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风流人物·大咖发声」第十九期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3-14
手机版

  本期大咖

  

  湘潭华联电机有限公司

  董事长王步明先生

  讲好品牌故事,助力湘潭经济。本期《数风流人物?大咖发声》我们要聊的大咖是高级工程师;中国建筑学会给排水研究分会特聘专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湘潭产值上亿企业湘潭华联电机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步明先生。

  ★ 大咖故事(一则)★

  

  10年做一件事,是坚持;20年做一件事,是执着;决心一辈子做一件事,我们称之为匠人。王步明就是这样一位从大学专业、国企任职、办企业都围绕着“电机”这一件事的匠人。

  

  王步明,湘乡人,1989年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王步明和和当时的年轻人一样,准备加入广州的打工潮。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称为遍地是黄金的广州,工资水平是家乡的5-10倍,王步明一毕业便早早在广州找到了一个合适的单位,刚踏上前往广州的火车,母亲的一句:“这么远,还是留下来吧”,在母亲的不舍和挽留下,孝顺的王步明一咬牙留了下来。

  随后,王步明进入湘潭电机厂,当时的实习工资是72块钱一个月,转正后100多块钱,虽然比不上广州,但能从事自己热爱的电机行业和安稳的铁饭碗工作,王步明内心已经很满足。就这样,王步明在湘潭电机厂做技术一干就是20年。

  对钱没有强烈欲望和野心的王步明,却因为一件事让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10年的一天,一位吴姓老板拿了一台德国电机找到湘潭电机厂,想定制同等2万转的高速电机。在当时,湘潭乃至全国的特种电机技术水平还较落后,普遍电机转速只要1到3千转,高速电机这样的特种产品要从德国、法国等国进口。湘潭电机厂考虑技术要求高难度大,拒绝了吴老板的定制需求。热衷技术革新的王步明心想,别人能做出来,我们也能做出来。就这样,王步明仅凭着一腔不服输的激情和多年的技术自信,投身在特种电机的钻研中,也步入了创业的浪潮。

  2010年7月22日,王步明夫妻俩和另一位股东东拼西凑了80万,租了个简易的场地,成立了华联电机。他们的第一笔订单,便是吴老板需要的国内没有的2万转速的电机。开工干活,王步明全身心投入到造高速样机中,前前后后花了一年半的时间,转速能达到2万转,但是噪音比较大,经过免费试用调试,吴老板终于接受了他的产品。

  因为耗费了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并且没有其他业务来源,2012年初,公司账上已经没有一分钱。屋漏偏逢连夜雨,亏了钱的股东一心要把之前的20万本金要回去,带着家人三天两头来厂里闹。王步明夫妻俩无奈之下,四处筹钱把股东的钱给退了。

  创业的路途坎坷丛生,没有退路的王步明只能一门心思往前冲,挽回当时的艰难局面。

  ★ 大咖故事(二则)★

  

  上期我们聊到,王步明从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湘潭电机厂做了20年平稳的电机技术人,再到创办华联电机的艰难坎坷。本期我们继续聊王步明带领着一家小作坊式的电机小厂成为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年产值上亿企业的精彩故事。

  

  2012年初创的华联陷入没有业务、没有设备、没有资金、股东强行要回本金的危机。没有退路的王步明只剩下往前冲的决心和满脑子的研发技术。善于钻研革新,为人真诚,响应速度快的王步明很快带领企业走出了困境。别人生产的电机只维修一年,他的维修2年,使用过程中人为导致的问题他也维修,2013年,公司很快有了盈利。

  王步明说,时刻保持危机感,响应速度快是华联这么多年闯出来的企业文化。公司曾接了一个急单,按行业的正常效率,至少需要3个月才能完成,而需求方要求40天交货。想着七八万的订单摆在眼前,王步明咬牙接了下来。没日没夜,加班加点的赶工,这批订单终于在交货前两天完成,王步明夫妻在发货前一天晚上通宵做测试实验,第二天跑到长沙找物流点,这批订单终于如期交货。

  王步明是一个潜心钻研的技术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员工这样评价王步明:“什么都敢接,什么都敢做。”从挑战德国制造,开拓医疗行业高速电机中国制造,到进军航空航天领域,王步明干了很多人想都不敢想的事。简陋的厂房,没有一台航空航天相关的电机产品,要做成更高精尖领域的电机谈何容易。2012,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正在全国各个电机厂寻找合适的测试电机,王步明认为这是个千载难寻的好机会,天不怕地不怕的他很快在网上联系到了对接人郝老师。他通过网络和郝老师足足聊了3个多小时,丰富的电机知识让郝老师对王步明的专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在实地走访华联时,简陋的厂房让王步明很忐忑,作为一个科技型的行业,作为航母的测试电机,华联当时的厂房及设备条件是很难匹配的。郝老师实地调查后也犯了难,委婉的表示这是大项目,搞砸了后果不堪设想。执着的王步明没有就此放弃,说:“只要给自己一次机会,我不要预付款,没造出来不要钱”,最终真诚的王步明把合同拿下了,并且这台测试电机后来成功运用于辽宁号的测试,这在当时是首创。

  王步明就这样,在资金有限、无人才、无设备的条件下,仅凭着对电机技术创新、赶超国际水平的一腔热情和30余年的技术自信,积极投身在特种电机的钻研中。他追赶德国高速电机技术,成为湘潭第一个乃至全国少有的开发2万转速高速电机的探路者,也成为打破国外垄断,让国产电机进入航空航天领域的开拓人,华联电机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测试电机。

  ★ 大咖故事(三则)★

  

  上期我们聊到,王步明是一个潜心钻研的技术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他追赶德国高速电机技术,成为湘潭第一个乃至全国少有的开发2万转速高速电机的探路者,也成为打破国外垄断,让国产电机进入航空航天领域的开拓人,华联电机成为中国第一艘航母辽宁号的测试电机。

  

  王步明也是一个运筹帷幄的企业家,他意识到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企业定位在高端高速电机领域,一刻不停歇的执着于电机的技术升级,让追赶者难以超越。同样功率的一台电机,别人卖20万,他能卖将近70万,这份自信来自于企业先进的技术,磁悬浮高速电机的国家行业标准由他带领的华联制定,相比普通的电机,华联的产品具有高效率、高稳定性,体积小、重量轻,以及环保节能等特点,不仅可以节能30%-40%、体积仅1/10-1/30。运转一年后,节省的电费都能将成本节省出来,还可以做到10-20年免维护。

  目前,公司的研发团队有10多人,包含电机的设计、结构、控制等人才,公司与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湖南大学、中国科学院等高校开展相关合作。公司靠着技术开路,相关技术和产品在国内领先,华联一直处于‘卖方市场’,公司产品供不应求,每年的产值增长率均在60%以上。关于华联未来的发展,王步明充满信心。他说,公司从最初的租用1000平方米厂房发展到现在1.8万平方米厂房,公司年产值已经突破一个亿,在未来2-3年内产值有望实现10亿元以上,3-5年内发展成全国有名的高速电机、高速风机、低速大扭矩电机生产制造企业,有望实现上市的目标。

  王步明带领华联插上科技的“翅膀”。企业多种型号的高速电机产品居于国内领先水平,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行业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举报/反馈

上一篇:青美家园|植此青绿不负青春 共建绿色生态之元
下一篇:短文化动漫已严重破坏国漫环境,看他们扩张多快作品多少就知道了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