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7-26
手机版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目录

  第一章家庭教育学是怎样的一门

  学科(绪论)

  第二章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章家庭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第四章家庭教育的特点

  第五章影响家庭教育的诸因素

  第六章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第七章家庭教养的态度

  第八章家庭教育的方法

  第九章家庭教育的艺术

  第十章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

  第十一章特殊儿童青少年的家庭

  教育

  第十二章家长的自身修养

  第十三章家庭教育的指导

  第十四章新形势下的家庭教育

  模拟试卷

  填空题

  1.1.(赵忠心)写的《家庭教育学》是解放后我国第一部家庭教育的学术著作。

  1.2.人要接受的三种基本的教育形式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1.3.家庭在两种生产即(物质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4.广义的家庭教育,应当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我们一般所说的家庭教育是(狭义)的家庭教育。

  1.5.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教育可以分为(公共教育)、(私人教育)。

  1.6.从教育过程实施的组织形式看,教育可以分为(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

  1.7.家庭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在(家庭范围)内实施的教育活动。

  1.8.我国最早谈及家庭教育问题的思想家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管仲)。

  1.9.(颜氏家训)是我国古代,甚至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具有独立体系的家庭教育学。

  1.10.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和司马光的(温公家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科学理论研究开始从描述性逐步向规律性的探索。

  1.11.民国年间最早出现的一部白话文的家庭教育著作是(朱庆澜)写的《家庭教育》一书。

  1.12.(鲁迅)是我国最早运用马克思观点论述家庭教育的理论家。

  1.13.(陈鹤琴)奠定了我国现代家庭教育学的基础。

  1.14.现代教育科学的奠基人捷克的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系统地论述了幼儿家庭教育。

  1.15.英国著名哲学家洛克于17世纪末出版了(教育漫话)专门论述家庭教育。1.16.前苏联的马卡连柯写的(父

  母必读)是一部伟大的马克思主

  义家庭教育学专著;苏霍姆林斯

  基20世纪70年代撰写的(家长教

  育学)在我国广为流传。

  1.17.在我国家庭教育的理论是以

  (家训)的形式首先出现的;在西

  方国家,家庭教育的理论出现的

  形式则是(家政学)。

  1.18.我国最早的家庭教育专著,

  出现在(三国)时期,现存最早的

  专著是(颜氏家训)。

  1.19.我国家庭教育科学形成自己

  独立的体系是在(魏晋南北朝)时

  期。

  2.1.(遗传素质)奠定了人成长发

  展的物质基础。

  2.2.(遗传素质)是人个体成长发

  展的基础条件,确定了人个体发

  展的必然性范围,提供了人个体

  后天发展的生物前提和基础。

  2.3.(遗传素质)给人个体的身心

  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提供了发

  展的可能性。

  2.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形象

  地说明(社会环境)对人的身心发

  展的巨大作用。

  2.5.孟母三迁的例子说明(社会环

  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

  2.6.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因素

  中,对人身心发展影响最直接、

  最深刻、最持久的是(家庭环境)。

  2.7.家庭环境对人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个性的形成)和(心理发展

  的方向和水平)两个方面。

  2.8.环境对人影响的深刻程度和

  接触、生活时间的长短成(正比)。

  2.9.父母在孩子早期成长中扮演

  的角色有四个:(孩子的保姆)、

  (首任教师)、(生活的第一个指导

  者)、(走向社会最初的引路人)。

  2.10.德国乡村教师(卡尔·威特)

  主张对子女的教育必须同孩子的

  智力曙光同时开始。

  2.11.把早期家庭教育比作“染缸”

  的是我国近代的(朱庆澜)。

  2.12.家庭教育在社会发展中承担

  着(为社会造就人才)、(传播道德

  行为规范)两大任务。

  2.13.齐家的中心环节和途径是实

  施(家庭教育)。

  3.1.家庭教育作为家庭的基本职

  能之一,是随着(家庭)的产生而

  产生的。

  3.2.恩格斯将人类社会发展划分

  为三个时代(蒙昧时代)、(野蛮时

  代)、(文明时代);与之相应的婚

  姻家庭形式是(群婚制)、(对偶

  制)、(一夫一妻制)。

  3.3.人类衬:会最原始的教育形

  式是(公共教育(社会教育))。

  3.4.大约170成年前,人类处于

  蒙昧时代中期,出现了以(通婚限

  制)为主要标志的家庭形式。

  3.5.一对男女在或长或短的时间

  内过着偶居的生活,是(对偶制)

