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起跟风痛骂,不如看看这部大尺度战争片
《八佰》依旧在热映。
伴随《八佰》的激烈争议也从未消停。
关于电影与历史之间的问题,鱼叔在前几日的文章里已经坚定地表过态了。
在此不多。
倒是另外一个问题,引起了鱼叔的思考。
大家都知道,影片中有几个性格分明的逃兵角色。
有的逐渐转变态度,扛起刀枪,为国捐躯。
有的到最后还是以保命为先,只想着回家结婚过日子,自始至终都是个「瓜怂」。
他们,到底谁对谁错?
或许,在和平之下,不会存在这样的道德困境。
但战争却迫使人性,了伦理的死角。
今天,鱼叔就借另外一部作品来讨论这个问题。
它同样以逃兵的视角展开对战争的反思。
更特别的是,拍摄这部反思之作的还是当年发动二战的德国——
《投敌者》
Der berlufer
本剧根据同名畅销书改编。
导演兼编剧,佛罗瑞·加仑伯格。
在2001年曾凭借真人短片《意欲成为》,获得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
是一名与中国关系甚好的老朋友。
曾经自编自导了中德合拍片《拉贝日记》,借一个外国人的视角揭露了日军犯下的南京大屠杀罪行。
《拉贝日记》
本剧讲述了一段从1944年到1956年,横跨12年的人生故事。
1944年7月,德国北部的波美拉尼亚省。
青年沃尔特,是一名普通的德军士兵。
此时的纳粹德国战争吃紧,战况相当不乐观。
无论是士兵还是民众,都知道这场战争已经悄悄走向了失败的结局。
这种情况下,再上前线无异于白白送死。
沃尔特却仍然固执地坚持履行自己身为一名士兵的义务,奔赴前线。
眼看着亲人上自寻死路,沃尔特的家人自然于心不忍,苦苦劝阻却仍无济于事。
何况在战争中当逃兵,一旦被发现后果可想而知。
纵有千般不愿万般不舍,也只能忍痛与沃尔特依依惜别。
送别之时,沃尔特与家人畅想起战争结束后的未来,试图冲淡离别的悲伤。
只可惜,这些美好的憧憬最终都化作了一滩泡影。
沃尔特跟随补给列车赶往前线。
途中偶遇了希望搭便车的波兰女人,婉妲。
最初,士兵们拒绝了她的请求。
但沃尔特出于好心,私自把她带上了火车。
这段美妙的邂逅,让两人之间产生了暧昧的化学反应。
尽管这段一见钟情的戏码显然发生得不合时宜。
此时他们还不知道,彼此正是立场相对的敌人。
炮火纷飞的乱世之中,多的是匆匆邂逅与匆匆分离。
两人依依不舍的吻别,也为日后的重逢埋下伏笔。
伴随着震耳欲聋的炮火声,火车很快抵达前线战场。
搭乘的列车遭遇游击队的伏击,车毁人亡。
沃尔特侥幸逃过一劫,被附近的军队发现并带回到哨点。
他开始接受新的指挥官命令:
顶替牺牲的士兵留在这里,继续战斗。
这里驻扎着一群散兵游勇。
哨点的士兵们已经苦苦坚守数月之久。
没有补给,没有支援。
支撑他们的仅是一线苍白的信仰。
而等待他们的,似乎只有「死亡」这唯一的结局。
这个哨点与沃尔特原本要去的大部队之间,仅仅相隔一片森林。
不大的森林里却是危机四伏,处处都有神出鬼没的敌军游击部队。
近在咫尺,却又遥不可及。
这种孤独与未知带来的恐惧,甚至超过了死亡本身。
除此之外,战争还在用各种各样方式折磨着所有人的身心。
某天巡逻,沃尔特一行人遇到了一名手无寸铁的平民。
他心存怜悯,打算放过这名自称牧师的老人。
但其他士兵却不同意,并把老人带回了哨点。
尽管一番审讯下来,毫无收获。
但指挥官却仍然下令将其残忍地杀害。
这次事件,令一名同伴,沃夫冈,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
如果出生在这片森林里,那么他们可能也会成为今天这个被无辜杀害的平民。
而一旦战争失败,结局立刻倒转,迎接死亡结局的则变成了他们。
能够决定生死的究竟是什么?
是降生的地点,是命运,还是所谓的正义与信仰?
