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评点本的点评文字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7-11
手机版

     《白鹿原》问世15年来,新闻不断,热议不断,这表现了人们对民族宏大叙事文本的渴望、肯定和对它进一步阐释的期待。如何看待《白鹿原》,如何阐释它的思想灵魂和艺术精神,仍然是读者十分关心的话题。

     为此,我接受了文化艺术出版社约稿,于去年下半年以来,对《白鹿原》作了评点,今年一月,“《白鹿原》雷达评点本”已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新书已上市,现应博友之约,将其中的评点文字贴出,供有兴趣的博友披阅、指正。

  扉页:“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 

  这话出自巴尔扎克。陈忠实想借它表达什么?秘史之“秘”,无形无状,故隐藏颇深;秘史之“秘”,秘在内心,故含有心灵史、灵魂史、精神生活史之深义。我们民族历史漫远,以小说状写历史之表象者多矣,而能达到秘史境界者却少之又少。《白鹿原》堪称一部秘史,首先是家族秘史,而“家国一体”,家族史便纵深至民族史。白鹿原乃十三朝古都周边之地,生成于此的白、鹿两家族,自然积淀了深厚的文化秘密。我今于十余年后重读《白鹿原》,依然触目惊心。卡尔维诺说,“经典”者,每重读必有初读般的新鲜感;而初读又有唤起珍贵记忆的重逢之感。我读《白鹿原》的感觉接近于此。

  第一章

  P3“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

  全书第一句,横空盘硬语,平地起波澜,这个开头虽不及《百年孤独》的“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的枪口”那样脍炙人口,却也为人津津乐道。作者究竟是故弄玄虚,还是真有货色,且往后看。

  P7冷先生出场。

  乡间名医冷先生出场也不凡,面无表情,器具吓人,手段怪异,看得人发呆,真奇人也。又姓冷,姓得好!

  P9-10白秉德死前与儿子白嘉轩的对话。

  传宗接代是关乎一个家族能否繁衍的头等大事,白家几世“单崩儿”,秉德至死难以瞑目,在情。嘉轩以孝为重,是关乎父慈子孝的礼数,不愿急于续弦,在理。父亲撒手而去了,白嘉轩该怎么办呢?

  P17第六房女人的死

  看了前六房女人相继死去,不得不佩服作者的手腕。这一个个乡间的青春女子,新婚之夜的表现各个不同,叫法不同,死法也不同,至此才觉开头第一句并非哗众取宠。

  第二章

  P19请阴阳先生的路上却遇到了奇妙的事物

  这是个什么宝物呢?为什么缀着五片叶片?

  P20他于焦急中想到姐夫朱先生,不禁一悦。

  看来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但其出场有点突然,甚至刻意。

  P21从头到脚不见一根洋线一缕丝绸

  从穿着到思想都保持着传统。

  P22朱先生

  “砥柱人间是此峰”,朱先生志存高远。失败的南方之行更显其孤独,成功的谢官之举更彰其清高。

  P23-26

  朱先生万事皆通晓,被原上人当作活神仙。朱说,看来我不想成神也不由我了,真妙语也。只有白嘉轩把他当作人,圣人。小说已经开始透露出浓重儒家气息。

  P28

  宝物是白鹿。此白鹿原之得名。

  P29

  白鹿呵护生命,泽被人间万象!说穿了,白鹿精灵象征一种文化理想,隐喻中华文化的神力。

  P30

  白嘉轩开始谋算那块生长着白鹿精灵的宝地了。这无疑是为了利已。这一笔极其真实,但对白嘉轩形象似有损伤。

  第三章

  P31

  白嘉轩行动起来迅猛而又果敢,且伪装甚妙。

  P33-34

  鹿家父子是贪图小利之人。

  P37

  好个白嘉轩,深谋老算,节外生枝,真沉得住气!文贵曲,买地换地一节摇曳多姿。

  P40“托梦要他迁坟”

