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日本车在北美和欧洲两大市场的表现差别这么大?
在北美和欧洲这些汽车工业发达地区,本土车企最受欢迎这个好理解,但在以上两个地区同为非本土的日系品牌,为什么在北美很受欢迎在欧洲就没什么存在感呢?
每个公司都有每个公司的情况,每个市场都有每个市场的特点。还要考虑一些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原因。
而且不是所有日系车在美国都混得好,铃木汽车退出了美国市场,但是在印度足以碾杀一切其他品牌。德国车在中国发展的那么好,欧宝也退出了中国市场。美国市场上深受欢迎的全尺寸SUV,在欧洲中国日本都不多见。说中国人不懂车才会喜欢德系的人也许不知道奥迪把中国的销量去掉依然可以比雷克萨斯全球销量高。雅阁在中国市场也曾领先于迈腾。
我觉得一个品牌在某地区好不好主要看三点:1、一是产品,所以咱们的自主品牌在美国和欧洲都混的不好。2、本地有没有强大的竞争对手,美国的车企不如德国的车企,所以日系车进入欧洲阻力要大于美国。3、对这块领地够不够重视,愿不愿意投入资源去开拓。中国某些自主品牌在俄罗斯越南南美等地的耕耘也是见到了一些成效的
拓展阅读:
美国人买什么车欧洲人买什么车在英美两地都待过,就我对这两个地方的汽车市场的认识谈一点看法。
首先,欧洲的汽车关税要远高于美国。外来品牌在没有在欧洲设厂的情况下,难以成功。(福特和通用很早就在欧洲设厂,在欧洲很多地方可以看作本土品牌,如通用的欧宝在德国,vauxhall在英国,福特在英国,没有这方面的劣势)。日系车早期作为进口车,难以进入欧洲市场,后来有了美国的积累以后,才有能力进入欧洲设厂。实际上,欧洲后来有很多不利于日系车的政策,比如照顾柴油车,高额排量税,油耗测试方法一直较落后,都有一些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其次,欧洲人整体上心态没有美国人开放。老欧洲更牛逼,瞧不上新兴的亚洲的产品的认识比较普遍。欧洲人在对汽车品牌的认识上,『逼格高』、『历史久』这些因素比较重要。而美国人相对来说心态比较开放,只要车好就会得到认可,亚洲品牌相对容易成功。
再次,近几十年,欧洲本土的汽车制造(主要是德国)比美国汽车业更有竞争力。美国的汽车制造有几个劣势:收入水平高,以及工会势力较大,导致成本过高;管理不够严格,加上性格上可能美国人也偏粗犷,造车精细程度不够,导致品质和耐久性都不是特别好;70年代以前的技术过于偏重于大排量和大车,油价暴涨以后竞争力下降(但美国汽车业技术和研发能力绝对不差)。这些劣势给日本品牌的进入提供了空间。而欧洲因为优秀的德系品牌的存在,日系面临的竞争对手会更强一些。
以上三条应该是根本性的原因,下面再列举一些汽车偏好上的欧美的区别:
美国人因为人口密度低,公共交通差,汽油和停车费用也较低,高速路网很早就很发达,在交通上对汽车的依赖较重,所以对汽车的可靠性要求相对来说更高(如果工作日的早上美国人的汽车突然抛锚,简直没有替代的方案去上班)。同时因为人工成本高,维修费用也较高。因此,以美国市场为主要战场的日系和美系品牌,造车的理念都是结构尽量简单(注意这并不等于技术落后),这样不仅能降低成本,而且还能够减少故障率,同时降低维修保养的难度和维修成本(美国车虽然耐久性较差,但其实可靠性并不差,不过,近年因为美国三大的轿车因为竞争不过日本,主市场向欧洲转移,在小型轿车的技术选择路线上有不注重可靠性的趋势)。而欧洲公共交通发达,汽车往往只用于周末休闲和购物的出行,即使是通勤,万一坏了不管做公交还是打车都更方便,相对来说对汽车可靠性的要求并没有那么高。