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八岁出门远行》,我真的长大了吗
十二岁就出门远行求学的我,懵懂无知,无忧无虑,对十八岁憧憬无限,以为十八岁是自由和梦想的代名词。殊不知本该吐露青春的热望的十八岁就是我们丢失梦想的时候。
在阅读了两遍余华的《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对我是当头一棒,醍醐灌顶。
我觉得余华是一个特别锋利的作家,他能够特别锋利地,不见血地就把这个社会给切开了,让你看到其中的利害关系。锋利的好刀都是不见血的。他笔端的人物和故事常冒出一股冷气,逼人直面惨淡的人生,甚至正视淋漓的鲜血,于是常常令人颤栗,却又难以割舍,耐人寻味。
余华的这篇小说荒诞,条理似乎又很清晰,十分纯粹,没有华丽的辞藻,平铺直叙,讲述的却是一个直击心灵深处的故事。第一次看这篇小说是课上老师要求阅读的,起初我是被余华所吸引,因为他的文字大多简单朴实,不至于让人看不懂。我读过的荒诞小说不是很多,他们大多都让我这个“见识短浅”的人看得迷迷糊糊的。由于课上时间不够充裕,也没来得及更多深入的揣摩和思考,课下我又细细地读过两遍,虽然仅有四千来字,但这篇小说在我的脑海中足足待了好几天。
“我也是走在马路上的那个人啊,我到底最后想去哪呢”“我的努力都是为了什么呢”。想了想自己其实就是主人公的真实写照,我不知道自己该往哪走,我没有很远大的人生规划,我总是只想做好当下的事情,以为这样做以后的人生就会顺利一些。初中之前我很喜欢爸爸妈妈夸我“懂事了”之类的话,那时的我真的很渴望长大,想成为家里的一份力量,想顶天立地,想远走高飞。后来一个人在外求学,真的长大后,我越来越想当长不大的孩子,尽管一个人在外可以生活得有条有理,但回到家在父母面前突然变得什么都不会了,每次他们骂我长不大的时候我都沾沾自喜,就好像永远可以在他们身边。这样说来,真希望时间再过慢一些啊。
在读过这本书仔细想想后,我还是没有长大,至少我还没有很坚定自己。“公路高低起伏,那高处总在诱惑我,诱惑我没命奔上去看旅店,可每次都只看到另一个高处,中间是一个叫人沮丧的弧度。”谁的心中没这么一个高处呢。所有的成功都让人眼红,但这需要我们在其中摸爬滚打,处处碰壁。我畏惧同时又敬畏这“叫人沮丧的弧度”,我不怕自己陷入这个弧度中,我害怕自己永远都出不来,于是理想总是在摇摆。好就好在,我总是想着“过去看看吧”。我认为什么都可以去看看,那是对新事物的接触,也是一种探索的过程,至少可以给无聊的生活带来许多新意。看过很多东西的我,依旧不知前进的方向。可以说我的生活和学习现今是有点被动的,我不敢去规划很长远的目标,因为我害怕未来那些不确定因素搅乱我的计划。我确实需要那么一段时间去经历些什么来坚定自己,或者静下来好好规划一下。
我还是没有长大,至少我还没有完全去接触这个社会。小说中“我”在马路上拦下大卡车时遭到白眼,还是很圆滑世故地递出了香烟;“我”希望司机可以款待我一个苹果,最终希望还是落了个空;在被抢苹果后,我遭遇一顿毒打,司机却对那些人置之不理。我曾经以为只要心存善意,自己就会被世界的温暖包围。“那一年,还是一个作家比较关注写作题材的年代,我也不能免俗,所以,那个时候我就一直想写‘ 文革’ 我想用一种独特的方式,别人都没有的方式来表达‘文革’, 余华在自述中还表示,对他们“这一代人的记忆来说,‘文革’永远不会过去”。复旦大学的金理教授说余华在1986年完成的这篇小说,是动乱造成人的精神创伤,同时这也是那一时期他的创作资源之一。文革是一场灾难性事件,对人们造成了持续而深远的心理伤害。我们以为停止阶级斗争了,改革开放了,生活就会好过了。殊不知社会正悄然地发生巨大的变化。如今,我们开始讨论摔倒的老人扶不扶,要不要给陌生人带路这一系列的问题。我越来越不明白现今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了,我们是生活在一个星球上的同一个种类,却开始互相猜忌,互相耍小心机,甚至互相伤害。十几二十岁的我们带着善意走进社会,万万没想到社会报之以恶意。
曾经没有安宁的社会,现在也没有。但我还是想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复杂的社会,毕竟他大部分是绚烂多彩的,至于那些黑色的部分,我愿意去改变它。
我还是没有长大,至少我还没有完全放下过去。我不断地回顾过去,就像鲁迅在《朝花夕拾》中说到对儿时记忆的美好,认为“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回顾”。我经常和身边的朋友同学念叨我的过去以及过去某人如何好如何幽默等等。“所有的山所有的云,都让我联想起了熟悉的人。”小说中的“我”同样也是在回顾过去。金理先生说,尽管“我”实际上已经投入到一个外部世界中,但其实“我”还没有作好准备,他并不是去面对、探索未知的东西,而是以“熟悉的人”来看待陌生环境中的“山”和“云”,试图把外部陌生的东西“熟悉化”、符合自我原先的期待。在荣格看来,这种方式——“反对每一陌生的事物,或使其服从我们的意志”——正是对童年期的留恋而拒绝成长。拥有一个完美的人格好难啊。我想,那我应该永远都长不大了。
“我感到这汽车虽然遍体鳞伤,可它心窝还是健全的,还是暖和的。”不论今天被暴风雨浇得多么难受,我还是愿意相信明天。大概这就是青春的样子吧。
余华的“远行”似乎是在告诉我们:外在世界尽管充斥着荒诞、背叛和暴力,但只要有我们持守“健全”“暖和”的内在世界,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还是可以重新设定。十八岁的年级出门远行,应是青春阳光,前面有期待,内心有憧憬,欢歌一路相随,那才是青春远行应有的姿态。
上一篇:精美的石头会说话,请看秦皇台乡中心学校学生精彩画作
下一篇:一天追完四部剧,超甜的韩国小短剧推荐,来看看有没有你看过的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