  制造假梦,心计颇深,完成了迁祖坟之举,“把亡父的尸骨安置于风水宝地让白鹿精灵去滋润”,仍难逃一己之私。

  P41

  “人”是谁?竟是吴的亲女儿。仙草,耐人咀嚼的名字。

  P44仙草

  仙草虽然生长在大山中,却有经见过世面的冷静与从容,有敢于冒死的胆量。“哪怕我明早起来就死了也心甘!”一语惊人。这女子不一般。

  第四章 

  P46罂粟

  白鹿原上人尚不认识罂粟。罂粟却要在白鹿原上开放出无比艳丽的花,结出异常罪恶的果。

  P48-49

  鸦片,使中华民族一度成为东亚病夫。19世纪30年代末,林则徐在虎门销毁鸦片二百三十七万斤。20世纪初,白嘉轩却在白鹿原上种起了罂粟,制作成鸦片,并以此发家。

  P50新修的房子,旧的“耕读传家”

  “耕读传家”体现的是白嘉轩所持守的理想,然他“智取”白鹿宝地、首种罂粟起家,理想与行为存在矛盾。犁毁罂粟的人果然来了——朱先生。白鹿原上有个清醒人。 

  P52

  罂粟卷土重来,远非朱先生所能抵挡。

  P54

  仙草健康、聪慧,有主见,白嘉轩一家开始过正常日子了。

  P57

  始终围绕土地和风水,白嘉轩与鹿子霖矛盾激化,扩大为两族争斗,互不相让。冷先生调和矛盾,颇高明。此人不仅善医身病,亦善医心病。

  P59 

  县令送来的“仁义白鹿村”石碑,朱先生吟咏“思仁兼重义”,白鹿村从此称为“仁义庄”。

  第五章

  P60“心硬”

  儿子已经强大,白赵氏嘴上说儿子心硬,心里还是服儿子的。“心硬”,是爱子情深。

  P61修祠堂“应该由他来促成此举”

  翻修祠堂,兴办学堂,白嘉轩天生有强烈的家族观念和责任心。 

  P66

  白嘉轩被推为学董,鹿子霖被推为学监,然二人境界相差远矣!

  P67徐先生想在白鹿村教好“仁义”二字

  “仁义”二字岂是学堂徐先生一个人能教好的?

  P69黑娃

  年青一代纷纷出场。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兆鹏与孝文,兆海与孝武,性格初显。黑娃鞠躬时砸了先生的脚,好尴尬,他宁可干农活也不读书,莫非天生不是读书的料?

  P70

  黑娃一身野气和蛮气,他惧的不是白嘉轩“神像似的脸”,是背后严谨的礼教。

  P71

  冰糖,惟与富有共存的体味和记忆,黑娃第一次体会到另一个阶级带来的甜蜜与痛苦。理解了少年黑娃,方可理解多年后土匪黑娃抢到冰糖后的变态行为——那是对另一个阶级的恨。

  第六章

  P77

  天遂人愿,白家得了个女孩,出生前就有百灵为她歌唱。

  P78

  白赵氏恪守“幼时从父母,出嫁从丈夫,老来从儿子”的古训,白嘉轩已然独挡一面,她自然“老来从子”了。

  P79

  鹿三,自尊自信的长工,嘉轩与鹿三常相顾无言,默默看牛马吃草料,那场面韵味悠长。

  P82

  疾风知劲草,白、鹿二人的差别越发分明。

  P91朱先生

  朱先生乃理想人格的典范,既有飘然出世之想,又有关爱天下苍生的入世之举,将圣人智者预言家集于一身。游说方升,劝退二十万大军,免遭屠城。弟子遥对先生一拜!

  P93

  朱先生手拟《乡约》,以正人心,以淳风俗,一言以蔽之,农业文明的人生信条,农耕文化的理想图景。

  第七章 

  P99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惟嘉轩心系原上百姓,毅然“起事”,胆魄惊人。

  P106

  白嘉轩被控制了,谣言在杀人,鹿三临危出头,“交农”事件被阴险地镇压了。白嘉轩自缚自首,光明正大!他心中称得上人的,自有仁、义、礼、智、信的内涵。白嘉轩,“每一步都踏在仁义上”。

  P105“三哥!你是人!”

