑,首先要妈妈不焦虑,温柔而坚定,学会正确地沟通,引导孩子表达与分享,从而让我们能较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从而让我们在孩子需要安慰、鼓励或是需要家长介入调停的时候,我们都能及时给予最大的支持。
良好的沟通,不仅在孩子幼年时对解决问题很有帮助,随着孩子渐渐长大,你会拥有更加亲密的亲子关系,还能收获一个条理清晰、善于表达的孩子哦!
感谢阅读!
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联系本人并注明出处。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上一篇:七夕节活动方案优秀6篇
下一篇:乙肝携带者发病时有哪些症状反应?不看后悔!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