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帅一生中最嗨的时刻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1928年6月4日,一代枭雄张作霖被日本关东军在皇姑屯炸死。东三省议会于1928年7月2日,一致推举其子张学良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兼奉天省保安司令。7月4日,少帅张学良正式主政东北。

  他受命于危难之时,集国难家仇、内忧外患于一身,面临的军政形势十分复杂,各种选择、诱惑、威胁摆在年轻的少帅面前。日本人要求他实行"东北自治",实则想趁机控制东北,并扬言如蔑视日本警告,日本将采取行动。而刚刚结束二次北伐,把老帅张作霖赶出北京,导致其半路被关东军炸死的国民政府则许以高管厚禄,敦促他早日易帜,以实现全国统一。

  1928年的“双十节”,张学良为显示自己的军事力量,在北大营举行了隆重的阅兵式。阅兵时,他身穿新式陆军大礼服,头戴法国平顶式军帽,腰系金丝织的刀带并佩挂着礼刀,刀柄和刀鞘镶嵌着金花,下垂金丝绦穗,雄姿英发、神采奕奕。此时的少帅张学良,其麾下东北军人数约有30多万,同时拥有海陆空三种军种,在东北开设有当时中国最大规模的兵工厂,其实力放眼当时的中国,除了蒋可与其比肩之外再无他人,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力量。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经过多方权衡利弊,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力谋统一,贯彻和平,已于即日起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奉天省公署及机关、学校、商店均悬挂青天白日旗,吉林、黑龙江、热河同时易帜。蒋介石特致电张学良,“此后修内对外,建设万端,匡济艰难,纳民轨物,愿与诸兄共策之”。国民政府也致电张学良,“完成统一,捍卫边疆,并力一心,相与致中国于独立自由平等之盛,有厚望焉。”

  在奉天省府大礼堂里举行了东北易帜典礼,国民政府代表方本仁监誓,欧美各国领事应邀出席,唯日本领事未到。张学良于宣誓后发表演说,他引述日本“大政奉还”之例,说:“我们为什么易帜,实则是效法某先进国(指日本)的做法。某起初也是军阀操权,妨害中央统治,国家因此积弱。其后军阀觉悟,奉还大政于中央,立致富强。我们今天也就是不想分中央的权力,举政权还给中央,以谋真正统一。”

  12月31日,南京国民政府正式批准任命张学良为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张作相、万福麟为副司令。在东三省各地,降下了民国时期的红黄蓝白黑五色旗,国民政府至此获得了形式上的统一。但国民党内部地方各派军阀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仅仅时隔一年后“中原大战”即爆发。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后,蒋介石虽然取得了“正统”地位,却未真正统一国民党,国民党内四分五裂、派系林立。1929年,蒋介石利用中央的名义在全国开始了新一轮的裁军行动,触动了其他军阀的根本利益,这也是蒋介石“削藩”的又一次努力尝试。1930年5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张发奎联合起兵反蒋。

  “中原大战”号称是中国近代最大规模的军阀混战,双方参战的兵力超过了100万,支出军费约5亿元,死伤近30万人,战火波及20多个省,对经济、民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中原大战爆发的初期,反蒋联盟依靠兵力上的优势微微占据上风。但蒋介石相对财力雄厚,军队在装备上占据优势,而且后勤补给比较充足。双方僵持不下,进入到了拉锯战阶段。

  而张学良的奉系,此时成了双方成败的关键,双方都不遗余力地去拉拢张学良。张学良的态度成了决定了双方胜败的砝码。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亲自前往东北游说张学良,蒋介石又派能言善辩的吴铁城携50万元,去东北慰问对苏作战阵亡的东北边防军,还给张学良授予勋章。

  张学良与奉系元老们进行商议,虽然对蒋也谈不上信任,而且老帅的死也与蒋有一定的关系,但最终的一致意见还是挺蒋。这一点很清楚,如果帮助蒋介石打败反蒋联盟,那可以和蒋介石对分天下。而如果帮助反蒋联盟打败了蒋介石,不但瓜分到的利益较少,而且中国就会更加四分五裂,今后的军阀混战更加不可避免。

  张学良不但抓住机会狮子大开口,而且是不见兔子不撒鹰,此时的少帅还颇有点他老子张作霖的风范。1930年6月10日,蒋介石派李石与张学良会商出兵条件时,同意先汇款200万元,给东北军作为出兵的费用,并如期于6月12日汇出。8月,李石再度北上与张学良商谈东北军出兵事宜,张学良以“金融吃紧、兑现纷来”,要求中央即付500万元作为军费,再借给公债1000万元以为稳固金融之用。迫于形势,蒋介石同意了张学良的条件,并电请宋子文速汇给张学良出兵费用500万元,并另筹公债1000万元,以安张学良之心。随后张学良又口头表示:如蒋军能将济南攻下,东北即可出兵。8月15日,蒋军克复济南,阎军退至黄河北岸;张学良即于8月底由葫芦岛返沈阳,9月10日在北陵别墅召集东北军高级将领会议,决定出兵拥护蒋介石。

  1930年10月,张学良率领20万东北军精锐入关,配合蒋介石的中央军南北夹击,一举击溃了反蒋联盟主力,使得反蒋联盟各战线迅速土崩瓦解,蒋介石的中央军最终赢得了胜利。