  白嘉轩对人的最高评价,也是他自己内心的誓词。

  P108

  和尚笔墨不多,却是一条汉子。偏不知去向。

  第八章

  P112族长白嘉轩整治原上民风

  开始有人吞食自己种下罂粟的恶果了!惩治者是白鹿原上第一个种罂粟的人——白嘉轩,手段硬,甚至残忍,树起了威信。

  P114

  冷先生用心良苦!为白、鹿和好,上次开的药方是一首诗,这次竟然是自己的两个女儿!她们会幸福吗?暗捏一把汗!

  P118

  白嘉轩在剪辫子和放脚上认可了新政,骨子里仍信奉传统儒家精神。

  P122

  白灵是白鹿原上的精灵。她的灵聪让人惊异。

  P125

  黑娃怕的是“嘉轩叔挺得太直太硬的腰”。黑娃带回来的这个漂亮女子背后,定然有着不寻常的故事。且看。

  第九章

  P134“……好兄弟”

  小女人娥儿是郭举人的性奴,“泡枣儿“虽涉秽亵却道尽了她“在这屋里连狗都不如”的悲惨,她主动挑逗黑娃既是一种报复、反抗,又是对自我青春、生命力的曲折肯定。娥儿,这名字中透出一股苦味。

  P140

  白鹿原上有反抗精神的女子只有二人:白灵、田小娥。然一正一“邪”、姿态殊异。

  P142

  黑娃恨不得抽自己两个耳光

  此时黑娃尚有悔意,那是一丝良知;郭举人阴险追杀,黑娃“再不觉得对不住”了。醒悟得好!

  P146

  满世界都在唾弃“这烂货”,黑娃却接回了他的“娥儿姐”,而且抱在一起痛哭起来。是黑娃错了,还是这个世界错了?

  第十章

  P149

  白嘉轩亲自出马,耳提面命,要黑娃丢弃“灾星”,并以“前悔容易后悔难”威慑之;黑娃则以“若丢开,她肯定没活路了”对之,以沉默抗拒之,宁蛰居寒窑而不低头。壮哉黑娃!

  P157你要是连坑上那一点豪狠都使不出来

  初尝新婚滋味的孝文陷溺鱼水之欢不能自拔,引起全家的警觉和担忧,生怕他被“嫩撅”,白嘉轩更是疾言厉色,殊不知“坑上那一点豪狠”要做到是很难的,何况孝文已显出欲望奴隶的样相。“长子”一语,沉痛迫中肠,已暗示日后肇祸的根由。

  第十一章

  P164

  匪兵袭来时,惟白嘉轩有骨气,却也抗不住他们的快枪,为征粮敲了锣。

  P170“偎贴着进入梦境”

  貌似远离人群却在礼教监视下的爱能持续多久?

  P173“我自个想自由恋爱却自由不了”

  鹿兆鹏被三巴掌打进了洞房,但抗婚之志不灭;思想上完全接受了新潮,行动上却无法实现。所以,他在理性上高于黑娃,在行动上敬服黑娃。

  第十二章

  P181

  圣人朱先生在乱世连讲学都不能,只能重修县志了!

  P186豆腐熬肉

  “豆腐熬肉”,此喻高,此喻妙。草莽军长听不懂。

  P196

  铜元,定情之物。白灵和兆海以扔铜元确定自己归属,映带出当时“国”与“共”的微妙关系。不料掷铜元为戏,却铸成了她和他人生最辉煌也最悲怆的一刻。 

  第十三章

  P206

  在白灵眼里,鹿兆鹏是已经成形的家具,鹿兆海还是一节刚砍伐的原木。陈涌先生评曰,鹿兆鹏作为一个投身革命的乡绅儿子,已是一个“成熟的共产党人”。

  P208

  白灵,至刚。女子至刚令人惧、令人忧。白嘉轩向全家宣布,从今往后,谁也不准再提她,全当她死了。

  P210

  黑娃高喊,咱穷哥儿们在原上刮一场风搅雪!贺老大挂出第一块农民协会牌子,黑娃和他的“革命三十六兄弟”声威大震,连小娥也当上了妇女主任,满以为革命就要成功,殊不知血雨腥风紧跟随。欲知大革命,北伐,四一二波及西部之惨烈情状,不妨一读白鹿原。

  第十四章

  P228白鹿原进入地下工作

  风云突变,兆鹏死里逃生,田福贤杀回白鹿原,“要把共产党斩草除根”。

  P231人不与狗计较

  白嘉轩是惟一敢于不问候田福贤的人,他还拒绝出任保障所乡约,甚至敢不借戏楼给田福贤“耍猴”,这是何等人格力量!以不乱应乱,堪称原上精神之王。

  P234

  田福贤心毒,手狠,充分表演,墩死了贺老大。国民革命最终变成一场残酷杀戮。 

  P236人心还能补缀浑全吗?