欧洲占统治地位的德系车,特别是低价的大众,耐久性较好但可靠性较差,对于美国人来说是致命的弱点,对于欧洲则不是。日本美国这两个日系车的主市场都是以汽油车为主,日系车也是以发展汽油机技术为主。而欧洲因为整体油价更贵,更省油的柴油车更受青睐,欧洲车特别是德系车柴油技术非常突出。在汽油机技术领域,因为欧洲很早就有排量税,使得欧洲市场更利于涡轮增压车型发展。在税收跟油耗测试成绩和排放成绩挂钩以后,欧洲的测试标准也在很长时间内保留了相对不科学的较多匀速和稳定加速的工况,更利于涡轮增压车型的表现。而在美国没有排量税,所以日系车的发展一直走自然吸气的路线,因此在欧洲因为税收政策和油耗测试误导的原因不是那么有竞争力。欧洲人相对来美国人说更在意操控。这个一方面是因为欧洲狭窄的弯道更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欧洲民众更在意权威媒体的评测,而汽车媒体受制于测试的方式,往往会更喜欢开起来爽而不是坐起来舒适,或者很易用的车。但美国人相对来说买车更多的取决于自己租车用车的经验。日系车转向调教偏软虚位偏大,长时间开起来比较轻松,更容易在美国受欢迎。所以相比之下,比日系车更偏向于操控的韩系车在欧洲近年似乎更受欢迎(日系也有操控很好的选手比如马自达,但可能代表日系车的丰田影响了欧洲人对日系车操控的印象)。欧洲存在不限速的高速(德国),高速的稳定性极为重要,所以德系车普遍更重视高速的稳定性。而日本本土高速限速很低,相对来说日系车更注重中低速驾驶的轻松和平顺,底盘调教也以舒适为主。日系车的这种特性,在限速也不算高的美国也比较容易成功,但在欧洲就容易有高速发飘的诟病(不过欧洲一些地区比如英国,大概很少有人会开车去德国,而且美国人开车高速路的比例可能比欧洲还高,所以这条原因是否真的成立是存疑的)。大体有这些特性的差别。不过其实日本的工程师,未必不能做出适合欧洲市场的车型,而日本本土的用车环境,可能也更贴近欧洲而不是美国。所以根本性的原因,可能还是一开始列的三项原因。美国市场比较容易进入,日系车在占领了美国市场以后,整个工程路线都在向美国靠拢,这才导致今天的日系车更适合美国而不是欧洲的市场。
谢邀~
可以先看下这篇文章:
欧盟要与日本启动自由贸易谈判 福特不满目前欧盟对于从日本进口的汽车征收10%的关税,多家汽车制造企业纷纷表示他们担心欧盟与日本实现自由贸易之后前者或将把上述关税取消。除了日本汽车以外,欧盟现在还对从美国进口的汽车征收10%的关税。
福特公司在发表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如今欧洲汽车市场销量已经跌至近二十年来的最低点,欧盟在这一时刻若批准通过不恰当的单边自由贸易协定,其只会造成日本汽车对欧洲市场倾销的局面,同时也还将进一步阻碍欧洲汽车的出口贸易并进而影响整个欧洲经济的复苏。”
……
不管这个理由是不是冠冕堂皇,但是到现在2014年都过去了,欧盟对日本进口汽车征收10%的关税从未改变,虽然日本在贸易谈判中多次提到这个问题,但是欧盟一直未予理睬。
其实题主这个问题也涉及到关税壁垒这方面的原因。
中国进口乘用车关税为25%,欧盟进口车关税为10%,韩国为8%,美国为2.5%,而日本为零。
不同的关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汽车工业水平,中国汽车工业起步较晚,曾经进口汽车关税一度达到100%以上;有人会说欧洲国家的汽车工业水平显然不会比美国和日本差,为何进口汽车关税比美国高这么多?
