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拾起的是垃圾,心中托起的却是良善 91岁老人深夜拾荒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手中的垃圾是托起心中光明的一把神钥91岁浙大老师深夜拾荒背后那不得不说的故事

  夜晚即使天空充满了星星,也常常会被人误解成黑暗的象征。但是,其实世界上很多最动人的故事却就是在夜里被悄悄的演绎着。而它也往往比那来自白昼的故事更加震人心弦。

  如果有人问你如果你91岁了还想作什么,我想大多数的人回答应该是希望自己能够颐养天年吧。但是就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叫王坤森,91岁了却还在拖着他那步履瞒珊的脚步,骑着三轮车,在深夜里,游走在杭州的各条街道上,他在做什么?答案是,捡垃圾。人们不禁会问,是老人家里太穷吗?或是老人没有子女吗?其实都不是,他是浙江大学的一位退休教师。而他捡垃圾的唯一目的就是资助他人上学。也正是因为这个信念,让他足足坚守了11年。用4000多个不眠之夜去托起了7名学子的光明与未来。

  

  有人可能会好奇,王坤森老人为什么会喜欢晚上出来捡垃圾,是不是觉得不好意思,或者怕丢人。其实也都不是,那是因为他发现白天有更多穷苦之人,靠的就是捡垃圾卖钱来维持自己的生活。而他有退休工资,不能因为自己去帮助别人却去挤占了另外一些人的生活物资和来源。这是心里拥有着怎样的一种醇厚才能发出的如此纯粹的良善之音,它声声的叩动着你的心门,并久久的在你心膛之间来回的起伏与震荡着。

  作为一个经历了跨世纪近百岁老人,王坤森生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母亲过早的离世,与父亲相依为命他,童年早早的就品味到了贫穷带给人的苦涩与心酸。饿的不行,与猪抢食,为了生存,去街上捡别人扔掉的烟头再加工后卖钱的经历成了他此生永远划不去的记忆。长大以后,去部队当了兵,在看到读书的机会来到眼前的时候,他刻苦奋发,成为了一名军官。并在转业以后,有幸分配到了浙江医科大学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直到退休。也许也正是因为有了之前那段苦难的经历,才在王坤森的心里埋下了一颗善念的种子,这颗种子在以后的岁月里不断的生根发芽,并在他耄耋之年成长成了一棵能够去帮助别人的森天大树。“生命不息,爱心不止”这是老人最爱说的一句话。 “只管好好学习,不要为学费和生活费犯愁,我王爷爷一定会帮助你们” 载着这份充满豪迈的执着与宣言,他十几年如一日风雨无阻的瞪着三轮车奔向心中的那份光与明。即使艰难,即使那弯的已经不能再弯下的腰,也从不停息。不久前,老人再次将积攒的7万余元捐赠了出去。

  老人的举动也感染着周围的邻居和附近的商户,他们都会把自己家里或者店里的废弃的纸箱等专门留给老人。善念就像是流水一样在人与人之间无言的传递着。这些年资助的孩子有些已经长大成人,并以自己的方式回馈着社会。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在这个夹杂着困难与困苦的人生旅途里,不正是因为有了王老这样的人,才为我们点燃了那一缕充满着良善之光的希望之灯塔吗,照亮着我们勇敢的走向远方。

上一篇:超越《卡徒》和《吞噬星空》,知名作家远瞳新书评分9.8稳居榜首
下一篇:云南虫谷大结局:昆仑神宫更惊险,五种奇物乍现,都是外星作怪?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