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子夺嫡”为何会如此惨烈,康熙不能像乾隆一样退位当太上皇?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2-12-13
手机版

  乾隆和嘉庆

  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是清朝第四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如果不是因病早亡,可能这个时间还会拉长。

  康熙皇帝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年一帝”,历史上也将其称之为清圣祖。

  不过康熙皇帝在继承人的选择上却不如政治上那么成功。在他晚年的时候,当时出现了“九子夺嫡”这一继承人为了争夺权势和太子之位展开的惨烈的厮杀事件。

  “九子夺嫡”为何会如此惨烈?难道康熙皇帝真的无动于衷吗?难道康熙就不能像后世乾隆一样退位当太上皇?

  康熙皇帝

  太上皇的概念

  在说九子夺嫡之前,先要明白太上皇的概念。所谓的太上皇,又称太上皇帝,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的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或者去世父亲的头衔。中国历史上首位太上皇是秦始皇嬴政的父亲-秦庄襄王嬴楚(异人),他是被嬴政追封的太上皇,也是唯一的一个死后被追认为太上皇的国君;

  第二位太上皇是汉高帝刘邦之父刘太公,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未曾为帝王,而被尊为太上皇的人;也有被迫禅位然后当上太上皇的皇帝,比如唐高祖李渊,就是被李世民发动的“玄武门之变”给逼的;也有撂挑子不干的,比如宋徽宗就把皇位禅位给了宋钦宗,结果酿成靖康耻;

  因此当时太上皇这个职位并不是什么好差事,要么是已故,要么就没什么权限,对于康熙这样从小便牢牢执掌权柄的皇帝来讲,让他放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康熙皇帝

  康熙为何坐看九子夺嫡无动于衷

  1、舍不得放权。

  普天之下皇帝最大,当上皇帝就拥有着强大的权利,掌握着天下人的生杀大权,文武百官老百姓见了自己就得磕头下跪,而且荣华富贵、山珍海味、后宫佳丽三千可以说是享之不尽,享受着无尽的风光,就这待遇,谁舍得放弃?爱美人不爱江山,那是戏文里的说辞,听听就好。

  权力是最好的春药,这话一点都不假,对康熙皇帝来说也是。康熙帝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少年时就诛杀了权臣鳌拜,牢牢掌握着朝中的军政大权。

  之后的康熙平三藩,打赢沙俄,首付台湾,三征噶尔丹;创立“多伦会盟”取代战争,联络蒙古各部;意图以条约确保清朝政府在黑龙江的领土控制;在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笼络汉族士人,可以说开创了“康乾盛世”,老百姓对其爱戴有加。

  打小执掌大权、又建立诸多文治武功的康熙自然舍不得放权,不过他还是早早确定好了继承人:皇二子胤礽。

  但胤礽的皇太子之位坐得并不安稳,一方面皇太子年少得宠并不安分,结成了自己的太子党,康熙认为皇太子的行为是:“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说白了就是皇帝怕太子夺权,于是乎多次将胤礽废黜。

  巡猎

  2、借着皇子党争,康熙想提拔最佳继承人

  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康熙第一次册封诸成年皇子,包括皇长子胤禔为多罗直郡王,皇三子胤祉为多罗诚郡王,胤禛、胤祺、胤祐、胤禩俱为多罗贝勒。受封的诸皇子参与国家政务,并分拨佐领,各有属下之人。

  康熙之所以分封皇子,让各皇子参与政事,为的就是让其余皇子都能形成自己的势力,削弱太子党的力量,在诸皇子之间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以皇子之争取代朝廷满汉官员的党争,从而保证康熙自己的皇权在其中保持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享有最高的裁量权。

  同时康熙也有点通过竞争提拔太子的意思,毕竟皇子那么多,谁都想当太子继承大统,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帝王之才,康熙作为一国之君每日处理大量政务,不可能一直盯着几个儿子看。

  因此看着诸皇子竞争,康熙可以了解哪个皇子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才,毕竟只有一个优秀的继承人才能继承他的大统,传承万世基业。

  弘历

  3、康熙更加喜欢弘历而不是皇子们

  皇帝立储除了注重子孙后代的个人能力,实际上也很在乎个人的好恶,就像当初李建成能够稳坐太子之位,一方面是嫡长子继承制的优势,另一方面则是他懂得如何去讨好李渊,讨好李渊后宫的妃嫔们。

  回到康熙身上,道理也是一样,尽管他想利用皇子党争来选出最佳候选人,但到底还是年纪大了精力不足,到了晚年变得倦勤,也想享受一下含饴弄孙的感觉。而四皇子胤禛则投其所好,通过让自己的儿子弘历在康熙面前表现出优秀的那一面,很快弘历就得到康熙恩宠,并搬入紫禁城居住,常伴康熙左右。

  但如果直接立弘历为太子,一来不符合祖制,二来容易引起其他皇子的不满,毕竟这些皇子都已经开始处理政务,有了自己的党羽,万一再来个靖难之役,那事情就闹大发了。

  因此最终也有了《李朝实录》中这样的记载“康熙在畅春苑病剧,召阁老马齐曰:“第四子雍亲王最贤,我死后立为嗣皇。他的第二子有英雄气象,必封为太子。”

  所以说,康熙并没有也不打算退位做太上皇。

  不过后来康熙皇帝钦点的继承人乾隆却自愿禅位做起了太上皇,这是为什么呢?

  乾隆皇帝

  实际上不是他不愿意,而是他必须得退。乾隆皇帝四十三年的时候,乾隆皇帝曾在圣旨中说:“昔皇祖御极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苍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乙卯,予寿跻八十有五,即当传位皇子,归政退闲。第此意向未宣示,众亦不能深悉也。”

  只不过乾隆自己都没想到自己能当那么久的皇帝,如今60年期限已到,作为一国之君不能食言而肥,但乾隆又舍不得皇位,再加上和珅的撺掇下“传位不让玺”,来了个太上训政,美其名曰禅位,但实际上却跟着嘉庆一起上朝参与政事,直接越过嘉庆处理政务。

  举报/反馈

上一篇:中国十大国粹:中医第三,京剧第四,它排第一
下一篇:王者荣耀变成“王者暖暖”?皮肤自定义换装,社交功能更加齐全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