  世事式微,人心式微!

  P240性气

  “你要能掺三分嘉轩的性气就好了”,一语道破真谛。何耶?男人的骨气,做人的骨气。白嘉轩是人,鹿子霖是半个人。

  P244

  白鹿原成了烧红的鏊子,炙烤着每一个人的良知与灵魂。白嘉轩关爱自己的族人,为之下跪,可惜十有八九是看客!

  第十五章

  P246

  黑娃的革命,比阿Q的革命强不了多少,都带着极大的盲目性。若说不同,他比阿Q勇敢多了,狂野多了。

  P257

  田小娥,既有勇于叛逆蔑视礼教的一面,也有见识浅薄,水性杨花,做人没有底线的一面,她由反抗残害到报复偷情再到纵欲无节操,这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和多面!鹿子霖,好色,乱伦,趁人之危,连半个人都不是了。 

  P262我没睡,你睡了,你还打我

  表面是鹿子霖在抽打田小娥的尻蛋,其实是白嘉轩在抽打鹿子霖的脸面。

  第十六章

  P268

  田小娥受鹿子霖唆使勾引白孝文。白好逸恶劳,沉溺感官的弱点很快暴露,要这人当好族长,难!

  P275

  你黑娃为小娥出气,让人打断白嘉轩的腰,白嘉轩还是个端正高大的人;而小娥此时早已背叛了你。

  第十七章

  P288

  被打折了腰的白嘉轩,内心依然强硬,一脸“倔拗的神气”。

  P295咣当一声,自己同时栽倒了。雪夜的雷鸣。

  惊雷闪电,天塌地陷,“杀人的闲话”成了真,对白嘉轩有如灭顶之灾,他被彻底击倒了。人生之惨,莫过于此。只有来自最爱的伤害,才能致命。 

  P299血流顺着胸脯一道道拉下来

  流血的是白孝文,万箭穿心的是白嘉轩;打在白孝文身上,疼在白嘉轩心上。

  P304

  奇文!“我给乡约尿下一脸”——田小娥嘲弄的不止是卑鄙的鹿子霖,还有“乡约”——容不下她的礼教。

  第十八章

  P311

  白嘉轩钢钎穿腮扮马角神祈雨,几近传奇,令人动容。雨却没有下。

  P312孝文向父亲借粮遭拒

  白嘉轩恨铁不成钢,坚不借粮,但“伤脸”也失掉了一次父子和好的机会。 

  P316

  “要脸”时有道德重压,“不要脸”时空前轻松,白孝文忽然“行了”,再接过小娥递过来的烟枪,渐入幻化之境,他选择了彻底堕落的方式“造反”。

  P322心上就得插得住刀 

  要活人,心上就得插得住刀!只有白嘉轩还坚守着白鹿庄的“仁义”二字。为这二字,付出的代价何其沉重!

  第十九章

  P327

  冷先生营救女婿鹿兆鹏,视钱如土,料事如神,看得人眼花缭乱,鹿兆鹏在绝望中大难不死。

  P333

  白孝文已沦为鹑衣百结的乞丐,“把人活成了狗”,人的尊严丧失殆尽。他走到这一步,与白嘉轩的极端管束,禁锢,期望过高不无关系 

  P341

  田小娥勾引白孝文,原系报复和圈套,不料两个绝望者的偷情却渐渐偷出了真情。田小娥死,鹿子霖长出一口气,庆幸封口,毫无人性;白孝文满怀伤痛以至昏厥,足见人性之复杂。小娥知否?

