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色云集的《牡丹花下》:前半段直男看爽了,后半段背脊发凉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女校里突然来了一个受伤的士兵,所有女老师和女学生们就即刻被点着了一般纷纷大献殷勤、互相争风吃醋。

  听起来是不是很像起点文学里头直男写的意淫爽文?

  这却是一位出身名门的女导演 索菲亚·科波拉 (《教父》导演弗朗西斯·科波拉之女) 的最新作品。

  仿佛落入伊甸天堂

  代入想想是不是很痛快:7个女人为了你而争宠,有的嘘寒问暖,有的投怀送吻,有的以身相许,有的故作矜持却早已芳心荡漾……

  喂喂,醒醒吧!你知道这个士兵后来什么下场吗?

  答案都在这部电影里——

  《牡丹花下》

  The Beguilde

  在今年的戛纳电影节,索菲亚·科波拉凭借该片摘得了 最佳导演奖 ,也收到了很多争议——在一些人眼里,索菲亚·科波拉始终是太肤浅的。

  从一个拍出《处女之死》、《迷失东京》惊艳影坛的小女孩,到步入中年的一位手握豪华卡司和资源的世界名导,人们知道她不是没有才华、更不会质疑她的审美,但更期待她的突破。

  比如像其他有野心的女性导演那样挑战一下沉重题材,表现一下战争的残酷,或者至少挖掘一下人性的暗面什么的。

  但她似乎向来志不在此。她仍在不断重复使用少女视角来叙事。

  索非亚·科波拉过往作品《处女之死》、《迷失东京》、《在某处》、《绝代艳后》

  这次的《牡丹花下》也是如此。

  故事改编自1965年一部以美国内战为故事背景的小说《A Painted Devil》,在此之前已经被成功改编过一次,来自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主演的1971年版《牡丹花下》。

  1971版《牡丹花下》剧照

  而科波拉抛弃了前作的成熟男子视角、切除了涉及种族压迫议题的黑人女仆角色,仍选择采用 女性视角 ,聚焦于表现不同年龄层三位女性处理欲望的不同方式。

  故事伊始,一位“采蘑菇的小姑娘”在荒林中偶遇一位科林·法瑞尔饰演的负伤的北方士兵,躺在树下奄奄一息,于是小姑娘把士兵带回了自己所在的寄宿制女校。

  两位女老师和其他几位女同学在一开始是惊慌的,方士兵属于敌军,意味着潜在的危险,但仍出于善意收留了他、为他治理伤病。

  伤兵在野外被小女孩发现

  不过一周时间内,几位不同年龄、个性的女性对士兵的态度从害怕与好奇参半渐渐转变成了关心和爱慕,甚至占有欲和相互嫉妒。

  因为战乱而长期围困在女校一方小小的、隔离于世的天地中,女孩和女人们突然面对一位男性的闯入,不可能不在心中激起涟漪—— 压抑的欲望被唤醒了 。

  处处暗通款曲

  连时刻提醒着所有人要克制、要警惕的女校长 (妮可·基德曼饰演) 都不得不以十分的克制力来控制自己的情欲——殊不知欲望总是越克制越产生张力:

  在为昏迷中的士兵擦拭身体的一场戏里,妮可的肢体与气息表演非常精妙,值得留意

  更不用提其他涉世未深、城府尚浅的女孩们在士兵面前幼稚地争先表现自己、吸引关注的那种过于明显的示好。

  爱丽·范宁饰演的大胆而叛逆的少女甚至趁着夜间所有人聚在一起祷告的时间,偷偷跑进士兵的房间给了他一个吻。

  偏偏男主角又是个来者不拒的典型渣男。

  在伤病中处于弱势的情形下,为了争取到对自己有利的照顾和帮助,他对每一个女孩都施以温柔和注视、用甜言蜜语让每个人都误会自己是最特别的那一个。

  士兵向年轻女老师表达爱意、许下承诺

  贪心究竟是一种聪明,还是愚蠢?女人间的嫉妒终究爆发、士兵八面讨好的小伎俩最后还是毁掉了他自己。

  剧透:士兵被女校长施行了 “阉割” ——不是生理上的,而是心理上——看了电影你就会明白。

  这个动作直接导致了片中两性权力天平的两次大变动,最后的主控权还是回到了以女校长为首的女性们手中。

  一切又回归平静

  影片时长很短,但花了不少笔墨来渲染女校中与世隔绝的生活:她们养鸡、采蘑菇、干农活,几乎自给自足;女校之外就等同于危险,就连名义上要保护她们的南方军人却也藏着男性的企图。

  这种隔离和孤立的处境,在故事中自然要用战争来解释,但在和平年代里、在今天,女性的处境又是否全然不同呢?

