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致敬了不起的“她”!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3-14
手机版

  三八·妇女节快乐

  不负韶华,万丈光芒

  她们坚韧刚毅、智慧豁达

  在查险除患的前沿

  在科技兴安的疆场

  挥洒汗水、付出心血

  让更多人享有平安喜乐

  她们勇敢无畏、敢于担当

  抗洪抢险的堤坝上

  抗震救灾的废墟中

  奔忙着追风赶雨、逆向而行的身影

  虽然岗位不同 职务不同

  但她们无怨无悔坚守在

  这些看似平凡的基层岗位上

  为守护人民安全

  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今天是第113个“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

  让我们共同倾听她们的故事

  点赞每一个闪闪发光的她!

  (左右滑动查看她们的应急故事)

  坚守山林的

  女性防灭火专家

  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应急管理局防汛防火办主任秦文娟,是2022“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中为数不多的女性防灭火专家,坚守森林防火工作二十余载。

  秦文娟的父亲曾是防火办主任,在她的记忆里,父亲爱山护山,奉献了毕生的心血。秦文娟“女承父业”,巡山、救火,坚守岗位十余年。

  不愿再看到满山焦土,秦文娟走访大量单位,起草了相关制度文件近900份,推动岳西县建立完善的防灭火制度。

  深感乡镇上需要固定有专业的人员和设备,秦文娟便向上级提建议建立应急队。2020年5月,岳西县应急救援队正式挂牌成立,并在抗洪抢险中营救了60余名村民。

  自秦文娟担任岳西县防火防汛办主任以来,岳西没有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没有因汛情死伤一人。秦文娟先后被评为岳西县先进工作者、安庆市公益消防事业先进个人。2022年11月,秦文娟被应急管理部评为第六届“全国119消防先进个人”。

  防汛一线的

  “拼命三娘”

  董俐莹是江西赣州经开区应急管理局防火防汛股负责人,她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全区各山塘水库的巡查中,出现在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中,出现在各类防汛救灾物资仓库的盘点中。

  “防汛物资还是要考虑再补充一些,我们宁可备而不用,不能用而不备。”对防汛工作有着丰富经验的董俐莹很清楚,受连续性强降雨天气的影响,汛期各地防汛压力大、任务重,山塘水库和河道涵闸都面临着极大风险挑战,各类地质灾害随时都有可能发生,防汛物资储备得当,她的心里才能多一分安心。

  “巡查地质灾害隐患就我们来吧,哪能让你一个女孩子走山路爬陡坡。”同事好心提议道。性格坚韧的她却婉拒了同事的提议:“防汛哪分男女,只分轻重缓急,这都什么时候了,不把全部点位走完,我不放心!”她率先垂范的行动影响着周围所有人,鼓舞大家继续走访巡查。经过近一周的时间,赣州经开区切坡建房的114个地质灾害隐患点一个不落地排查到位。

  “战地”女记者

  北京市消防救援总队二级督导员张玙曾经梦想做一名“战地”记者,加入消防救援队伍后的十几年,她始终为了自己的职业梦想不懈努力。

  从莫桑比克到土耳其,从火灾现场到救援一线,张玙跟着消防员们上天、跨海,从没有过一丝退却。

  在刚刚结束的土耳其地震救援行动中,她作为唯一一名女消防员,始终坚守在救援最前线。“为了拍摄到救援任务开展和幸存者被救出一刻的珍贵画面,每次都要在最靠近救援的高点进行拍摄。在营救第六名幸存者的时候,紧邻的斜楼就在头顶正上方。”她回想着当时的场景说,“突然发生了强烈的余震,当时站在挖掘机上,那一瞬间有过害怕。”所幸斜楼没有倒塌。“想做战地记者嘛,哪有不上前线的。”

  温暖的“蓝姐姐”

  她每天都在大街小巷中穿梭,眼中的风景却与旁人不同,她和消防员战斗在同一屋檐下,战场却不止是火场。每一次防火检查归来,都是为了战友们,可以少一次火警出动,每一册执法案卷,都是为了让社会多一份祥和稳定,她就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消防救援大队一名普通的防火监督员——辛梦桦。