  “中原大战”之后,对于蒋介石而言,虽然获得了胜利,但是全国军阀割据的根本局面并没有改变,他真正能够掌握的地区也仅仅是两淮和江南。失败的反蒋联盟中,最惨的是冯玉祥,他的西北军几乎全军覆没,余下的分裂成了四支小派系,西北军从此成为了历史。阎锡山的晋绥军也受到重创,内部的商震和傅作义等将领也前后联合成一个独立的派系。桂系李宗仁的损失相对最小,损失了一些部队,但广西老家的地盘还在。张发奎领导的粤军因战斗实力大损,不得不依附于新桂系。

  “中原大战”最大的赢家无疑就是张学良了。在名誉地位上,他获得了“全国陆海空军副总司令”的职位,职位仅次于总司令蒋介石。在地盘上,张学良取得了华北地区以及黄河以北的控制权。他的地盘包括东北三省,以及热河,察哈尔,河北等数省,是名副其实的北方霸主,其实际能控制的地盘面积比蒋介石还大。在兵力上,张学良不仅未失一兵一卒,还趁势收编了大量的西北军和晋绥军派系的残余势力。在经济上,除了勒索蒋介石近两千万军费以外,还获得了黄河以北的税收权。

  此时的少帅张学良佣兵40余万,雄据东北、华北,成为可与蒋介石分庭抗礼的人物。小六子的人生仿佛达到了高潮。

  但仅仅一年后,他就被日本人吓回了原形,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 一八”事变。面对日本人的到来,这位少帅不发一枪一弹,抱头鼠窜,大方的将东三省及大量军民物资、完好无损的兵工厂、重型武器装备(包括飞机、大炮、坦克、军舰)、带不走的家当统统资助给了日本侵略者,导致东北被日本殖民长达14年之久。而当时,日本鬼子在东北、朝鲜的驻军,加起来还不足2万人。

  当时的东北,是中国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对外贸易、文化教育等最为发达的区域,拥有占全国产量80%的钢铁、93%的石油、55%的黄金、30%的电力、47%的铁路、38%的对外贸易,还有极为丰富的粮食作物、矿产、森林等经济资源。东北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每年出口价值就达到了两千万元(银元)以上。东北三省的铁路线就占到了全国铁路里程的一半。最重要的是东北的武器库,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也全部便宜了日本。被日本占领后,东三省成为了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的战略基地。

  据陈觉《国难痛史》记载,张学良留给日本鬼子的军火武器有:作战飞机262架,作战舰艇30多艘,军用汽车2300余辆,火车及各种车辆5000余辆,作战坦克60辆,各种口径山炮、野炮、平射炮、速射炮、高射炮、加农炮1500余门,迫击炮2000余门,手提式机关枪、丹麦式机关枪、捷克式机关枪、伯尔格罗机关枪、骑兵机关枪等4000余挺,马枪、连珠步枪、毛瑟马枪、毛瑟步枪、曼利夏马枪、曼利夏步枪、斯边谢尔马枪、来福枪、洋台枪等12万余枝,各类炮弹26万余发,子弹7500万发,地雷上万颗,军用火药44万斤。

  以上军火武器,总价值约值大洋33亿元 ,光子弹一项就够装备十个师的。不仅如此,张学良还考虑周到地给日本鬼子留下了一座规模宏大、设备完善,中国排名第一的大型兵工厂。这就是位于沈阳、创建于1921年10月的东三省兵工厂。

  东三省兵工厂的生产能力非常强大,其主要产品分为枪,炮,枪弹、炮弹,火药、炸药和机械制造六大类。该厂每月可生产13式7.9mm口径步枪4000枝、17式6.5mm口径轻机枪40挺、13式7.9mm口径重机枪100挺,及上述枪用弹1500万发。该厂从1924年至“九一八”事变之前,共生产3.7cm日式平射炮、10.5cm日式加农炮、24cm日式榴弹炮、10cm奥式榴弹炮等11种火炮共1201门,每月还可生产各类炮弹上万发。该厂还可月产无烟火药20吨、安全炸药120吨、黄色炸药30吨,硫酸300吨、硝酸250吨。

  知道为什么张学良是民国四大公子之首了吧!见过这么土豪的吗!这么败家的吗!剩下那三个绑一块也没法和他比。对中国人精于算计,毫不吃亏!对日本鬼子却如此慷慨大方!张学良晚年在美国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还觍着脸说:“不抵抗是为了更好的抵抗,不抵抗就是抵抗。”简直是混账逻辑,恬不知耻,一派胡言!

  此后,这位公子哥一路丢盔卸甲、抽大烟扎吗啡、喝酒玩女人,最后浪到西安狗急跳墙,以致终生身陷囹圄、老而不死。

  事后这一切对于小六子来说一定像是一场春梦,只是这个梦醒的太快了。他在往自己静脉里扎吗啡时,回想起他昔日的荣光,一定是非常地嗨。

  举报/反馈

上一篇:《大道朝天》完结!暗示《间客》《庆余年》人物走向,猫腻在下怎样一盘大棋
下一篇:全力以赴,不负韶华!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