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访问:wap.265xx.com在北京协和医学院就读临床(八年制)是怎样的体验?
在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殿堂)就读临床(八年制)是怎样的体验?
就读于协和八年制是怎样一种体验?恭喜您生擒一只协和八年制野生型首先,你要读八年。于是我从大一开始就被冠以第三类人称号。明明是个童叟无欺,卖的一手好萌的妹纸,却硬生生的变成了灭绝师太。((╯‵□′)╯︵┻━┻)然而,时光飞逝,小伙伴们发现,其实八年拿个博士,就目前国内的教育体制下,算下来却是异常的划算的。然并卵,如果你选择当医生,博士、硕士、本科统统一起规陪,你的文凭似乎并没有什么蛋用。(详见住院医师培养的若干文件)
逗比模式:turn-off。看了您的提问,似乎想讨论的是,被清华-协和这种奇怪的培养模式培养到底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先说大清帝国清华还是一个很有包容的学校,除了再个别政策上对我们略有歧视,我们就是清华的学生此部分体验大多与清华学生相同,这是一个平台无限大,机会无限多,只要你努力,多数人可以蹦哒到你此生最高点的平台。协和学生唯一的不同就是课业非常重,2年半干掉别人四年的课,除了科研训练,我们基本上已经修完了所有生科本科四年的课程。也有人去实验室学学基础,更有大牛已经发表了很腻害的文章(比如04级的某师兄,后来毅然决然转回清华,现在已是Nature 一作)。
在这里,才是我们真正的大学时光。
东单欢迎您-PUMC所有清华行政班级合并为一个大班,从此,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接下来的两年半基本开启高中模式,基础医学知识飞速刷一遍。人生基本以考试为节段划分,考完试就是假期,要考试就开始闭关。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有一种自己与社会已经脱节了的体验。你所有的生活、学习基本都在两栋楼间完成,中间一共隔了20米不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身处寸土寸金的东单王府井,却似乎与这个热闹的世界毫无瓜葛。就像十年寒窗却偏偏把房子买在了闹市之中。你见过洛杉矶凌晨4点的天空么?你好,我见过东单一天24小时的样子!夜已深,热闹的王府井已经恢复了安宁。然而,在东单屠宰场的孩子们趁着夜色,开始拿起奈特图谱,走向九号院,开始了辛劳的解剖复习。和大体老师一起过夜很恐怖么?姐姐还要在上面划拉来划拉去呢!基础医学阶段大约和当年读高三是一个体验: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不学习。
欢迎来到中国医学圣殿-PUMCH这是同学异化最严重的一个阶段,一方面随着年岁心智也逐渐成长,另一方面从这么多年的磨练碰上残酷医疗现状的冲击让我们不得不更多的把梦想浇筑在现实的模型里。因此这个阶段大家的体验各异。仅分享自己的一些感受:首先,这绝对是放羊式的教育,但有好有坏。就好像给了你双筷子,爱吃啥吃啥,不想吃就看着。有的同学非常努力,见习一年之后,成长飞速。有的同学浑浑噩噩,见习一年之后,体重也是飞速。其次,这里绝对是一个非常高的平台,大牛坐在你身边很你唠嗑是怎样一种那个体验?看到原版教材的主编是怎样一种体验?各路大神用毕生绝学,刷新你对医学的认知——“分明是一种虐待,为何感觉爽爽的” 。最后,就中国目前的体制而言,这里相对是一个非常学术的地方,如果愿意,嘴甜腿勤,勤勉聪慧,会学到很多东西。平时见实习转科很累,在病房里鸡血状态,会宿舍就挺尸了。大约可以谈谈:2015新年凌晨被叫上台是怎样一种体验?一年不参加同学聚会是怎样一种体验?同时,临床比传说中的还要残酷,人生百态,医患关系,科研压力,各种现实的残酷几乎可以把任何一个心智健全的人三观摧毁。你妈和你女朋友掉水里先救谁这种幼儿园的级别的问题,在临床根本就是战斗力为5的渣渣。各种奇闻异事,撕心裂肺,让人想起仙4小紫英的一句话,人生不过一场虚空大梦,韶华白首转瞬即逝。对于我来说,三观基本重塑了。很多当初执念的东西渐渐放下了,看着别人故事里的悲欢离合,而明白自己心中的纠结与嗔痴。(扯远了)临床阶段有了真正当医生的体验,也逐渐想起了自己当初为什么读医,那种感觉,真是山回路转不见君,柳暗花明又一村。总结一下,路途坎坷,不忘初心。
关于协和培养:苗疆练蛊(u can u up)V.S.模具浇筑(no can no BB)
至于F导的文章及观点,我保持中立。F师兄的文章里很好的体现了两个问题,这个培养系统的质控不够,培养结构过于松散,产品差异化严重,主要体现在临床培养缺乏系统性。另一个问题,戒律森严,缺乏灵活度,主要体现在学生自主时间太少。一会儿紧、一会儿松。然而,这真不是在逗你,现实却是就是这样。系统质控差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没钱!而戒律森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历史!当然,没钱的问题正在逐步得到改善,现在国家重点扶持后,学校简直富得流油(然并卵,答主没有赶上好时候)。历史的问题,就交给创造历史的人吧。协和的培养总是在,苗疆练蛊(u can u up)和模具浇筑(no can no BB)中两级分化。医学培养问题,至少可以再八千字论述,并附中国特色医疗环境下的具体解析八万字。至于如何解决,说实话,谁又敢说自己有这样的眼光与魄力呢?不过,每个人成就感的trigger不同。