  “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就要热心服务群众,大事小事都以群众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 辛梦桦同志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

  2021年初,她在螺阳镇盘龙村开展入户宣传时,发现该村一些低保户、独居老人所居住的场所存在较大的火灾风险。针对这一实际,她回队后立即向单位主要领导汇报,探讨推出在弱势群体住所落实“暖心五个一”举措(安装一个NB-IOT智能烟感、一个NB-IOT一键报警终端、配备一个灭火器、发放一份居家防火手册、开展一次入户宣传)。并以大队名义向惠安县申请专项经费在弱势群体中推行“暖心五个一”。这一举措,有效地提升了弱势群体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地震现场的

  铿锵玫瑰

  在领导心中,她是一名让人放心的业务骨干,在老百姓面前,她是一名让人安心的地震预报领域青年专家,在同志们眼里,她是一名让人信赖的同事伙伴,她就是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副主任孟令媛。

  2021年5月21日,在云南漾濞接连发生5.6级、6.4级、5.0级和5.2级地震。“小孟,省局需要咱们派专家支援现场应急工作,你去吧。”“好!”接到应急命令,孟令媛没有迟疑立刻奔赴地震现场。

  前线工作紧张而忙碌,她舍不得睡觉,反复推敲预测意见。因为她知道,给出的任何一个结论都可能直接关系到的救灾决策和灾区老百姓的生命安全。只有稳扎稳打,一步步严谨论证得到的结论才能让人信服,才能让自己安心。

  震后准确及时的舆情引导是地震应急响应的重要工作之一。孟令媛积极回应社会关切,为各界及时了解震情提供了权威渠道,也为安抚民心、稳定民众情绪发挥了积极作用。她不止一次谈到:“无论做哪一行,和社会的需求才是工作的出发点和第一要务。”

  用科技手段

  守护安全

  13年来,无论在艰险万分的前线,还是在默默坚守的后方,四川省安全科学技术研究院党委委员、3D技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四川省地震与地质灾害应急技术保障中心常务副主任,重大危险源测控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王立娟都用实际行动演绎着一位科技工作者对应急事业的热爱。

  “雅安芦山发生6.1级地震”的消息传来。灾情就是命令,按照应急预案,王立娟团队负责重大灾害应急救援研判分析,为救援指挥提供辅助决策。

  15分钟后,随着设备装车完毕,王立娟带领外业人员奔赴芦山震中。“别看现在如此井然有序,这都靠我们多年的实战摸索而来呢!”王立娟介绍,为了克服灾害发生初期的慢、断、乱等情况,她和团队成员制定出流程化和模块化响应方案,建立了应急资源基础数据库,有效提高了灾害救援“黑窗期”响应效率。

  “用科技手段保障灾区群众和救援人员的安全是我的使命。”王立娟说,“我将苦练内功和本领,急群众之所急,解人民之所难,为应急管理事业贡献最大力量!”

  她们是

  温暖的“向阳花”

  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女子先锋队,她们共有26人,平均年龄仅有33岁。她们就像倔强而鲜艳的“向阳花”,在危难时刻给人温暖与力量。

  地震后,她们勇担指挥中心运维任务,快速整合数据、产出信息,实现地震应急辅助决策信息“快、准、全”,有效缩短应急“黑箱期”。

  在现场,她们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翻山越岭、挺出震区,出色完成灾害调查、烈度评定等一项又一项任务。

  在网络,她们主动回应民众关切,热心为民释疑解惑,所维护的官方微博被中央网信办授予“2022年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百个成绩突出账号”荣誉称号,团队获评中国科协“典赞·2022科普中国”年度科普人物提名。

  “不负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四川省地震应急服务中心女子先锋队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讲好“半边天”新故事!

  原标题:《今天,致敬了不起的“她”!》

  阅读原文

上一篇:博物馆内外,总书记这样说
下一篇:莘莘学子不负韶华的意思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