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如绘声声青听|第三期《十八岁的千里江山》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6-14
手机版

  原标题:历历如绘声声青听|第三期《十八岁的千里江山》

  十八岁的千里江山

  ——题故宫博物院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

  “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历历如绘 声声青听”,我是播音员高梓菲。今天我所要讲的是“十八岁的千里江山”:

  铁蹄一踏,江河零落故园。盛世一幅,可慰乱世弱难。江山千里,将相王侯,兴亡过手,终化黄土一抔。

  故宫,时隔数十年未见天日的《千里江山图》终于有缘再以其熠熠华姿展示在人们面前。而数百年前,一位落魄的帝王,在这幅长卷之前,梦断江河。泪入土,终是为谁歌谁泣?

  人们都说,这位帝王是最富有才华的皇帝。自创瘦金体也罢,挥就瑞鹤豪图也罢。书画写意,信手拈来。后人评他“才人却入帝王家”,大宋因帝王而书香四溢,才气纷飞。此时的青年风华正茂,却有难褪的稚气凛冽在眉宇之间。帝王与这位青年的相遇,构写了一段悲怆的历史与传奇。

  青年工山水,各种晦涩复杂的技法一学即成。渲染,勾勒,描摹……笔起笔落,青年的执著与帝王的期许交织在一起。青年笔下的山水,愈加精湛而栩栩如生,艺精进,画遂超越矩度。

  但当云起云落,时间滚滚而逝。极盛的大宋,不过弹指之间。帝王逐渐忘乎于水乐歌舞之中,声色沉溺,浑然不觉。

  一日,这位青年进言欲为帝王绘出一幅大宋江山。帝王欣喜,但却未看出青年深藏眼底的那一层新添的沉郁。

  政和三年四月九日,时隔仅半年,青年作画完成。约十二米的画卷, 全卷以青绿为底,石青为调,交错而叠。奇峰异峦,异态纷呈。群峦之巅以靛青为饰,华彩流溢。纵观其势,云岫育冥苍,长虹悬岭间,蓬楼轻舟点浩汤。或见乱冈如积,岛屿相叠;或见汀渚绵延,群峰耸立,又或见大江旷远,水天相接。乘物蕴道法,壮阔豪情极释峰梁。帝喜极,亲为之题名曰《千里江山图》。

  江山雏形初具。青年却掷笔:

  “圣上眼中之江山,于我已不然。”

  青年虽为丹青客,却相比于久日高居大殿金座的帝王更能看到民间疾苦。他深知即使有着万里无垠的千里江山,那也不过是画中美景。大宋末年,帝王的沉沦让国家百姓被逼入水深火热的境地,外族的铁蹄踏破家国门槛,乌黑的密云,昭示着王朝的死讯。画中江山青绿,画外饿殍万里,青年愤慨,但作为身份单薄的丹青客,他所拥有的只有手中一支沾满热泪的画笔。

  青年的另一幅《千里饿殍图》,现早无任何文字记载,因为就在青年下定决心为帝王奉上此图时,帝王暴怒,画作遂被扔进火炉。无可置否的死罪,惊惧疑惑的目光齐刷刷地扫向了这位青年,青年却仿佛任务完成一般,悲壮却从容的神情从他的眉间舒展开来。

  这是青年为他最后的奉礼,是如同控诉般的警告和请求。他本该凭借帝王赏识,坐拥名誉与财富,但他只想凭借自己的双手,让帝王的视野不再只落于画中的世界,他想让帝王睁眼看看,真正的江山千里已经了无踪影。但这次,帝王没有对这位天才的青年表示任何的肯定。

  那天,青年穿着素白的囚衣,他抬起头,波澜万顷,泪珠竟毫无预兆地簌簌而下,半晌,他开口:“此生落笔,不负圣上,只为大宋江山。”

  那一年,青年十八岁。

  数年后,烽火四起,铁蹄破空。千里江山,终难逃落入异人之手。帝王也被金人所囚。一念之间,中国历史上一个人文昌盛的王朝,就此而宣布落幕……

  吹开历史的灰尘,丹青千里再次有幸纵开长卷,绵亘山势、幽岩深谷、水村野市、渔船游艇、茅蓬楼阁……但能将其入眼的,已不再只是那位被称为宋徽宗的帝王。而那位青年,也仅提及于《千里江山图》前的题跋一行,消逝在时间的滚滚长河中。

  哲人离,世人奇,而江山,依旧千里。浮尘中提笔,墨色既起,人却远去。

  有人曾问:

  “李唐南下,王希孟何处?”怅然垂首。

  “…也许,他本身就只属于这千里江山。”

  ——题故宫博物院宋·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

  “

  今天的故事就到这里了,我们下期再会。

  

  文稿/播读:高梓菲

  监制:黄星语

  排版:陈昱媛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院团学组织

  新媒体宣传中心出品

  责任编辑:

上一篇:原创《十八岁的天空》时隔18年,金莎并非蓝菲琳,李智楠还是石延枫
下一篇:姐弟恋相差十八岁,女方抠门到极致,如今两人婚后过得怎么样了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