无法忍受这一切的沃夫冈打算离开哨点,冒死「投敌」。
同伴的离去,让沃尔特也有了第一次退缩的念头。
他开始对自己一直坚持的「义务」产生了质疑。
这股觉醒的力量,正是贯穿整部剧的核心。
巧的是,此时内心动摇的沃尔特在林间与婉妲再次邂逅。
或许正是由于特殊的环境,让紧绷的神经在彼此相遇后不由开始松动。
两人的感情在催化作用下迅速升温,成为硝烟中一抹难得的浪漫。
脚下的土地正是交战区。
两人谈天说地,彼此约定战争结束后让爱情开花结果。
同时,心照不宣地对战争本身避而不谈。
或许他们早已知晓对方的身份,才本能地拒绝面对真相。
其实,婉妲的真实身份是波兰游击队的成员。
这段恋情对于两者来说,都已经是一次精神的「投敌」。
战争的形势,对德国而言越来越严峻。
哨点被游击队员切断了电话线,与后方的通讯中断。
大部队为躲避俄军的攻击刚刚撤走,希望彻底破灭了。
此时,哨所只剩下包括沃尔特在内的六个人,仍在负隅顽抗。
结局可想而知。
这个哨点很快就被敌人发现并端掉。
命运在这一刻给沃尔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他曾在巡逻时开枪杀死过一名「敌人」。
这名敌人,不巧正是婉妲的弟弟。
尽管婉妲最后没能忍心复仇,含泪亲手放走了沃尔特。
但在弑亲之仇下,两人的感情也不得不告一段落。
失魂落魄的沃尔特最终落入了西里西亚的战俘集中营。
在这里,他遇到了投靠俄军的昔日战友沃夫冈,后者在战俘营中救下了他一命。
此时他仍然沉浸在信仰崩塌的纠结之中,觉得自己是一名可耻的投敌者。
但沃夫冈的一番话让他陷入深思——
「我们不是叛徒。我们只是明白了谁才是敌人。」
经过一番思考后,沃尔特也逐渐认清现实。
开始走上对纳粹德国残兵败卒的劝降之路。
阔别许久,沃尔特与婉妲也在军营中再次相逢。
重新燃起了昔日的感情。
又或者说,这份感情从来不曾熄灭过。
很快真相大白,俄军其实是在利用沃尔特,欺骗了他和所有投降的德军士兵。
他们不会被俘虏,只会遭到无情的屠杀。
好不容易以为寻找到心中秩序与归宿的沃尔特,再一次陷入深深的迷茫与恐惧。
他与重逢的婉妲私奔,却失败。
被迫分离,两人自此音信全无。
当沃尔特接受现实,彻底归顺苏联之后。
他才猛然发现,接下来苏俄对德国俘虏所做出的一些暴行,与当年的法西斯德国无异。
打着正义的旗号,冠冕堂皇的幌子,一遍又一遍重复着昔日仇敌所犯下的罪行。
他不得不再一次面临忍耐与叛逃的抉择。
整部剧里,沃尔特一共当了两次逃兵。
第一次从纳粹德国,叛变到苏俄。
第二次则是从苏俄再次逃走,回到西德。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足以在两边都戴上人人唾弃的「叛徒」之名。
但纵观全剧,又不得不为他的遭遇感到同情和无奈。
他要的只不过是活下去。
在平时,这无非就是最普通不过的人性常态。
但在战争中,生命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价值。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哨点的一名士兵,在河里洗澡被敌人发现。
遭遇袭击,不幸阵亡。
后来才知道,他的孩子刚刚出生。
这一幕,也是战争所酿成的无数悲剧中一个缩影。
纳粹德国的士兵上上下下都沉浸在对希特勒的个人崇拜和献身伟大事业的崇高精神之中。
洗脑逐渐褪去后,巨大的失落感将心灵彻底掏空。
不禁自问:
继续坚持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甚至于,是否还有意义可言?
痛苦与绝望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这些无力的小人物。
信仰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寻求不到解脱。
还有一段印象深刻的场景——
德国士兵在投敌前,跑到教堂厉声质问耶稣!
本剧的优秀之处在于,对于逃兵沃尔特,并没有简单地脸谱化。
表面上是在一直逃,实际上却是一直在寻找——
寻找真正的正义,寻找崇高的信仰,寻找让内心安宁的答案。
这部剧还让鱼叔想到了泰伦斯·马利克的去年新片《隐秘的生活》。
讲述了一个有服役义务的士兵,不愿意为纳粹效力,最后被处死的故事。
同样都是反战的主题,都是在动荡的大时代里,讲述小人物的命运抉择。
同样让人感到无限唏嘘。
最好的战争片,永远都是在反战。
在今天这个年代,对于战争本身的反思,或许远比对逃兵的指责更有价值。
正如本剧开头的那段字幕,引用了德国著名作家西格弗里德·伦茨的名言——
「战争,是男人怀着疯狂而自大的想法参与的残酷而荒唐的冒险。」
举报/反馈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