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少年,画完一幅画后不知所踪,千年后此画成为传世名画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7-06
手机版

  作为一个外行人,中国的山水画,在大家眼中是怎样的呢?

  在我的印象中,这类画作,泼墨、写意、缥缈……,总的来说,便是在神不在貌,在意不在形,并且其色彩,也是非常单调沉暗的,除了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意境”,我断然不敢评判画作的好坏、美丑,直到我看到了这幅画——《千里江山图》。

  当张国立在《国家宝藏》节目中,将《千里江山图》投影在大屏幕上时,我忽然感受何为惊艳。这种感受,就像枯山荒野之间忽见百花齐放;就像乌云初散之际忽见彩虹映天;就像鸡栏鸭栅之中忽见孔雀开屏。实在那种色彩之美给视觉带来的冲击难以言喻,只能类比。

  于是我简单了解了下这幅画的前世今生:

  《千里江山图》:青绿山水画中的一流之作

  《千里江山图》之所以如此绚丽多彩,是因为作画时使用了很多矿物质颜料。在勾勒好轮廓后,用淡墨加赭石或花青渲染,之后再罩染赭色,石头顶部以汁绿接染,再以石青或石绿罩染。

  元代书法家溥光:

  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

  这类作画技法叫做“青绿山水”,因为主要颜料是以石青和石绿为主,要画好此类画作,不仅要有深厚的水墨画写意的功底,更需深谙渲染工美之法。青绿山水始于唐代,兴于宋代,盛于明代,但无论此画法如何发展,《千里江山图》始终是青绿山水画中的一流之作,在如今更是位列“中国十大名画”。

  那如此鸿篇杰作,又是谁人,如何画出的呢?

  半年,十八岁,千古流传的名画

  北宋有位热爱艺术的皇帝叫做赵佶,也就是宋徽宗,喜欢金石书画。有一天,他发现画院中有一个叫做王希孟的少年非常有画画天赋,于是亲自教他绘画的技巧。

  不久,王希孟功力精进,在政和二年的十月份前后,他开始画一幅画,直到政和三年四月份,大约半年的时间,这幅名为《千里江山图》的画作完成,那一年,王希孟才十八岁。

  被称为“清初画圣”的王翚曾说:“余于青绿法静悟三十年始尽其妙”。如此高手都需三十年才悟得青绿山水技法之妙,而王希孟十八岁就能作出这般佳作,足见其天资之高。不过王希孟这个人自画完画后,似乎“消失”在了历史当中,史书再也没了他的记载。

  这幅画,在当时据说是送给了蔡京,靖康之变时,不知流落何处。南宋时又收藏在南宋内府,元代时在李溥先手中,清朝时藏于内府,后因战乱流落民间,最终被国家收购获取。

  直至今日,这幅画作已经成为国宝级的文物,被收藏在故宫博物院。若是在古代,这幅画定然是王公贵胄的私藏,平民大众自然很难得见,幸而此作流传至如今新时代,全国人民都有机会欣赏到《千里江山图》的美。

  当然,此画如此名贵,本着保护国家文物、传统文化的原则,即便是再喜欢,我们也只能远观而不能“亵玩”,这不得不说是一层遗憾。又或许是知道我们这些喜爱者心中的遗憾,有关部门提供了许多机会,让我们能够以另外一种形式拥有《千里江山图》,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周边。

  举报/反馈

上一篇:英国将首推“水葬”:沸水煮遗体4小时,比火葬更环保,对遗体更温和
下一篇:《重生之名流商女》没有跳着捡着看,女主很强大,不是小白兔女主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