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别人赚钱这么容易?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7-04
手机版

  赚钱的逻辑其实就一个:

  认知高的人,就是会比认知低的人赚钱能力更强。

  所以说,「信息差和认知差」才是决定赚钱能力能否与其他人拉开差距的关键因素。

  要想赚大钱,就必须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掌握主动权。

  很多时候,钱能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

  在重要的人生关卡上,我们是否具备「选择自由」的底气与我们的赚钱能力紧密相关。

  信息差就是信息的不对称,包括时间差、途径差、资源差。

  在买卖活动中,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同。

  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占据更有利的位置,可以获取更多的利益。

  而掌握信息较少的一方,付出的成本会更高。

  利用信息差赚钱,就是利用信息的不对称成为掌握信息较多的一方,在赚钱这件事上掌握主动权,进行低买高卖。

  例如,一顶草帽的市场价为 30 元,经销商的进货价为 20 元,但你有资源,能以 10 元的价格买到。

  认知差越大,了解事物的视角、深度及广度也就越不一样。

  认知差包括能力差、洞察力差、执行力差。

  利用认知差赚钱,就是你我都知道,但我比你更专业、更精通,我可以利用更高维的知识、行动力和洞察力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赚钱方式,降维赚认知水平低的人的钱。

  例如,A 和 B 都知道可以通过可转债打新赚取新债上市的收益。

  A 有一个账户,一年也中不到几次新债,一年下来只赚到了 1000 元。

  B 知道除了申购新债,还可以成为股东获得新债的配售权益。

  除了申购新债卖出赚到的 1000 多元,B 在股东配售上获得的收益超过了 5000 元。

  这就是知道相同的事情,但对这件事情的理解不一样,认知上存在差异。

  认知高的人就会比认知低的人赚钱能力更强。

  赚钱的底层逻辑无非这两种,但人的思维、认知和眼界的局限性体现在赚钱能力的高低上,会带来天差地别的结果。

  认知水平和眼界越低的人,就会越抗拒外界的新事物和新变化,越抗拒了解新的赚钱方式。

  人都是恐惧变化、未知和不确定性的,但往往新的机会就藏在未知中。

  要提升赚钱能力,我们必须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掌握主动权。

  赚钱能力的提升靠的是信息差和认知差,究其根本就是信息的不对称。

  那么,如何打破信息的不对称,我分享以下几点方法。

  (1)破除自己的「回音圈」

  我们日常接收到的信息,都会经过自己固有的圈子过滤。

  我们守在固有的圈子里,这个圈子发出的声音和我们的三观类似,进一步强化我们的认知和思想,这就是「回音圈」。

  就像自媒体 App 会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他喜欢看的东西,过滤掉他不喜欢看的,形成「信息茧房」,他就再也接触不到新的信息和事物了。

  因此,我们要打破固有的「回音圈」,主动接触一些能提升自己视野、认知和能力的事物,多与不同思想、不同职业的人交流。

  (2)做 T 型人才

  在自己的领域深耕,成为行家,从「螺丝钉视角」转变为「行业视角」,我们就能看到很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然后把自己的涉猎范围从这一个点扩散出去,就能接触更多其他领域的东西。

  (3)深挖自己的需求

  很多时候,我们自己的需求也是大部分人的需求,为自己的需求找到解决方案,然后把它卖给有同样需求的人,这就是赚钱机会。

  我在 2011 年时月工资只有 2000 多元,用不起大牌护肤品正装,只能买小样和中样使用。

  虽然份量小,但我可以用 1/3 甚至更低的价格买到好的护肤品。

  于是,我深入了解各大品牌的推广活动,挖掘获取中小样的机会,然后把中小样卖给有相同需求的姑娘们。

  这个赚钱机会此后的每年可以为我带来 4 万元的收入。

  这是一种从生活中找到信息差的有效方法,我用这种方法敏锐地挖掘了很多赚钱机会,你也可以试一试。

  (4)小步快跑,快速迭代

  当你找到一个有效的赚钱信息时,就要快速行动,在行动中提炼方法论,对不足的地方进行优化迭代,让自己的项目快速运转起来。

  很多人可以做到前 3 点,但依然没有赚到钱,主要原因就是缺乏执行力。

  请大家记住一句话:

  一流的项目,三流的执行力,三流的流量,那么这个项目不赚钱;

  三流的项目,一流的执行力,一流的流量,那么这个项目肯定赚钱。

  这里的流量是指市场需求,有需求,就有流量。

  只要执行力提上来,凭什么赚不到钱?