  第二十章

  P346又从心底浮泛起来,无法克制

  黑娃夜闯白鹿原追凶,豪气有余,智谋不足。利刃指喉处,白嘉轩、鹿子霖人格尊卑立见。

  P348

  杀田小娥的不应是“好人鹿三”,却又偏偏是鹿三。鹿三只知“不能再叫她害人了”,却不知宗法势力往往要借助他这种长满厚茧的手来实施杀人。

  P354“我的心也是肉长的呀”

  头一次看到白嘉轩“涕泪俱下”。为了一个“人”字,白嘉轩经历了多少磨难!压在心中的泪终于流了出来。

  第二十一章 

  P377

  大拇指心爱的小师妹死于人心的恶毒,王家新寡本无罪,只想守礼教,大拇指却偏把她掳上山来做土匪共用的娼妓。变态的报复与愚昧的反抗。

  第二十二章

  P396

  此章也好看。写鹿兆鹏打西安,转而钻山林,负伤被救,又与岳维山猝然撞上,岳奚落鹿闹农协赔光了,渭北暴动输光了,鹿以继续比试怒对。白孝文碍于情面一枪打空,鹿兆鹏再次大难不死。在朱先生眼里,双方“都不是君子”。

  第二十三章

  P 402

  白灵一出现,灰蒙蒙的白鹿原顿时洒下一束亮光。留意她那一双微微凸出的大而圆的眼睛,无媚态,不随俗,含一种厉害,藏一缕傲气。 

  P417白灵说:“你们人少了,我来填补一个空缺”  

  宁折不弯的钢性,滚烫的血,这就是白灵;把共产主义想象成白鹿一般美好,虽不深知,却敢于在清党的最恐怖时刻申请入党,这也是白灵。

  第二十四章 

  P443

  白灵爱得大胆、野烈。原上的真媳妇是假的,这革命的假太太才是真的。 

  第二十五章

  P451

  瘟疫来了,来得凶猛,阴风飒飒,索命立至,田小娥的鬼魂开始以牙还牙了!魔幻笔调。

  P458

  死亡来临时如此沉静的人不多,何况女人。仙草不是一般人。

  P462

  小娥的鬼魂附了杀她的鹿三身体!魔幻笔调。

  P466

  小娥曾想做一个人,宗法社会不容,她恨毒了一生做人的白嘉轩:你不让我做人,你也休要做人,我想让你当狗当猪 

  P469

  族人为求活命,纷纷跪拜于小娥窑前烧香叩首,鹿子霖趁机煽动众人为小娥塑身修庙;白嘉轩却沉静如铁,不但不修庙,还要筑六棱砖塔镇庄之。人鬼相斗,小娥败而白嘉轩胜,胜在有千年道统撑持。六棱砖塔莫非白鹿原上的“雷峰夕照”? 

  第二十六章

  P487

  鹿子霖是典型的功利性人格,行为卑鄙,纵欲无度,钱、色、官样样占全,冷先生称之为“畜牲”。

  P497

  孝义与兔娃都是着墨不多的人物,他们在白鹿原上将搬演什么样的故事?

  第二十七章 

  P503

  白孝文很像鹿子霖的影子,却比鹿子霖阴鸷,权变,隐藏得更深,屈伸更加自如,一个巧滑的机会主义者。所谓营救黑娃,本因性命之虞,却两头讨好,取得更大信任。此人阴气太重。

  P507

  作者不吝笔墨,细写白孝文哭坟祭祖,倒也动了真情,勾起他在原上的爱恨情仇。这个回头浪子的人生箴言说穿了就是“好好活着”,“好死不如赖活”。

  P517

  砍了陶部长一砖头的白灵,成了通缉要犯;苦恋白灵的兆海,没有料到“新嫂子”竟是白灵,于是百感交集,心如刀割。“张村话别”,荡气回肠,如此纯洁高贵的爱情,如今到何处去寻?

  第二十八章 

  P534

  可怜好好一个女儿,被包办婚姻所害,由极度压抑而疯颠,死得如此凄惨,找不到一个凶手!只看见她父亲主动将她送入鹿家,只看见她父亲下了重重的药底子!

