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 | 廖俊波、李保国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3-14
手机版

  数风流人物

  人民的“樵夫”

  廖俊波

  仲夏时节,烈日炎炎,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铁山镇东涧村的一座六角亭成为村民们纳凉的去处。

  这座亭名为“思波亭”,是南平原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因公殉职的消息传到村里后,村民们“你两百我三百”,自发捐款盖起来的。

  2017年3月18日,星期六。忙了一天的廖俊波匆匆回家扒了几口饭,从一百多公里外乘车赶往武夷新区,准备主持召开晚上8点的协调会。途中他不幸遭遇车祸,走完了年仅48岁的一生。

  正如微信昵称“樵夫”一样,廖俊波勇挑重担,勇于担当,他常说“有困难,让我来试试”。

  2011年6月,廖俊波来到了彼时困难重重的政和县任县委书记。政和县是福建省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居全省之尾。但“省尾书记”廖俊波认为,党组织“把我放在哪里都是信任,让我做更多的事就是重用”。

  走马上任后,廖俊波在政和的乡镇奔走调研两个多月,又把全县副科级以上干部召集起来,热烈讨论了三天,发展思路渐渐明晰——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等“四大经济”。

  4年间,廖俊波带领政和疾驰在发展之路:2012年县域经济发展指数提升35位;2013、2014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2014年财政收入由2011年的1.6亿元增长到4.9亿元。

  政和县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同时,3万多贫困人口摘掉帽子。

  东涧村村民刘良汉是其中之一。“2013年,廖书记来村里,挨家挨户地走。他还倒茶给我们吃,一点架子也没有。”刘良汉说,廖俊波关心群众生活,一心想为人民造福。

  刘良汉说,廖俊波看到村民居住环境恶劣,嘱咐村里粉刷泥巴墙并对臭气熏天的厕所进行改造。村里老人多,他还主导将破庙改造成老人活动中心。

  为发展疾呼、为民生奔走,群众生活和收入水平提升是廖俊波牵挂的一件大事。他为东涧村出谋划策,帮助发展花卉基地,带动东涧村50多人就业,村民人均年收入1万多元。

  廖俊波深知,要深入改变闽北落后贫困的局面,还需要招商引资。武夷新区四级调研员张颖说:“廖俊波对客商充满了‘求婚的真诚和勇气’。外出招商时他挤地铁、吃快餐,带着5套图纸上门推介,他的工作方法深深影响了我。”

  为说服某机电企业将项目落地政和,廖俊波6次到福安拜访。该企业监事卓增生说,“感受到他万分想发展政和的心”。令政和县政协副主席魏常金印象深刻的是:“廖书记甚至希望把他的手机号码印在广告牌上,全天候24小时办公,方便投资机会找到政和。”

  企业落户后,廖俊波想企业所想,设身处地为企业考虑周到。“廖书记对项目十分关心,每天至少来两趟。” 闽铝轻量化汽车制造公司副总经理周强说,“有一次施工到钢构主体,他从工程进度表中预判到熟练电焊工数量不够,及时从全市范围调拨人员火速驰援,保证工程按期竣工。”

  “等不起啊,等不得!”廖俊波常把“一天有48小时该多好”挂在嘴边。这种只争朝夕的敬业精神带来了“俊波速度”:3天跑4座城市,会见6批客商;闽铝轻量化项目从开工到正式投产历时69天;乘坐的公务车4年跑了36万公里,平均每天行驶约250公里。

  逝世8个月后,廖俊波被评为第六届“全国敬业奉献道德模范”。他像一湾俊朗清波,滋润了闽北大地。他像一颗种子,种在广大干部群众心里。“俊波精神”激励了一批批好干部好党员,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2017年10月起,南平市表彰了4批41名“廖俊波式”的好干部、好党员。

  几十年筚路蓝缕,夙夜在公,勤政为民,廖俊波甘做“樵夫”,为人民送上暖心的“柴薪”。他的精神长存。

  数风流人物

  用科技之手“点石成金”

  李保国

  仲夏时节的太行山区,漫山遍野郁郁葱葱。位于河北省邢台市西部山区的前南峪村,苹果树果实挂满枝头。前南峪村林业技术员郭海庆感慨地说:“俺们村现在的花果山离不开李保国老师的辛苦付出,他扎根前南峪村,手把手教会我们许多果树栽培技术。”

  李保国生前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毕生追求,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带领10万农民脱贫致富。

  李保国常说:“我是农村长大的,过去家里很穷,我见不得老百姓穷。我是国家恢复高考后培养的第一届大学生,学的农林专业,该用学到的知识为农民做点儿什么。”

  1958年,李保国出生于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的一个农村家庭。1981年,作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李保国在河北林业专科学校(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上班仅十几天,他便和同事们一起扎进太行山,搞起了山区开发研究。

  李保国先后取得研究成果28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18项,技术累计应用面积1826万亩,带动山区农民增收58.5亿元。参与研究提出聚集土壤、聚集径流“两聚”理论,使邢台前南峪森林覆盖率达到90.7%,植被覆盖率达到94.6%。

  李保国在林业技术推广方面,坚持有求必应,从未收过农民一分钱讲课费,从未拿过企业任何。李保国认为:“只有不为名来、不为利去,一个心眼儿为百姓,农民才信你、才听你。”

  无论何时何地,不管认识不认识,对慕名咨询的农民,他从不敷衍,都真心实意地帮着解答、帮着管理。

  “看到乡亲们渴求技术知识的那种眼神,我真舍不得离开。”李保国永远牢记自己是共产党员,是农民的儿子,为农民服务好是他的最大职责。

  李保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

  李保国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等称号。2019年被授予“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

  李保国未竟的事业后继有人。河北农业大学林学院助理研究员刘洋是李保国的一名学生,他不但针对苹果树种植为农民制定果品品质提升方案,还指导农民创新种植软枣、猕猴桃、秋梨等果品。

  “我们要按照李保国老师曾经指导的思路,带领山区果农对林果树进行统一管理,采用无公害技术,同时注册无公害绿色产品商标,进一步提升林果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的山村百姓增收致富。”刘洋说。

  来源:中国文明网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编审:马文军

  监制:李 斌

  原标题:《数风流人物 | 廖俊波、李保国》

  阅读原文

上一篇:《喜妻盈盈:首辅有点甜》:当年她甘嫁穷书生,而今她成首辅夫人
下一篇:“我准备好了,我上面还有一个哥哥!”解放军在台海演训,中国年轻人参军热情拦不住了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