  家庭。

  3.6.(血缘家庭)是群婚制家庭的

  初级形式;(普那路亚家庭)是群

  婚制家庭的高级形式。

  3.7.人类社会的家庭经历了(群婚

  制家庭).、(对偶制家庭)、(一夫

  一妻制家庭)三种家庭形式。

  3.8.狭义的家庭是指(一夫一妻制

  家庭)家庭,也是人类社会最基本

  的家庭形式。

  3.9.群婚制家庭出现在(蒙昧时代

  中期)时代;对偶制家庭出现在

  (蒙昧时代和野蛮时代相交)时

  代;一夫一妻制家庭出现在(野蛮

  时代晚期)时代。

  3.10.家庭教育的历史应是从(一

  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开始的。

  3.11.奴隶社会平民子女一生中唯

  一受到的只能是(家庭教育)。

  3.12.中国奴隶社会的三公指的是

  (太师)、(太傅)、(太保);三少

  指的是(少师)、(少傅)、(少保);

  三母指的是(子师)、(慈母)、(保

  母)。

  3.13.(骑士教育)是世俗封建主的

  主要教育形式,主要通过家庭教

  育实施。

  3.14.教育史上第一次把早期家庭

  教育列入正式教育体制的是(夸

  美纽斯)。

  3.15.夸美纽斯的(母育学校)是以

  0~6岁婴幼儿为对象的、由母亲

  进行的一种家庭教育。

  3.16.中国封建社会家庭教育居于

  首位的教育内容是(孝道)。

  3.17.中国封建家庭教育最突出的

  特点是提倡(孝道)。

  3.18.资产阶级家庭教育的特点是

  (学以致用)。

  3.19.当前西方国家家庭状况的突

  出特点是三多:(独身者多)、(离

  婚者多)、(私生子多)。

  3.20.在阶级社会中,家庭教育具

  有鲜明的(阶级性)。

  4.1.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课堂

  教学)和各种有组织的教育活动。

  4.2.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

  式是(班级授课)。

  4.3.社会主义社会家长的权威是

  建立在(尊敬)和(信赖)基础之上

  的。

  4.4.教育T作的针对性,其前提

  条件是(充分了解教育对象)。

  4.5.家庭教育的继承性表现在两

  个方面:(家风)和(家业)。

  4.6.家庭教育易情感用事的两种

  偏向是(娇惯溺爱操之过急)和

  (方法简单粗暴)。

  4.7.(感情用事)是家庭教育中最

  容易也是最经常发生的偏向。

  4.8.颜之推说“夫同言而信,信

  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

  因为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

  性)。

  4.9.(家长的权威)是家庭教育成

  功的前提和保证。

  5.1.在子女的教育过程中,(家长)

  起着主导作用。

  5.2.(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孩

  子的发展能力取决于父母的发

  展”。

  5.3.家长对子女的态度主要体现

  在两个方面:(家长对子女热爱关

  心的程度和方式)和(家长对子女

  的期望)。

  5.4.在教学中,人们把教师对学

  生的态度能影响学生学习的现

  象,称之为(皮格玛利翁效应)。

  5.5.家庭结构的形式,一般分为

  (单身家庭)、(核心家庭)、(主干

  家庭)和(联合家庭)。

  5.6.在我国现阶段,(核心)家庭

  和(主干)家庭占大多数。

  5.7.父母双全,由一个或几个孩

  子构成的家庭形式是(核心家

  庭)。

  5.8.由祖父母、父母和子女三代

  人构成的家庭是(主干家庭)。

  5.9.按家庭结构、家庭成员的完

  整情况划分,家庭形式可以划分

  为(完全型家庭)和(残破型家

  庭)。

  5.10.家庭的全部经济收入的分

  配,一般分为三个部分:(生活资

  料)、(享受资料)、(发展资料)。

  5.11.用于日常的基本生活需要的

  开支是(生活资料)的开支。

  5.12.用于改善家庭物质生活和精

  神生活的消费开支是(享受资料)

  的开支。

  5.13.用于家庭成员的智力开发、

  更新知识等的开支属于(发展资

  料)的开支。

  5.14.我国家庭经济生活分配方式

  一般有(合作式)和(独立式)两

  种。

  5.15.在核心家庭,家庭成员之间

  的关系主要是指(父母)之间的相

  互关系。

  5.16.我国家庭成员之间关系不和

  主要表现有两种:(主干家庭婆媳

  不和)和(核心家庭夫妻不和)。

  5.17.家庭生活方式包括(家庭生

  活观念)、(家庭生活活动)和(家

  庭生活条件)三个基本要素,其中

  (家庭生活条件)是基础。

  5.18.(卢梭)认为“家庭生活方式

  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6.1.(家庭教育的目的)是家庭教

  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

  育实践活动的归宿。

  6.2.(家庭教育的目的)直接影响

  家庭教育活动和整个家庭教育过

  程的总体效果,决定着家庭教育

  的发展方向和成败。

  6.3.家长在确定家庭教育目的时,

  必须自觉地以(社会的需要)为依

  据。

  6.4.我国“读书无用论”的鼻祖

  是(刘邦)。

  6.5.(价值观念)是人们从认识客

  观事物上所获得的判断,是人们

上一篇:未成年人节目管理规定(三)
下一篇:成年人告别一段关系的最好方式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