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拿了金熊奖的18禁新片,很绝很生猛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6-15
手机版

  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是这部电影。

  开篇3分钟的生猛片段,会让观众感觉进错了网站。

  但继续看,你就会发现在这看起来【毫无意义】的镜头背后,藏着导演很大的野心。

  它就是第7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最佳影片——

  《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故事源于一段性爱视频被病毒式传播,而其中的女主艾米莉亚,是大众观念中必须成为榜样的教师。

  一瞬间,争相传看的网友疯了,按捺不住的键盘侠疯了,非要伸张正义讨回公道的群众也疯了, 狂风暴雨般的讨论与审判开始了。

  在互联网深入生活的今天,“私生活泄露”这件事虽然带着无与伦比的噱头,但却并不罕见,选择把它搬上荧幕来自于导演拉杜·裘德在罗马尼亚的社会观察。

  拉杜·裘德每次和朋友聊起这个话题都会爆发激烈的争吵,他想了想,干脆做一部相关题材的电影。

  

  这并非是拉杜·裘德第一次输出“尖锐”色彩的作品了,他被称作罗马尼亚鬼才导演,2015年凭借喜剧电影《喝彩》获得了第6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导演奖。

  在电影《喝彩》中,拉杜·裘德对历史上吉普赛人遭受的残酷压迫进行了一场直观、震撼的批判。

  而关于19世纪罗马尼亚奴隶制的谈论,也延续到了今天要说的这部《倒霉性爱,发狂黄片》。

  影片被整齐地分割成了三部分,但它绝对不是传统的“三段论”电影,而是带着明显的论文风电影。

  从画面到语言,都像是导演本人一篇深思熟虑的论文。

  他的原话是,“影片中风格各不相同的三部分被连接到一起,我希望用更自由更迷失的形式来拍摄,有点像草稿形式。”

  第一部分,单行道。

  

  视频被上传到成人网站后,艾米莉亚急切地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她又不能静止地坐在那里处理,社会同样赋予了她别的身份。

  从一丝不挂的视频主角到穿上西装裙的端庄教师,服饰变换的同时,艾米莉亚整个人的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镜头从近景到远景,跟随女主艾米莉亚的脚步我们看到了整个城市一直在传达却经常被忽视的讯息。

  路上的广告牌带着强烈的性暗示,街边的装饰也给人一种赤裸的感觉。

  

  有女人直接对着镜头说着露骨的话,有老人拿着花过来搭讪艾米莉亚。

  嘈杂的环境、铺天而来的淫秽广告、马路街边被无限放大的噪音,艾米莉亚焦虑的情绪在这一系列的信息叠加中面临着爆发。

  整个城市对性的认知呈现大面积的混乱,任何人都不可避免地触碰到复杂人群的“性投递”,而遭到千夫所指的却只有私生活意外暴露的教师。

  她是走在单行道上的前进者,只能孤军奋战,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被冠上了“下贱、淫荡、不配为人师表”的名号。

  而站在道德制高点主宰这一切的又是谁?

  

  舆论场上喧嚣着的人来源于社会,阴谋重重复杂异常的社会又源自于历史,创造这样历史的又是曾经的人类。

  接下来,导演用近乎“学霸押题”般的笔记,详细呈现了探知以上答案可能会用到的知识点。

  图文结合,甚至还带着注解。

  第二部分,奇闻异事和象征性的简短字典。

  

  这部分出现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影像、相关电影片段、网络视频、色情产物、现实纪录片等等多种形式,用于解释和主题相关的名词。

  其中包括罗马尼亚以及法西斯国家的暴行、对犹太人和吉普赛人的残酷压迫、赤裸的生殖器官、荡妇羞辱和女权……涵盖大量被曲解的人性和历史。

  【爱国主义】:女人在维也纳因为殴打吉普赛女仆被罚款,回到罗马尼亚后她给了女仆两嘴巴,开心地向祖国致敬“这个自由的国度”。

  【无意识】:一个老人的右臂动不了了,体检找不原因,医生大喊一声“希特勒万岁”,老人马上抬起右臂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

  

  【家庭】:每10个罗马尼亚儿童中就有6个遭受家庭暴力

  

  【尊重】:女人晚上遭受了家庭暴力也不应该报警,要等到第二天早上。

  【强奸】:55%的人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强奸是合理的,比如在酒精和毒品的作用下。

  ……

  伪装出的自由国度,带着私欲横流的无法无天,被物化的女性地位、被抬高的父权思想、被歪曲的历史真相。

  这些通过数据库用法理出的名词,直接成为了第三部分裁决大会的关键论据,并反过来论证了第一部分街道混乱的原因。

  知识大杂烩的铺垫下,艾米莉亚的单行道也走到了目的地——学校,荒诞戏虐的判决就此开启。

  第三部分,实践与映射(情景喜剧)。

  

