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由检勤勉16年挽不回江山,除袁崇焕掉军心,学者:魏忠贤杀早了
帝国之殇,源于无知
明思宗朱由检的政治经历太过单薄,政治经验也极为浅显,更可怕的是,当朱由检下定决心铲除魏忠贤等阉党之乱之时,竟然没有一个大臣敢站出来,为这个少年天子阐述铲除魏党之后朝政会变成什么样?国家会变成什么样?这些后果并不是朱由检一个少年天子能够预料到的,但一个政治经验丰富的大臣,是能够明眼看得清帝国如今的问题所在。
然而,没人愿意站出来,或许是魏党长期压迫导致君臣背心离德,也或许是文臣势力想通过这次的除魏事件后真正掌控权力,是是非非都随着尘埃落入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勤勉认真的天子朱由检,却因为政治经验的单薄而将自己一步步地推入深渊。
朱由检是大明最勤奋的帝王
君王的勤勉是一个合格君主应尽的职责,而朱由检也是被誉为大明最勤奋的帝王;早上五点多就开始工作,学习、上朝、接见大臣、批阅奏折,一天下来甚至到了深夜都无法入眠。在位16年,每天的睡眠却很少多于4个小时,在这种高压的工作环境下,朱由检是真的将江山命运系于自己一身。
但明帝国的积弊并非16年可以解决,如果再给朱由检10年,他同样也是无法解决,其根源就在吏治已经成为帝国大患,甚至超越了农民起义、天灾人祸以及关外满清威胁。为什么这么说?崇祯年间爆发的天灾,致使许多地区的百姓流离失所,甚至损失惨重,许多的百姓为了生存无奈易子而食,或者说是卖孩求米。
朱由检下拨赈灾物资却被层层克扣
在这种状况下,朱由检的反应是迅速的,他调拨粮食和赈灾物资下放到灾区,但他万万想不到的是,这些救命的物资却通过一层层的克扣,最终到百姓手中却只是少之又少的米粥,并且这些米粥还只能支撑数月,要知道一个灾情从治理到恢复至少也需要近一年的时间,很快百姓连米粥都没有了,而眼巴巴的指望着朝廷救命。
对于百姓,朱由检是仁爱的,多次调拨物资下达,但是所收获的效果确实极为微小,他以天下之忧而忧,却未曾想过造成如此原因,的确不是他的过错,而是官员们的过错;甚至一些官员照常的征收赋税,对百姓来讲,家破人亡和性命堪忧已经成为了常态。
但是官府征收赋税的做法让灾民们更加不理解,于是无数的灾民为了活,选择加入起义军,这就是官逼人反,而作为君主的朱由检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甚至觉得灾民们太过得寸进尺,调拨的如此多钱粮竟然还喂不饱他们的胃口。
大明数次面临关外威胁
崇祯年间是明帝国最灰暗的时期,不仅百姓面临极重的压力,朝廷同样面临着极重的压力,关外的满清铁骑多次侵扰中原,辽东将士的开销成为了帝国财务一项庞大支出,况且不说辽东军队的开销给大明帝国内政带来的困扰,外部威胁犹如一把利剑压在大明的头上。
满清多次穿过蒙古地界突入大同、宣城一带的北方防线,而数次差点威胁到京师,多次的袭扰也让大明帝国财政压力更加沉重,而我们要知道的一个事实就是从万历年间开始,朝廷国库财政赤字早就成为常态的现实,而到了天启年间,连年国库亏损也成为了推动明帝国走向覆灭的一个暗号。
从北方的鞑靼和蒙古,再到东北方向的满清军队,而近些年出现的天灾人祸,每一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粮食的投入,那么粮食和资金从哪里来?当然是从民间来,也因此,民间的赋税在明帝国后期一直是居高不下,并不是朝廷刻意压榨百姓,而是帝国真的到了危急存亡的时刻,能够保存帝国实力就是最好的结果,有国家才能有百姓,明帝国的国家地位明显是高于百姓地位的。
朱由检杀魏忠贤,杀早了
当然了上通下达的政令到了明帝国末期,早就成为了表面上的功夫,底层官吏们以站队为荣,能够巴结某个权贵或者阉党首领,那么就是他们青云直上之时,于是官员们无心搞好地方建设,反而把精力都投入到政治斗争之上,而造成这种政治乱象,不仅是因为后期皇帝们的不作为,更关键的是厂卫制度搅动朝局越来越乱,这种后果就是官员们被压迫许久,一旦扳倒面前这座厂卫大山,那么迎接他们的就是光明的前途。
朱由检在铲除魏党决定上是没有错误的,但他错就错在太早了!为什么这么说?朱由检17岁的少年,真的天真地认为,自己可以摆平得了朝廷中一群奸猾的老油条官员?政治的险恶,朱由检又品尝多少呢?魏党之所以几朝的辉煌,难道真的是君王们的昏庸不作为?其实并不是;很多学者认为,魏忠贤必须除掉,但是要掌握时机,杀魏忠贤杀早了。
“厂卫”维持大明朝廷百年势力平衡
“厂卫之乱”
已经延续了近百年的时间,几乎每个君王上任都会清算上一朝的厂卫权势,并且培养起自己的势力,那么培养势力对抗旧有的势力,那势必就需要赋予一定的权力,所以君王们就需要给出一些权力给新的厂卫机构,在这种厂卫权势的逐渐积累中,厂卫成为了帝国权力的另一种核心,到了末期,这个核心就归于魏忠贤统辖。