这是由市场说了算:相对美国发达的自由贸易市场,欧洲市场显然比较保守,这也是形成欧洲各国汽车本土为王的主要因素:意大利就是菲亚特主导,德国就是大众主导,法国就是PSA和雷诺主导。
网上随处找个欧洲前三季度的销量情况了解一下就知道,日系车是很难挤进销量前十,而欧洲销量前十车型日系车也只有日产逍客,正如
@鱼非鱼 所说,当然这并不说明 日本的工程师不能做出适合欧洲市场的车型。
全球经济格局已从欧美为核心的时代,转向了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与欧美并立的多极化区域式经济格局,因此日系车企重点发展转向中国以及东南亚地区,后又因中日事件的影响(直至刚过去的2014年多数日系车在中国均未完成年度目标)从而加速了东南亚的战略布局。
北美是日系车的第一大海外市场,也是日系车的重点发展区域,各车企在北美产能均有所增加,尤其是墨西哥和巴西(世界第四大汽车市场,也是世界第七大汽车制造国);反观欧洲市场,因欧债危机余波未平,市场相对低迷,销量增速非常缓慢,日系车企纷纷减缓或转移产能。从丰田的未来十年规划里,也看不出其对欧洲的扩张计划。
当然所有的这些,都不妨碍在2014年汽车品牌全球销量排行榜中,丰田获得单品牌销量冠军,并且遥遥领先排名第二的大众品牌。
虽然
@鱼非鱼和
@Milton已经说了很多干货,还是想来分享一些自己的看法。部分观点可能有重复了。
在谈日本车为何在欧洲水土不服之前,来试着在更大的视野里看一下汽车市场。
各个大国的心态
1 对于美国来说
汽车行业是重要行业,但不是最关键的支柱行业,没有金融、高科技、军事之类那么重要。对于美国这种Top1天才学生,他最想做好的行业,其实他一定会做好。但天才也不可能是全才,这是有舍有得的,美国政治家当然会在需要汽车工人选票的时候说汽车工业很重要,美国制造万岁,但他心里知道汽车对于美国不是最重要的。
2 对于欧洲的若干个大国来说
汽车行业是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国这几个传统工业强国,最重要的工业产业,尤其对于德国这个欧盟经济核心来说。
德国绝对不可能把军事、金融、IT科技作为自己国家的招牌,但它怎么可能放弃把汽车作为手中的王牌呢?汽车是德国人发明的,况且德国车在百年来享有全球声誉。
法国人、意大利人、英国人也很难放弃汽车工业,出于对各自工业历史和经济产出的考量。
正因为欧洲的市场一体化,而几个大国又各自对这个行业非常看重,所以在这个一体化的大市场里,由几个“兄弟自己人”展开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同时,挡住“外来入侵者”,是再正常不过的阳谋。
3 对于日韩
日本、韩国都是汽车世界里的新兴国,后来居上的典型。本土市场狭小,迫切需要国际市场消化他们的产能规模。他们不光想把自己的本土市场作为坚实的大本营,同时也会希望尽可能多的占领国际市场,当然也包括美国、欧洲、中国等大市场。
看完以上的分析,日本和欧洲明显是汽车产业竞争中的死对头啊。
因此,所以两边都不会对彼此友好。
日本有“鼓励K-car这种super mini车款”的特别政策,还曾经通过经济手段限制车身的宽度,这些非关税壁垒再加上关税壁垒,合起来就让外国车很难大规模打入日本市场,只能成为小众,往往是较为高端的小众——日本人实际上对充满文化沉淀和机械性能之美的“老欧洲”出产的汽车,还是有很多眷恋的。Fiat 500,Alfa Romeo,标致的敞篷款,BBA豪华车,都在日本有他们的粉丝人群。
Alfa Romeo这种在国际市场很难出售的车,在日本还是有粉丝的▼
欧洲这边,则靠“手挡”,“柴油机”,“涡轮增压”三个剑走偏锋的非关税壁垒,控制住外部的产能输入。尤其是前两个项目。(涡轮增压技术特别讨好欧洲自己设定的工况循环,但这种降低油耗的方式是可以被化解的,比如通过日本人擅长的混动技术)