  南方巡逻队士兵们在女校门外逗留

  外面的世界从来没有太平过, 自由的代价对女性而言总是高过男性 。

  每每有针对女性的性侵、暴力事件发生时,社会总是教育女性要自我保护、或是依附于男性的保护:夜间不要外出、衣着不要暴露、个性不要太出挑,总之不要招惹任何麻烦。

  就像本片中女校长告诫女学生们的那样,要学会“面对世界的诱惑和纷扰”,选择“过一个平静而幸福的一生”。

  女校每晚的集体祷告时间

  在影片里,当士兵的存在威胁到女孩们的安全时,她们准确地判断出,外界的帮助是不可靠的、只有依靠自己内部的力量解决问题保护自己。

  也许这才是这部电影之所以可以称得上女权的原因:这终归不是一部讲述女性复仇的电影,复仇并不女权,在暴力上赢过男性也并不女权,而在两性权力的博弈中找到真正的自我才是女权。

  比如正视并接纳女性自身的欲望。

  剧情反转之快出人意料

  在士兵无法接受自己被“阉割”的现实 (再强调一遍,不是字面意义上的阉割) 、被激发出恶意、突然翻脸、形象大反转之后,克莉丝汀·邓斯特饰演的年轻的女教师仍不顾一切地与士兵发生了性关系。

  这是一次自由意志的爆发、对控制欲旺盛的女校长的反抗、以及对长期自我压抑的无形操控之手的反抗。

  看起来是一时冲动、甚至毫无道理,但却实为一种必然。

  有压抑就会有爆发。

  煎熬中的年轻女老师

  国内许多人评价片中的女性角色总是莫名地突然发春——就好像“发春”是一件很可耻的事。

  我忍不住试想,如果故事换成一个女性偶然闯入了7名男性聚集之处,男性之间为了她而激烈竞争起来,或者主动与她发生性关系,大家又会怎么说?

  只会认为是理所应当的吧, 因为男性的欲望历来都是被认可的,而女性的欲望则是于人于己都不可以承认的 ;因为女性被视作欲望的客体如此之久,以至于“主动”和“发春”都是羞耻而可笑的。

  对于本片,另一个主要的质疑是,原故事中战乱带来的恐惧被弱化、连南北战争背景中的种族问题都不再费任何笔墨——这样的改编是不是太避重就轻了?

  1971版《牡丹花下》中的黑人女仆角色

  取决于你如何衡量轻与重。战争和种族矛盾固然是重要的话题,但我不认为男女之间的权力关系这样的话题就不值得探讨。

  我推荐这部电影的理由有三个。

  一是表演,每个人都用短短90分钟的群戏,在各自角色有限的发挥空间里,表现得无可挑剔;

  二是摄影,由《一代宗师》摄影指导菲利普·勒素掌镜,全片采用自然光拍摄,尤其晚餐场景对烛光的运用之美让人联想到库布里克神作《巴里·林登》;

  三,最重要的一点,恰恰是许多影评人最为诟病的一点——太轻了。

  科波拉大约个性如此,她不像其他人谈女权时那样苦大仇深、一脸严肃,她用一种幽默玩味的审视眼光打量着她镜下的每个女性,有尖锐的自嘲也有温厚的怜悯,轻巧而不费力。

  索非亚·科波拉与片中女演员的合影

  如果说旧版《牡丹花下》以悬疑惊悚的类型手法取胜,拍出了情节紧张刺激的两性角力故事和复仇的快感;那么科波拉版《牡丹花下》则用更加现代的女性视角,塑造出了多个鲜明而颇有现实意义的女性角色、和一出精巧的幽默戏剧小品,同样值得力荐。

  巴塞君说

  1个受伤士兵和7个美女

  一场女性与女性、女性与男性的欲望角力。

  就你而言,如何看待身为女性的“欲望”呢?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与巴塞君分享你的想法。

  每周四在留言中精选两位粉丝送观影红包

  新书推荐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购买

  举报/反馈

上一篇:【工地文艺】我与钢结构分公司的十年
下一篇:海贼王:海军本部战力排序,大将级高手12个,四皇联手也不可能赢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