那么,魏忠贤真的是十恶不赦的大宦官吗?至少比起前几任君王和朱由检而言,魏忠贤的存在,
恰好是明帝国命数延续的重要支点,
魏忠贤具有丰富老练的政治斗争经验,并且长期的掌握朝政,他身上的威信也是朱由检所不具备的,魏忠贤在任虽然祸端不断,但是对待边患问题和朝廷政治问题,魏忠贤是做到心中有数,能维持势力平衡。
辽东许多优秀将领还是魏忠贤所培养的,而朝廷中东林党,为何在魏忠贤在世时期不敢造次,就是因为魏忠贤政治手腕非常厉害,东林党只能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分内之事,丝毫不敢僭越职责之外。
朱由检铲除魏忠贤,打破朝廷权势平衡局面
在这种微妙的强人平衡下,明帝国的运作虽然困难重重,但不至于迅速颓败;朱由检上位后铲除魏忠贤太快了,快到他自己根本没有培养自身的势力,以及具备熟练的帝王之术,自认为背靠东林党就可以挽救明帝国的颓败,事实上这是最大的错误。
君王历来都是孤独的,他们是不可以和官员走得太近,而权势的平衡也是帝王应该做到的本职工作,但这些朱由检都并未做到,反而越做越错,最终的结局就是自己所信任的东林党把魏党的势力消化殆尽,而胃口还不满足,转眼就把手伸入了武将集团的权势,甚至还伸入灾民的口袋里,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祸国殃民。
如果朱由检再等个十年,借助魏党的势力逐渐壮大自己,等到魏忠贤老迈去世,那么朱由检完全是有能力,将其势力消化到自己这边来,而不是被东林党给瓜分。在处理魏党事件上,朱由检的执政缺陷暴露的明明白白。
朱由检诛杀袁崇焕痛失军心和士气
东林党代表的文官势力已经渗透到边将势力之中,对于大明帝国而言,边关的军队是大明最后一道保障,没有他们,大明是不可能支撑得住16年。但是朱由检一直没明白这个道理,诛杀名将
袁崇焕
,痛失辽东军心和士气;听从东林党的怂恿,压制有功将领,也导致了许多将领无奈转投满清,这些并不仅是朱由检的年轻,而是他真的到死都看不清真实的形式所在。
而他的哥哥天启皇帝,虽然也较为昏庸,但他明白既然自己治理国家水平一般,那不如就把国家交给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自己扶持阉党势力监督,既能保证国家权力的平衡,也能让国家缺少君王同样可以运转,所以,天启年间,虽然明帝国也是祸患众多,但是并没有大的祸患能够威胁到皇权、威胁到明帝国,这就是天启的过人之处。
结尾
但朱由检想不通,他憎恶阉党,却无法遏制东林党,这就是他执政时期的最大败笔,永远达不到权势的平衡,东林党一家独大,而自己的皇权却没有与之抗衡的实力,连最后驻守京师请求官员们众筹军费组建军队,这些所谓的东林党都不愿意掏出自己的身家,由此可见明帝国的积弊已经到深入骨髓的地步。
朱由检16年的勤勉和努力,并没有挽救一个帝国的衰败,总结而来的原因就是,朱由检在对待国家集权上,自认为已经做到上通下达的效果,但实际上,他所做的一切反而让国家积弊迅速发酵,而缺少政治强人的续命,大明帝国最终走向了覆灭。
上一篇:众人点赞《软萌小青梅:巨星竹马超宠哒》私藏名场面让人脸红心跳
下一篇:炉石传说:黄金赛卡组盘点!职业选手原来在用这些卡组!
最近更新小说资讯
- 特别推荐 收藏共读|朱永新:新教育实验二十年:回顾、总结与展望(上)
- 网红+直播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 火星探测、卫星搜寻、星球大战,你有怎样的“天问”?
- 希腊男性雕塑 希腊人的美学,那里越小越好
- 枸杞吃多了会怎么样 成年人一天可以吃多少
- “妈妈和哥哥被枪杀后,我变成地球最后一个幸存者”:热搜这一幕看哭了……
- 节约粮食倡议书400字作文
- 祖孙三代迎娶同一个妻子,本以为是笑话,没想到却是真实故事
- 进击的中东,唯有一声叹息
- 唐山性感老板娘不雅视频曝光,少妇贪心,少男痴情!注定两败俱伤
- 【盘点】5G时代下,相关专业有哪些?
- 毁三观的旧案, 双胞胎兄弟交换身份与女友发生关系, 终酿伦理纠纷
- 腾格尔在当今乐坛的地位如何(腾格尔为什么能)
- 小贝日本游,11岁小七身材发育成熟,穿紧身衣有曲线,瘦了一大圈
- 甩三大男神前任,恋上有家室老男人拿下影后,她人生比电影还精彩
- 女英雄为国为民,先后嫁给3人,却落个精神崩溃服毒自尽
- 墨西哥超大尺度神剧,四对超高颜值情侣一言不合竟开启“换妻游戏”?
- 妈妈对小学孩子的成长寄语
- 面向未来的工程伦理教育
- 用大宝贝帮妈妈通下水道好吗
- 第36章:家庭伦理
-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考研看这一篇就够了
- 李玉《红颜》 电影带来的世界44
- 微改造 精提升⑩ | “渔民画云码头”,探索传统非遗产业化发展新路径
- 清朝皇帝列表及简介 清朝历代皇帝列表