所以,在日本本土和欧洲本土,其实没有哪个外国品牌能卖的非常好,占据较高的市场份额——因为汽车产业对这些市场自身都太重要了。
好吧,也有例外,福特在欧洲的投资很深,几乎已经被英国人认为是本土公司了,而且福特的产品是欧化最彻底的。很早他们就主要针对欧洲去开发福克斯、嘉年华等车款。而且这些车款在演化后变身全球车,把原本的美国版福克斯并掉了。
1998年欧洲上市的福特福克斯▼
再举一个例子,日产在欧洲整体销量不行,但唯一一个主要针对欧洲设计的Crossover,实际上也是开创了全球平民Crossover风气先河的逍客,在欧洲不是一般的畅销啊(Crossover可以理解为轿车和SUV的混合体,在国内可以对应那些城市化明显的SUV,实际上这种车型现在国内已经很常见了,因为现在是2016年)
这就是2006年欧洲上市的日产逍客▼
以及为欧洲单独做的3排座版本▼
再分享几个细小的方面。
1 欧洲人,觉得“老欧洲”有品位有底蕴。比如意大利人会认为意大利车最美,德国车死板了一些但是性能确实不错,其它的都不行。日韩汽车?他们会觉得特别丑,没有文化的那种丑——让他们开一堆没有灵魂的塑料和钢铁上街,绝对不考虑。
2 欧洲人更崇尚运动和激情,把Driving驾驶和Sport运动这两个词会天然联系在一起。但对亚洲人的思维来说,Car车只是Transport交通工具。欧洲车连平民家用车款,有时也会很在意底盘和操控,取向和日本车实用主义至上就很不一样。欧洲人开车的平均技术很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会开很快。但在日本,全国严格限速,并且每个人都老老实实的执行,开车就跟着前面的人好了。
3 欧洲车凭借历史底蕴和品牌积累,在高端车上有优势。日本车则通过精益生产控制成本和可靠性,在经济车款上有优势。这两种优势都没有大到帮助他们大规模入侵彼此,却足以帮助他们一起瓜分第三国的市场——比如中美两个超大市场。
在这两个国家,德国车都是高端的代名词,日本车都在经济适用的领域里广受欢迎。不是吗?
追加内容:
再延伸一下。
中国的行业法规政策,一直参照欧洲标准进行制订。
也许是因为,最早投资中国汽车工业的是德国大众、法国标致雪铁龙等欧洲公司。中国的汽车行业人才的培养有不少是跟德国汽车产业分不开的。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想一想,中国本土汽车品牌就像全球汽车行业的90后,年轻人突然崛起,最先挑战的就是之前的一代年轻人——日韩汽车。
顺着这个角度去想,中国无论是油耗法规、节能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政策、民间舆论导向,几乎都是相对德国车比较有利,对日本车比较不利。(油耗法规有利于涡轮增压/节能补贴要按重量分级设置目标,对轻量化的日本车很不利/新能源政策把非插电混合动力完全排除在外/民间舆论没事就把日本车和不爱国联系在一起)
不要以为ZF都那么傻,大方向人家明白着呢。
看这两年的市场,本土品牌已经在严重威胁韩国汽车了。
下一个需要挑战的强敌,很可能就是日本汽车。
当然了,如果自主品牌真的强大到能挑战日本汽车,相信欧美的平民品牌也会一并受到强烈的冲击。
我上周看到的一个中国手机品牌排名Top20里,只有三星和苹果两个外资品牌了,而且仅仅排名第五和第六。汽车可能不致于如此严重,但我相信趋势是本土品牌的份额会比现在高很多。
因为产品力低,美国爸爸对日本儿子比较放任。
上一篇:20位武汉人口述“我的2020”:那些争分夺秒仿佛就在昨天
下一篇:全台首间光雕酒吧 金门高粱十款特色调酒期间限定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