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是个好皇帝”,有治国之才,却亡国丧天下

栏目:小说资讯  时间:2023-02-26
手机版

  崇祯皇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君主,其庙号为明思宗,名朱由检。大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公元1644年4月25日),崇祯于煤山自缢身亡。虽然崇祯是一位亡国之君,但是历来不乏有人说,崇祯非亡国之帝,却有亡国之臣。甚至于毛主席也曾在公开场合说过“崇祯是个好皇帝”(1998年《党建经纬》第一期内容)。为什么作为亡国之君的崇祯反而被不少学者称之为不是亡国之君哪?

  01少年皇帝与一个烂摊子

  崇祯继位的时候年仅17岁,比历史上那些极为年幼的皇帝相对好很多。但在如今看来,17岁还正是一个未长成的孩子,而这是的崇祯则已经成为了大明天下名义上的一把手。然而这时候的大明朝已经内忧外患,处于风雨飘摇,奄奄一息之间。为什么这么说那?当崇祯继位的时候,在外金人在努尔哈赤的带领下逐步强大,已经对大明虎视眈眈;在内则连年天灾、官员贪污腐败、内部阶级矛盾日益严重,各地起义动乱不绝如缕。因此说少年皇帝崇祯刚刚成为天下至尊就面临的是一个巨大的烂摊子。

  努尔哈赤(图源网络 侵删)02为什么说“崇祯是个好皇帝”

  为什么说“崇祯是个好皇帝”哪?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神明自运”继位不久,果断铲除魏忠贤宦党

  魏忠贤是明朝时期有名的大宦官,虽然魏忠贤并没有什么才学,但是他胆力颇足,手段狠辣,所以深得明熹宗信任。当时各地官员为讨好魏忠贤,在各地大肆修建生祠,并且收了不少官员作为义子,诸如“五虎”、“五彪”、“十孩儿”、“四十孙”。因此,当时人称魏忠贤为九千岁。

  魏忠贤 (图源网络 侵删)崇祯元年十月,崇祯从魏忠贤门下“五虎”之一的兵部尚书崔呈秀开始倒魏,先是罢免崔呈秀的官职,令其回乡守制。而后任由朝堂中清流出言弹劾魏忠贤及其党羽,而后在贡生钱嘉征上疏直言魏忠贤十大罪状之后,贬魏忠贤去凤阳祖陵司香,进而被磔尸,并示众。明末清初名士夏允彝评价崇祯帝在倒魏一事上“神明自运”,而后不乏有史学家称赞崇祯帝在倒魏这件事上极为稳重、魄力十足。

  二:崇尚节俭,勤于政事

  明朝后期以来,皇帝大都沉湎于酒色、荒淫无度,但崇祯继位之后一改前任帝王的习气,崇尚节俭、勤于政事。他尽撤宫中金银器而改用陶器,并诫告臣子不得擅用金银。按照惯例帝王的靴子要天天更换,但是崇祯每月换一次,甚至于崇祯的内衣袖子已经破损但还是继续穿着。同时崇祯勤于政事,经常召见大臣讨论政务,常常深夜了还在处理朝政。

  崇祯帝(图源网络 侵删)三:选贤举能,用人不拘一格

  明朝科举取士,需要做八股文,然而八股文却都是以程朱理学为核心,所以选拔的人才都是长于经学,短于治事。崇祯帝在朝内要求改革用人制度的呼声下,为挽救大明,决定改变唯科举取士这一单一途径,通过拔贡、保举、特授等方式多方面选取人才。

  03勤于政事,为何却成为亡国之君

  崇祯帝成为亡国之君其实是多方面因素的集合,一方面是大明本身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一方面是异族入侵,另一方面则是崇祯帝本身的性格缺陷。

  根据史籍记载,以及后人考证,明末时期地球处于小冰河时期。当时天气极为寒冷,农作物产量大为减少,而另一方面承平日久的大明人口众多,但豪绅多年兼并,百姓多租借耕田,但是租借耕田往往百姓只能获得收成的三分左右,所以导致大量百姓难以维持生计。同时,小冰河时期的极端气候也使得北方的金人不得不南下以维持生计。这是使得明朝灭亡的主要因素,但是另一方面崇祯帝本身的性格缺陷则是他亡国的直接原因。

  崇祯自缢 (图源网络 侵删)崇祯帝虽然勤政,但事无巨细都要亲力亲为。同时,早年铲除魏忠贤集团使得崇祯帝性格变得自负,刚愎自用。一方面崇祯帝用人多疑,常常更换边地将领,往往朝令夕改。另一方面,他为了军费等钱使,加征赋税,使得百姓不得不反,因此崇祯年间农民起义不绝如缕,往往剿而不灭。所以最终导致崇祯帝以自缢煤山而结束了他的一生,同时也结束了最后一个汉人政权的封建王朝。

  举报/反馈

上一篇:魔兽世界怀旧服:猎人宝宝选择、天赋加点及毕业装备推荐
下一篇:系好安全带,发生意外防伤害| 一盔一带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