另附一个在协和就读,一直会恒定存在,不停完虐玻璃心的残酷事实。从小我们以为成绩好必然长得丑,长得好必然性格差,性格好必然家庭差等等稀奇古怪的偏见与执念,在这里请接受上帝的不公平。(大抵体验如下)北大清华或者其他顶尖 985 院校内存在「智商被碾压」吗? - 王力乐的回答然而,这并不是事情的全貌,因为,还存在着 智商高、颜值高、身材好、性格好、家世好、运气好的各类逆天存在。引用已经毕业的师姐跟我说的一句话“来了协和我才发现,什么都好的人原来真的存在”
第一次谢邀谢的泪流满面,如果你耐心看到了这里,我想说:谢谢。
————————————————分界线(6.23)————————————感谢评论和私信里大家对医学的支持和理解,逗比好感动,真的非常感谢大家!然而,感受是一种非常主观的体验,虽然我坚定的认为我在这个群体中是非常非常普通的一份子,但也很难代表所有人。看到有SXSJ来看答案,表示非常惶恐。如有偏颇,还请周正。另外:1.关于医生职业本身:没毕业,对于医生薪酬,付出与回报目前认识还非常的肤浅,根本没法给大家提出好的建议,实在抱歉。2.关于协和:就读和工作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3.关于医学知识:尽力回答,然,医海浩瀚实非吾辈所能穷尽,望诸位海涵。最后关于学医是否值得?→我能告诉你的是,千金难买我愿意。
==========================以上是原答案===============================
2017年1月25日更:写于多年前的答案,出于严谨与务实的考虑,觉得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这个问题被题主反复修改,若想知道这个问题的来龙去脉,请移步答案最后,我援引了这个问题的初始版本。题主应该是某著名师兄的母亲(问题原文“儿子的辅导员”),请大家结合问题看答案。最后,祝大家鸡年大吉~
——————转自2015年4月25日题主的原问题(援引自知乎问题日志)——————
仅指由清华大学代为招生的,并在清华大学接受医学预科培养的北京协和临床医学八年制。
就8年制教育致曾益新校长的公开信及曾校长的回信(转)
阅读:9062012-03-06 14:43
标签:协和8年制临床医学卓越医学人才课程改革
这是儿子的辅导员、一位非常优秀的临床医学8年毕业生给新上任校长的公开信。
就8年制教育致曾益新校长的公开信
尊敬的曾校长:
您好!
我是临床医学八年制2004级的FQN。
冒昧给您写这封信,想把一些在教育工作会上没有来得及说,没有机会说或者没有说清楚的想法说完,有不成熟的地方还请您海涵和指正。
1.协和八年制教育的目标
说协和八年制教育培养的是“干细胞”,什么是“干细胞”?
说八年制的学生毕业了,既可以做外科又可以做内科,还可以做影像科核医学科,这就是“干细胞”吗?我一直不能苟同,所以在职业素养工程中把医预阶段目标定位成“坚定做一名医生的信念”,从一开始提出我就表达了明确的反对意见,并且至今不认同。
如您的报告所说,协和要培养的是“卓越医学人才”,而“卓越医学人才”不等于“ 卓越医生”,它应该包括杰出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医学管理人才,医学伦理学家等等整个医疗行业方方面面的人才,甚至是跨专业的人才。而这些才是我认为“干细胞”的真正含义。
我在做07级辅导员的过程中,最初的阶段和同学们谈话的时候,很多同学都说:“我因为选了整个专业,所以以后只能做医生了”。而我则反复地将他们从这个思路中拉出来,一个优质的高等教育,应该因为其给学生搭建出一个更高的平台,而使他们有机会触及更多的可能,而不是通过8年的教育,把一个充满可能的高中生,变成一个“只能”做医生的人。
我深切地感受到,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大家的选择会越来越倾向于现实。但是一个民族不能没有理想。我特别感动于您在报告中的一句话:“教育不是灌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我觉得我们的教育也需要给学生点燃一把理想的火,让他们相信,尽管现在这个行业不够好,但是他们未来有能力通过自己的能力把它变得更好,让理想的光芒,照亮未来的路。
而医疗行业的改变,是不可能单纯依靠医生单方面的努力的,它需要一批优秀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医学管理人才等等整个医疗行业方方面面的人才共同协作。而协和应该在这当中,当仁不让地扮演起领军角色,为明日整个行业的发展培养“干细胞”。
2.协和八年制教育的活力
我们会开玩笑说,从清华回到协和,一下子就回到高中了。从这一刻起,你的生活是被安排的,不论是上的课程,还是见习实习的轮转,都是被安排的。从你进入协和那一刻起,未来5年半的生活都是可以预测的。这样的代价是,学生的活力和热情在按部就班地安排中逐渐消退。
WYF老师报告里提到的我们学生在暑假的国内各大医学院校走访活动,有一件事是我们参与者内部在说,但没有往报告上写的:尽管其他医学院校的八年制基本都是在各种探索,培养体系每年都在变,但是他们的学生却充满了开拓者和实践者的锐气,而协和的学生在整个8年教育中,更多的是抱怨和一种深切的无能为力感。
如果我们的教育是在帮助学生未来丰富的可能性准备扎实的基础条件,我们是不是要用一成不变的培养体系,指望从这条标准流水线下来的,不是统一的产品,而是还充满潜力的“干细胞”呢?