  这段主要是女主一人单挑社会群像,又像是一段鸡同鸭讲的挣扎。

  “精英学校”的家长们,从身份上涵盖了军官、知识分子、商人等,从立场上又出现了伪政治万事通、神圣沙文主义者、怪诞阴谋论专家等等,从来源上还包括黑人、捷克人,白人……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一边说着艾米莉亚无耻,一边却对展示出来的性爱视频趋之若鹜,伸着脖子仔细观看,用贪婪的目光打量着眼前穿戴整齐的艾米莉亚。

  在私事和公事伦理混杂的现象中,即便艾米莉亚不断重复着视频流出并非自己的本意,更不会影响她的教学专业度,还是会有家长发出质疑:

  你是色情演员么?你会拿你的小皮鞭打学生么?

  

  就如同厨师因为开车技术差而面临被开除一样,艾米莉亚的职业决定权被牢牢地握在了一群别有用心的旁观者手里。

  她冷静地回复着一个又一个死亡提问,并且不管答案是什么,发出问题的人都不会接受。

  而她还必须通过回答让恶意满满的人给自己投支持票,好保住工作。

  家长指责:你不要脸、你拍性爱视频,你的学生看了都没办法直视你。

  艾米莉亚解释:这是我的私生活,不是我在课堂上灌输给学生的思想。

  并且视频是在成人网站上传播的,理论上学生不可能进入这个网站,家长不需要反思一下自己监管有问题么?

  家长:你狡辩。

  家长唾骂:你思想有问题,那都是妓女干的事,你不配教书育人。

  艾米莉亚解释:罗马尼亚最负盛名的诗人米哈伊·艾米内斯库也写过色情诗。

  家长:你狡辩、不可能。

  随着情绪的不断激化,争辩延伸到了政治和历史领域。

  急于让艾米莉亚滚下台的家长,粗暴地表示支持法西斯独裁者,指责艾米莉亚教孩子们大屠杀的思想是曲解历史,说她诬陷罗马尼亚。

  直接呼应了开篇提出的“观点都是越愚蠢越吃香”。

  

  而这场闹剧的最终审判,导演给出了三个结局,有可能的真实、有假装的玩笑、也有怪异的荒诞,这里就不剧透了。

  除了上述,导演在搭建初期就设计好的剧情,剧中还出现了他意料之外的部分,比如新冠疫情。

  影片中几乎所有人都戴着口罩,就算有人企图摘掉也会被周围的人强烈制止。

  电影设计最初是不包含任何新冠元素的,第一次封城隔离结束后,主创团队讨论了很长时间决定尽可能用戴口罩的方式来减少风险、进行拍摄。

  同时进一步把口罩融入了故事当中,戴口罩也成为了剧情中的一个关键道具。

  

  性爱视频中,戴着面具的艾米莉亚和后来走在街上戴着口罩的她,后者除了抗疫需求更多了一种遮羞布的意味。

  而其他戴着口罩的人,因为五官被遮蔽,就更加肆无忌惮地对艾米莉亚施加羞辱。

  如同躲在电脑屏幕后的键盘侠、用政治基调伪装成君子的阴谋家、混在人群中杂七杂八争论的水军。

  “口罩效应”成为了保护伞,为他们可能施加的恶行提供了便利。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人反复强调着要保持社交距离、避免疾病传播,却又零距离地去干扰艾米莉亚的私生活,强行进入她的社交圈,对她评头论足、上纲上线。

  城市的暴力性、侵略性,不言而喻。

  

  关于类似隐喻,在电影中还有很多,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当是美杜莎的故事。

  蛇发女怪美杜莎,人们看到它的脸就会变成石头,所以雅典娜让珀尔修斯去杀她时警告不要直视美杜莎的脸,要从抛光的盾牌镜面反射看。

  所以,我们不会也不可能看到真正的恐惧,因为心中无端的恐惧已经麻痹了我们。

  因此,我们只能通过它的表现形式,来推测它的真容。

  电影屏幕就是雅典娜擦亮的盾牌。

  

  关于原本的历史或残酷的现实,无法做到感同身受的我们看到的只是被加工过的电影或其他艺术形式的成品。

  拉杜·裘德把这部片子称为“草稿”,或许是想用更纯粹的方式给我们带来更真实的思考。

  他想达到的效果,并不是我们借助电影这个形式去猜测导演的初衷,而是用数据引发自我对社会乃至世界发出问号。

  自由的形式确实达到了自由的讨论效果,但也难以逃过众口难调的结局,有人穿过层层暗语、说这是部神作,有人迷失在批量信息中心、大骂导演是强仇愤青。

  这部另类的作品是视听享受还是哗众取宠,有多少人注视就会有多少不同的评论。

  

上一篇:全球只剩一人……永不忘三千英雄不复山河誓不休!
下一篇:继关晓彤后鞠婧祎也cos水冰月,一个像十八岁,一个却像未成年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