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否与心理咨询师做朋友?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7-01
手机版

  不能与心理咨询师谈恋爱这事儿我想很多人是知道的,那么只是单纯的朋友呢?可以还是不可以?度如何把握?

  答案是:不可以。

  心理师与来访者不会是朋友、情人、客户、玩伴,他们只允许一种关系,就是最单纯的“心理师与来访者的咨访关系”。你提到的“做朋友”“谈恋爱”是完全违反“双重关系”伦理。

  多种角色的双重关系,会对咨询工作造成影响

  人跟人之间的互动方式常常是多元的,也会身兼很多角色。例如,既是同事也是朋友,下班会一起出去吃饭;既是同事也是家人,回家后也会讨论公事。这些不同的角色身分大多可以和平相处,但是有时候随着互动也可能发生冲突。

  比如:一个餐厅老板店面要装潢,他想起有一个常客就是设计师,因此找他来重新设计餐厅,他们开始有了“老板与常客”以及“设计师与客户”的双重关系。但不幸的是,设计师觉得老板吃定他是常客而不断杀价,觉得合约谈得很不开心,设计完的品质老板也不满意,为此他们大吵一架,从此以后再也不往来。

  在这样的状况下,两种角色的互动不但彼此干扰,最后甚至造成两种角色都无法再维持。

  许多的行业都会对双重关系有伦理上的要求,最常见到的就是“师生恋”,教师不被允许与学生发展感情关系。即使双方的关系你情我愿,师生恋仍然受到强烈的伦理限制,就是因为教师的身分有太多权力的不对等,要是学生的一方不愿意时,教师一方多的是用各种权力来操控、甚至伤害这段关系。

  心理咨询师专业,严格限制双重关系

  心理咨询师在协助个案时,确实可能有不只一种的“专业关系”:可能会与个案进行个别咨询或团体咨询,又或者是做心理测验。但是除了这些专业互动的时间以外,心理咨询师被严格限制与来访者有非专业的互动。

  因此,哪怕只是在咨询时间之外关心一下近况,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要尽量避免,自然更不用说找来访者做投资理财、一起出去旅游、去家里作客、一起共进晚餐这些事情了。而心理咨询师也会极力避免来访者馈赠礼品或各种金钱借贷,心理师与来访者不会是朋友、情人、客户、玩伴,他们只允许一种关系,就是最单纯的“心理师与来访者”。

  坊间很多人不明白咨询跟聊天的差别,不就是讲讲话而已,凭什么收人家钱?但很多人不明白的事情,是咨询进行的过程中,完全以来访者为重心,因此不会像是一般互动一样有来有往、双方各自都在关系中得到满足,心理咨询师所有的回应,都只是在帮助来访者达成他所期待的改变。

  当有这层意识的时候,去看心理师与来访者的“对话”就会有不同的视野。假设一个人平常在生活中太过退缩而来咨询,心理师首先会设想的就是,这个人为什么会是一个退缩的人?这个人跟心理师说话到一半突然变很小声,这是因为他感受到了什么,而将他的退缩在这个时候展现出来吗?

  对心理师而言,与来访者互动的每一个片段、每一个信号都会成为对来访者理解的来源,不断在关系中思考“为什么”。所以来访者要送礼物,心理师想的就不会是“太好了。有饼干可以吃了”,而是“为什么他要送我礼物?选择这款礼物反映了他的什么行为模式?他在投射一个什么样的客体关系?他的自体部分驱动的是什么?”

  咨询之所以可以成为专业职业,就是因为他在谈话的当下必须全神贯注的累积对个案的理解,并且想办法将这些理解化成语言,来帮助来访者增进觉察。也许心理师自己很累、很生气,或者因为其他的事情很疲惫,但他都必须将这些情绪处理好,因为帮助来访者就是他在咨询时间的全部。

  有双重关系的限制,咨询疗效才能发挥

  以上的理解解读,都必须建立在双方的互动“纯粹的咨访关系”上。要是心理师跟来访者有了“朋友”或其他的关系,从此来访者的举动就再也无法做出适当的解读了:他现在生气是因为我的表情让他想到爸爸,还是因为昨天喝酒时我开他玩笑?而站在个案的角度也会很困惑,心理师现在说的话好像在挖苦我,这是我自己做出错误的解读,还是因为我不愿意跟他去喝酒,他才在挟怨报复?

  当心理师不再是心理师、来访者不再是来访者,心理师的专业能力就很难再产生效果了。

  任何一个有伦理操守、职业道德的心理师,除非工作性质需要,否则是会尽量回避跟来访者有各种非专业的互动的。如果你在与心理师的互动过程中,发现自己的心理师有了多重的关系,并且因此影响到咨询的进行时,也许你的心理师并没有做到自我管理,而已经违背了专业伦理的规范。

上一篇:纪实美国亿万富翁为重返18,花千万保养,拿17岁儿子血浆全身换血
下一篇:原创荒淫无度的古罗马帝国皇室:“脏唐、臭汉、鼻涕清”都比不上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