  以上 4 点可以总结成一个公式:

  提升赚钱能力 = 发现时机(敏感度)+ 深入研究 + 执行力 + 复盘迭代

  讲到这里,我要给大家分享一句话:没有不赚钱的方式,只有不赚钱的人,希望大家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那么,如何让更多的金钱支撑我们拥有更多的人生选择权呢?我总结了一套自由人生公式。

  自由人生 = 主业 + 副业 + 投资 + 套利 + 个人影响力

  主业是指我们花费时间最多且能提供主要收入来源的工作。

  本书提及的主业主要是指大部分普通人的唯一收入来源——在公司工作。

  第一个让我突破 100 万元收入门槛的是主业,我用了 9 年时间从月工资 2000 多元到年收入过 100 万元。

  即使花了 9 年这么长的时间,也比许多同龄人要快很多,但我在这个过程中付出了多少努力是旁人无法想象的。

  我曾通宵加班,走出公司大门后甚至有点恍惚,想不起来当天到底是几月几日;也曾在接受新岗位的挑战后,为了找到实现目标的新思路而学习到凌晨 3 点。

  我不建议大部分人像我一样以健康为代价拼命工作,以换取职场中更多的机会和收入。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宁愿少花点时间在加班上,多花点时间在个人能力的提升和职场影响力的打造上。

  这些才是可迁移并在未来持续产生复利的东西。

  当然,在职场中向上发展,换取更高的收入,还是有方法可循的。

  我从自己 9 年的经历中总结了一些方法分享给大家:

  (1)从人生目标出发,以终为始地思考自己的工作方向。

  热爱才是在一个方向上深耕并获得卓越成果的前提条件。

  (2)「借假修真」,把公司当作自己拓宽视野和提升能力的平台,让自己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建立自己的职场影响力。

  (3)借工作锻炼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杠杆思维、击球手思维、共赢思维等,这些都是可以应用在其他事情上的底层思维。

  (4)勇敢、果断,给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且不留退路。

  一旦你暗示自己可以接受备选方案,通常事情就果真朝这个方向发展了。

  虽然大部分人终其一生都不会实现主业年收入过百万元,但只要做到以上几点,实现 30 万元甚至 50 万元以上的年收入还是有很大可能的。

  如果你想更快地实现人生目标,拥有更多的财富,副业和主业双管齐下是更快的路径。

  14 岁时,我就开始了探索副业之路。

  但那时主业是上学,我对副业也没有概念,只是单纯地想多赚一些生活费,买自己喜欢的书。

  到大学时,我用副业赚回了自己大学 4 年所需的生活费和学费。

  我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副业探索,应该是从 22 岁开始的。

  那时我刚毕业一年,工资只有 2500 元/月。

  为了更快地攒到可以拿去投资的第一桶金 10 万元,我开启了美妆博主的副业。

  只用 2 年,我的副业收入就超过了当时的主业收入。

  这十几年间,我做过很多副业,如美妆博主、海淘代购、写手、运营顾问、大学生简历辅导、理财训练营班主任、线上课程开发等。

  副业收入也和主业收入一样不停地增长,从最初的单纯靠时间换收入的模式到后来的兼职创业拿分红的模式,再到组建团队、通过自运转系统获得收入的模式,最终实现了副业年收入也能轻松过百万元。

  副业对于我的意义不仅是拓宽了收入边界,更多是在主业发展到达「天花板」之前,为创造第二曲线甚至第三曲线提供了可能性。

  身处职场,尤其是互联网行业,「35 岁危机」简直是一个不可消除的魔咒。

  互联网公司的工作普遍节奏快、加班多,需要从业者具备更强的灵活性和创新性,只有这样才能引领行业的发展。

  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更愿意招聘思维灵活、体力和精力都旺盛的年轻人。

  那么,年纪稍大的人怎么办呢?

  如果到了 35 岁还没有升到管理层,基本就只能面临被淘汰的命运了。

  发展副业,几乎是每一位互联网人在 30 岁时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

  但是,在最近几年,人们发现无论哪个行业都有非常强的不确定性,工作说没就没了,副业也成了大部分人不得不考虑的事情。

  毕竟,多一份收入就多一点确定性。

  当然,如果你能更早开始,你的选择又会多一些。

  在副业方面,以下几点建议非常有用: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App 内查看

上一篇:下架停播!知名男星道歉
下一篇:出汗多和不出汗,哪种人更健康?多出汗可以减肥吗?答案出乎你的意料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