  P538

  白灵,白鹿原的精灵,竟在南梁清党肃反时被活埋,她的“野性子”加剧了她的死,她临死痛骂毕某“你比我渺小一百倍”。作为重要人物,遽然而逝,好像一朵花还没有充分绽放;但作为一种残酷的真实,却有异常深刻的意味。白灵走了,白鹿原上一片空荡凄惶。

  P539

  鹿鸣此人出现得突兀,却不可轻视。至今尚无人认真解读鹿鸣与《白鹿原》的密切关系。此人在小说中只出现过一次,最终弄清白灵死亡过程的是他,他应该就是白灵与鹿兆鹏的遗孤“天明”。正是通过此人暗暗道出了陈忠实为什么要写《白鹿原》的真实动因:“重要的是对发生这一幕历史悲剧的根源的反省。”“当我第一次系统审视近一个世纪以来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时,又促进了起初的那种思索,悲剧的发生都不是偶然的,都是这个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复壮过程中的必然”。

  第二十九章

  P550朱先生猛然咬破中指

  朱先生送兆海出征,血染‘白鹿精魂“条幅;兆海留下那枚铜元,视死如归之志已决!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P554焚烧四十三撮毛发

  白鹿原上最隆重的葬礼,军乐与唢呐齐鸣,新式葬礼与旧式葬俗珠联鐾合,灵棚前焚烧四十三撮倭寇毛发,国魂震撼着古原大地! 

  P568白孝文有种瓜熟蒂落

  黑娃与白孝文又走在了一起!《白鹿原》让你永远想不到它的人物会走向何方。所有的人都被一只看不见的手牵制着、拨弄着,每个人走的路都不可预知。那只手的名字叫命运。 

  第三十章 

  P586

  浪子回头金不换?黑娃拜师,念念有词;黑娃祭祖,涕泗横流。朱先生叹曰“想不到我弟子中真求学问者竟是个土匪坯子”,可见教化之力大矣。然黑娃此举,是否合理,尚可商榷。

  P592白鹿原上最好的长工去世了!

  朱先生、白嘉轩、鹿三是凝聚着传统文化的“三好”:好先生,好族长,好长工。他们身上都交织着传统文化的二重性矛盾。鹿三去了,接着要一个个谢世。作者对他们是不胜留恋和倾情礼赞。

  第三十一章 

  P615

  小说中为什么要安插这样一个借他人生子情节?令人心生疑惑。为了白家的香火,白赵氏又一次出场了。她为伦理上的羞耻感,一天天地消瘦下去,死了。

  第三十二章

  P630一只白鹿消失了

  朱先生预言“天下注定是朱毛的”之后不久,即化为白鹿飞走了。他的离去,暗含着一种文化的中落。他是作者心目中的神圣化理想人格,一个大文化形象。

  第三十三章

  P660

  白嘉轩终于对冷先生说出自己对鹿子霖的不齿。

  第三十四章

  P666

  黑娃无数次拒绝了鹿兆鹏的游说。这次还没有游说,黑娃就答应了,他已经不是刮“风搅雪”的狂徒,而是一个平静的求学问者。

  P668

  三个人重新站在一起,造化弄人。

  P676

  黑娃遭诬陷,与田福贤、岳维山一起枪毙时,他坚决要求分开,这一笔好,其阶级本能依然强烈而凛然。

  P678

  白嘉轩气血蒙心,瞎了一只眼,他凝视着暮霭中的群山,忏悔当年买地换地是一辈子就做下的一件见不得人的事。这一笔对白的完整性很重要。鹿子霖则疯傻而死。我看,一百年来的农民形象中,还没有白嘉轩这样一个独立、自尊、自信的人物。白嘉轩的出现,不但扭正了过去小说中过分政治化的倾向,简单颂扬或者批判的倾向,而且创造了一个伟大的、富于人格魅力的形象。与此同时,《白鹿原》完成了当代农村小说“文化化”的审美进程。

  P679

  画家范曾1994年在巴黎读完了《白鹿原》,曾记述道:一代奇书也,感极悲生,夜半披衣,吟七律一首,天涯知己斯足证矣。其中有句云“仰首青天人去后,镇身危塔蛾飞时,奇书一卷非春梦,浩叹翻为酒漏卮”。 

上一篇:八下名著阅读书目(5篇)
下一篇:精 [电影推荐]史上最大尺度的印度电影,让你刮目相看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