老专家说,协和教育的精髓是“精雕细琢,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兴趣是不一样的,能力是不一样的,让他们能够在8年的时间里,认识自己的特点,并向自己最适合的方向分化,这就是我说的8年制教育应该为“干细胞”的分化助跑的含义。
您在报告中说,8年制的同学不屑于从事基础科研,这不是事实。事实是,我们有01级的师姐在基础所从事基础科研工作,并且还指导了我本人的毕业设计;事实是,我担任辅导员的07级,有几位同学都表达了自己未来从事基础科研的意愿,而且现在就有几位同学在基础所不同的实验室中进行基础科研,并且有的已经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但是,这一切都是课外的,没有制度保障和支持的。
我相信,在我们的同学当中,肯定有一些不单纯想做医生的人,但是协和现阶段并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机会,为他们向其他方向的发展提供可能。
我理想中的8年制教育,应该是在“规定动作”的基础上,还鼓励学生有“自选动作”。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是需要制度来保障和鼓励的。
切实的说,依靠课程的整合,同时对见习、实习目标的调整,来开设选修课,留出半年甚至更长的学生自主选择安排的时间段,都是完全可能的。
当教育体系本身是开放的,有活力的时候,学生的活力才能最大潜力的激发。
3.规定动作与最低标准
现在协和八年制学生一大软肋就是临床基本技能的不足,这一点用学生“有潜力”来搪塞,是不负责任的。八年制学生不是智商不够,不是能力不足,而是因为临床培训制度缺陷,导致临床基本技能的不足。这一点用“渔”“鱼”之争所不能比拟的,医学毕竟是一门实践科学,一个学生从来都没有见过“一”的模样,就要学生“举一反三”,是不可能的。
而且提出“受人鱼不如授人渔”的老专家们,当年受的培训强度是远远超过今日的,正是依靠扎实的临床基本功培养,才成就了今日的临床大家。而我们今日的见习实习,没有明确要求,没有明确目标,见习实习在实际中几乎没有差别。我们年级一位7转8的同学直接说,协和毕业考的要求跟学诊断最后考试的要求,并没有体现出差别。协和学生实习阶段都不被要求直接管理病人,这在全世界的医学教育体系中都是罕见的。完全依靠自觉,往好了说是充分尊重学生,但是换个角度说,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
这也是我们反复说“最低标准”的原因。当然这涉及到这些最低标准在临床执行的问题。
由于现在对医生的评价体系中,教学的分量严重不足,导致现在教学不被重视。但是即便在教学并不被肯定的情况下,协和仍然有很多热心教学的医生。台湾和美国的医院中,都会设教学型医生。这次协和教师编制问题的落实,在教育实体化中,是否可以考虑设置教学型医生?
以上是我个人对8年制教育的一些想法。
尽管我也是一个抱怨者,并且从5年前一直抱怨到现在,抱怨在各种场合,但是我仍然感谢协和8年制教育,也许它不是最好的,但是它的教育成就了今日的我。也非常感谢协和的老师,这是一群最具包容心的老师,面对着一群不断抱怨的学生,仍然包容我们的各种吐槽,并且为我们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各种制度外和制度内的折腾提供了很多切实支持。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学生,我衷心地希望协和8年制教育能在您的指引下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我希望未来的协和,更值得我为之骄傲。
FQN
--------------------------曾益新校长的回信----------------------------------------
小F,你好!
谢谢你的坦率的意见和建议。你对咱们8年制的培养目标的思考很有启发性,但我不知道在同学中代表性如何。广州的几家大医院每年都来协和招人,几乎全是要去热门临床科室,病理科几乎是主任来求都没人肯去,基础就完全没人问津了。这当然不能怪同学现实,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成绩最好的同学首先考虑的是去基础,后来才彻底改变的。咱们基础学院也来过几个8年制的同学,但很快就转到临床或出国了。很希望你们学生会能组织同学就培养目标问题做些讨论,能够拿出些共识,供大学在制定课程改革的方案时参考。
教学方式的问题,也正是我们这次课程改革的关注点之一。让同学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学会终身学习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要目标,但如何将这个理念贯穿到我们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很需要研究的,也希望你们多提建设性建议。
祝好!
曾益新
===========================来自2020的昏割线=========================
不知道为什么问题会被删,等待官方解答吧。



上一篇: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作文
下一篇:反校园欺凌主题班会方案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